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重庆市潼南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26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43   评论:0
内容摘要:2017年1月8日在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潼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志杰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潼南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7年1月8日在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潼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王志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潼南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历史性突破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支持监督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实干,顺利实现本届政府任期目标。我区发展思路更加完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干事创业激情更加高涨,全区人民共同开创了科学发展新局面,谱写了后发赶超新篇章,踏上了实现全面小康新征程。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着力稳增长调结构,综合实力迈上台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目标考核从小组垫底跃升至全市前5,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经济总量大突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均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分别翻了两番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增40多亿元。发展速度大飞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3.5%,近两年增速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三年全市第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质量效益大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2.8:41.4:35.8调整到16.5:55:28.5,二产占比超过50%,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

这五年,我们始终把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工业新区加速崛起。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是五年前的4.6倍,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新区的历史性转型。千亿级园区框架基本形成。优化“一园三区”工业布局,南区打造智能终端、消费品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北区打造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园,东区打造全产业链环保产业园,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建成面积拓展到15平方公里,是五年前的3倍,成为全国循环化改造园区。五大工业集群加速培育。改变“散、小、弱”局面,集群效应日益显现。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1亿元,引进捷佳泰机械等项目26个,投产达效19个。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48亿元,入驻鸿景鑫等电子信息企业75家,手机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全市第二大产出地。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8亿元,阿尔法石油等建成投产,宝禾复合肥二期加快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产值达到25亿元,组建天然气销售合资公司,骐福能源日产200万方LNG等项目加速推进。消费品工业集群产值达到110亿元,建成西南国际灯具城,泰盛集团重组维尔美纸业,汇达柠檬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到位资金320亿元,入园企业由30家增加到260家,其中10亿级以上企业15家。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下好规建管“一盘棋”,宜居之城活力迸发。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总体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增加到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新增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9.8个百分点、突破50%。城市建设量质并举。航电枢纽蓄水发电,城区堤防提档升级,滨江路二期建成通车,涪江大桥启动重建,规划展览馆、档案馆、国家湿地公园等建成投用,柏树坪等棚户区形象显著改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销售38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下沉城市管理职能,完成306个开放式小区治理,新增停车位6000余个,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8.1平方米增加到10.7平方米,成功创建市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国省道197公里,场镇道路全部“白改黑”,成功创建全国重点镇3个、市级卫生镇7个,双江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太安罐坝被评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三线四项”重点工作,开展琼江流域、人工运河综合整治,完成54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改善、82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以及80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这五年,我们始终以特色效益为目标,实施“双百工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地建设规模化。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成“百村百园”。流转土地63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47%,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由20万亩增至35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经营主体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突破5000家,是五年前的2.1倍,基本形成以农户为基础、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骨干、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质量监管系统化。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赐康果蔬”成为驰名商标,“潼南绿”等15件商标成为著名商标,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和出口蔬菜、柠檬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

这五年,我们始终把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商贸旅游势头强劲。围绕“两商圈、五市场、三级电商”和“佛、镇、花、菜”,加快建设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商业业态提档升级。滨江商圈投入运营,新城商圈全面招商,现代灯饰、家居建材等五大专业市场销售额30亿元以上,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81家,是五年前的5.4倍。区镇村电商网络全覆盖,京东等650家电商企业入驻,出口快递物流量成倍增长,电商交易额突破25亿元。旅游发展亮点纷呈。大佛寺成功创建4A级景区,双江古镇完成一、二期改造,建成蔬菜博览园、农业展览馆、玫瑰园,办好菜花节等特色节会,来潼游客突破600万人次、五年翻一番,旅游综合收入31.2亿元、增长2.3倍,成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外经外贸日趋活跃。蔬菜、手机等7类产品出口韩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柠檬出口填补“渝新欧”班列生鲜类空白,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8亿美元、增长近10倍,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增长11倍。

