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重庆市潼南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26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70   评论:0
内容摘要:2019年1月16日在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区  长  王志杰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8年工作回顾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
2019年1月16日在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  长  王志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八项行动计划”,走好“三条路子”,抓好“三个赋能”,着力推进“四个做大做强”“四个巩固”“四个创建”,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回顾过去一年,干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标对表新时代重庆发展实践路径和具体抓手,重整行装再出发,团结一致向前行,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坚定共识,汇聚起创新创业、奋斗奋进的时代强音。

这一年,我们沉下心、定住神,全力夯实“稳”的底盘,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巩固。地区生产总值380.95亿元、增长9.5%,经济运行在预期的合理区间,工业增加值108.55亿元、增长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89亿元、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596元、15204元,分别增长8.6%、8.4%。潼南发展备受青睐,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主要媒体聚焦点赞潼南200余次,提振了我区击鼓奋战的精气神,传递了潼南蹄疾步稳的好声音!

这一年,我们铆足劲、加快转,持续增强“进”的势头,高质量发展新业充满生机。创新驱动再创佳绩,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获批在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中国农机院西南分院、IBM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要创新平台签约落地,柠檬产业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最新名片”。新兴产业硕果累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83.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53.1%,数字经济增长71.4%。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税收增长1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61%、提高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入32.32亿元、增长117.4%,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4.9%、增速渝西片区第1,工业经济运行5项指标综合排名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营销创新企业占比均居全市前列;PM2.5浓度每立方米从50微克下降至41微克,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同比增加32天,创有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这一年,我们拓展“城”、做靓“景”,不断绘就“美”的画卷,高品质生活城市加速崛起。最让我们振奋的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潼南“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中等城市战略定位,掀开了潼南历史新篇章。最让我们自豪的是,枢纽型交通建设高歌猛进,涪江大桥重建通车了,涪江500吨级船舶通航了,通用机场选址通过了,潼荣、合潼安高速加快建设,开启了潼南逐梦远航的新征程。最让我们暖心的是,成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人民生态公园、大佛寺湿地公园、松林坡公园、桥南公园向市民开放,城市街净巷洁、江清岸绿、鲜花满目、夜景璀璨,品质品位全面跃升,展现了潼南产城景融合发展“明珠城市”的新风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历程极不平凡,我们经历的考验前所未有。区委带领我们以滚石上山的劲头,坚决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持续正风肃纪,开展“以案四说”,努力涵养了良好政治生态;我们以万众一心的底气,勇于攻坚克难,实现了“7·12”超20年一遇特大洪灾“零伤亡”,夺取了灾后重建重大胜利;我们以一往无前的担当,直面矛盾问题,社保、低保清理依法依规推进,“两乱一私设”专项治理成效明显,欧怡、华伦美林谷等历史遗留问题依法有效推进。当前的潼南,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持续向上、全社会清风正气持续上扬,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稳步向前。陈敏尔书记调研潼南时,对我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产城景融合发展之路、高新产业发展之路以及发展智能产业、探索建设智慧城市给予充分肯定;唐良智市长调研潼南时,认为我们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签约落地、项目开工、实际投资、城市环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成绩来之不易!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八项行动计划”有序展开

“三大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八项行动计划”是市委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强化底线思维、问题导向,“三大攻坚战”初战告捷。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摸清底数,精准施策,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银行业不良率0.51%。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成1853户危房改造,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2亿元,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贫困学生教育资助等政策全覆盖,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3%。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环保督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城市饮用水源地和15个村环境综合整治,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89家,拆除采砂场60处,整治码头29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我们坚持边谋划边推进边完善,“八项行动计划”有序展开。定人、定责、定目标,精准把握进度和力度,齐心协力项目化、清单化推动任务落实,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聚力抓产业转型提质和城乡融合发展,“四个做大做强”迈出坚实步伐

