•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2017年甘洛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9-29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48   评论:0
内容摘要:2016年12月19日  ——在甘洛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洛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陈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6年12月19日
  ——在甘洛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洛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陈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征程,过去五年工作成绩显著
  过去五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全县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各种复杂局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全县呈现出经济多元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6年,预计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6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14507元增长到2236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的3666元增长到7190元。预计各项经济指标能够圆满完成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目标任务,并实现恢复性增长。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提质换档,转型升级,发展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专注稳增长调结构,加快推进“三区三业”,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不断增添新动能。海棠工业园区从无到有,基建项目基本完成,先后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9户企业入驻园区,4个项目相继投产。成功争取全省唯一一个铅酸蓄电池集中式发展区落户甘洛,并纳入全省产业园区创新改革发展规划,成功创建全省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省级特色开发园区进入国家核准阶段,初步形成了“铅酸蓄电池、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加工”等三大产业为主导的园区发展格局。巩固提升矿业经济,“五大矿区”矿产资源延伸勘查有序推进,《矿业权设置方案》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复,沙岱新矿区全面投产。五年来,全县铅、锌金属量累计达28.6万吨。水电产业加快崛起,全县建成电站和总装机从2011年的78座22.89万千瓦突破到102座51.28万千瓦。积极探索实施电站直供用电企业改革,全力破除电力消纳瓶颈。坚持农业富民方针,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田坝现代农业园区为带动,重点打造了49.6万亩核桃、10万亩马铃薯、5.2万亩黑苦荞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全县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372个、家庭农场121个。“彝家山寨黑苦荞茶”获得四川名牌称号,“甘洛黑苦荞”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补齐农业短板迈出实质性步伐。坚持第三产业协同拉动,大力推进商贸、金融、建筑业、旅游业健康发展,服务业发展彰显新活力。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从2011年末的20.44亿元增长到35.48亿元,贷款余额从5.63亿元增长到7.4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从2011年末的14:64:22调整为2016年的25:38:37,初步形成了多元支撑、多业发力的良好势头。
  ——城乡统筹,固本强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坚持基础先行,项目拉动,以城带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开发建设有序推进。河东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完成投资8106万元,征收房屋167户,甘洛河一号桥建设有力推进,河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滨河带景观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筹措3亿元启动了河东新区安置房、公安消防站等8个项目。总投资4375万元的田坝镇大树村灾后恢复重建暨小城镇建设全面完工;总投资1300万元的海棠正西产业新村加快建设;全面启动黑马、阿兹觉、坪坝“撤乡建镇”和新市坝镇一村等6个村“村改社”工作。县域交通路网更加便捷。强力推进交通大会战,“两路、四出口、四环线”交通网络和通村通畅公路扎实推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甘洛段全面开工,完成县城至白沙河段公路路面整治工程,国道245线乌斯河至县城改建工程、省道217线甘石路甘洛段改建工程加快推进。五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6.59亿元,新改建公路549公里,初步形成了“对外大通畅、对内大循环”的交通网络格局。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坚持产村相融,统筹推进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10.08亿元,建成彝家新寨111个村1.97万户。累计投资2.53亿元,建设水利工程173个,完成省第六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新建防洪堤14公里,新增有效灌面3.95万亩,解决了6. 8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全面推进总投资1590万元的8540亩省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争取社会投资7.89亿元,启动实施两批次62个村5692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工作。
  ——改革引领,创新突破,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立足破解发展难题,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各项改革稳步开展。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对14个政府部门和职能进行了整合。加强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多权同确”,完成615宗农村集体土地、694宗集体建设用地、4.49万宗宅基地、205宗林地使用确权登记工作。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整合组建工作。财税改革不断深化,“营改增”全面实施。国企国资监管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推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全面落实支持政策,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壮大规模、提升水平,全县在册个体私营企业5300余户。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全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持续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美丽甘洛加快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90.39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3.12万亩,植树造林3.1万亩,退牧还草3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8.66%,较2011年末提高1.52%。完成九一五、乐日沟矿区重金属污染和2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依法关闭产能落后企业15家。争取资金1.11亿元,完成32处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8处中小型排危除险、683户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生态环境容量优势,坚持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招强选优,着力加大对外开放合作,五年来累计引进项目21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9.41亿元。
