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2022年新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12-11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82   评论:0
内容摘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县长 刀文高2022年1月13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的工作2017年以来,面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

2022年新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刀文高

2022年1月13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17年以来,面对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十七届县人民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县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经受住大战大考,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和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平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奋力跨越赶超,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突破200亿元大关,是2016年的1.8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14.7:40.2:45.1,2017年、2019年荣获省级“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称号,2018年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综合实力稳居全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畜牧产业规模壮大,“褚橙”连续四年荣膺云南“十大名果”,列入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被评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省级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规上工业总产值是2016年的2.2倍,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78户,新平工业园区荣获全省“十强工业园区”称号。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品质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引进银行3家,建成半山酒店4个,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9倍、2.8倍,磨盘山连续四年入选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景区,荣获全省“旅游强县”称号。    

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累计投入资金24.8亿元,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3个贫困乡全部摘帽,3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3167户11084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4.2%下降为0,“直过民族”拉祜族2444户5329人整族脱贫,9931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置新业”,3557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住上安全房,实现产业、就业到户全覆盖,连续4年在全省扶贫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组织保障、政策帮扶、工作力量、规划实施、项目建设有效衔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质量水平全面提升,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4369元,是2016年的3.7倍。

坚持统筹发展,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品质持续提升,县城建成区面积达6.9平方公里,城市绿地率34.9%,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美丽县城;建兴、者竜等集镇扩容提质,戛洒入选全国特色小镇。交通网固定资产投资呈跨越式增长,是“十二五”的5.4倍,中老铁路新平段、大戛高速、墨临高速新平段建成通车,建制村公路硬化率、通客车率、通邮率均达100%,公路通车里程达5698公里,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水资源利用率强化提升,完成马鞍山水库、横山水库、新化供水一体化等56件各类蓄水工程及717件人饮工程建设,年供水能力达3379万立方米。建成110千伏变电站2座,哈科迪、向阳山风电场投产发电。信息网、物流网扩面提质,被列为云品出滇、品牌兴县示范县。

护美绿水青山,生态底色更加靓丽。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森林覆盖率比2016年提高9个百分点、达73.66%,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8.6%以上,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环保督察和省联合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效。生态文明共建共享,认定国家森林乡村1个、省级森林乡村25个,创建省级绿色学校18所、绿色社区7个、环境教育基地2个,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县称号,桂山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10个乡镇、105个村被命名为省卫生乡镇、卫生村,上榜省级美丽村庄3个。