面对支柱产业亟需升级、城乡统筹任务繁重的情况,我们做好优、绿、美、活“四字文章”,“四个做大做强”协同推进。做大做强做优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推动六大产业止滑促增,产值304.7亿元、增长27.8%。深化智能制造,10家企业“机器换人”,汇达柠檬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开展高新区创新创业再出发百日攻坚行动,新增建设用地2878亩,建成标准厂房2.4万平方米,大庆油田、与德通讯等一批重要引领性项目竣工,高新区获评全市最具潜力园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9亿元、增长14.3%,规上工业总产值332.2亿元、增长15.4%。做大做强做绿现代农业。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品牌优势,蔬菜、柠檬、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新增“三品一标”21个,10个产品列入“巴味渝珍”,汇达柠檬成为中国柠檬产业领军企业,“潼南柠檬”即将获批中国地理标志商标,我区成为柠檬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成全市首个植物工厂和柠檬脱毒育苗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粮油、经果无人机统防统治。落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责任制,完成“两区”划定30.5万亩。打造13个乡村振兴试点,建成5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三社”融合发展试点,消除“空壳村”139个。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整治。有力防控非洲猪瘟。做大做强做美宜居城市。完成全域发展战略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率先开展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试点。提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九龙山、音乐百花园等城市公园,加快建设潼南大道、新产业大道等干道,基本建成大石桥水库、老鸦山水库、大佛坝堤防,投用松林水厂。建设城市数据大脑,建成智能化公交站台159个。完成一批重要节点绿化提升,建成鲜花隔离护栏26公里,改造城区公厕29座。深入落实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巩固全国卫生区创建成果,城市干净整洁有序。特别是提档升级灯饰,潼南之夜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做大做强做活旅游产业。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高品质改造城区至双江道路并开通公交,双江古镇成为4A级景区。大佛寺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完工、商业街完工90%。建成“潼南旅游云”平台。走进央视推介城市品牌,城市宣传片获休斯顿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提名。成功举办国际柠檬节、菜花节等23个特色节会。旅游综合收入超40亿元,增长7.2%。

(三)聚力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取得新进展

我们优化创新布局,集聚创新资源,按下了高新区建设“快进键”。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新增科技型企业70家、高成长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4.5%。正峰电子获评市级创新型百强企业,凌峰橡塑、莜歌电子获评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联合阿里云和数梦工场在智博会上发布中国首个柠檬指数。与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中医药研究院等共建创新平台29个,建成博士后工作站3个,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承办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大会、市科协年会等活动。建成2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专利授权827件、增长27.4%,有效发明专利289件、增长49%。“三百三千”新引进硕士及以上研究生326人,全区高级技能人才是2017年的两倍多。

(四)聚力抓市场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我们一手积极稳妥抓改革、一手解放思想抓开放,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对标对表完成中央、市级150项改革任务的承接,出台217项改革措施。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停僵尸企业13家,商品房去库存68.6万平方米,为企业减税降费1.4亿元。加快国企改革,成立职教集团,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医疗集团改革成为全市试点。“信用潼南”上线运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基本建成。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推动6家企业OTC挂牌。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古溪镇成为全市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深化与周边地区合作。组织138家企业参加进博会、智博会、西洽会等展会,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服务民营经济方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集中走访,健全常态化联系机制,“一企一策”解决问题,为企业节约用气成本2520万元,落实应转贷2亿元,新增民营企业2166家,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72%。去年,全区民营企业仅脱贫攻坚捐款就超过800万元,我们要向爱心企业家们致敬!

