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2019年昌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2-14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00   评论:0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2月23日在昌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长  陈军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2018年是昌都加快转型、砥砺奋进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2月23日在昌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陈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昌都加快转型、砥砺奋进的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一届七次全委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十三对关系”,着力实施“十大工程”,主动作为、抢抓机遇、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市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发展任务,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质量变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变化的特征,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决挤除经济“水分”,划定政府举债红线,全面清理政府债务,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93.6亿元,同比增长10.1%(可比价);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同比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16%;组织税收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3亿元,同比增长20.1%;经自治区核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450元、10184元,同比分别增长9.8%、11.3%;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高位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4.4:42.7:42.9,增加值占GDP比重一产、二产分别下降1.3、0.4个百分点,三产上升1.7个百分点。全市存款余额399.1亿元、同比下降8%,各项贷款余额360亿元、同比增长27.6%;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进一步增强,正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二)坚持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突出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精准发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结构更加合理。农牧业“质”“量”同步提升。粮食安全计划深入实施,总产量达18.75万吨,化肥使用实现“零增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农牧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初步形成,全年育肥牦牛5.1万头,养殖阿旺绵羊16.3万只、生猪和卡若香猪10万头、红拉山鸡等禽类20万只;种植青稞56万亩、荞麦1.5万亩、饲草料5.6万亩、蔬菜6.2万亩、葡萄2.1万亩,规模发展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等经营主体。组建了蓝天圣洁公司,着力打造统一品牌,建立了“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具有本土特色的高原农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参与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农牧业总产值达到42.8亿元,同比增长5.4%。工业经济支撑能力增强。三江水电开发完成投资35.9亿元,在建电站装机容量达424万千瓦;瓦托电站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叶巴滩电站具备截流条件,自治区政府与河北省政府、华电集团签订了《关于金沙江上游藏川段水电送冀战略合作协议》,电力消纳取得实质性进展。玉龙铜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卡玛多菱镁矿一期项目完成技术升级改造,芒康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顺利,八宿县海螺水泥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全年生产阴极铜9000吨、水泥90万吨、啤酒2.8万吨、天然饮用水8000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域旅游发展策划规划编制完成,第四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第三届然乌来古旅游峰会等活动成功举办,拉乌山自驾营地、甲桑卡乡村旅游、珠古拉山旅游等基础设施项目顺利竣工,全年接待游客244万人次,实现收入20亿元,同比均增长21.9%。供销社恢复工作稳步推进。经开区小商品物流园建成投用,顺丰、京东体验店落户昌都,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民族手工业加快发展。

(三)坚持均衡发展,城乡建设协调推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73.4亿元,新增公路里程508公里。G214、G317线昌都镇过境线、矮拉山隧道及联线建成投用,G214线昌都至邦达机场公路新改建工程昌都至加卡段开工建设,G318线竹巴笼至林芝段重点路段整治改建工程等稳步推进;新续建农村公路651条,新通畅乡镇20个、建制村211个;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在开展外业勘察设计工作,滇藏铁路香格里拉至邦达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昌都至西安航线顺利开通。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0.7亿元,扎仓嘎水库开工建设,丁青、芒康等8县“小农水”和察雅荣周、左贡扎玉等4个灌区工程建成投运,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8.1万亩。藏东与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建设,主电网人口覆盖率达到69%;左贡县下林卡电站、丁青县当堆电站线路延伸、贡觉县纳曲河和热曲河电站技改维修工程全面完成,解决和改善了2.73万人的用电问题。新建通讯基站152座,通信信号覆盖新增131个行政村。城乡功能日益完善。智慧昌都建设全面启动,政务内网、政务外网、雪亮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等6个项目建成投运,智慧医疗(试点)、智慧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项目即将建成,信息化在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初显成效。推进534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芒康曲孜卡、八宿然乌等4个特色小城镇基本建成,110个美丽宜居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卡若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工作成功开展,经开区供水工程建成投用,卡若区、察雅县3个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进展顺利,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国省道沿线及公共区域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实施棚户区改造5615户,建成保障性住房4947套。七城同创扎实推进。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昌都市、丁青县分别入选2018年到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县级提名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纳入自治区民宗委备选单位,江达、丁青、类乌齐、八宿、贡觉5县被评为第十一届自治区级双拥模范(城)县;“七城同创”各专项创建指标达标284项,占总指标数的65.1%。