这五年,我们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政府追求,持续优化公共服务,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突出惠民利民导向,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科技创新实现突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家,专利授权2594件,全社会R&D经费投入累计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55.8%,成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教育事业全面进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引入巴川中学,新建“四校一园”。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消除学校D级危房。加强素质教育,师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6项、国家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奖52项。高考重本上线率由8.3%提高到17.9%。卫生计生夯基提质。扎实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成中医院、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搬迁,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成功创“二甲”,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实现标准化,每千人床位由1.6张增加到2.5张。夯实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优生优育。文化体育欣欣向荣。图书馆、文化馆成为国家一级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4”项目成为国家示范项目,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参加第五届市运会获得7金8银17铜历史最好成绩。新闻宣传与时俱进,开创了媒体融合发展新局面。

这五年,我们始终把百姓冷暖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保障民生民利,幸福指数大幅提升。不折不扣落实惠民政策,全力以赴推进民心工程,民生投入158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7%。民生承诺全面兑现。开通始发至重庆“定制动车”,新增城市公交线路4条、出租车40辆、农村客运线路30条,提前两年实现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100%。建成安置房上万套、廉租房3000余套,改造农村危房2.6万户。整治山坪塘3664口,建成人饮工程6508处,解决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1.7万公里,全面完成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广播无线数字化,通信网络覆盖率大幅提升。精准脱贫成为样本。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三大重点,50个贫困村、50272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在全市率先脱贫“摘帽”。社会保障持续给力。城镇新增就业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建成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新殡仪馆即将投用。镇街敬老院全覆盖,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由12张增加到30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提升到95%、98%以上。全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78.3岁提高到78.9岁,比全市高1岁。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工作连续五年获市政府目标考核一等奖。严格食品药品监管,没有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妥善解决“烂尾”工程、企业改制等遗留问题,整治“两强一非”,信访秩序持续规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建成应急联动指挥体系,没有发生“三类恶性案件”,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特别是面对百年不遇的“6·30”特大暴雨洪灾,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并肩奋战,实现大灾面前“零死亡”、大灾之后无大疫,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洪壮歌!

这五年,我们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接受监督主动自觉。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扎实办理议案建议1175件、提案984件,以落实率提升满意率。广泛接受社会各方监督,办理区长公开电话和信箱3820件。行政审批规范高效。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274项、减幅39.5%,清理规范行政权力责任4839项。区镇村三级服务中心全覆盖,老百姓办事就在“家门口”。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日均登记21户,发展微型企业5100户,非公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完成“六五”普法,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和竣工结算审计,财政投资预算评审审减11亿元,审计竣工结算审减4.9亿元。依法依规开展“五项清理”,清理处置闲置土地2400余亩,拆除处理违法建筑76.9万平方米,追收欠缴税费9.5亿元,取消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3.9万人,清理专项资金29.3亿元。累计偿还债务105亿元,政府债务绿色可控。廉政建设持续深入。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八严禁”“十二不准”等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全面完成公车改革,“三公”经费年均下降30%,查办违纪违法案件364件、处分428人,形成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态。

同时,人民武装、精神文明、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物价、应急、民防、双拥、气象、通信、邮政、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刚刚走过的2016年,我们实现了“十三五”的“开门红”。这一年,面对创新驱动发展新趋势,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坚持创新引领,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这一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扬鞭奋蹄、埋头苦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了结构转化、动力转换的新突破;这一年,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新需求,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民生,回应了生活提质、幸福加码的新期盼!

2016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02亿元、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亿元、增长10.5%;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02亿元、503亿元,增长11.3%、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3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5亿元、增长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525元、12972元,增长10%、12%。一年来,我们统筹抓好政府各项工作,获得15项全国性称号或试点示范,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亮点纷呈。

一是创新驱动更加强劲。坚持“以升促建”,获批市级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明确“12573”创新驱动发展思路,制定29项措施,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家,是2015年末的3倍。新增研发平台4个,科技型企业107家,专利授权923件、增长27%,全社会R&D经费投入2.5亿元、增长31.6%。“星创天地·潼南农家”成为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承办中英创业计划大赛总决赛,全区创新创业热情高涨。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扎实。不折不扣落实“企业减负30条”,用好用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股权基金,“营改增”为企业减税5430万元,通过直接购电、“一户一策”等措施为用电大户降低成本1050万元,房地产开发供地减少1225亩,商品房销售面积125万平方米、增长25%,3家化工企业环保搬迁有序推进,有效供给逐步扩大。