增进民生福祉,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4倍、1.5倍。就业局势长期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3%左右,建成新平三中、体育森林公园、县中医医院搬迁等一批民生工程,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初见成效,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3%、98.6%、93%,大平掌战斗遗址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彝山花鼓》获国家级金奖,新平傣族服饰(花腰傣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民参保计划有效实施,社会救助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人均寿命达77.4岁。武装、消防、外事侨务等工作健康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戛洒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和省级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民族和睦、宗教和顺局面更加巩固。“平安新平”建设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明显,人民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位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践行初心、勇担使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新冠肺炎病例保持零输入、零确诊,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经济实力持续提升。预计(下同)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2.2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3.5亿元,同比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10.2亿元,突破10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3亿元,同比下降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亿元,同比增长16%;引进市外国内资金74.5亿元,同比增长27.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08元和17285元,分别同比增长8%、9%。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经济克难趋稳。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2亿元,同比增长8%。甬福150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穆鑫废旧轮胎加工、恒泰柯宝外墙真石漆及特殊砂浆生产线、宏山生物大麻二酚项目投入运营,仙福集团180万吨热轧优特带钢生产线建成试生产及产能置换技改升级一期全面投产、启动二期建设,大红山铁矿智慧矿山、二道河矿段100万吨采选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园区优化提升全面推进,平甸河管道供水工程一期、大开门七岔路口改造等项目主体完工,桂山片区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仙福集团荣登中国制造民营企业500强、排名全省非公企业百强第4位,盛康生物等2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宏山生物等13户企业入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现代农业提质升级。实现农业增加值36.1亿元,同比增长8%。粮食安全有效保障,产量达1.98亿公斤。畜牧产业持续壮大,建成德康生猪养殖家庭农场72个单元,漠沙15000头父母代种猪场、12万头育肥场竣工投产。水果产业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褚氏、鼎成农业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被列为“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蔬菜产业效益提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蔬菜17.3万亩。烟草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完成烤烟收购950万公斤、雪茄烟示范种植540亩,实现烟农收入、税收双增长。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土地提质改造1.9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在全市首家推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金融政策。绿色农业加快发展,晶凯生物15万吨有机肥项目投入生产,新增绿色食品22个、有机食品22个、无公害农产品16个,培育省级龙头企业6家、示范家庭农场4个,被列为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第三产业回暖升温。新增限额以上企业22户,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4.5%。全域旅游步伐加快,“新平号”高铁冠名列车正式首发,大平掌战斗遗址、帽盒山革命旧址修缮完工,欢乐水世界项目稳步推进,乡村旅游繁荣活跃,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7亿元,入选省级红色旅游示范线路1条、全省精品酒店2家。农村电商提档升级,稳步推进仙福集团物流园项目,启动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园建设,阿里巴巴集团—菜鸟乡村上行物流中心落户新平,县乡村三级流通体系持续完善,被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永金高速新平段建设快速推进,完成乡村振兴道路建设PPP项目105公里,马鹿塘至平掌集镇、河门口到丫勒、中麻公路提升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建成美丽公路50公里。现代水网建设扎实有效。完成新化抗旱应急管道、漠沙北高干渠抗旱应急抢险疏通、漠沙双河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西水东调”引水工程一期水源连通工程投入运营,洋发城水库扩建、挖窖河河道治理、绿汁江新平灌溉工程加速推进,启动洋芋山水库、阿者河水库、绿汁江老厂段河道治理、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入选省级美丽河湖3个。能源保障水平不断优化。建成戛洒液化石油气储备站,公种田、双河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110千伏堵岭变、桂山变增容和35千伏新化变扩建工程建成投运,35千伏磨盘输变电工程有序推进;完成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个,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乡乡通”。信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新建4G基站83座,建成5G站点127个;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成效凸显,大红山铁矿智能化矿山关键技术列入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试点名单,褚氏农业入选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大红山管道公司入选全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县城品质不断提升。老城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智慧平安县城等11个“美丽县城”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小河边停车场片区、新东进片区、宾馆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城市功能持续完善,改建洗手设施448座,提升改造农贸市场2个,广场院子、福泉居等项目主体完工;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环卫园林一体化综合服务管理,修补道路2.4万平方米,实施补绿工程1.8万平方米,建成区旱厕全面消除,机械化清扫保洁率达75.6%。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完成戛洒政务服务大厅、者竜集镇市政设施等项目建设,建成自然村无害化卫生公厕18座、农村卫生户厕1226座,村庄集镇绿化美化300亩,农村人居环境治理PPP项目加快实施,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和实用性规划编制,4个小组被命名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平甸桃孔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