(五)聚力抓基础稳增长蓄后劲,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再上台阶

我们坚持抓经济重点抓项目,稳增长首要稳投资,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多措并举大抓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组建招商办,推动全民招商,引进项目218个,协议投资628亿元,到位资金248亿元,杭州数梦工场、酷农无人机、乔大环保LCD芯片设计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多管齐下推进项目建设。每季度集中开展“四个一批”活动,全年开工项目226个,竣工项目143个,完成投资248.2亿元。多点发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最给力的是金融业发展,金融存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增长14.9%,存贷比62.7%、提高8.2个百分点,华夏银行投入运营。20个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整体上线,建成潼南绿产业云智慧市场,电商年交易额38亿元、增长8.5%。隆鑫商圈投入运营,居然之家、凯斯贝尔酒店等一批优质商场、酒店建成营业。完成15个镇级农贸市场改造。

(六)聚力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们学好“两山论”,走好“两化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获批全市首个楠木生态公园,开展万名干部群众集中义务植树,营造林11.5万亩,森林覆盖率47%。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琼江流域综合整治完成85%,涪江琼江出境水质总体优于入境水质。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建成投用高新区东区、北区污水处理厂。开展农村垃圾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村收、镇运、区处理体系全面建成。加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成“三线一单”方案编制。与周边地区建立生态补偿、联合巡河、流域共治等机制。立案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案件。

(七)聚力抓和谐稳定,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

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全年民生支出4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1%。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改扩建中小学54所,城区公办幼儿园招生更公平,义务教育阶段“超大班额”全部消除。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起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管理机制,教育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筹集教育发展基金2000万元。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通过“二甲”复评,创“三甲”工作顺利推进,妇幼保健院搬迁投用。杨闇公杨尚昆旧居陈列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上和镇获批市级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通过验收,“艺术与潼南”城市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完成档案馆搬迁。成功举办龙舟赛、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持续加强社会保障。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登记失业率2%。完成社保标准化先行城市建设。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在95%以上。发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资金3.4亿元。新建社区养老站6个。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创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侵财案件、八类严重暴力案件立案分别下降10.4%、13.2%、31.9 %。群众安全感指数为98.33%、提高1.95个百分点,政法队伍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实现“双提高”。信访秩序持续好转。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财政收支压力非常大,但我们坚定抓兑现促落实,重点民生实事较好完成。改造国省道、县乡道113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603公里;农村改厕1.43万户;完成39所学校运动场和8所农村小学改造,建成潼南中学初中部并招生;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6.4%,家庭医生签约率39.6%;完成94个开放式老旧小区改造;公租房配租3812套;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建成投用;新建提水泵站7座、管道30公里;农网改造191公里;建成天然气管道140公里,一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得到有效解决。

(八)聚力抓职能转变和效能提升,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我们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严格落实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复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30件、政协委员提案228件,及时研究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审议评议意见,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38件。实行“五个一”机制,“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264项,新落成的行政服务中心得到群众点赞,打造了审批服务“升级版”。深入开展“兴转促”行动。认真落实“3个专项整治”和“3个集中整治”,处理不担当、不作为干部76人。扎实做好巡视、督察、审计等“后半篇文章”。强化审计监督,完成287个审计项目,对20名领导干部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同时,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推进,全国文明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等加快创建,人民武装、外事侨务、工商联、保密、民防、气象、消防、地震、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慈善、志愿服务、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有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首2018,奋进是潼南的姿态,奋斗是我们的状态。满怀创造历史的壮志雄心,我们在新征程上实现了新作为。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潼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为潼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潼南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当前我区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受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全国全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消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指标增速虽然有所下行,但高质量发展态势在上行。我们要正确看待经济指标短期变化,正确理解“下行”和“上行”的辩证关系,宁愿要高质量的合理区间增长,也不要质量不高的高增长。我们一定要从长期大势认清当前形势,摆脱“速度情结”,克服“换挡焦虑”,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向着高质量发展坚定前行。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仍然不大,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产业能级不高,质量效益有待提升;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投资成本较高,实体经济发展承受较大压力;大项目、好项目较少,经济张力不足;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要素集聚与创新发展还不适应,新兴产业未能形成有效支撑;“三大攻坚战”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教育、医疗、文化、养老、居民消费等领域仍有不少短板;政府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职能转变还需进一步深化。这些问题是转型升级必然面临的“阵痛”,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成长中的烦恼。我们要不断增强工作针对性,有效破解这些发展难题。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市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正在形成,我区城市获得全新定位、交通迎来巨大蝶变、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干群面貌焕然一新。这些都蕴藏着巨大机遇。我们一定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