(四)坚持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显著增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获得了更多、更公平的改革发展成果。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79个,带动1049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2个,“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按年度计划顺利推进;5550名群众实现就业脱贫,资助贫困学生3356人次,新增生态岗位29990个,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9万余人次,全年减贫9980户51635人,江达、洛隆、边坝三县达到摘帽标准,22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7.2%降至9.7%。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三年振兴计划全面开展,新建义务教育学校8所,建成标准化学校142所;类乌齐、洛隆两县素质教育通过自治区验收,丁青、察雅、卡若三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18所学校与援藏省市25所学校结成姊妹学校;“双语”教育实现全覆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落实党政“一把手”控辍保学责任,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提高了8.5、0.6、4.7、7个百分点。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芒康、类乌齐两县人民医院完成“二甲”创建;建成市人民医院、藏医院二期及一批县人民医院、藏医院等重点项目,完成35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和50个乡镇卫生院“查漏补缺”项目建设,发放基层卫生业务用车138辆、车载医院33辆;组团式卫生援藏成效显著,全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工作扎实推进;公立医疗改革稳步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明显,结核、风湿、肝炎等“六病”筛查166.4万人次,患者治疗同步开展。全市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启动,首届全区热巴舞展演暨热巴高峰论坛成功举办,电影《金珠玛米》获华表民族类奖提名,13项非遗项目列入自治区非遗名录,全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新增4人;嘎玛丹萨寺、帕巴拉夏宫维修保护工程等顺利推进;开展文化下乡2899次,发放直播卫星设备2.6万余套,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成投运。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双创”战略深入实施,4家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成功获批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全年开发就业岗位6159个,新增城镇就业4936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转移富余劳动力18.75万人次,实现收入5.2亿元。全市各类参保总人数达到67.17万人次;8.43万名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纳入了低保范围,3.85万名特殊贫困群众纳入了政策兜底。自然灾害成功处置。面对“10·11”“11·03”重大自然灾害,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区党委、政府和国家应急管理部部际联合工作组以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众志成城,全力抢险救灾,安全转移受威胁干部群众25606人,实现了“四个零”目标;先后解决约19000万元各类应急救助资金,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被子盖、有病能治、有学上。

(五)坚持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突出关键环节发力,深化改革创新。“放管服”改革有序有力。调整行政职权143项,梳理“一次办到底”事项153项,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594项市级依申请类行政职权事项全部录入“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完成自治区确定的网上可办率“8050”目标。18家单位51个服务窗口全部进驻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初步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行,卡若、贡觉、江达、芒康四县(区)向乡(镇)简政放权试点工作顺利完成。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11县(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确权工作全面完成,在全区率先发放了林权类不动产证书;道路运输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新型高原客车投放运营,城市新能源绿色公交开通试运;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持续推进,非涉密项目实现100%在线审批;商事、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和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金同比分别增长24.2%、23.2%,非公经济主体、注册资金同比分别增长24.3%、16.6%,市场管理和建筑质量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197家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3户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录。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组团开展援藏回访工作,援受双方交流进一步密切,到位规划内援藏资金8亿元,实施项目145个。组织参加了第四届藏博会,签约项目15个,投资41.97亿元;经开区新增入驻企业135家,注册资金1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完成入库税收7.5亿元。全年新增招商引资项目183个,到位资金64.38亿元。

(六)坚持和谐共生,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完成各类造林及退耕还林8.2万亩,建设经济林2.56万亩,防沙治沙400亩,海拔4300米以下无树村无树户全部消除。设立了环境工程评估专家库,项目环评审批率达100%。淘汰燃煤锅炉27台,完成油气回收治理44家。昌都主城区排污口整治和污水管网布设工作基本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完成了江达卡贡铁矿、贡觉阿旺乡砂金矿土壤修复工程,实施了173个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市县两级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清四乱”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清理河道3000余公里,河湖监管实现全覆盖。中央环保督察、生态环境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督查、自治区第二环保督察组反馈和交办问题全部达到整改序时进度要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深入推进。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118个。