    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推进“证照分离”、投资项目审批“一窗受理”改革,开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市场主体综合信用联合审查,戛洒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效,县乡两级政务大厅按时办结率均为100%。紧密型医共体改革纵深推进,在全市首家组建成立县总医院,统筹推进人事薪酬、财政投入、医疗打包付费联动改革,不断优化资源分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幅改善,县域就诊率达92.3%。落实“双减”政策,学校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全面规范。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出台县乡镇财政体制实施办法,化解地方债务4.3亿元。全面推进农村水价改革,覆盖率达98%,启动新化依施河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国有资产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国有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投入研发经费3.9亿元,授权专利173件,大红山管道公司1项发明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主动融入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有序开展极小种群、珍稀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保障亚洲象北上南归,人象安全、人象和谐。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七个标志性战役,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完成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生态治理持续发力,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加强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实施天保工程二期48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8.6平方公里,完成旱冬瓜种植60万株、征占用林地异地造林2100亩、低效林改造3.5万亩。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脱贫成果有效巩固。推进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实现务工4906人,完成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67个,建成规模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万亩,124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水塘哪得龙申报成为全市唯一省级以奖代补易地搬迁安置点。教育体育均衡发展。新平三幼、新平三中扩建一期、漠沙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县体育馆修缮完工,新平一中三期改扩建和戛洒南蚌小学、漠沙中心小学扩建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平一中恢复初中招生,未成年人专门学校成功开办,中高考成绩明显提升,达玉溪一中录取线157人、同比增长55.4%,本科上线率66.3%。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县文化馆入选国家一级文化馆,新平二中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新平一小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3个、文明村镇2个、文明校园1个、文明家庭1个。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完成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双提升”工程建设,县总医院综合楼项目主体完工。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免减缓延”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减免税费6.3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33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平安建设扎实有效。实现建党100周年和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安保维稳“五个不发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化解攻坚,调处矛盾纠纷2117件、调解成功率99.9%,平甸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戛洒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实为民办实事2679件,对账销号历史遗留不动产转移登记1907套,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贯彻落实县委决策部署、人大决议,主动向政协通报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8件、政协委员提案96件。推行重点工作月调度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体系,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持续提升。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若干措施,带头过“紧日子”,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重点,实现“三公”经费零增长。

各位代表,五年勤勉奋斗,换得春华秋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勇担使命、苦干实干、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新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辛勤付出,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和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到任务一布置,马上抓落实,工作一部署,马上去推动,工作一完成,马上就反馈,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坚持群众缺什么、盼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抓什么,为民谋利,为民尽责,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必须立足新平优势,顺势而谋,把优越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丰富矿产资源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做;必须务实重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革除阻碍发展禁锢,才能释放市场主体和社会创新活力;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依法行政,才能确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各位代表,五年大力实践,问题不容忽视。奋进新征程,新平还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约束挑战。主要是:一是经济总量小。国土面积占全市1/4,GDP仅占全市1/10,经济密度仅为全市的42.5%。二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大而不优,“两矿一公司”产值占工业产值的80%以上,仍在吃老本,骨干企业少、科技含量不高,资源全链式开发、清洁高效利用程度低;农业全而不强,特色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加比仅为1.7: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8:1;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不匹配,产品供给少,以低端观光游、一日游为主,旅游人均消费仅为839元。三是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活力不足。市场主体总数30389户,其中,企业3505户,“四上”企业仅有108户,占全县企业数的3.1%,民营经济活力不强,一些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四是公共服务不均衡。城乡发展差距大,城镇化率仅为40.24%,远低于全省、全市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4:1,高于全市2.37:1;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短缺,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地方财政收入难以保障“三保”需求,财政自给率低,可支配财力难以保障发展需求。六是各类风险不容忽视。政府债务风险化解任务重,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任重道远,疫情衍生风险仍然存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七是政府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少数领导干部不敢担当、不善作为、作风不实、纪律规矩意识淡薄,谋项目抓项目意识不强,抓执行打折扣问题依然突出。面对这些困难问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努力改进工作,全力攻坚克难,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推动新平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基础的关键五年,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强化大抓发展、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县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十八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和省委省政府玉溪现场办公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坚持“12345”发展思路,打造云南绿色矿冶集聚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全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全市建设“滇中崛起增长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新平力量。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到2026年,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为实现以上奋斗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绿色发展、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工业强县,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做强矿冶产业,做大加工制造业,做优生物资源加工业,深度开发清洁能源,完成园区优化提升,实现工业总产值69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60亿元以上,打造云南绿色矿冶聚集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实施“一二三”行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区域性品牌,提升六十亿畜牧、二十亿水果、十亿蔬菜等产业链、价值链,强化农产品加工,产加比达2.8:1,实现粮食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目标,建成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坚持服务专业化,提升特色旅游景区品质,打造三大优质旅游产品,壮大康体养生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从观光游向文化、度假、康养等高端游转变,建成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整体城镇化建设,持续优化县城和集镇空间布局与形态,提升城镇聚集效应,促进“规划、城市、产业、人人”融合发展,力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质扩容县城能级,实施“县城双十+”行动,加快全域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实现“一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提升县城品位。紧扣“特色、产业、生态、宜居、易达、智慧、成网”七大要素,梯次推进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引导产业规模集聚,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好“二十字”总要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推进特色村寨保护开发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全力以赴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鼓励资本进农村,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促进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民变农业工人,提升城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品质和水平,鼓励更多农民进城购房、就业,激发农民融入城镇的意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坚持推进互联互通,大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传统和新型,加快完善综合交通、水利、能源、物流、信息“五大枢纽”建设,打造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推进多层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永金高速新平段、易门至新平等高速公路建设,升级改造国省道、重要县乡道,力争启动新平通用机场建设。构建全域现代化水网,加快西水东调、新元大型灌区等重大项目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区域互济、安全可靠的水保障能力。加快骨干电源、城乡电网和油气管网建设,推动公种田等10个光伏发电、联兴等3个风电场项目建设,打好“绿色能源牌”。坚持物流枢纽、物流园区与产业布局、交通枢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商业体系。加快4G补盲和5G规模化部署,提升数据化服务水平,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赋能转型。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大力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统筹推进机构职能、投融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以优化政府服务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提升营商环境品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支持国有公司做优做大做强,促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科教创新资源高效集聚,吸引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入驻新平。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高教育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老年教育规范有序,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更方便更充分就业。持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改革,引育名医、培植名科、创建名院,补齐各分院短板,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文化新平建设,加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实现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城乡一体化推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严格管控非产业类政府投资,稳妥化解债务风险。稳定现行帮扶政策体系,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兜底保障,抓好扶贫资产管理使用,严防死守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新平建设,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信访制度,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生态屏障,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全面深化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巩固提升行动。抓牢抓实安全生产,系统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强化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等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及综合应急能力,坚决维护安全稳定。