三是招商引资更加精准。强化专业招商、基金招商、专家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引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环保等产业项目51个。成功签约康研机器人、吉兰丁科技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10家,实现该类企业零突破。引进远望谷科技、万沙科技等手机和智能终端企业23家,逐步完善了SMT贴片、电路板、液晶显示屏等产业链。加大新兴服务业招商力度,成功引进宗申电商产业园等项目。

四是产业转型更加主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中欣维动力30亿级动力电池、表面处理环保产业园等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17家,是2015年的近3倍;实现产值45.5亿元、是2015年的5倍;增加值增速38.4%。手机产业智能机占比超过1/3,产量突破2000万台。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柠檬、桑葚、玫瑰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柠檬产业列入全市百亿级产业链规划,成功举办菜花节、梨花节等10个特色乡村旅游节会。

五是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以创“国卫”和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全面整治八角庙等8个农贸市场,综合治理232个开放式小区,改造人行道15万平方米,完成4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改善、16个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有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的作品感,招选有实力、有品牌、有经验的设计单位或大师参与规划设计,提升城乡规划品质,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六是交通路网更加优化。着力打造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体系,东安大桥、产业大道、绕城路建成通车,城市“外环”全线打通。南泸高速潼南段开工,合潼安高速签约,城区将形成三条高速“闭环”,带动区域内和周边200平方公里驶入发展“快车道”。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国道351、省道107加快建设,新建农村公路290公里,打通了一批“断头路”,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七是持续改善民生更加有力。投入7.3亿元,全面完成27件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实现3所农村高中进城,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制定“三年三十条”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完成“村改居”40个。推进人民医院、中医院创“三甲”,人民医院挂牌“重医附一院潼南医院”,中医院挂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潼南医院”,我区成为川渝中医药合作示范区。

八是市场主体更加壮大。扎实开展“三转四升”工作和“三创新两提升”专项行动,引导无证转有证1663家、个体转企业133家、转股份制5家、规下升规上工业36家、规下升规上服务业19家、限下升限上服务业32家、建筑业升级3家,推进企业生产信息化和智能化,鼓励应用精益生产等现代管理模式,市场主体动力更足、活力更盛。

九是金融保障更加有效。抢抓撤县设区机遇,积极对上争取专项基金9.8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44.9亿元,稳妥推行PPP投融资模式,储备PPP项目13个。坚持以长换短、以低换高,全年置换政府债券17亿元,融资平均成本降至6%以内,减少财务费用7.9亿元。

十是推进“放管服”更加有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38项,公布权责清单,规范权力运行。优化审批流程,时限压缩30%以上。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行政审批受理4.5万件。积极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走过的岁月历历在目;五年忘我拼搏,收获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奋力赶超,取得的成就鼓舞人心。五年来,我们始终保持想干事的激情,磨砺“铁肩膀”、敢于“吃螃蟹”,在困难面前昂首挺胸、在压力之下负重前行,重新找回了不惧困难、勇于担当的潼南自信;五年来,我们反复锤炼会干事的本领,以“1138”重点工作为抓手,说好潼南话、干好潼南事、做好潼南人,努力探索出符合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特点的潼南路径;五年来,我们共同创造干成事的业绩,工业新区翻开新篇、宜居之城尽显魅力、农旅融合卓有成效,撤县设区、脱贫摘帽、城市扩容,全力奔跑出后发变“厚发”、后进变先进的潼南速度!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创新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父老乡亲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潼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为潼南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投身潼南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在我区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面临既要在做大总量中调优结构,又要在保持较高增速中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双重挑战;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传统产业正在转型,支撑力强的项目和企业偏少,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招商竞争更加激烈,产业补“短板”压力依然突出;创新资源不足,配置效率不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民生改善任务更重,刚性支出持续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干部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对此,我们既要善于把握大势,举重若轻、沉着应对,有定力、不慌神;又要坚持问题导向,举轻若重、未雨绸缪,有作为、不懈怠,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忘初心、逐梦前行!