(七)坚持平安创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全力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新改建公安视频监控点位1667个,开通了134个乡镇派出所、22个公安检查站、150个警务站公安四级网,市公安局警务技能训练基地、15个进出藏主要通道公安检查站项目稳步推进;“扫黑除恶、打非治乱、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七五”普法扎实开展,“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宗教活动场所全覆盖。市县两级设立农民工工资周转金,妥善解决“双拖欠”问题。接待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93批(件),办结率92.6%;安全生产领域隐患清零行动深入开展,排查治理隐患6986条,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有效提高,建成10个食用农产品快检室,全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食药品安全事故。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恪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7件、政协委员提案123件,办结率均达到100%。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政风行风持续改进。同时,统筹推进统计、气象、地震、外事、保险、质监等工作,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服务等事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军民融合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昌都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提高服务效率,创优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激情;必须始终维护民族团结,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昌都发展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对口援昌省市企业无私援助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及各位代表、委员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党政军警民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职工,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向各援藏省市企业和援昌干部,向驻昌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昌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挑战主要表现在:由于中央政策调整,对我们在争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方面带来一定压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较为滞后,民生短板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突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大力度;脱贫攻坚特别是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机遇主要表现在:中央的关心,乡村振兴战略、兴边富民行动、自然灾害防治“八大工程”的实施,以及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赋予了我们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川藏铁路康定至林芝段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G317、G318线改造提升加快推进、藏东与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为我们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清洁能源、绿色矿产等开发进程加快,为我们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各族群众思稳定、盼富裕、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为我们筑牢了加快发展的群众基础。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创造新业绩,再创新辉煌。



2019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喜庆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牢牢抓住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心支持的重大机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认真贯彻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九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总基调和提高质量、均衡发展总要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人才为第一资源、创新为第一动力,突出稳就业、稳金融、稳投资、稳预期,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竭力补齐社会民生短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2019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可比价),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同比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以上、力争达到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以上目标符合市委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定位,符合同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符合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奋力拼搏,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扩大有效供给。坚持从生产供给侧入手,着力培育高附加值、绿色低碳、具有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重点打造藏东高原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水电矿产业等,突出解决供给体系与需求矛盾。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实施更加开放便捷的引才引技引智政策,解决人才供给不足问题。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加大城市低效利用土地和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加强土地收储和整治,强化用地规模管控,提高土地供给能力。发展实体经济。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措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力争年内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以上,通过2—3年的努力,推动1家企业上市。逐步恢复新形势下市、县(区)供销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电子商务提升行动,推进便民消费服务,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培育新动能。加大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要素投入比重,建设自治区级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服务力度,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转移转化,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技术创新、质量创优、品牌创建。

(二)着力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县(区)向乡镇简政放权工作,实施“减证便民”行动。继续推行“一次办到底”改革,实施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市县、乡镇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实现“9050”目标。持续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快“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难题。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城投、开投、蓝天圣洁等现有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拓展开源投资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增设旅游管理功能,打造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平台。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把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打造成为文化搭台、产业唱戏、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加强与内地省市和周边市州的交流合作,加快藏东经济区域中心建设步伐。精心筹备参加津洽会、西洽会、海交会、藏博会等招商活动,打造品牌、抢占市场。放宽准入限制,突出绿色招商、产业链招商,支持和引进社会资本投向交通、水利、能源、文化旅游、生态环保、市政工程等领域,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0亿元以上。