(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实政府系统作风建设,确保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提升政府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快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三、2022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是全力推进“一极两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同比增长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以上;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抓发展就要抓产业,加快融入全市制造业全产业链建设,锚定产业链中高端,充分激发企业增长潜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构建“3+4”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工业集群化,加快工业提档升级。抢抓现代化“绿色钢城”建设契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聚力延链补链强链,扎实推进仙福集团产能置换技改升级二期、大红山铁矿二道河矿段年产100万吨采选、铁矿150万吨铜矿带持续采矿二期、鲁电80万吨菱铁矿选矿项目,启动仙福集团年产120万吨煤焦化、翔越科技20万吨废钢渣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推进180万吨冷轧、管材制造等仙福集团补链延链项目,加快全链条发展。提升工业园区集聚力,完成桂山片区产城融合基础设施、扬武产城融合旅游服务中心、扬武自来水厂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大开门产城融合、铁路专用线及国道213线仙福段改道、居拉里道路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与玉溪一小、市医院合作共建大开门小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促进区域交通快速通达、公共服务持续完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协调推进瀛洲水泥技改升级、南恩公司技改搬迁等项目建设。

坚持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提标增效。实施“新三品一标”行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加快推进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综合开发,启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项目建设,推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数字赋能。争创粮食产出大县,稳定产量2亿公斤以上。打造生猪调出大县,分步实施扬武丕且莫、漠沙丙南25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推进36万吨德康饲料加工厂建设。打造高端水果基地,全面推进“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项目建设,健全完善科技支撑平台和质量标准体系,加大“新平橙”品牌推介力度,建设柑橘种苗中心、教培中心、技术中心和供应链中心,提质扩面水果产业。打造高品质蔬菜基地,新建标准化基地1000亩,规模化发展温凉地区夏季蔬菜、巩固提升热区冬早蔬菜。打造最优烟叶生产第一车间,稳固核心烟区、核心烟农,完成烤烟收购950万公斤,种植雪茄烟1000亩,实现产值3亿元、税收7000万元。整合优化茶叶产业,加快有机茶园建设,打造高品质茶叶特色品牌。拓宽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以甘蔗、竹子、核桃、中药材产业为依托,加大特色农产品加工力度,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林业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坚持服务专业化,加快服务业提质拓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推动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升级发展,加大文化旅游策划、包装,创新旅游产品业态,投入运营戛洒欢乐水世界,启动建设哀牢明珠大酒店、磨盘山景区改造提升建设项目,推进戛洒温泉康养小镇、云海半山酒店等项目建设,争创磨盘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编制完成“喊月亮”花腰傣文化演艺产品,精心策划火把节、花街节、服饰文化节等传统民族节庆活动,充分发挥“新平号”高铁宣传载体作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整体提升品牌形象、服务品质,力争实现接待游客6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达50亿元以上。坚持投资和消费双拉动,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发展健康、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市场,促进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活力。

