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2017年澄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2-06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81   评论:0
内容摘要:2017 年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7年1月5日在澄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澄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范永光各位代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砥砺奋进,跨越前行,过去四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过去四年,是澄江经济、政治、......
2017 年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7年1月5日在澄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澄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范永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砥砺奋进,跨越前行,过去四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

过去四年,是澄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四年,更是打牢基础、积蓄后劲、实干快上的四年。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认真落实“两大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推进“四化”融合,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圆满完成了本届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县城等10个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全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等9个国家和省级试点。

——四年来,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全部逆势提升、成倍增长,在全省的排名从2012年的93位上升到2015的13位。2016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79.5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增长3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38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3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3%。城镇化率从39.4%提高至48.8%。陆地森林覆盖率从52%提高至54%,林木绿化率从56.7%提高至59.9%。三次产业比重从15.7:45.4:38.9调整为13.5:32.9:53.6。

    ——四年来,始终坚持建生态重保护,绿色发展优势凸显。坚持“生态立县”,全面贯彻落实“五个坚定不移”,以抚仙湖、澄江化石地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抚仙湖水质总体保持Ⅰ类,在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进入国家重点支持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16亿元。投资35.5亿元的27个抚仙湖“十二五”规划项目建成投运。“四退三还”成效显著。搬迁沿湖群众1505人,退房22万平方米,建成湿地631亩、生态调蓄带7.8公里、湖滨缓冲带2230亩。生态展示中心投入运行。铺设污水收集管网333公里。退出养殖业36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70万亩。拆除塑料大棚4150亩。“仙湖卫士”和“四清”活动扎实开展。建立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河(段)长责任制,治理河道33公里。完成全国南方农业高效节水减排高西片区试点建设。深入推进生态县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办结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件27件,完成90件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改,关停搬迁砖厂、水泥厂、砂石料场共31家。45个抚仙湖“十三五”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26个完成可研编制,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径流区10.4万亩植被恢复治理等一批项目启动实施。完成帽天山片区生态修复615亩,实施林业生态建设23.6万亩,公益林管护35万亩。《抚仙湖保护条例》修订实施,澄江化石地保护立法通过省人大常委会一审。

——四年来,始终坚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速。完成《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启动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太阳山一期、湖畔圣水二期、澄江化石博物馆主体完工,希尔顿酒店开业运营,寒武纪乐园、立昌旅游小镇、广龙旅游小镇等一批旅游项目稳步推进。启动帽天山、明星渔洞等4个3A级景区创建。建成化石地游客接待中心、28公里仙湖时光栈道及10个旅游厕所、4个生态停车场。澄江化石地成功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世界遗产保护《澄江宣言》。成功举办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国际半程马拉松、国际高原帆船赛、抚仙湖灯会、傩戏文化节等节庆赛事。研发以澄江化石为形象的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编辑出版《一字一城一湖——漫步澄江》等9类旅游宣传书册,一批官方微信、网站开通使用。中国——东盟国家外长特别会议等一系列高端会议陆续在抚仙湖举行,澄江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接待游客714万人,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7.9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1.8%;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2.8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2%。

生态观光农业走出高原特色之路。累计流转土地2.8万亩,发展蓝莓6200亩、景观苗木1.5万亩、核桃11.3万亩,巩固荷藕种植3050亩。种植烤烟16.7万亩,烟农收入7.1亿元。建成吉花荷藕等9个庄园,玉溪庄园获国家级旅游生态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称号,木森庄园、玉溪庄园、大樱桃庄园获省级精品农业庄园认证。乐万家等5户企业获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5 户,辐射带动农户2.1万户。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地8.4万亩、云南名牌农产品2个、著名商标3个,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27个,“澄江藕”、“澄江藕粉”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投入5.5亿元,完成3817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改造中低产田地1.1万亩,实施人饮工程192件、解决6.2万人饮水安全。完成海口试点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10.7亿元,四年年均增长6.5%。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投资3.8亿元,收储园区土地2550亩,整理开发700亩,完成园区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村、桃李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建成投运。万诺食品、希博瑞啤酒等15个项目落户园区,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等9个项目启动建设,德春藕粉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华荣水泥与中国建材实现重组。盘虎、宝泰、德春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零突破。扶持微型企业345户,16户企业实现纳规纳限统计,12户民营企业获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认定。华业、龙凤黄磷尾气综合利用等6个节能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关闭三元德隆等13户企业,淘汰吉花水泥厂、冶钢水泥厂机立窑生产线,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省级审核。2016年,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1.4%。