  ——改善民生,共建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惠民。坚持把民生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聚力推进以综合扶贫开发为重点的民生工程,让更多发展成果惠民利民。脱贫攻坚强力推进。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集全县之心,倾洪荒之力,精准推进“七个一批”、“十八个专项扶贫工作方案”、“五件实事”、“四个好”家庭创建等工作,2013年底调整新扶贫标准后已实现减贫19327人。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大事等重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县财政民生投入占当年公共财政支出稳定在34%以上,较2011年末提高4个百分点。五年来,共投资1.22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解决了8068户群众用电难问题;建设保障性住房1083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323户、棚户区改造462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着力扩大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300人;大力实施劳务开发“双百”工程,累计输出劳务21.2万人次,劳务收入24.64亿元。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认真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开办村级幼教点214个,开设334个班,秋季在园幼儿9390人,开办率走在全州前列;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九长、双线”责任制,扎实开展打击非法组织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专项整治,全县小学入学率保持在99.32%以上,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7.18%以上。新建改建县民族寄宿制小学等学校64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甘洛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引进甘洛华西医院、甘洛同济医院,新建改建乡村卫生院和卫生室165所,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96%,连续四年名列全州第一。认真贯彻落实人口计生政策,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发展,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无”“五保”和孤儿集中供养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全县基本养老保险覆盖8.78万人。五年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资金2.76亿元。坚持“科技兴甘”,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任务全面完成,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由2011年末的41%提高到46%。
  ——依法行政,和谐稳定,发展保障不断增强。坚持依法治国方针,积极创新社会治理,和谐稳定大局持续巩固。法治甘洛建设成效明显。加强法治阵地建设和法律“七进”工作,统筹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法治建设,荣获“全国六五普法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平安甘洛建设有力推进。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五年来,共破获毒品案件404起,缴获各类毒品46614.28克。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五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462起,破案率91.93%,刑事拘留1103人,逮捕1032人。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抓好信访维稳和“网格化”治理工作。牢固树立“红线”意识,持续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和应急处置机制,全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明甘洛建设持续加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28个乡镇文化站、22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227个村“村村响”建设任务;累计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州级20项。移风易俗成效明显,厚养薄葬习惯逐步形成。国防建设和征兵、“双拥”、安置优抚工作得到加强。编制、统计、档案、气象、史志、外事侨务、食药、工商、质监、邮政、保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一部困境突围的奋斗史,是一场转型跨越的突击战,是一段披荆斩棘的创业路。回顾五年征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深刻启示我们,推动甘洛转型跨越、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谋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将把握大势与发挥优势、上接天线与下接地气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探索符合甘洛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夯实基础增后劲,面对经济下行、市场不振的大环境,必须做到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只争朝夕、共克时艰,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着力上项目、强基础,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惠民生,以脱贫攻坚为工作核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盼,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始终坚持凝心聚力干事业,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同心同德,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形成同舟共济、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必须始终坚持转变作风强保障,在全县上下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方便广大群众办事,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五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是老领导、老同志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四川大学、佛山市、绵竹市、省冶金地勘局、省地矿局等各对口帮扶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甘洛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当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县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仍然存在:民生事业欠账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交通、水利、电力、土地等发展瓶颈制约依然严重;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短板就是重点,差距就是潜力,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变压力为动力,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奋发有为,全力推进全面小康进程
  未来五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尽管我们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但随着中央新一轮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省州对民族贫困地区一系列重大特殊支持政策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融资成本等稳增长政策落地,东西协作扶贫、省内对口帮扶,全省唯一一个铅酸蓄电池集中式发展区落户甘洛,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面动工建设,甘洛的区位优势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为今后五年我们的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动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的新特点、新目标、新任务,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用全新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奋力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的宏伟目标。
  ——坚持创新发展,确保县域经济取得新增长。到202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16.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亿元,年均增长20.41%;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05亿元。加快园区产业集群循环发展,力争将海棠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集中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集中生产基地、全省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循环利用示范区,到2020年园区产值突破100亿元。加快高丰铅锌矿等新矿区发展,力争到2020年累计生产铅锌金属量25.76万吨、磷矿68万吨,实现矿产资源总产值30.4亿元。培育壮大电力产业,到2020年,全县地方水电装机容量突破55万千瓦,实现产值6.5亿元;加快发展风能和光伏等清洁能源,风电装机达5万千瓦,光伏电站10万千瓦。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4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45个;深化“大凉山”特色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到2020年发展家庭农场3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50个以上。突出抓好“1+X”经果产业,确保到2018年全县核桃面积达85万亩,到2020年完成核桃嫁接改良75万亩,林业产值3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到2020年实现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2万人,劳务收入10.8亿元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甘洛特色优势旅游资源,着力在乡村旅游规划、特色旅游产品上下功夫,推动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探险游互为补充,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业态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加快培育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49%。