二、未来五年重点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影响十分深远。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紧扣“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突出“新型工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西部绿色菜都、川渝合作示范区”四个定位,坚持“从严从实抓党建、工业与城市互动、农业与旅游融合、民生与稳定并重、改革创新与依法治区共进”五大战略,加快建设更加和美幸福的潼南。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在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基础上,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5亿元,比2016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160亿元,力争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万元、2.3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初步建成40平方公里、40万人口宜居城市全力打造成渝城市群重要“战略支点”。

实现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把握好“五大优势”。一是机遇叠加的区位优势。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赋予了我区“成渝合作重点示范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成渝北线增长极”的新使命。全市推进大都市区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我们加快融入大都市区,更好地发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作用。二是内畅外联的交通优势。我区是“渝新欧”大通道重要节点,渝遂快速铁路穿境而过,“三高速一环线六射线”推动构筑城市“三环空间”,届时全境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0公里,有11个下道口和3个“高接高”枢纽互通,特别是合潼安高速和资潼高速作为国内唯一直接连接两个国家级新区的高速公路,将使我区居于江北、天府两大国际机场和两江、天府两大国家级新区“中轴线”。加上规划中的通用机场、兰渝高铁和市郊铁路,500吨级船舶直达重庆,形成“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三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探明天然气储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拥有全国最大单个、单层整装天然气藏,中贵、北内环输气管道穿境而过。水资源丰富,涪江琼江横贯,年发电3.6亿千瓦时。四是厚积薄发的后发优势。通过一届接着一届干,我区经济发展持续健康,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我们在认清形势中方向对头,在抢抓机遇中办法管用,潼南必将蓄势待发、一触即发。五是风正劲足的队伍优势。伟人故里、红色热土,“三种精神”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撤县设区、斗转星移,我们站上了跃马扬鞭的奋进高台;三级换届、风清气正,我们换出了赶超发展的豪情壮志。当前的潼南,优势集聚,机遇集成,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机!

实现奋斗目标,我们要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用好新发展理念这根“指挥棒”。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用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在新常态下健康发展。二是必须挥好全面深化改革这面“开山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改革定力和韧劲,蹄疾步稳、踩准节奏,深化“放管服”、农业供给侧、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确保改革愿景如期实现。三是必须守好依法行政这条“基准线”。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主动以权责清单为蓝本,照单行政,亮单行权,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工作的标尺和干部群众的信仰。四是必须转好民生改善这个“中心轴”。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实现群众盼,让发展的每一步都踏准人民的新需求,让老百姓在及时的呼应感、切身的参与感中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今后五年,我们将构建六大体系,实现六大突破。

(一)大力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支撑体系,在创新驱动上实现新突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体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我们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创新型经济结构、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引进和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依靠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建设国家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中国西部现代农业科技城,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积极引进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本土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评选。健全创投体系,壮大创业种子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规模。加强创新合作,推进“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到2021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达到14亿元以上,国家高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二)大力构建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要强化技术和市场“双驱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三次产业互动和产城融合发展。紧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狠抓企业质量和品牌建设。强化创新、高端、集群、绿色、智能发展方式,立足天然气及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消费品工业、新材料、表面处理环保、装备制造六大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和链条延伸,重点培育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环保、先进农机装备、虚拟现实等带动强、前景好的产业。着力打造南区产城一体创新发展区、北区国家级循环示范区、东区表面处理环保产业承接区,加速建成千亿级工业新区,推进工业园区向高新区转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作用,加快培育壮大蔬菜、粮油、经果、畜牧、渔业五大特色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引进品牌加工企业,补上产业链缺环,努力做到农业特色产业链“五见”;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精致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抢抓全市柠檬产业发展机遇,打造百亿级柠檬全产业链,建立柠檬交易平台,建设“柠檬之都”。围绕省际区域性边贸中心建设,繁荣滨江和新城商圈,壮大现代灯饰、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打造成渝北线现代物流基地,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享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狠抓旅游产业,打好世界金佛、太极福地等特色旅游牌,推进农旅、城旅、文旅、商旅等融合发展,建成大佛寺—双江片区5A级和陈抟故里4A级景区,争创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进一批咨询策划、工业设计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增强镇域产业发展协同性,支持镇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镇域经济。到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其中六大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农业总产值8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230亿元;文化产业产值20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