(三)着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坚,确保不发生重大风险隐患,实现全市整体脱贫,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健全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机制,依法开好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以各类国有投资公司为载体,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行为,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有序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盘活存量资产。积极稳妥化解债务存量,用好用活政府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等政策。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监测、研判和预警,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全市整体脱贫精准发力,年内完成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实现八宿、左贡、芒康、贡觉、察雅5县脱贫摘帽,414个贫困村退出、6.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的目标。鼓励支持农牧民合作社、小微企业成立合作联社,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购销关系,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年内实现产业脱贫24350人。继续推进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实施电力扶贫项目47个,硬化通村道路1600公里。严格落实生态补偿、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兜底等政策,深化扶贫集团定点帮扶机制,巩固社会各界合力攻坚的格局。深入实施“双扶”计划,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做到廉洁扶贫、阳光扶贫。及时启动“回头看”,开展查漏补缺,巩固脱贫成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严格执行清单调度、限时办结、办结销号、预警通报等制度,确保反馈问题按序时整改到位、销号清零。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2019年绿盾行动和“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活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环境监测,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治理设施,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整县“零化肥”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科学编制全市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方案。加快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工程建设,完成各类营造林30.6万亩,巩固好消除无树村无树户成果,推动美丽昌都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着力改善提升基础设施条件。突出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推进交通体系建设。力争川藏铁路(康定至昌都段)业拉山隧道开工建设。加快G214线昌都至邦达机场公路新改建工程昌都至加卡段、边坝县夏贡拉山隧道工程、G318线竹巴笼至林芝段重点路段整治工程(觉巴山段和海通沟段)建设。推进昌都至德格、竹巴笼至林芝、邦达机场至邦达兵站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完成珠角拉山隧道、G317线丁青斜拉山公路和S203线嘎玛(青藏界)至柴维公路建设。实施邦达机场航站区扩建工程,力争开通昌都—昆明航线,完成贡觉县相皮乡通用机场(起降点)论证、气象数据采集等前期工作。着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推进芒康扎仓嘎水库建设,力促开工建设昂曲宗通卡水利枢纽工程、八宿弄利措水库项目,年内建成左贡玉曲河灌区、丁青新城区防洪堤工程,完成类乌齐伊日沟和洛隆孜托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和改善4.16万名农牧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加快综合能源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工程,开工建设盐井、吉塘、碧土、同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22个35千伏输变电站工程、16个10千伏及以下中低压配电工程,建成然乌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确保丁青县当堆电站竣工投运。健全通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光网城市”、宽带网络覆盖工程、“光进铜退”“三网融合”建设,提升通讯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智慧昌都”进程,加快大数据中心、智慧交通、平安校园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河长制管理、公共信用信息等平台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市广播电视电影节目制作中心、野堆村片区市政道路(二期)、昌津桥改扩建、经开区A-B坝区连接桥和市政路网、卡若区农村客运站、俄洛镇污水处理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

(五)着力抓好抓实“1+5”产业发展。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园区经济带动五大支柱产业调结构、激活力、增效益,持续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突出抓好园区经济。坚持以经开区为龙头,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力争经开区新增入驻企业达60家、注册资本3亿元。科学规划、精准定位、稳步推进俄洛新区建设,严格限制县(区)建立产业园区,在全市推行“飞地经济”模式,完善税收分配机制,引导各县(区)招商企业及特色产业向市经开区、俄洛新区集聚,打造园区经济新增长极。突出抓好清洁能源。加快规划电站建设步伐,确保果多、觉巴电站竣工验收,拉哇、扎拉电站核准开工,中波电站预可研通过审查,巴塘电站实施路桥、导流洞等工程建设,瓦托电站实现全部机组发电,新增在建电站装机规模100万千瓦以上,完成三江水电开发投资36亿元以上。突出抓好绿色工业。重点推进优势矿产、建筑建材、天然饮用水等产业发展。加大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力争玉龙铜矿二期工程完成实物量的80%,全面启动三期规划并同步实施。推进类乌齐卡玛多菱镁矿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加快海通水泥、海螺水泥、高争水泥生产线建设步伐,确保年内水泥产量达到90万吨以上。有序开发砂石料等非金属矿产资源,鼓励发展环保建材,支持推广装配式绿色建筑。稳步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突出抓好特色种养殖。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大力实施农牧业提质增效行动和农牧民“十大增收”计划,因地制宜建设类乌齐牦牛、阿旺绵羊、藏香猪、葡萄酒等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区,推进蓝天圣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持续推进特色种养基地建设,健全产业链,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建成高标准农田11.4万亩、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3个,力争农牧业特色产业增值7.2%以上。突出抓好生物药业。抢抓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培育骨干企业,打造品牌产品,努力将生物药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藏药材基地化、规模化种植,大力推广大黄、藏木香等名贵药材种植,加快推进藏药材和藏药制剂标准试点以及基层藏药制剂申报、备案工作,开展藏药原产地认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依托,加快建立大健康产业孵化器,积极筹建藏药地方标准化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心等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新品种研发和注册申报力度,重点研发、生产、推广高原抗缺氧系列药品及高原生物保健品,不断提升昌都生物医药产业的知名度。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业。围绕构建“一主三副四轴”全域旅游总体空间布局,以“两主三副”交通线改造提升为契机,突出以点带线、点线结合、以线带面,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大力推动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加快然乌湖·来古冰川、洒咧营地、高端定制民宿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4A级景区申报和“芒康古盐田”5A级景区创评工作,筹备好“冬游西藏·首届然乌来古冰雪节”和自治区旅游厕所现场会。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挖特色民族文化内涵,以唐卡、藏香、民族服饰等手工艺品为重点,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吃、住、行、游、购一条龙服务链,力争接待各类游客270万人次、实现收入22亿元。