我们也要看到,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波谲云诡、仍然严峻复杂。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最大的挑战是工业如何尽快形成稳定的支撑动力,最大的经济风险是既要有效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又要大力畅通融资渠道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化危即是机,失机即是危。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复杂局面的准备。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实施“八项行动计划”,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走好“三条路子”,抓好“三个赋能”,突出“四个做大做强”“四个巩固”“四个创建”,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

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9%左右的经济增速,主要是考虑了市委、市政府要求渝西片区成为全市发展的生力军和增长的主力军,考虑了我区发展的基础条件、潜力后劲和预期变量,考虑了需要与可能,既有利于提振信心、稳定预期,又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做到“四个扎实”的重要指示要求,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奋力前行。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始终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项目化、机制化、政策化推进“三大攻坚战”“八项行动计划”“四个做大做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始终保持志在必胜、团结奋斗的精神状态,凝聚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焦虑、不摇摆、不懈怠,岗到、心到、力到,在正确的道路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抓铁有痕,奋力交出新的亮丽答卷!

今年,要坚持不懈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不懈走好“三条路子”,厚植发展优势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扎实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产城景融合发展、高新产业发展。

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对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全力打造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和引领区。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深入落实粮食安全和“菜篮子”行政首长责任制,新建柠檬、蔬菜、中药材、小龙虾等产业基地28个。尤其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以潼南为中心建设百亿级柠檬产业链,带动全市及周边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部署,更大力度全产业链做强做靓柠檬产业,建成柠檬交易中心,争创国家级柠檬工程技术中心,加快建设品种种质资源圃、柠檬文化博览中心,汇达柠檬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确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持续壮大经营主体,鼓励返乡投资兴业,新增新型经营主体300个,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稳步推进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和“三变”改革,促进“三社”融合发展,消除“空壳村”84个。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彰显农村人文之美。深化“六无”村居创建,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走产城景融合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城市提升。深入对接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立足川渝合作门户之城、成渝城市枢纽之城、山水田园智慧之城定位,着眼建设产业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功能配套完善的高品质城市,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和壮大城市经济,打好城市品质提升大会战。按照“干五年、看十年、谋划三十年”的要求,抓住全市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机遇,科学编制全域国土空间规划、“双百”城市总体规划,增强城市发展张力。持续构建大交通格局,贯通潼南大道、潼荣高速,加快建设合潼安高速、东升大桥等重点项目,启动火车站改造、通用机场建设,扩大枢纽型城市新优势。推进以涪江两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打造沿江步道和湿地公园系统,加快大佛坝、双坝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金福坝、金福新区高品质开发,提升城市宜居度。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推进城市综合管理,常态化“马路办公”,实施“七大工程”,支持20个镇加强场镇管理,带动村居环境提升,建设大美城市、精致场镇、美丽乡村。依托“一环六射”过境高速,支持镇街因地制宜做好“道口经济”、做靓特色产业、做强镇域经济。

走高新产业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深入对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写好国家高新区建设“工笔画”。新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加快建设高新区创新创业中心,投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成2所新型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建好众创孵化平台,新增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对接国际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资源。以“三百三千”为抓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进一步扩大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国家试点,新增专利授权500件,有效发明专利100件。压减全区一般性支出的5%用于研发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5%以上。

(二)坚持不懈打好“三大攻坚战”,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城拔寨的拼劲,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开展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风险专项治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做好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控增量、化存量,开前门、堵后门,统筹财政收支和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管理。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向特殊贫困人口发力,落实好健康扶贫、低保兜底等政策。向巩固脱贫成果发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努力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体长效增收问题。全年减贫1200人以上,贫困发生率降至0.3%以内。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整改环保督察和审计反馈问题。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务见实效。加强工业废气扰民、农村面源污染、砂石行业乱象等突出问题整治。强化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琼江流域综合治理。坚持零容忍、出重拳,严格环保执法。同时也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方式简单粗暴,积极指导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三)坚持不懈做好“三个赋能”,让“智慧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插上智能“翅膀”,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进步。建设柠檬、枳壳等一批高水平智能化生产基地。探索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云平台。建成水肥一体化云控制系统。扩大无人机植保等智能应用。持续活跃电商产业,让更多的潼南产品成为网购商品,卖得更好、卖得更快、卖得更远。