(三)大力构建宜居优美的城乡发展体系,在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努力让山水、田园、乡村、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生产生活生态协调互动、和谐共融,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高品质开发金福新区,完成9个棚户区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成南泸高速潼南段、合潼安高速和新涪江大桥、东升大桥、红岩嘴大桥,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和涪江航道复航,打造成渝重要交通枢纽。实施涪琼两江连通工程,建成航电枢纽双江梯级,打造水体景观。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防洪排涝、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项目。挖掘人文内涵,建成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博物馆,打造城市地标。增强重点镇节点支撑能力,提升特色镇基础服务功能,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21年,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城市,创建一批国家和市级重点镇、特色镇、美丽乡村,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四)大力构建更密更牢的民生保障体系,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围绕民生抓发展,抓好发展惠民生,让孩子乐学、成人乐业、老人乐和。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让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积极发展普惠制学前教育,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支持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建成职教中心、新城初级中学、金福新区小学,力争引进大专院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建成两所“三甲”医院,推进镇级卫生院升“二级”医院。促进文体繁荣,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力争金大佛申遗;培养乡贤文化,涵养乡风文明;发展体育运动,倡导全民健身。完善农村路网,实现撤并村通畅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县道改造率“三个100%”。开建铜车坝、吉星寺水库,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建成一批人饮工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保险人口全覆盖。深入开展“五项活动”,落实“3+1”联动机制,强化志愿服务,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大局。

(五)大力构建互联互通的开放合作体系,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创造更多利益结合点和合作新亮点。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积极对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重庆自贸区建设项目,推进中新(重庆)食品生态产业园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模式,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和主城产业转移,深度参与成渝经济区产业协作。积极与周边城市在资源开发、旅游线路打造、道路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发展新优势。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壮大电子信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出口产业,建设市级加工贸易示范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争取设立海关和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到2021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六)大力构建山清水秀的生态文明体系,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环保“五大行动”,坚决守住“五个决不能”底线,为可持续发展留下更多“绿色银行”。完成中央公园、运河公园、人民生态公园等建设,建好一批生态湿地,打造城周、通道、水系、节点绿化,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严把项目入口关,引导实体经济向更加绿色清洁方向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清洁生产、绿色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耕地,加强生态修复,打造成渝“通风口”、天然“大氧吧”。到2021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增加4.5平方米以上。

各位代表!新五年寄托新期盼,新目标承载新梦想。干好我们的家事、做大我们的家业、建好我们的家园,还有许多路要走、坎要过、关要闯。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按照市委“新区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发展”的要求,在潼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长征路上夺取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三、2017年主要工作

五年看头年,起步最关键。我们要抢抓成渝城市群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更加注重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壮大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更加注重风险防范管控,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我们要用好改革创新“金钥匙”,以改革开放促进活力释放,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加快动能转换,促进发展升级。

深化改革增活力。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坚持“放管服”结合,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三转四升”,促进市场主体规范升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投融资体系建设,推动哈尔滨银行、华夏银行等金融机构落户,壮大金融保险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快农业农村改革,落实好三权分置、产权制度等改革举措。深化户籍改革,有序推进镇改街道、村改居等工作。同时,统筹抓好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各领域改革。

全面创新添动力。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完善财政R&D经费支出稳定增长机制,促进更多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落地。引导企业成为创新活动、创新投入的主体,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扎实开展“三创新两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创新转型,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协同创新,引进培育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发展研究院经济、创新平台经济,启动创新创业大厦建设,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建设国家或市级研发平台5个、博士后(院士)工作站2家,市级孵化器2个,力争发展科技型企业100家,其中高新企业20家。

开放合作强实力。开放合作才能共赢,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立足“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重庆“6+1”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实效,力争引进各类项目60个、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开拓新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

(二)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点

我们要把稳转型升级“方向盘”,坚持做优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全面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集群化发展新型工业。突出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延伸天然气及精细化工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加快骐福能源LNG加工等项目建设,完成新华、万利来等化工企业环保搬迁,促进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引进智能终端整机和方案企业,引进主板、显示屏等核心部件企业,促进华欣特、尚益实业、轩鑫光电、致远视界等项目投产达产,新增智能终端产能1500万台。打造特色消费品产业,推进泰盛生活纸二期和三期建设,引进泰盛工业纸项目,发展百亿级纸业基地,支持汇达柠檬发展壮大,新引进和培育柠檬深加工企业,推动建立百亿级柠檬全产业链,规划建设南区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促进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依托中防德邦、金阳光等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环保产业,推进远达环保二期项目建设,依托巨科环保、太锦环保技术优势,聚集东巨科技、浩立塑胶、景裕电子等一批表面处理企业,充分释放表面处理产业链资源核心优势。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宝控智能装备、新浙数控、优弘智能机器人、长顺机械等项目建设。

