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县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和对云南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亿元、增1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亿元、增8.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00.2亿元、114.6亿元,分别增10.1%、12.7%;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223元、14161元,分别增7.5%和9.3%。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绿色硅材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初具雏形,首个“双百”企业落地昌宁,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生产线建成;6万吨工业硅粒项目投产,20万吨硅砂提纯等项目稳步推进。新纳规企业3户,全年58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33.1亿元、增7.9%。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稳定粮食播种面积66万亩,粮食总产实现十八连增;做强“昌宁红茶”品牌,使用企业达10户,昌宁红茶业集团入选国家茶业百强企业;东方希望生猪养殖(一期)、欣然千头肉牛养殖等项目建成,生猪存栏80.5万头、出栏95万头,肉牛存栏18.3万头、出栏5.6万头;万亩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产值6.9亿元;“云上昌宁”区域农特产品公共品牌上线运行;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3户,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7.9亿元、增8.9%。旅游发展取得新成效,完成温泉走廊、古茶走廊、霞客走廊“三条走廊”规划,新增AAA级景区3个,右甸河生态旅游休闲街区创建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年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4.8亿元、增27.3%。
——重大项目推进有力。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分段建成通车,结束昌宁不通高速的历史。“互联互通”工程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实质性开工,弥渡至昌宁、昌宁至链子桥高速公路启动实施。保山坝大型灌区昌宁片区、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等项目开工,立新、白鱼洞、大沙坝水库等项目顺利推进,新街脚等11个水库除险加固、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完工,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新增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实施农网改造208.8公里。新建5G基站130个。柯街果蔬冷链物流园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4.4%。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效运行,“一平台三机制”建设初见成效,消除风险97户344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狠抓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本科上线率达45.1%,西南大学昌宁高中班开班,学前教育普惠程度稳步提高。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县文化馆蝉联国家一级馆。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张永强获十一届全国残运会万米听障赛冠军。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完工,县中医医院住院楼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双提升”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医疗改革惠及更多群众,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9%、98%,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7.7万人次。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五早”原则,坚决做到“五个管住”,疫情防控形势保持稳定。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县乡两级行政权力事项43项,对25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动态管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市场主体3958户。组建创越公司,平台实体化运营迈出坚实步伐。坚持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并重,服务企业与扶持企业并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0.2亿元、增17.8%。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持续巩固美丽县城创建成果,着力完善城市路网、提升城市功能,启动云保公路至宝达路、环城南路中段市政道路和宝丰路北段道路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厂、城南截污管网建设等项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20户和改扩翻项目500户。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被评为“全省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突出县”。中煤柯街温泉小镇等项目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提高2个、3.9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中央环保督察和各级生态环境巡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率达68.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各流域地表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100%,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进入全省10个“轻微变好”县行列。“林长制”工作全面推行,规范松脂采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社会安全和谐稳定。坚持“财政+金融”共同发力,多措并举筹措资金,有效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华糖集团成功收购恒盛公司,恒盛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信访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安全防控体系,防灾减灾、校园安全、食品药品等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通过市级验收,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局面持续巩固。
——自身建设显著加强。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实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局长讲坛”学习制度,组织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不断提升政府系统干部素质。扎实开展“怕、拖、推、散、浮、庸”等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和“作风之问、发展之变”大讨论活动,不断转作风、提效能。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规定程序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府常务会议累计讨论事项219项,提请县委常委会审定事项103项。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87件人大代表建议、103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县委实施办法,持续纠治“四风”,从严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立案查处政府系统重点领域腐败问题32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6人,力促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2017年以来,县十七届人民政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脱贫攻坚精准化、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城市生态化、旅游品牌化、项目建设高效化、招商引资链条化、资金保障多元化、民生改善优质化、发展数字化”“十化”建设,坚持闯字当头、干字为要、实字托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整合投入各类资金70.3亿元,用好沪滇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机制,21986户88508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6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动态清零,2018年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普查。建成60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7309名贫困人口实现“挪穷窝”“斩穷根”,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脱贫攻坚实现省级考核“四连好”,并获全国表彰。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制定60个后续产业发展规划,12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22.3万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行动,转移就业15.4万人次。按照“抓点成典、推典成景”的思路,启动建设1个田园综合体、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15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村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国家南菜北运冷链物流园、漭水黄家寨茶旅融合发展等核心项目初步建成。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8.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30165元增加至58296元、居全市第1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7.2%、8.7%。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首次被评为“全省民营经济争先进位十强县”,首次被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2019年县域经济综合排名首次进入全省前30强、居全省第27位。
财税金融平稳有序。坚决兜住“三保”底线,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措施全力服务脱贫攻坚、保障基本民生,累计支出民生资金31亿元,压缩“三公”经费8000万元。建立金融风险预警防控和处置工作机制,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