  ——坚持协调发展,确保城乡发展呈现新面貌。坚持城乡统筹,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力争投入各类资金14亿元,建成1.0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居住人口达1万人以上的河东新区;深入推进老城区改造升级,完成城市供排水、路面改造、城市绿化和亮化等工程建设;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全面推进撤乡建镇,分年度抓好田坝、海棠、普昌等小城镇规划建设;连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201个彝家新寨、完成20858人易地扶贫搬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实现安居梦。深入推进交通大会战,认真做好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保障工作,抓好“二轮凉推”项目,完成国道245线乌斯河至县城、省道217线甘石路甘洛段改建工程和甘美公路建设,争取实施国道245线县城至白沙河段升级改造工程、甘石公路快速通道、峨汉高速甘洛连接线等项目,加快通乡、通村通畅公路建设,确保到2018年全县通乡、通村、通组路通畅率达100%。加快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宽带网络等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绿色发展,确保生态环境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管理支持政策,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合理调控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内容和边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20年,全县林地保有量达16.3万公顷以上,森林保有量达8.4万公顷以上,新增森林面积37.25万亩,林木绿化率达49.65%,森林覆盖率达40.98%以上,草原植被覆盖率达86%以上。全面完成省州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让甘洛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舒心。
  ——坚持开放发展,确保转型跨越释放新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等机制,让县域经济充满生机与活力。拓宽投融资渠道,组建国投、城投、农投等平台公司,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最大限度撬动金融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资源、环境、区位、民族文化优势,主动对接“成渝”“攀西”经济圈,推进周边毗邻县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合作共赢。加强开放载体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努力形成内引外联、全面开放发展大格局。到2020年,力争海棠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突破25亿元、城市建设招商引资8亿元。
  ——坚持共享发展,确保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万人以上,到2018年解决208个村9470户40243人的贫困问题,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到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强化控辍保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十免四补”政策,坚持分级诊疗,加大医疗救助,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推进“四个好”家庭和“四好村”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严格执行计生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到2020年底,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2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0元,分别年均增长8%和14.5%。
  三、真抓实干,努力实现甘洛跨越发展
  201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脱贫奔康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发展成果共享新格局,为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增长7%;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89亿元,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35亿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11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54元,增长8%;减少贫困人口18920人,摘掉88个贫困村帽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完成州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转型跨越,为实现脱贫奔康增强经济支撑。
  坚持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全力推动经济恢复性增长。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4%。完成粮食总播面34.46万亩,确保粮食总产8.24万吨。大力发展“1+X”林业生态产业,新栽植核桃15万亩,嫁接优良核桃15万亩;种植马铃薯11万亩、黑苦荞5.2万亩、蔬菜4.3万亩、中草药0.5万亩、晚秋作物7万亩;狠抓畜牧业发展,完成肉类总产1.5万吨,增长0.8%。用好用活特色产业发展资金、产业扶持周转金等政策资金,加强与市场对接,坚持长短期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壮大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以上、家庭农场50个以上。加强劳务技能培训和输出,劳务输出5.5万人,实现劳务创收7.6亿元;在贫困村设置公益性岗位696个,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加快工业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海棠工业园区,完成《甘洛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调规工作,加快总投资1400万元的园区党群综合服务中心、LNG气化站、35千伏同塔双回变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协调和生产要素保障,确保鑫晶源纯化石墨等4个投产项目达产达能,推动3个投产项目二期工程和巡洋铅蓄电池等4个新建项目加快建设、竣工投产,园区总产值突破10亿元。依托全省铅酸蓄电池集中式发展区和全省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优势,狠抓招商选资,力争引进2户以上大型企业入驻园区、开工建设。引进战略投资,全力推动老矿区整合。加快开发新矿区,推进高丰铅锌探矿权出让方案编制工作,出让1宗以上探矿权。完成铅锌原矿产量40万吨、磷矿10万吨。持续探索采取电站直供用电企业、电站与用电企业入股合作等模式,破除富余电力消纳瓶颈。加快推进风电、光伏能源开发。
  不断满足消费需求。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增长5%。推进餐饮、住宿等传统消费转型升级,培育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举办好节庆消费活动,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推动建筑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本地建筑企业,积极推广采用轻钢结构建设模式,加强建材市场监管和调控。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完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5个乡镇中心站、10个村级服务点建设。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狠抓市场主体培育,鼓励、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和新型金融业态。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和乡村旅游,创建一批星级农家乐。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以项目大建设促进经济大发展,加快扶贫开发、住房保障、交通运输、城镇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重点续建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做好项目策划、论证、包装等前期工作,科学编制项目建设滚动投资计划,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基础性重大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州相关规划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纳入国家和省州规划盘子。拓宽投融资渠道,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支持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完善领导挂钩项目服务制,加强质量和资金监管,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质量。
  (二)坚持深化改革第一动力,着力扩大开放,为实现脱贫奔康汇聚强大动力。