多元化发展商贸服务业。注重市场导向、业态打造、创新发展,加大品牌商贸、物流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发展格局,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40家。提档升级滨江商圈,开业运营新城商圈,加快发展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竣工仁豪物流园一期。推进宗申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打造智慧商圈、智慧社区,培育规模网商10家、行业领先电商企业2家,电商交易额35亿元以上。建立商贸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融合化发展休闲旅游业。依托“三色”旅游资源,以农旅、文旅融合为重点,打好文化牌、田园牌、生态牌,切实提高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升级改造大佛寺、双江古镇、陈抟故里等景区,启动大佛寺—双江片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建成香水百荷、柠檬生态园等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打造特色农旅融合走廊。办好菜花节、菜博会等系列节会,做靓“潼南农家”品牌,促进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

(三)着力提升品质品位,扮靓城镇新形象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宜居之城的潼南绽放优雅气质。力争全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

突出规划前瞻性。深化40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镇村规划,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做好“山、水、城、桥”文章,顺应自然山水、传承历史文脉、体现现代宜居,进一步优化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设计,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严格规划管理,确保全域所有空间资源都有规划管控、所有建设项目都有规划遵循。

提升城市承载力。加快涪江大桥重建,力争2018年春节基本建成。扎实推进金福新区开发,启动建设群众文化体育中心,新建中央公园、运河公园、金福岛湿地公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要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新建楼盘品质,推动房地产功能结构调整,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加大丝一厂等棚户区改造力度,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推动管理精细化。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市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管理,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努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逐步优化城市路网,畅通交通微循环。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严厉查处违法建设,严禁新增违法建筑。

促进镇村大发展。加快场镇基础设施和棚户区改造升级,改造农村危房2000户,完成46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改善,让场镇更靓丽、乡村更美丽。发展“道口经济”,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有条件的镇村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基地和休闲度假区。

(四)着力突出特色效益,引领农业新优势

我们要打好特色牌、走好创新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高起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编制完成园区发展规划,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年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个,引进和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5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体验农业等新业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高水平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优化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促进农产品供给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狠抓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稳定粮油生产,加快100万亩蔬菜、50万亩柠檬核心区标准化建设,力争新增新型经营主体300个以上,发展加工企业15家以上,新认证“三品一标”20个以上。加大支持农产品保鲜冷库、冷链物流和包装业发展。完成第三次农业普查,运用普查成果推动产业发展。

高标准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开展农作物高效栽培、农机农艺融合、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成熟适用技术应用示范。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力争农产品电商交易额10亿元以上。

(五)着力抓实项目建设,增强投资新动力

坚持向上争取、向外引进、向内挖潜,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57个,年度投资251亿元。

全力对上争取。紧盯上级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强项目策划和对接争取,最大限度获得项目及资金支持。积极促进合潼安高速启动建设。围绕重庆大都市区一体化规划建设,争取高铁、市郊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纳入规划。全力推进通用机场项目。加快涪琼两江连通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激活民间资本。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推行PPP等投融资模式,拓宽项目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最大限度释放民间资本活力,社会投资比例达到70%以上。

加快项目建设。按照“拟建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要求,协助做好南泸高速潼南段建设,尽早启动智能装备孵化器、东区污水处理厂等新建项目,加快推进综合换乘枢纽、“三所一队”等续建项目,完成大石桥、老鸦山水库主体工程,推动北区污水处理厂、柏梓—崇龛道路升级改造、川渝电网500千伏第三通道工程潼南段等项目竣工投用。