发展环境得到优化。深入推进各领域重要事项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经验全省交流,政府机构、殡葬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专项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完善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338项、发布率达100%。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3151万元。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健康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13.6%,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4亿元增加至16.2亿元,创建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聚力打造“一流三张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以绿色能源牌引领工业突破。园区“腾笼换鸟”取得实质性进展,闲置资产有效盘活,新增入园企业9户、累计达42户。年产15万吨高纯晶硅等一批绿色能源项目相继实施,以“绿色能源牌”为引领的工业体系初步构建。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华龙农副产品等“专精特新”企业5户。加大规模以上企业培育力度,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户。
以绿色食品牌引领现代农业。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稳定在21万吨以上。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分别达35户、195户,认定绿色食品牌基地14个,绿色有机食品32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培育“云南十大名品”2个,创建为“全省‘一县一业’茶叶特色县”。农业增加值年均增7.4%。
以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引领旅游发展。坚持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发展理念,构建“两心、三廊、三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右甸河田园生态旅游区成为全县首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A级景区增至19个,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甸山遗址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年来,我们树牢“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项目意识,基础设施大幅改善
四大工程顺利推进。以大项目引领大发展、以大项目促进大跨越。抓实交通提质工程,4条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343公里,开工建设134公里;村组公路硬化1628.9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由18%提升到64%,成功创建为首批“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抓实水利提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水利化程度提高至61%,投入总量、项目总数均居全市前列,是全省唯一获得“全国第一批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的双荣誉县。抓实能源提质工程,2004个村民小组全部通380伏动力电。抓实信息提质工程,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4G网络实现全覆盖,“智慧昌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充实完善县级项目储备库,谋划项目430个、总投资2201亿元,列入省级“四个一百”项目35个,列入市级“四个一百”“211”“十百千”重点项目260个。争取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扶贫公路、社会服务兜底工程、水生态治理等105个项目资金13.6亿元。实施项目1616个,累计完成投资59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17.6%。
——五年来,我们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全国首部县级田园城市保护法规《保山市昌宁田园城市保护条例》颁布实施。聚力“特色、产业、生态、干净、智慧”,实施项目37个、投资18.4亿元。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73.9亿元,新建市政道路15条、13.2公里,铺设污水管网15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5%以上。茶韵公园等12个县城公园建成开放,人均绿地面积达24.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7.6%,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3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3.5%,“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园城相拥”的城市形态进一步彰显,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云南省文明县城”称号,跻身全省首批美丽县城。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走在全市前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2.7万座、公厕126座。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镇区分别达83.3%、76.9%,自然村分别达40.3%、40.9%。
——五年来,我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生态环保成效明显
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7%以上;河库塘渠“河长制”全覆盖,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统筹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土壤环境总体安全。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96.7平方公里,占辖区国土面积的26%。加强湿地保护恢复,认定一般湿地29处,建立湿地保护小区6个,全县湿地总面积7743.5公顷、保护率达64%。获批国家森林乡村5个、省级森林乡村21个,完成营造林2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9%。成功创建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7.2亿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9.1%,较2016年提高14.3个百分点;控辍保学成效明显,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8%以上,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高中毛入学率达95%,居全市第1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发展,县城图书馆藏书量增至25万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100%达标,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零确诊”“零感染”“零输入”的重大防控成果。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开发就业岗位3.1万个,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老人、儿童、残疾人福利制度全面落实,累计支出社会保险基金21.1亿元、医疗保险金10.2亿元,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亿元、惠及群众140万人次,发放拥军优属资金9075万元。
稳定局面持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得到省市充分肯定,信访问题实现“减存控增”,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等重点时段安保维稳工作,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稳居全省前列。法治建设持续推进,荣获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坚持综合施策、依法治理,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审计监督得到加强,促进财政增收节支7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巡审联动全覆盖。建设“12345”政府热线服务平台,受理有效诉求692件、办结率达100%。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组建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不断加强,统计、供销、地方志、档案、移民搬迁安置、机关事务、人防、侨务、气象、地震、科协、红十字会、社会科学、文联、工青妇、邮政、通信等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经受住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关心关怀的结果,这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这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有力监督、倾情支持的结果,这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驻昌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公安干警、驻昌武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基础薄弱,工业是最大的“短板”、农业是最大的“软肋”没有根本改善,新兴产业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难,返贫致贫风险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偿债压力日益增大;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担当精神、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抓落实的能力仍需加强。为此,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勇于应对风险挑战,奋力拼搏,努力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二、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新一届政府的五年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担负着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
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债务化解与项目建设、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高质量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绿色硅材精深加工示范区”“辐射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昌宁新格局。
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突破290亿元、年均增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万元,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达7.7亿元以上和33.3亿元以上、年均增速均达3%以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0%。