(六)着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主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牧区发展环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规划引领先导作用。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突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编制实施《昌都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强化与城镇、全域旅游等规划的衔接,推进“多规合一”,实现城乡发展“一张图”。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进一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引进种养大户和企业承包土地草场,促进土地草场有序流转。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盘活用好农房和宅基地资源,逐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三变”。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抓好1个自治区级、2个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县(区)工作,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467个村级活动场所标准化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和公交客运,着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大力推进农牧区替薪工程。深入开展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抓好卡若、芒康、左贡示范县建设,建成江达、八宿、类乌齐等10个县级污水处理项目,启动实施卡若、左贡等8个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加快推进厕所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营,探索建立农牧区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完成10496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着力打造一批村容村貌整洁、服务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持续抓好七城同创工作。按照统筹全局、重点突破、分类实施、相互促进原则,突出市容卫生治脏、生态环境治污、公共服务治弱,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和投入机制。紧盯各类创建指标,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确保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任务,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接第二次年度测评准备工作,序时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

(七)着力补齐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征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干部群众的意见,确定急需实施的“十二项民生工程”,确保年内完成,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提升全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并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支持、失业保险基金帮扶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力度,推行“四业工程”,探索“订单式”就业岗位开发模式,深入推进“五个专项服务”和“五大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就业技能,确保通过市场就业、区外就业和自主创业等方式,新增城镇就业4850人,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8.5万人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围绕“五个100%”目标,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市第五高级中学、第六高级中学、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左贡县、贡觉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强化控辍保学,力争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70%、98.8%、95%、60%。启动教师教育振兴、教育信息化2.0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全面落实“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创新示范工程,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健康昌都建设。围绕实现“三不出”和“两下降、双提高”目标,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区域化发展。抓好市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等34个医疗卫生续建项目建设,新建边坝县藏医院。推动市藏医院创建“三甲”,年内完成卡若区、察雅县人民医院“二甲”创建任务。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包虫病综合防治和“六病”筛查防救治工作。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制定县乡村责任考核办法,确保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5%,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大病救治率达到90%以上。持续完善社保体系。全面推进“五险统征”,做好易地搬迁人口、被征地人口的社会保险工作。深入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健全建筑施工等高风险企业职工、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机制,扩大工伤、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继续做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孤儿集中收养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强化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提高残疾人补助标准。

(八)着力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局势持续长期全面稳定。守护公共安全底线。强化社会网格化管理和网络安全监管,完成11个公安一级检查站和4个二级公安检查站改扩建任务,进一步完善寺管会、驻寺派出所和警务站基础设施,规范村级综治中心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维稳能力。大力开展平安创建,创新拓展边界警务协作,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打非治乱、扫黄打非”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八大工程”,加强应急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争取将三江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中长期规划。积极协调推进金沙江白格堰塞体处置工作,全面启动“10·11”“11·03”山体滑坡避险搬迁和灾后恢复重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监督执法体系、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强化交通运输、消防、建筑、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法律“七进”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用好市、县(区)农民工工资周转金,完善劳动用工备案和年检制度,强化劳动执法检查,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深化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包案、下访制度,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持续巩固“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发挥群防群治组织和爱国爱教僧尼作用。加强农牧区诚信建设,深入推广“四议两公开”,发挥乡规民约作用,引导农牧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不断健全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健全军地联系会议制度,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