——四年来,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抚仙湖径流区总体规划》为统领的“多规合一”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综合交通、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24个专项规划及335个村庄规划、11个重点特色村规划编制完成。广龙旅游小镇开工建设。立昌旅游小镇25栋群众安置房主体工程完工。“五网”建设完成投资45亿元。呈澄高速建成通车,昆明绕城高速澄江段、澄川高速顺利推进,梁王河公路、呈澄高速一级联络线、仙湖路等“三纵三横”路网启动建设,新建市政道路6条,改扩建公路36条164公里;完成禄充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东岸自来水厂建设,铺设供水管网36公里;建成天然气管网5.1公里;宽带、4G信号实现坝区全覆盖。统筹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城镇品质大幅提升,新增县城建成区面积0.9平方公里。完成公安局、环保局等4个业务用房及1018 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党校、消防大队迁建;小西城、廖官营片区等14个棚改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云珠花园、财富广场等老城区改造项目竣工。启动“增绿添色·点亮澄江”项目建设,新建城市游园6个,新增城市绿地9.8万平方米。制定并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民房规划建设等规定,拆除临违建筑1700 宗17.2万平方米。整治重点街区5条。“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完成6个示范村、43个整治村和8900户农危改工程,惠及2.6万户群众。朱家山、小官庄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海镜、松元石门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四年来,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973万元,完成36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9个易地扶贫项目和336户安居房建设,实现2475户7553人稳定脱贫。开发公益性岗位1683个,城镇新增就业943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4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3万人。新农合筹资标准由400元提高到540元,参合率达98.8%。全面落实住房补贴政策。殡葬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火化率、公墓安葬率等4个百分之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县幼儿园迁建、职中改扩建等38个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项目。二中异地迁建项目稳步推进,22个全面改薄工程完工,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小学危房全面清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省级评估。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药品实行零加成销售,共让利群众958.7万元。引进澄海一级民营医院。与中山大学合作办医相关工作推进有序。散文《一棵青菜在长大》荣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单篇作品奖,《文化玉溪·澄江卷》等地方文化著作出版发行,《抚仙湖精品文艺丛书》编撰完成。认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建成6个综合文化站和42项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县档案馆通过国家二级档案馆验收。行政中心被授予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完成高清城市报警监控系统项目一期和市县镇三级联合视频接访系统建设。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残疾人、粮食、老龄、气象等事业全面发展,食品药品安全、防震减灾、电信、邮政、银行、保险等行业做出新贡献。

——四年来,始终坚持抓实自身建设,政府工作更加务实高效。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争先创优跨越发展”大讨论大行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理规范办公用房1800平方米。完成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缩减公务用车186辆。“三公”经费比2012年下降43.6%。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工作机构由28个缩减为23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公布41个部门5734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承接审批事项37项,清理取消68项,集中并联审批管理事项47项。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等规范制度,组织重大决策听证26项、合法性审查192项。严格预决算和招投标管理。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和“四资”考核、三级跟踪问效等办法。置换政府存量债务11.3亿元,偿还历年政府债务11.8亿元。坚定不移正风肃纪,严格落实《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人,问责干部156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96件、政协委员提案398件,解决率分别从2012年的41%、42.5%提升至49.3%、55.2%。