用大数据智能化为制造业赋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企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过程智能化,降低实体经济生产经营成本,引领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支持捷佳泰、奥尔玛、景裕电子等企业建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让企业分享智能红利。建设环保科技产业园智慧云管理系统。支持三一筑工等企业发展智能建造,支持埃斯顿机器人、康研机器人、吉兰丁科技等为更多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

用大数据智能化为服务业赋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杭州数梦工场、IBM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德塔蔓灵等企业积极发展智慧城市、城市数据大脑等数字经济产业,培育智慧城市应用服务产业集群。推进企业上云计划,丰富柠檬指数应用内涵。实施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商贸、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消防、智慧工地、智慧园区等应用示范,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建设数字潼南,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智慧愿景、享受智能生活。

(四)坚持不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

深入对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聚焦高质量发展、聚焦智能化转型、聚焦创新驱动、聚焦精准服务,坚定不移建设工业强区,实施好“工业跃升”工程,抓好“工业倍增”计划,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潼南制造“升级版”。

加速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围绕建设百亿级产业集群,按照上游抓研发创新、下游抓补链成群的思路,优化存量、做大增量,促进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培育壮大智能终端及智能硬件产业集群,支持与德通讯、YOTA、迪信通、远望谷、金燕巢、安亿达等做大做强,启动儿童智能终端产业园,推动利潼科技、晶潼电子等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引进品牌手机整机生产项目和消费类智能硬件项目。培育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做实高利智能、优弘智能、速钰智能等生产基地,做强普创机床产业链,促进嘉华智能、东莞贝方、酷农无人机等一批企业尽快投产,大力引进数控机床、机器人、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物联网、智能安防等项目,规划建设农业及食品智能装备园区和模具产业园等项目。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健康品产业集群,支持汇达柠檬完善产业链、启动上市工作,规划建设柠檬产业园,加快推进檬泰10万吨柠檬精深加工、朴真农业蔬菜深加工等项目,大力引进食品和绿色健康品生产项目。培育壮大天然气综合利用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推动民丰、新华、万利来、宝禾复合肥等企业做强做优,支持同辉气体上市,支持大庆油田重庆分公司加快发展,加快推进骐福能源LNG、瑞宝永燃能源等项目建设,延长能源、化工等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环保科技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支持巨科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支持中防德邦、凌峰橡塑、浙升科技、庆龙新材料等做大做强,推动三一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新久融绿色建筑科技园、港嘉再生资源、金圆环保、田佳新材料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培育壮大大众消费品及特色轻工产业集群,支持泰盛维尔美纸制品基地二期尽快形成产能、三期尽快上马,加快建成鸿基木业,升级简氏纸业,引进箱包、家居用品、旅游商品、高档服饰等生产项目。

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落实好“十百千万”工业强市工程部署,持续推进“三创新两提升”行动。发展绿色制造,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环境质量好的绿色产业。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产品30个以上。支持企业与科所院校共建研发平台,培育一批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企业“民参军”。

大力推动园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坚持集约化与规模化并重,着力提升园区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生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经济产出能力,建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园区。强化“产业生态”理念,加强园区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促进园区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的产业生态圈,扭转园区“有企无业、有业无链”的局面。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再出发攻坚行动,推动园区向产业新城方向发展,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储备工业用地3000亩,加快建设新产业大道、凉风垭水厂等基础设施,下大力气解决好生产生活配套服务问题。

加快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积极搭建工业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法律会计、产业论坛和会展等服务平台,引进培育相关企业,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机结合,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促进现代服务业通过研发、生产、销售、咨询等价值链关键环节与制造业融合渗透。

