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县旗要闻

施甸县“三项工程”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2-07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17   评论:0
内容摘要:围绕“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的目标,施甸县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结合实际、发挥优势、靶向施策,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传承基因,实施思政育人工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将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永昌红烛耀·校园党旗红”......
围绕“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的目标,施甸县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民宗旨,结合实际、发挥优势、靶向施策,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传承基因,实施思政育人工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将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永昌红烛耀·校园党旗红”工程。一是开展培训。把《杨善洲》和《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楷模:杨善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杨善洲思政课堂”培训,专题培训思政课教师15场次1700余人;开展思政课授课200余节,覆盖11000余人。二是研学实践。组织师生到善洲林场、杨善洲故居、县情馆杨善洲精神陈列室开展体验教学,重温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零距离感受杨善洲精神。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劳动实训基地进行劳动实践体验2400人次。开展以杨善洲精神为主题的手抄报、书画比赛、作文竞赛、社会实践等系列社团活动。成立杨善洲精神宣讲团,每个班级培养2至3名宣讲员,利用校园广播站、杨善洲小剧场、国旗下讲话、故事汇等形式宣传杨善洲精神,营造校园红色氛围。三是打造精品。32名教师以《学习杨善洲精神 提升人生价值》《善洲精神我传承》等为内容,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和国家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杨善洲精神等内容融入教学设计、融入课堂。申报杨善洲精神进课堂市级课题1个,创作杨善洲精神地方校本教材1本、歌曲37首、故事12个、杨善洲精神精品课件20余节。



对标对表,实施队伍建设工程。围绕教师队伍“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个关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保障能力,全面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一是配强班子。采取综合测评和调研谈话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及3年来的工作履职情况进行调研,对全县中心校一级班子40个岗位进行充实调整,70所中小学实现党组书记、校长一肩挑,比例达85.4%。二是充实力量。多渠道多形式招聘教师83名,其中:直招师范类一本大学生9名、免费师范生13名、特岗教师39名、选调县外优秀教师22名。根据学生分布情况、教师配置现状、学校办学实际,将新招聘教师充实到教育教学一线,不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三是示范引领。成立首批3个名师工作室,力争“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研修实践上出经验”,通过研修活动的持续开展,打造一个名师团队,带动一门学科发展,建设一支专业队伍。同时,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推荐评审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52名,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累计达到171名、骨干教师累计达到595名。四是整顿作风。制定《施甸县教育系统作风整顿专项行动方案》,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查摆问题2.2万余个,组织集中学习50余次,撰写心得体会3000余篇,为建设“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精准发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聚焦“学生”和“教学”2个中心,一切围着学生转,一切围着教学转,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破解育人瓶颈,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一是抓实教学研究。完善县、片区、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校点四级教育科研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共建立10个片区教研基地(高中1个,初中、小学、学前各3个)。配好建强教育科研工作团队,选聘基础教育各学段相关学科227名兼职教研员。搭建校际间交流平台,扎实开展片区教研、校本教研,每个片区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教研活动。二是抓实教学竞赛。组织开展以弘扬“杨善洲精神”为主题的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和幼儿园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610名教师参赛,评出一等奖18人、二等奖28人、三等奖48人。通过教学竞赛的实践模式,将“学、练、教、改”融为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能力提升。三是抓实教学常规。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把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课后反思”五个环节,抓好常规,抓实过程,抓严细节。县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分片挂钩联系学校,定期不定期对挂钩联系学校教学常规等工作进行督查,全面压实责任,规范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