2016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三区两城”建设,加快转型突破,圆满完成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运行平稳、质态向好。一是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我们抢抓政策“窗口期”,全力推进城镇周边基本农田划定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积极争取了2500亩的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并布局到43个重点项目中。实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和重点招商项目全过程管理,推行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利用市外国内资金74.5亿元。通过债券置换、PPP项目融资等方式,完成融资37.3亿元。二是项目攻坚取得重大突破。我们加大向上协调力度,全力谋划项目,119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城镇供排水及垃圾收集处置、径流区植被恢复治理被列入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立昌、广龙旅游小镇等6个项目被纳入省级“四个一百”盘子,寒武纪乐园等9个项目被纳入2016—2018年省级“十、百、千”项目投资计划。三是抚仙湖径流区有序实现托管。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扎实抓好抚仙湖统一托管工作。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成立孤山管委会和派出所交警中队,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拆临拆违,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及时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实现了托管区思想不乱、工作不断、秩序井然、社会稳定。四是规划编制和生态城镇建设成果丰硕。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投入4600余万元开展各类规划编制,“一城五镇多村”规划体系初步形成,镇村规划各具特色、全面覆盖,国际生命健康城、高原湖滨生态旅游之城的蓝图已经绘就,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开发、老城改造、“增绿添色·点亮澄江”、全域人居环境提升为重点的提质扩容示范县系列项目启动实施。五是脱贫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们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我们以“五网”建设为契机,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三环六联多辐射”的综合交通建设全面启动,澄江首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县城至昆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缩短至40分钟。六是旅居环境持续提升。我们全面开展环湖旅游秩序综合整治,禄充4A级景区整治通过省级验收。我们下大力气实施重点街区、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环境和秩序进一步优化。建成一批特色农家乐,元尘酒店被列入住建部第二批田园建筑优秀实例名单。城市品质、旅游环境、澄江魅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四年,是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四年,是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四年。四年的发展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生态优先,转变发展观念,走出了一条具有澄江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深切体会到:要保持澄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积极保护、适度开发,紧密结合澄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生态化、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强化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和激发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和谐作为第一责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依法办事,为经济社会发展打牢基础;必须坚持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各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将加以继承和发扬。

回顾四年的发展历程,澄江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得益于历届党委政府矢志不渝抓发展奠定的基础,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得益于全县各族人民群众的紧密团结和奋斗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我县发展的各级领导,驻澄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市驻澄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催人奋进,问题不容忽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转型步伐慢,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二是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还有薄弱环节,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到位;三是城乡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不足,城乡建设发展不均衡;四是龙头带动不强,思路、业态和基础设施仍是生态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短板”,资源优势还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五是干部思想观念、开拓创新能力与新的发展形势不适应,能力水平与时代发展需要不适应;六是部分干部作风不严不实,被动应付,等待观望,不思进取,缺乏攻坚克难的精神和勇气,工作效率和节奏与澄江发展的速度仍有很大差距。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着眼未来,全面统筹,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新蓝图

未来五年是澄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也是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澄江精神,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抓住滇中城市经济圈、昆玉一体化、三湖生态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四化”融合,坚持“5555”发展思路,开创澄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新局面,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三区两城”目标,把澄江建设成昆明的“后花园”、云南和玉溪的“会客厅”、云南最美县城。

未来五年规划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化率达62%以上,陆地森林覆盖率达59%以上,林木绿化率达64.9%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生态立县,引领绿色发展,在蓝天白云和青山碧水中实现新跨越。独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澄江可持续发展最深厚的根基和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积极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实现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科学布局抓生态。加快调整完善抚仙湖流域产业规划布局,以开发低污染种植业为基础、高端休闲旅游为主导,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城市化格局、农业产业格局。突出重点保生态。严格执行《抚仙湖保护条例》,切实理顺抚仙湖管理委员会与澄江县职能职责,完成抚仙湖“十三五”规划项目和全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搬迁一级保护区2.8万人,建成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多措并举护生态。强化“两污”和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推广中水回用,构建闭合截污干渠管网体系,实现污水“零排放”。引导规模养殖场退出抚仙湖径流区。加快“森林澄江”建设,完成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项目。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改造,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认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厉打击各类环保违法行为。