积极培育优质骨干企业。继续开展“三转四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支持“双百企业”建设,指导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培育上市企业。企业是经济的基本单元,我们要理直气壮、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助推企业做专做强做大,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培育更多的亿级、十亿级企业,进而培育三十亿级、五十亿级和百亿级企业,让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深深扎根在潼南大地上,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五)坚持不懈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更好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抓实招商引资。坚持“懂你”招商实现“一见钟情”,健全招商体系,办好重大招商活动,提升招商队伍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重点开展“效率提升型”精准产业生态招商,在“大、新、链、群、智”上下功夫。“大”:就是要瞄准行业龙头,招大商、选好商;“新”:就是要紧盯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方向,无中生有培育新兴产业;“链”:就是要围绕整机产业链,力争引进关键零部件项目;“群”:就是要围绕“6+1”产业集群招商;“智”:就是要坚持引资与引智齐头并进,引进创新型、创业型团队和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引进亿级项目50个、十亿级项目10个以上,努力引进五十亿级项目。

扩大有效投资。围绕“稳增长”抓投资,把握国家、市里最新投向,谋划、储备和争取一批好项目,力争兰渝高铁、渝遂扩能早日开工,力争都市快轨、潼武高速纳入市里规划。围绕“补短板”抓投资,进一步在民生和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力度,建设双江特大桥、铜车坝水库、蔬菜基地三期堤防,改造国省道98公里、县乡道227公里,建成“四好农村路”650公里,做好双江航电枢纽、云灵寺水库、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围绕“上水平”抓投资,聚焦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扩大投资规模。围绕“见效益”抓投资,设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奖,做好征地拆迁、资金筹集等要素保障,强化精准调度,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潼南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我们要选准领域和项目,鼓励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接争、不辞辛苦跑、千方百计上,为稳增长再添柴、为惠民生再加力!

发展特色旅游。以“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为统领,坚持全域“旅游+”导向,突出打好“人文牌”“乡村牌”,加快建设“六养胜地”。加强景区建设,推动大佛寺—双江古镇5A级景区、市级农业休闲度假区创建,支持建设汇达柠檬工业旅游3A级景区,投用大佛寺游客接待中心、商业街,建成一批精品民宿和农家乐。打造旅游环线,改造升级景区道路,建成大佛寺至双江滨江路。做响旅游品牌,继续办好“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三大节会系列活动。推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培育生态游、农业体验游、文化创意游等新业态新产业,发展“后备箱经济”。

拓展现代服务业。对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繁荣提升商贸业,提档升级一批商圈,做活仁豪家饰界、国际灯饰城等专业市场,促进隆鑫中央大街酒店、涪江大酒店、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时代广场、永辉超市等项目建成运营。围绕教育、育幼、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大力引进品牌型、旗舰型企业,增加优质产品有效供给。积极引进品牌物流企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做强金融服务业,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推动哈尔滨银行开业运营,力争存贷款总额突破700亿元、存贷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促进高水平开放。深入对接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强化成渝发展主轴意识和开放意识,办好川渝合作示范区经济协作联席会,加强与周边地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合作。持续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总部贸易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等业态,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积极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合作。

(六)坚持不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开创新局,把准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纵深发展,不断放大综合效应。

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八字方针”,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大破、立、降力度,坚决清理“僵尸企业”,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有效降低企业合规性成本;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发展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夯实“6+1”产业集群发展基础,积极引进一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畅通经济良性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有序推动重点改革。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重点支持工投、城投等提升信用等级、向产业投资运营型公司转型;稳步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向资本市场迈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减税降费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争取地方债发行额度,加强与金融机构、央企国企等资本深度合作。全面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古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持续开展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建立企业反馈问题跟踪督办机制。持续落地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国家、市里一揽子减税降费措施。持续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新生态,进一步营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尊重实体经济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持续实施“百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共迎民企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亲商、重商、安商、护商,设立服务发展环境奖。千方百计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全渝通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工业项目全程代办和并联审批,以政府高效率换取企业高效益。千方百计放宽准入门槛,坚决破除各种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千方百计构建有效法治保障,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和公平稳定的经营环境。千方百计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更好服务外来企业发展,努力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七)坚持不懈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潼南,夯实绿色本底