(九)着力深化拓展对口援藏工作。正确处理好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关系,在广度拓展、深度挖掘、力度强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对口援藏综合效益。建好援藏项目。主动对接援藏“十三五”中期评估调整,组织实施好在建援藏项目,统筹谋划2019年援藏项目,协调落实计划内援藏资金,积极争取更多计划外援藏资金,确保援藏项目高质量完成、援藏资金高效益使用。对接落实好区市两级党政代表团赴援藏省市企业汇报衔接事项,确保已达成事项尽早落地、早见效益。深化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大沟通对接,争取引进一批援藏省市知名企业进驻昌都,实现互利共赢。推进教育卫生组团式援藏向县(区)延伸,搭建专技人才双向交流、援藏省市培训等平台,拓展人才援藏深度广度。有序引导和组织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赴援藏省市企业转移就业。做好援藏轮换工作。加强与援藏省市企业的沟通联系,提前谋划筹备好新一轮援藏干部轮换工作,树立一批援藏先进集体和优秀援藏干部典型,形成全社会支持援藏工作、弘扬援藏精神的舆论氛围。

(十)着力加强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跟核心,不忘初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部门论证、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机制和制度,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为,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强化行政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扩大政务公开范围,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工商联、人民团体的意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效能政府建设。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坚持多学深研实推,改进调查研究方式,深入推进精文简会,创新政风行风评议方式,鼓励干部担当作为,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推动政府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聚焦“四风”问题特别是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大力发扬实干、苦干、会干作风,形成行业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系协调沟通机制,狠抓工作落实的制度体系,坚决纠正懒政、庸政、怠政行为,做到件不过夜、会不过周、事不过月。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党组主体责任和党组成员“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规定,完善财经制度,强化预算管理,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压缩行政成本,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聚焦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严厉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侵占、盘剥克扣、挥霍浪费、吃拿卡要等“微腐败”及“蚁腐”行为,做到惩腐治贪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实际行动树立廉洁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历经改革开放40年洗礼,藏东三江大地生机勃发、活力四射。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奋力前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昌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十大工程:2018年1月,齐扎拉主席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将着力实施“幸福安康、改革创新、美丽西藏、固边稳藏、科教兴藏、基础促进、文化繁荣、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富民、和谐稳定”十大工程。

2.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东。

3.8050、9050:市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80%,县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50%。市县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90%,乡镇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到50%。

4.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七条道路”是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5.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指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怒江州。

6.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7.“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放”即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即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即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8.七城同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双拥模范城市。

9.智慧昌都:主要建设内容为“一门户、两中心、三平台、十六应用”。“一门户”即“智慧昌都”综合门户;“两中心”即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营指挥中心;“三平台”即城市治理云平台、经济运行检测平台、民生服务综合信息云平台;“十六应用”主要集中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促进领域,包括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交通、智慧城管、寺庙管理、电子政务、智慧环保、智慧消防、精准扶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市民卡、智慧旅游、智慧农牧、智慧园区、智慧商圈。

10.八大工程: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

11.四个零:零伤亡、零案件、零上访、零疫情。

12.法律“七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进寺庙。

13.一主三副四轴:卡若区主城区为主的旅游集散中心;芒康、江达和类乌齐县城为主的副旅游集散中心;G317、G318、G214三条国道与江康大道的旅游发展轴。

14.“两主三副”交通线:两主指G317、G318线;三副指G214、G557(贡觉至G317线岔口连接线)、G558(边坝县城至边坝尼木乡连接线)。

15.四业工程:以业育人、以业安人、以业管人、以业富人工程。

16.五个100%:实现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100%,小学数学课程开课率100%,中学数理化生课程教学计划完成率100%,中学理化生实验课程开出率100%,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目录规定课程开出率100%。

17.“三不出”“两下降、双提高”:大病不出区、中病不出市、小病不出县;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人均寿命。

18.六病:结核病、肝炎、风湿病(骨关节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9.五个专项服务:即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次电话访问、一次性职业指导、一次岗位推荐、一次就业见习、一次职业培训机会。

20.五大培训工程:一是以实施水电开发、矿产资源、蓝天圣洁产业等发展道路为依托,开展订单式、定岗式、企业带包式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二是以扶贫开发区产业为发展重点,开展技能人才培训。三是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开展建筑施工领域技能培训。四是以特色旅游发展为依托,开展旅游、餐饮、客房服务等技能培训。五是以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为目标,开展藏东特色家具、木工、雕刻、绘画等技能培训。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