(二)坚持旅游兴县,加快产城融合,打造国际生命健康城。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辐射带动力最强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导向,全面实施“生态+”、“旅游+”、“健康+”、“互联网+”,着力打造“高原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名片,构建“一城五镇多村”产城人文融合的生态系统,推动旅游产业规模集群发展,推进产村融合,实现旅游资源由全域开发向局部重点开发转变,由无偿使用向有偿服务转变,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旅游功能全域布局。围绕“生态、休闲、度假、健康和会务”的功能定位,县城老城区打造古滇文化区,新城区布局生态休闲旅游区、政务会务服务区、生态康养区,建设“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旅游特色示范县城。旅游设施全域覆盖。扎实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以“三环六联多辐射”的综合交通网、以抚仙湖通用机场为重点的航空网、以管道天然气为重点的能源网、以城乡供排水一体化为重点的水网、以“宽带乡村”为重点的互联网建设,打通沿湖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支线和环线,创新完善快行慢游的自驾车、自行车、自助游服务体系,实现机场、车站与主要景区之间的无缝对接。旅游服务全域配套。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集餐饮、娱乐、购物、纪念品销售为一体的旅游文化综合体。打造以医疗康体为核心的生命健康城,建设“健康澄江”。完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澄江”。实施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加速城市提质扩容。完成寒武纪乐园、仙湖锦绣及广龙、立昌旅游小镇等重大旅游项目,发展一批旅游度假、专业服务、民族文化、科普教育、生态园林、创新创业特色镇村,在景区景点加快游客接待中心、A级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慢行系统及购物街区广场等服务设施建设。开展“乡村旅游全民创客行动”,扶持培育壮大特色农家乐、精品民俗客栈,建成一批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的精品农庄、养生山庄、私人定制酒店,抓好自然观光、鱼藕美食等传统旅游产品提升和攀岩探险、低空游览等新业态开发,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让抚仙湖的业态更丰富,让群众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化到百花齐放的旅游经营服务业中,让千家万户共享旅游发展的红利、生态城镇的福利。旅游环境全域优化。统筹推进“六城同创”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坚持绿化、彩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立体推进,把每个景观、节点做成彰显生态旅游元素、城市特色文化、田园山水情怀的靓丽风景,将每个旅游项目都建成精品景区,推进全域景区化。完成“增绿添色·点亮澄江”行动计划,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加大“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健康生态城。持续开展旅游营销宣传,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让澄江山水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坚持创新活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把改革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创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经济、技术和市场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化解房地产、建材等过剩产能,优化供需结构。深化农村、林业、教育、户籍、医疗、司法等改革。完善激励政策,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节能技改、信息化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坚持“四个一再”,着力招大引强做特,推动产业入澄、资本入澄、科技入澄、人才入澄,做到引进一个、投产一批、带动一片。加强特色产品出口企业的培养和引导,构建稳定多元的进出口商品体系,打造内外联动、互为支撑、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加强与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云南大学等友好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创建专家院士工作站1至2个,培养引进一批企业管理、科技领军和高技能操作型人才,打造财富洼地、人才福地、创新高地。

    (四)坚持产业强县,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坚持“优一精二强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业全域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澄江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科教康体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创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打造推广11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优势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拳头产品,绽放全域旅游魅力。依托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打造国际知名的古生物科考、科普、科研基地,发展科教、研学旅游。引进艺术界、传媒界知名人士,打造艺术家村、摄影家基地,引领中高端文创旅游发展,提高抚仙湖知名度。实施古滇文化休闲园等文化保护项目。加强对文庙及太平花灯、关索戏等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启动铜锅鱼系列美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中心医疗产业为龙头,带动健康养生、康体医疗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强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组织和市场开发,建设抚仙湖体育精品赛事基地,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做大做强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主动承接“新昆明”部分物流功能,构建滇中现代物流产业基地,打造最具区位优势的现代物流园区。加强城区商业网点建设,完善社区商业体系,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以抚仙湖国家生态农业公园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做强农业观光体验、健康养生、商务会议、运动休闲4类庄园品牌。发展蓝莓种植1.2万亩、荷藕6000亩、景观苗木1.5万亩。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和著名商标。建设国家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以九村、路居、海口等优势产区为主的基本烟田生产基地。推进新型工业产能升级转型。坚持磷电结合,改造提升磷化工和建筑建材产业,把东溪哨片区打造成“云南最重要的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增容、扩量和提质为重点,加强“一园三片区”建设,着力引进高新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绿色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业,助推一二三产业实现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