(二)着力加速“五网”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整体优化、协同发展,打造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力。

提速综合交通建设。全力推进永金高速新平段建设,完成中麻公路、河门口至丫勒公路提升改造和漠沙农场大桥等跨江大桥5座,加快推进老厂到大红山、建兴马鹿塘至平掌集镇等项目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道路建设PPP项目,改造危桥2座;强化日常养护管理,巩固“四好农村路”创建成果。

提速现代水网建设。完成洋发城水库扩建、团结水库及纳溪水库截污、挖窖河河道治理、绿汁江老厂段河道治理、“西水东调”饮水工程二期水源连通工程和42件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加快推进洋芋山水库、阿者河水库、大春河二期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力争启动“西水东调”水源点十里河水库、白沙河水库和老鸹箐山洪沟河道治理工程。深入推进新化依施河灌区等农业水价改革,持续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提速绿色能源网建设。建成公种田、双河光伏发电项目,启动雨龙、丙坡等6个光伏发电项目,稳步推进联兴风电场、哈科迪梁子风电场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大开门—县城城镇燃气管道;建成投运35千伏腰街变增容、磨盘输变电工程,改造升级农网350千米,有序推进35千伏峨德输变电工程。打造充电智能服务平台,推进充电站建设向村组延伸。

提速现代物流网建设。完成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园一期项目,快速推进仙福集团物流园建设,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电商公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个、农产品云仓中心1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50个,打造电子商务特色村2个,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快递+N”新业态,整合网络货运物流,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健全完善现代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

提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站点136个,推进5G基站向景区、重点乡镇延伸。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大红山铁矿智慧矿山建设,创建柑橘品种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成设施农业示范基地1300亩,加快建设智慧平安县城,推进全域旅游和戛洒特色小镇数字化创新应用,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产业和城市提档升级。完善用好县乡村组OA协同平台,提升数字政务应用水平。

(三)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遵循市场规律、善用资本力量、加强系统集成,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市场主体量效齐增。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戛洒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打造扩权强镇全省样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和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行九年一贯制、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极探索幼儿园公私合办模式,破解供需矛盾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国家试点建设,加快构建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提升县属企业综合实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源培植,拓宽增收渠道,优化支出结构,稳健有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务有保障”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加快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压减时限,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化政务服务。全面推广运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部手机办事通”,严格落实“好差评”制度,提升网上办事智能化水平。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抢抓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机遇,加强对外互联互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重大项目增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聚焦工业补链延链抓招商,强化园区产业集聚,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引进一批轻工项目落户园区,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聚焦文化旅游抓招商,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品质升级;聚焦特色农业抓招商,促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建强“创新链”,夯实人才支撑,加强平台建设、技术引进和项目引进,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激励机制作用,健全市场主体注册、发展全过程“一站式”服务机制。加大企业培育力度,落实“个转企”优惠政策,支持企业立标准、提质量、树品牌,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四上”企业20户。

(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五个振兴”,筑牢高质量发展稳固根基。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化“一平台、三机制”,用好“找政府”APP救助平台,统筹推进“四个全覆盖”,动态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调优农村产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施“一二三”行动,建成“一乡一特”农业示范乡镇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经营性年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7个、100万元以上示范村4个,确保6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质改造土地78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完善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发展绿色农业,试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10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以上,加强科技服务、技术培训,提高绿色生产技术水平,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个,新增家庭农场8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定40个以上。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推动村庄建设管理提速提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两污”治理和拆临拆违工作,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拓展延伸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果。发挥“土地+N”综合效益,建成红河谷—绿汁江等引水灌溉工程2个、乡村振兴规划示范点100个,打造腰街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全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加快推进戛洒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桂山窝尼新村、古城啊波左、戛洒新寨、漠沙大曼勒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争创省级“美丽村庄”3个。