  进一步抓改革促进红利释放,抓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抓开放增进合作交流,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统筹推进各类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全面实施权责清单制度,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五证合一”“先照后证”制度。完善公务用车制度,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有序推进教育、医疗卫生、食药品安全、科技文化等其他领域改革。
  勇于创新破解难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融资平台,调整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积极组建国投、城投、农投等平台公司,整合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最大限度争取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破解融资难题。深化农村改革,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村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土地草原等确权颁证,加快建立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面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破解要素保障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确保科技成果交易额增长5%以上。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大教育、卫生等本土人才培养力度,为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破解人才匮乏难题。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与石棉、汉源、越西等周边县市的区域合作,加大信息共享,增强产业协作,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充分释放贫困地区企业IPO将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政策红利,引进、转移、培育2户以上上市公司。全面落实投资促进“双十条”政策,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采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以园招商等方式,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选择性承接产业转移,主动出击,精准招商,确保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亿元。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服务,确保上年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达100%、资金到位率30%以上。充分发挥西博会、农博会、火把节等平台作用,加强经贸合作,提升开放水平,扩大甘洛知名度。
  (三)坚持统筹协调第一要求,着力城乡联动,为实现脱贫奔康创造基础条件。
  坚持城乡统筹,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石。
  加强城乡区域发展。强力推进河东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总投资3.3亿元的尼日河一号桥、河东新区路网、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6158万元的公安一级消防站、政务中心、敬老院等3个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启动实施供水管网、主街道改造和路灯亮化工程,完成城市垃圾中转站、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引动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市民化。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坚持科学规划和产村相融,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469人。坚持整村推进与搬迁安置相结合,统筹整合彝家新寨、土地增减挂钩、地灾避险搬迁、农房抗震改造等项目资金,完成18个村彝家新寨建设和93个村D级危房改造,力争完成土地增减挂钩3587户,着力建设山水相间、错落有致的幸福美丽新村。加快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完成51个村206.5公里通村硬化路建设;完成88个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33个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同步实施宽带网络、广播电视等项目建设,跟进环境综合治理和产业发展,增强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舒适度。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交通大会战,认真做好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服务、协调、保障工作。抓好“二轮凉推”项目建设,完成国道245线乌斯河至县城段改建工程、省道217线甘石路甘洛段改建工程、海棠至蓼坪联网公路路面工程(第二期)、海棠至坪坝至两河环线公路工程、滨河路连接通道和吉米大桥等项目建设。启动总投资5.54亿元的甘美公路、总投资7677万元的波波、蓼坪通乡公路路面工程和甘斯路新市坝镇至石海乡春禾、沙岱乡通乡公路及乌史大桥等项目建设工程,力争所有通乡公路通畅。积极争取国道245线县城至白沙河段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总投资3400万元的尼日河县城段防洪堤工程建设,完成总投资1400万元的阿嘎乡、吉米镇、阿尔乡、普昌镇防洪工程建设,完成总投资700万元的石海古文溶洞、巴拉供水站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
  狠抓文明新风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夜校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巩固拓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成果,加快培育文明新风。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文明村镇创建、“三建四改五洗”活动、“五星家庭”评选活动为载体,创建“四好村”88个、“四个好”家庭2万户。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文化旅游传媒公司,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脱贫摘帽村文化设施建设达标工作和县级广播应急平台建设任务,安装无线数字电视5000户,播放农村公益电影2724场次。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引导全民健身。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四)坚持绿色发展第一引领,着力生态立县,为实现脱贫奔康构筑宜居环境。
  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增强环保意识,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健全以环境容量为基础、环境质量为导向的总量控制制度,完善自动监控系统,全面提升污染源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保护体系。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推进全民节能减排。
  重拳治理环境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狠抓污染企业挂牌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确保主要污染物、重金属排放达标。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加大建筑施工及道路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综合整治和机动车尾气检测监管力度。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完善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加强环境监测、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加大执法惩戒力度。
  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严格划定和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全面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5592亩,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12.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79%。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抓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深入开展生态细胞创建,力争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个、州级生态村20个、县级生态家园200个。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5个,群防群测体系建设164处;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推进3062亩的2个省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力争完成2个地方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审批工作。
  (五)坚持共享共荣第一追求,着力为民惠民,为实现脱贫奔康增进幸福指数。