围绕以上目标,县十八届人民政府将以“四个定位”为主引擎,奋力推动“五个发展”:
(一)奋力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突出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全力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高质量、做大总量,到2026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5:39:36。突出抓好绿色食品加工、生物资源加工、“硅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等产业集群培育,拓展延伸产业链,全力建设“绿色硅材精深加工示范区”,到202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10%以上。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壮大“两烟”、茶叶、果蔬、中药材、核桃、甘蔗、肉牛、生猪等产业,推进昌宁由“茶叶特色县”向“茶叶示范县”转变,培育绿色农业、循环农业,聚力建设“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到2026年,农业总产值“5年翻番”,突破180亿元。持续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重要康养目的地”建设,创建A级景区30个以上,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6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年均增15%以上。
(二)奋力实现更有效率发展。主动融入打响“云南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大局,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每年新增市场主体4000个以上。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营造公平竞争、安心发展的环境。主动融入全省“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大局,着力引进一批有投资实力、有销售市场、有核心技术、有税收贡献、有管理经验、有成长潜力的“六有”企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12%以上。主动融入“交通强省”“加快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局,坚持“先动手、再伸手”,构建“谋、推、保、督、统”项目实施链,合力建设“辐射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提高项目成熟度,储备百亿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向上争资年均增5%以上,到2026年,固定资产投资达200亿元、年均增10%。
(三)奋力实现更加公平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制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每年开发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以“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为目标,到2026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60%、一本上线率突破25%,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深入推进健康昌宁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建设法治昌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四)奋力实现更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树立绿色发展导向,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力遏制“两高”企业落户落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土壤环境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达69%以上,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高质量规划国土空间,科学划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以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城市管理、城市空间、城市路网“六个更新”为突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城镇建成区面积达50.7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40%以上,着力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造“由点到带、由带到面”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体系,5年内创建5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60个精品示范村、200个美丽村庄。
(五)奋力实现更为安全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昌宁,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降”,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统筹抓好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稳控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深化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违法犯罪、突出治安问题常态化综合治理。加强国防动员工作,持续加强双拥工作。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十八届人民政府开局之年,我们面临着提质与提速、做大与做强的“双重压力”、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双重压力”、防范债务风险和还本付息的“双重压力”、工业存量提质和增量扩张的“双重压力”。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抢抓“辐射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建设带来的跨越发展机遇、“绿色硅材精深加工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工业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机遇、“滇西最美田园城市”建设带来的城市化发展机遇、“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农业农村提质发展机遇、疫情防控带来的新业态和新基建发展机遇,运用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一线工作法、实干工作法,科学研判“形”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扎实推动“稳”与“进”。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别增6.5%和6.6%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5%和12%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7%和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级下达目标任务范围内。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产业基础,培育发展新动能
做强工业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打造“硅基产业园”为核心,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与效益双提升,加快推进通威二期年产6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加快生物资源加工业转型升级,耈酒5000吨露酒生产线、年产24万吨饲料加工、1200吨CTC红碎茶建设项目建成投产。盘活摩尔农庄、福润、立得硅、新澳泰等闲置资产,支持华糖复产达产。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16%。
做优现代农业。稳住农业基本盘,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思路,全面启动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培育壮大生猪、肉牛、蔬菜等传统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序供给。深入实施“一二三”行动,统筹推进红茶基地、红茶品牌、红茶企业、红茶文化、红茶人才建设,建设有机茶园基地9万亩。收购烤烟21.2万担、香料烟8万担,实现核桃总产10.9万吨。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1户,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户、示范合作社6户、家庭农场3户,新增绿色有机产品认证10个以上。全年农业增加值增8%。
做活第三产业。推进景区提升、酒店配套、文旅融合、旅游业态创新、旅游市场主体倍增、旅游价值延伸、智慧旅游、旅游宣传推广、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兴旅“十大工程”建设,建成阿背寨田园乡居半山酒店、茶元素主题街区,持续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全年旅游经济总收入增15%。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加快实体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无接触配送、直播零售、网红经济等新型消费,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户,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达51.9%。
(二)狠抓“两网建设”,构建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路网建设。全力推进昌保高速昌宁隧道建设,年内实现全线通车。稳步推进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弥渡至昌宁、昌宁至链子桥高速公路。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村组道路建设180公里以上,巩固“四好农村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成果。启动保山至云县铁路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乡镇1小时经济圈”“综合物流中心建设”等项目,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化物流运输体系,大力发展“网上平台+物流集散中心”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加快推进水网建设。全面推进以大田坝扁东河水库为重点的保山坝大型灌区昌宁片区项目,加快推进河西水库改扩建、引调水连通等项目前期,启动八道河水库、大水平水库扩建等一批水利工程。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新增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
加快健全项目机制。严格落实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述职和“周报告、旬督查、月调度、季开工”制度,推进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积极争取项目,谋划黑惠江大桥、通乡二级公路等一批打基础、提功能、管长远的优质项目。围绕“两新一重”、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领域,全年策划储备项目不少于16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确保项目有序接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增10%。