(六)着力强化公共服务,推动社会事业新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聚焦热点难点,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发展抓均衡。大力培育教育品牌,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力争巴川中学新建一所高中。启动新城初级中学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卫生计生抓提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们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积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多渠道引进卫生紧缺人才,提升医疗队伍能力水平。加快人民医院、中医院创“三甲”,支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文体事业抓繁荣。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画出共同理想“同心圆”,崇德向善筑牢社会文明“压舱石”。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4”项目建设,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完成双江兴隆街大院等文物保护工程,新建2个镇级健身广场。促进文体产业创新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领域,新培育规模大、效益好的文体企业3家以上。加强新闻舆论工作,让内容贴近民心,让美文滋养心灵,让正气引领风尚。

(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顺应群众新期待

民心永远是党和政府最大的根据地。我们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

更多红利保障民生民利。巩固脱贫成果,实施好“三年三十条”措施,确保真脱贫、可持续、逐步能致富。守住就业“基本盘”,找准创业“风口”,加强技能培训,鼓励返乡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创业5000人以上。加强社会保障,统筹抓好社保扩面工作。严把低保“进出关”,强化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全面加强对“三留守”人员的关爱保护。

更实举措维护安全稳定。平安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我们要坚持安全发展、依法监管、源头防范、系统治理,坚决防止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快创建全市食品安全示范区。深化接访下访,深入落实“三到位一依法”,引导民众“信访变信法”。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

更大力度办好民生实事。今年,我们投入10亿元新办15件区级民生实事:一是启动涪江两岸美化亮化升级改造,建成大佛寺湿地公园;二是基本建成人民生态公园;三是完成东风小学迁建;四是完成哨楼小学扩建;五是升级改造国省县道120公里;六是完成妇幼保健院迁建;七是改造城区污水管网18公里;八是完成城北水厂主体工程;九是整治老城3条背街小巷;十是新增城区公共视频监控镜头1042个;十一是完成2个示范片、10个示范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十二是建成日处理300吨资源化生态垃圾处理厂;十三是完成17个镇、29个村电网改造;十四是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旱厕改造;十五是新建农村天然气管网47公里。

(八)着力保护美丽家园,筑牢生态新防线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生态立业,绿色兴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潼南“两江四岸”大好河山。

生态保护做加法。坚持全区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实施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退耕还林1万亩,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6.5%。

环境整治做减法。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控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防范生活污染。推行“河长制”,加快涪江琼江流域综合整治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面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现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

绿色发展做乘法。我们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集约节约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等环保产业,全面禁售高毒高残农药,充分释放绿色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用绿色发展确保永续发展。

环保监督做除法。启动渝西环境监测中心建设,完善生态环境建设监测评估与督查考核制度,严把环保审批关,严格“一票否决”。我们郑重承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我们决不含糊、决不让步、决不手软,该罚则罚、该停即停、该关必关!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能”,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一)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用权。始终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权履责,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健全行政决策机制,严格实行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推进政务公开像扫二维码一样简单明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

(二)坚持勤勉施政,奋力创新实干。说千道万,不如埋头苦干。我们要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举办经济大讲堂,培养专业型、创新型干部队伍,确保专心专注专业、能干会干善干。增强责任意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全面提升执行力和操作力。锤炼实干作风,俯下身做群众的“牛”、站起来做群众的“伞”。发扬担当精神,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之际豁得出去,用心、用情、用力、用智干好工作。

(三)坚持为民理政,始终服务于民。我们要把群众关注点作为工作着力点,让成就感源于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两翼齐飞”。推进职能转变,大力简政放权,给权力做减法,给服务做加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用好群工系统,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变“往上跑”为“网上跑”。

(四)坚持从严治政,做到清正廉洁。风清气正是最好的“阳光雨露”。我们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从严治政中,系牢“风纪扣”、常念“紧箍咒”,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班子。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种好“责任田”,守好“自留地”。严格预算执行,严肃财经纪律,节约每一个“铜板”,把钱用在“刀刃”上。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始终对违纪违法保持高压态势,让权力不可任性、不能任性、不敢任性。

各位代表!正气清风好扬帆,潼南奋进正当时。五年的“急行军”,我们已实现赶超跨越,大鹏展翅乘风起;往后的“加速度”,更要中流击水,壮志凌云再远航。我们坚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奋斗成就梦想,付出终有收获。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站在更高处、干在更实处、走在更前列,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