(五)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坚持以县城为重点、集镇为亮点,提升县城发展能级,健康发展特色集镇,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加快美丽县城建设。完成桂山公园、县城东入城口、西园路提升改造项目,打通育新路、凤凰路等“断头路”,稳步推进老城片区综合开发、“三片区”城市更新改造、河滨路地下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县城西片区整体城镇化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施垃圾中转站、厨余垃圾末端处理项目建设,强化“两违”建筑等问题整治,健全建管用长效机制,圆满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

提升集镇特色品质。坚持一镇一风格、一地一特色,加快推进扬武广场佳园、戛洒花腰傣风情小镇7个在建项目,启动全域一水两污、戛洒集镇更新改造、戛洒环卫园林绿化管理一体化等项目,增强生活服务功能,引导人口、产业有序集聚。建立争先进位、创新创优激励机制,重点扶持创建美丽乡镇2个。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聚焦主导产业,叠加现代社区、文化、旅游等功能,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丰富城乡产品供给,提高城乡吸引力。充分利用多规合一成果,加强全域规划,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切实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创新民生工程建设模式,加大交通违法整治、公共交通优化、停车场位配建力度,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六)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厚植绿色发展优势,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推进美丽新平建设。持续推进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和省联合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完成“三线一单”综合管控单元划分和差异化管控细化,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启动林业碳汇开发工作,强化森林草原资源管护,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完成旱冬瓜种植65万株、低效林改造3.5万亩、征占用林地异地造林360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草原生态修复5000亩。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强化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生态保护,推进大气、水、土壤综合治理。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指数稳中有升。持续打好红河水系(新平段)保护修护攻坚战,确保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85%以上。有效管控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强固体废弃物等行业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七)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完成戛洒南蚌小学、漠沙中心小学建设,推进新平一中、戛洒一中、新平二中和新平四小扩建项目,启动新平县职业高级中学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加快实施智慧校园建设,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体育均衡优质发展。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投入使用县总医院综合楼,完成戛洒院区整体搬迁运营,启动建设县总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等项目。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修缮富春街传统民居建筑群,启动民族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建设。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底蕴与特色,建立健全支持发展机制,加大民族服饰、土陶、花腰傣手工艺品、文学艺术等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丰富传承保护方式,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传承人3人,推动优秀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医疗健康保障,启动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三年行动计划,优化高质量、可持续社会保险制度。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投入运营县老年养护院、古城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加快补齐殡葬服务设施短板,启动县殡仪馆搬迁项目。扎实做好武装、消防、外事侨办、防震减灾、气象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支持群团组织创新发展。

(八)着力统筹发展与安全,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效能。自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建设,做到防风险、保稳定、护安全。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一体化建设法治新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证行政权依法行使。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深入实施民法典和“八五”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落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完成新冠疫苗接种任务。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打造城市“里子”工程。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支持学校食堂、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抢险救援能力提升和人才培养工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高水平推进平安新平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新时代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案定补机制、层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九)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干净担当,把重实干、强落实作为政府工作最鲜明的底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环节、各方面,自觉在全局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力推动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依法行政提效能。坚定不移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科学民主。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扎实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回应社会关切。

改进作风抓落实。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坚持重点工作月调度制度,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全面提高工作质量。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较真碰硬、挑重担子、啃硬骨头,确保所承担的任务在全市乃至全省横向比较中都能获得高分、确立优势。

清正廉洁做表率。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和审计监督,抓好源头治理,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从紧抓好预算执行,扎紧政府花钱的口子。带头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美好新平前景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奋勇争先,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富强新平、活力新平、文化新平、美丽新平、和谐新平,为建设“一极两区”贡献新平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