(三)狠抓试点示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成效。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回头看”,高效运行“政府救助平台”实施精准帮扶救助,健全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产业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培训就业全覆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完善60个集中安置点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实一体化、均等化服务保障。
强化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稳步推进沧江茶源乡村振兴示范区、枯柯河流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区、田园镇山水田园综合体“两区一体”创建,完成15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村庄示范点打造。实施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完成40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激发乡村活力。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对口支援帮扶的针对性,继续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和农产品进城工程,广泛开展产销对接,促进消费帮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构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体系。
(四)狠抓短板弱项,改善城乡发展环境
推进美丽县城提质。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437户、改扩翻300户。加快推进昌保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建设项目,实施城市道路路面修复提升改造工程。加快建设污水管网,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一批治污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3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8%。
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确保国家卫生县城通过复审。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镇区达90%以上、自然村达45%以上。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6500座、公厕20座。启动实施湾甸、耈街、珠街等8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以上。
推进系统防污治污。抓好各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建筑施工“四大”污染源治理,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持续落实“河长制”,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确保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全面推行“林长制”,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9.1%以上。
(五)狠抓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证照分离”、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优化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网上办事智能化。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领导挂钩帮扶机制,高位推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能动性,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
扎实做好招商引资。聚焦绿色硅材精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招商引资,精准做好产业谋划、项目策划、招商计划,实施产业链招商,强化“一盘棋”统筹、“一把手”带头、“一条龙”服务招商,促进引资引智引企引才高效融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12%以上。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建70个5G基站,实现高速公路沿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快推进工业数字化升级、农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加速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产业,打造经济发展的数字引擎。
(六)狠抓民生保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始终保持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投入资金5.6亿元以上,确保困难学生各类资助救助政策全覆盖。全面落实市、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实施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管理保障、教师成长、体育发展“五大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考一本上线率达13%以上。抓牢“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基础教育校长职级制改革,完成昌宁一中一级二等、昌宁二中一级三等学校创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造和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完成示范一小迁建并投入使用,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健康保障工程。完善重大传染性疾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医共体建设。全面加强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和专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向基层卫生院投放先进医疗设备,加快信息化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大力发展健康产业,聚焦“一老一小”领域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医养结合试点稳步推进,扎实做好“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切实提高各族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提高就业创业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全面落实“贷免扶补”等扶持政策,扶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发放贷款资金1.5亿元以上,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实施技能强县行动,培训农村劳动力4万人次以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投入资金6.9亿元,深入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残疾人精准服务率达100%。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抓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
(七)狠抓社会稳定,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效化解债务风险。合力培植税源、挖掘增收潜力,实现税收3.8亿元。采取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平台公司实体化运营等措施,全力盘活土地资源、矿山、非煤矿山、地热资源、砂石等闲置资产,逐步化解历年欠债,实现“三保”目标。
常态防范新冠疫情。压实县、乡、村三级疫情防控责任,持续打好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全面实现应接尽接,筑牢群体免疫屏障。落实16个健康监测点防控责任,实现入昌人员排查全覆盖。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巩固安全稳定大局。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为主线,推进城乡社会治理,防范处置暴恐案件、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做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监管、森林草原防灭火、气象预警预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八)狠抓作风保障,建设高效政府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红色旗帜工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运用好“十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全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严落实“政治监督强化年”要求,确保谋划工作体现政治站位、部署工作体现政治要求、检验工作体现政治标准。
把思想建设作为根本。深入推进“红色铸魂工程”,一以贯之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提升学习力,在学习状态和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组织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以上,持续举办“局长讲坛”,提升政府系统干部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
把依法行政作为准则。深入推进“红色堡垒工程”,构建“党建+法治”工作新格局,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走深走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每月召开政府常务会议2次以上。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6次以上,向县政协通报工作4次以上。
把转变作风作为重点。深入推进“红色基因工程”,持续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创新建立政府系统干部作风督查机制,形成能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鲜明导向。增强忧患意识,提升斗争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各项工作。
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深入推进“红色防线工程”,持续巩固拓展“作风之问、发展之变”大讨论活动成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抓牢意识形态工作,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稳日子,继续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健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各族人民,从全局谋划昌宁一域,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