深入对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发展绿色经济上下功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严把环保准入关,坚决摒弃“黑色增长”。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高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深化垃圾分类处理,建成城乡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规模化生物能源工程。

在修复生态环境上下功夫。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持续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1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逐步实现“应绿尽绿”。加快建设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完成原化工厂片区生态修复,建设化工区与城区生态隔离带。全面完成“大棚房”问题整治。实施水库、河流水生态涵养重点项目,推进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生态修复。

在健全监管体制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生态红线意识,全面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强化区域合作,深化与上下游地区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巡河,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深入落实河长制,守护好“两江碧水、四岸青山”,让潼南这方好山好水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八)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深入对接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互动、相得益彰。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学校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全面改薄”工程,持续解决“大班额”“择校热”,清理整治非法办学及校外培训机构。深入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5%以上。积极稳妥落实新高考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职教中心,发展职业教育。办面向未来的特色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科技和实践能力教育,加强足球、排球等校园体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激发孩子创造潜能,坚决为孩子减负,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施健康潼南工程。落实“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两癌”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建设一批重症救治中心。引进培养一批名医,创建一批特色专科,提高医疗装备水平,提升全生命周期保护群众健康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社会办医。严厉打击医保骗保行为。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深化志愿服务和家风建设工作,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健身体育运动中心,推进数字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建设,提档升级文化服务设施,继续办好龙舟赛、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和传承传播,建成张鹏翮纪念馆,完成崇龛千佛寺摩崖造像保护、独柏寺修缮,打造狮舞、川剧、剪纸等非遗品牌,培育特色文化镇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创意基地。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低保提标扩面。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完善社区养老场所和服务设施。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做好双拥优抚和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关爱退役军人,推进双拥模范城市创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学习“枫桥经验”,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应急管理,加快创建“长安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坚决防止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落实农民工工资“两金三制”。依法依规妥善处置遗留问题。加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今年,在办好市级民生实事基础上,我们计划投资18亿元,围绕提升城市品质、补教育“短板”、创建“三甲”医院、修复生态环境、优化城区公交、整治人居环境、完善城乡设施、打造智慧城市8个方面,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看见变化、感受温暖、得到实惠!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围绕职能、作风双转变和服务、效能双提升,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忠诚干事。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兑现落实市委“三个确保”政治承诺。崇尚团结,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提高民主素养,充分发扬民主,善于正确集中,推动科学决策。坚决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推动政治生态整体向好、持续向好。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用改革发展成效检验整改成效。

以法治建设为保障,规范干事。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履行职责。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责,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全面推进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发挥好政府法律顾问团作用,做到决策符合法律规范、办事符合法律程序。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作风建设为抓手,高效干事。崇尚学习,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能力不足”的危机感,继续深化“兴转促”行动,尤其要增强干部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崇尚创新,善于突破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善于用大数据智能化改进政府服务,善于用改革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坚决同各种困难矛盾作斗争、同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巩固“3个专项整治”和“3个集中整治”成果,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表态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行为。带头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以廉洁自律为操守,干净干事。深入开展“以案四说”,深刻汲取袁国圣、张文军案件教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公共资源、公共资金、公共资产监管,聚焦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惠民政策落实、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严查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政府工作人员要讲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多积尺寸之功,永葆清廉本色;要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把精力和心思用在为民服务上。

各位代表!城市因梦想而行远,梦想因奋斗而精彩。逐梦前行的道路上,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是奋斗者,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还要我们大家一起奔跑、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坚定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咬定青山不放松”,以真抓实劲、敢抓狠劲、善抓巧劲、常抓韧劲,团结一致、沉心静气,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开拓潼南各项事业新境界,谱写潼南改革开放新篇章!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