(五)坚持共享和县,践行以人为本,切实增进人民福祉。办普惠型社会事业,让幸福指数跑赢GDP增速。社会保障更广覆盖。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千方百计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坚持就业创业并举,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体系,巩固提升全面脱贫成果,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事业更优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与一流院校合作办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二中异地迁建,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优质民营学校。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和卫生信息惠民等六大体系建设。深化计生优质服务,持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老龄人口生活品质。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人均体育活动场地达到2平方米以上,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继续推进“平安澄江”建设,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不断降低发案率,提高破案率,提升群众安全感。完成“七五”普法,增强法治氛围。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积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打赢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强化安全生产底线和红线意识,抓好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防控,严防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三、乘势前进,勇创佳绩,在新的历史起点谱写发展新篇章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51%以上,陆地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林木绿化率达60.9%以上。为实现以上预期目标,重点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打赢抚仙湖保护“攻坚战”上发力。今年是抚仙湖径流区统一托管后,全面实施环境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切实担当历史使命,科学统筹好抚仙湖全流域的保护与发展,严格执行《抚仙湖保护条例》,始终坚持“五个坚定不移”,加强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抚仙湖稳定保持Ⅰ类水质。完成抚仙湖“十三五”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南岸生态调蓄带、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西龙潭与梁王河水库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等23个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四退三还”。完成湖滨生态修复、北岸生态湿地二期、岸线管护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广龙、立昌片区9000人搬迁。退出一级保护区内的林业培训中心、交通培训中心等12家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退出畜禽养殖场3个。完成5.1万亩高效节水减排、4万亩植被恢复、2.7万亩石漠化治理和1万亩省级低效林改造。完成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项目主体工程,实现“两污”收集处理全覆盖。完成海口甸朵引调水和大龙潭调水二期管网工程。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确保问题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严查“三废”排放和“五小环保”案件。深入开展“仙湖卫士”活动,强化河(段)长责任制。完成澄江化石地保护立法,做好世界自然遗产复审迎检准备工作。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完成各街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

(二)在奏响生态文化旅游“主旋律”上发力。我们要加快推进抚仙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现游客接待量增长12%以上,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6%以上,第三产增加值增长15.4%以上。完成《澄江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环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初步设计》。新改建13个生态厕所、4个停车场、450个旅游标识牌,在重点景区、车站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吸引社会资本以PPP、出让、参股、合资等方式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寒武纪乐园、港中旅等重大旅游项目和广龙、立昌旅游小镇建设。启动寒武纪、海口、路居3个旅游小镇和小湾、海镜、海关、小凹、孤山5个重点特色村落,以及仙湖飞鹰、帆船基地等休闲运动项目建设。启动化石博物馆内部展陈和国家地质公园保护项目建设。开展山水澄江智慧营销,引入高端创意团队加强“三张名片”的文化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研发和销售。推进《寒武纪大冒险动画大电影》创作。办好格兰芬多自行车节等节庆赛事。下重拳强化沿湖旅游环境整治。完成帽天山、海口仙湖湾4A级景区创建。    

(三)在唱红高原特色生态观光现代农业“重头戏”上发力。大力发展以蓝莓、荷藕、大樱桃、䆲䆡鱼等特色产品为代表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新增蓝莓种植1000亩、景观苗木1000亩,巩固荷藕3000亩。完成659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启动抚仙湖国家生态农业公园创建。重点打造吉花荷藕庄园等7个示范庄园。建成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做好农特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打响农产品品牌2个。创建现代农庄食品安全试点县。完成2座小(二)型水库和27件小坝塘除险加固工程、30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2000亩中低产田地改造。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四)在培育工业经济“新动能”上发力。抓好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完成《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收储园区土地500亩,完成蛟龙潭片区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完成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等4个项目主体工程。实现希博瑞啤酒等5个项目投产运营。实施恺达公司供水管道生产线项目搬迁入园。申请专利40项。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完成外贸出口7800万美元。实施拓销增效、节能降耗行动,完成冶钢等7个“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与全市同步。

(五)在做美城镇提质扩容“大文章”上发力。突出历史记忆、文化内涵和旅游服务功能拓展,做优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构建“湖清城美、湖城共融”的全域旅游城镇。完成《抚仙湖径流区总体规划》及《综合管廊》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沿湖特色小镇和重点村可研编制。完成全域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启动呈红城际铁路澄江段建设。完成昆明绕城高速公路澄江段和九村立交、西互通匝道改线建设。稳步推进澄川高速建设。加快振南路等6条市政道路和“三纵”路网建设,启动“三横”路网、环湖旅游交通、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构建“三环六联多辐射”的综合交通网络。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紧紧抓住提质扩容试点县的机遇,统筹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启动实施与中山大学合作办医项目,加快建设生命健康城。实施“三馆一中心”等6项公共服务设施和3.6公里地下综合管廊、3.9万平方米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县委党校、消防大队业务用房和湖润城城市综合体等4个房地产项目开发。深入实施“六城同创”、人居环境提升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8个示范村、67个整治村建设。大力整治违法违规建筑、路域环境、城乡两污、重点街区,增绿添色,点亮澄江,点亮抚仙湖,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之城。