  坚持把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保障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创建平安甘洛,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坚持党政主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各方支持、全民上阵,形成纵向强势推动、横向协同推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强化“五个一”联系帮扶,靠实责任,一线工作。积极承接外部帮扶力量,切实做好四川大学、佛山市、绵竹市、省冶金地勘局、省地矿局对口帮扶等国家、省州定点帮扶单位的服务协调,用好用活帮扶资金和项目。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唱响脱贫攻坚大合唱。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教等惠民政策,强化学前教育监管,完成1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认真落实控辍保学“九长、双线”责任制,小学和初中升学率达到99%、97%以上。投入资金2.9亿元,新建河东新区完全小学、甘洛中学初中部,实施民族中学扩建工程和32个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圆满完成,顺利通过省州督导评估。加快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大力推进职教攻坚,启动实施总投资4270万元的综合培训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运作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六大卫生扶贫”专项行动,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完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机制,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巩固完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启动县医院、妇幼保健、公共服务等能力提升工程和中彝医院建设,完成总投资1200万元的4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97%以上,加强新农合与大病保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等无缝衔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妇幼保健公共服务水平,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
  着力强化民生保障。强力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大事”,着力建设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项目。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贫困建卡户、低收入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巩固扩大社会保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参保覆盖率。全面落实贫困地区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政策,确保困难群众收入超过“脱贫线”。健全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加快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现有敬老院建设,提高“三无”“五保”集中供养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4000人。积极发展残疾人和妇女儿童事业。
  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着力构建法治良序。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开展禁毒“五大行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面实行美沙酮免费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坚决遏制艾滋病增量。深化平安甘洛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团结和睦、共同发展。深化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支持法院、检察院工作。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编制、统计、防震减灾、保密、史志、档案、气象、工会等工作。
  四、善作善为,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坚持依宪行政,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责。修订完善《甘洛县政府工作规则》,积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常态化。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411件,政协委员提案、意见、建议228件。坚持创新管理,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全面实行政务公开,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累计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10项;公布县本级29个部门6083项行政权责清单目录;县政务中心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1.25万件,现场办结率99.99%、群众评价满意率99.96%。组织政府采购449次,节约资金7180.28万元,节约率9.02%;建成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8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227个。坚持勤政为民,工作作风切实转变。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切实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了务实为民的工作氛围。坚持依法用权,廉政建设有力推进。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州十项规定和县委十二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监察、审计职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整治,严厉查处腐败行为,行政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各位代表,建设富民强县新甘洛,实现同步全面小康,要求政府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将倍加珍惜当前宝贵的发展机遇,朝夕勤勉、永不懈怠,推动政府工作迈上新台阶。
  始终依法履职,建设守法、守纪的法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施政用权。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过程留痕、事后评估、责任追究和纠错改正机制,确保决策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和改进执法监督,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始终勤勉履职,建设干事、成事的实干政府。深入践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牢记宗旨、不忘使命,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勇为。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把所有心思用在发展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实干上,对确定的目标坐言起行、务求必成,以严要求保证高质量,以高效率赢得快发展。强化责任担当、敢于亮剑,加强督查督办,加大效能监察和问责力度,增强政府执行力。
  始终廉洁履职,建设廉政、勤政的清廉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发生。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甘洛同步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两路、四出口、四环线”交通网络:以“两路”(铁路、公路)为架构,以“四出口”(越西、石棉、美姑、汉源)为支撑,以“四环线”(海棠—蓼坪—白沙河、海棠—坪坝—两河、斯觉—尼尔觉—里克、田坝—沙岱—黑马)为循环。
  2.“十免四补”政策:“十免”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一线药物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四补助”: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符合治疗救助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按5000元/人给予补助,对重症大骨节病贫困患者按700元/人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3.“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4.“五证合一”:指在全面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的基础上,再整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
  5.“先照后证”制度:从事后置许可经营项目的市场主体,先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再到许可审批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
  6.IPO:是首次公开募股的简称,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7.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
  8.“六大卫生扶贫”专项行动:医疗救助扶持行动、公共卫生保障行动、医疗能力提升行动、卫生人才培植行动、生育秩序整治行动、健康教育促进行动。
  9.禁毒“五大行动”:开展破案攻坚、外流贩毒整治、堵源截流、收戒转化、预防管控五大行动。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