(六)在共建抚仙湖“大家庭”上发力。我们将以深化抚仙湖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持续加大对托管区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各项工作。启动路居旅游小镇、世家小组万亩樱花园、小凹特色村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仙湖湾、仙湖岛和海镜传统村落项目。完成孤山景区综合整治和明星鱼洞、碧云寺4A级景区创建。实现沿湖临违建筑“零存量”、“零增量”。启动环湖公路路居段提升改造。完成小米路、红磨路等39条农村公路改扩建。完成过埂易地搬迁项目和路居、海关、海镜3所中小学“改薄”工程。完成小凹、孤山、隔河3个卫生室业务用房改造。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化解区域性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

(七)在广织群众生活“幸福网”上发力。坚持有质效、有温度的发展,把经济实力转化为幸福魅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全力抓好民生保障。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拓展高等教育。实施交流轮岗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力争实现高考上线率达92%、本科上线率达45%。完成县幼儿园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创建。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示范县建设。加快县医院、中医院迁建和县妇幼保健院改造。启动数字广播电视高山台站和关索戏传习馆建设,完成县文体活动中心前期工作。大力扶持大学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安心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420个,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提高群众养老保险覆盖面。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推进医养结合,促进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精神慰藉方面延伸,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统筹做好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粮食等事业,加强气象、电信、邮政、银行、保险等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完成高清城市报警监控系统二期项目,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和网格化。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责任体系,有效防范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完成村(社区)视频接访系统建设。加强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有效解决信访积案。

办好十件惠民实事:一是完成全县6000盏路灯安装,实现“点亮村庄”。二是开通环湖公交,改扩建农村公路556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三是推进县城客运站迁建,新增城区290个公共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四是安排4400万元,完成第二批离退休干部职工住房补贴补发工作。五是投资1.2亿元,完成抚澄河生态休闲观光带项目,建成健康步道8000米、运动场地8个、文化场所7个;完成5个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六是完成职中改扩建,建成提古、忠窑等10所农村幼儿园。七是完成县急救站和东山、永和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八是完成社会福利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和县殡仪馆回购。九是完成北岸湿地一期搬迁群众入住安置,完成小西城、廖官营棚户区和立昌旅游小镇群众安置房建设。十是完成罗碧、泥母猪、米汤水、猴子箐、核桃村5个易地搬迁项目,巩固全面脱贫成果。

    (八)在树立政府自身“新形象”上发力。新起点、新任务、新考验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理念、锤炼作风,强化执行力、提高公信力,持之以恒地抓好政府自身建设,保持定力、持续发力,朝夕勤勉、永不懈怠。加强理论学习和能力提升。不断提高立足澄江、更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站位全局、谋划跨越的能力。加强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精神的学习,让自身视野和时代发展同步,让自己真正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学习先进、争先进位、争创一流。强化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不断提高学法用法、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能力,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深入基层调研,坚持先调研后决策,确保决策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主动接受县人大、县政协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高度重视司法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改革和服务创新。以改革思维和创新方法,主动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完善“三张清单一张网”运行机制,实现“宽进严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公共数据共享,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实行“工程式推进”和“挂账式督导”。大力推行PPP模式,实行银行信贷考核奖惩,实现融资20亿元。深入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加强涉企收费清理,落实企业生产、流通、融资等环节降价政策,为企业发展松绑助力。扩大群众货币化搬迁安置范围,年内化解房地产库存15万平方米。通过零星用地置换、闲置土地收回、低效用地整改等方式盘活存量用地600亩。落实好委托招商机制,依托招商峰会及各类节庆赛事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77亿元、增长7%。通过建立科研站所、规划站点、会议及疗养基地等方式,引进高端人才,留住本地人才,培养实用人才。以文化旅游、农产品销售、商贸物流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众创空间,引进社会力量组建信息中心,启动智慧抚仙湖生态数据中心、寒武纪小镇智慧社区建设,完成3个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注重作风建设和效能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和正向激励,健全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严格兑现奖惩,推动干部提神、工作提速、服务提质,把“政府提速”传导到每个人,把“马上就办”落实到每个环节,践行雷厉风行的作风。践行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机制,让干部尽心谋事、尽力干事、尽责成事。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规定,深化预算管理和预决算公开,继续削减“三公”经费,把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加大源头治理和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用严的制度和铁的纪律,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待,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大的勇气改革创新,以更强的毅力攻坚克难,以更实的作风干事创业,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澄江,谱写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篇章,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