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4日在黄陵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黄陵县人民政府 李建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县第十七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县发展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步跨越的五年。生产总值迈上200亿元台阶,达到248.99亿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多;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增长2.5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三成,分别净增8865元和3963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连续四年跻身“西部百强县”、两年蝉联“陕西十强县”,收获了2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过去五年,是三大攻坚连战连捷的五年。历史性甩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1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38户5931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县人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较2016年增加80天,关闭非煤矿山19家,治理水土流失15.75万亩,修复山体1800亩,实施营造林14.85万亩,成功创建为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省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县,荣获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累计化解政府债务19.2亿元,风险降至绿色等级,荣获全国信访“三无”县、全省首批“平安铜鼎”。
过去五年,是产业发展质效双升的五年。全产业链高速发展,完成科技创新项目95个、煤矿转型升级项目73个,智能化综采水平行业领先。店头电厂开工建设,洛河水电、南河峁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成投产。淘汰煤矿落后产能289万吨,新经济企业达到23家。工业产值达368.3亿元,增长两倍。现代农业步伐加快,果园管理、特色种养、冷藏冷链水平持续提升,全省首个果业防灾减灾(气象)科技创新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全国首家“保险+期货”苹果价格收入险落户黄陵,“黄陵翡翠梨”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产值达14.8亿元,增长近一倍。中华始祖堂、游客中心建成运营,黄帝陵上榜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森林公园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精彩蝶变的五年。生活空间发生根本性转变,2.5万人的棚改安置工程全面完成,39个老旧小区面貌一新,新区建成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5万人,均增长一倍多,一批城市路网、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惠及群众。实施城镇化项目249个,店头镇入列全国特色小镇、全省经济强镇和乡村振兴示范镇,隆坊镇获评省级生活垃圾治理示范镇,双龙镇跻身陕西旅游特色名镇,城镇化率由59.5%提高到63.9%。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59个,生态乡村全覆盖。新建扩建道路227.7公里,农村水系连通工程保障了6万亩农业节水灌溉。黄陵连续两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过去五年,是改革创新走实走深的五年。取得519项重大改革成果。“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53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好”。减税降费9.1亿元,“五上”企业净增62家、达到101家,荣获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非公经济增加值突破70亿元。轩辕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融资平台稳步转型,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8个,到位资金210亿元,增长三倍以上。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从无到有,达到8家,外贸总额达到6470万元。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的五年。80%以上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累计达到103.73亿元。新建、提标学校37所,新增学位2000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3.1%,“幼小初高”实现全学段与名校合作办学。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县医院晋级为二甲医院,黄陵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民政救助、医疗保障、社会保险、就业创业等政策全面落实,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十四运山地自行车赛、中国桥山户外赛、《黄帝颂》文化演出等一系列标志性活动。
过去五年,是自身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扎实整改巡视和审计、统计等反馈问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三公”经费下降28.7%,“七五”普法顺利收官,荣获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同时,人防、地方志、市场监管、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国防动员等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极不容易、满载收获、令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积极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一年,我们坚持把创新作为“先手棋”,建中心、搭平台、促应用,县域创新迈出关键一步。这一年,我们举全县之力,成功抗击60年来有气象记录降雨量极值的汛情灾害,经受住了惊心动魄的考验。这一年,我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成功应对多轮疫情冲击,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一年,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的县情实际,擘画新蓝图,锁定新目标,聚拢人才、聚集智力,“民族圣地、绿色黄陵”建设高点起步,凝聚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每一个拼搏的日子都闪闪发光,每一段难忘的记忆都温润人心,回望来路,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立身之本,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之基,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活力之源,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策,必须坚持把提升服务效能作为履职之要,对党忠诚、磨砺担当,在拼搏中取胜、在奋斗中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变化,有目共睹。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积极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各位代表、委员的勤勉敬业、积极作为,得益于全县人民的团结拼搏、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干部群众和关心支持黄陵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还不快,工业、农业、文旅产业链条不强,新兴产业支撑力较弱,经济韧劲还不足。争资争项的成效不明显,投资结构还不优,财政投资比重较大,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生态环境依然脆弱,降碳任务艰巨,绿色转型发展紧迫。公共服务保障不够均衡,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风险隐患仍然不少,尤其是疫情、汛情暴露出社会治理领域还有薄弱环节。少数干部还存在担当不够、作风不实等问题。对此,我们将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新一届政府主要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五年。立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起点,纵观强县富民的美好蓝图,准确把握黄陵“四期并存”①的阶段特征,形势向好、未来可期。从精神动力看,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给予了最大鼓舞。从发展环境看,国家和省市坚持“宏观调控”与“微观发力”并施、“双碳战略”与“保供稳价”并举、“创新驱动”与“拉动投资”并重,为黄陵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期”。从政策导向看,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培育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叠加组合,将为黄陵发展注入强大战略动能。从县情实际看,县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县域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不断凸显,特别是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拼抢意识、干事劲头明显增强。只要我们坚定地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就一定能够再攀新高、再创辉煌。
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县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民族圣地·绿色黄陵”定位,建经济强县,创文化名城,锚定“六大发展目标”②,全力打造“三区一高地”③。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5%。
围绕这一目标,县政府工作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民族圣地·绿色黄陵”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是黄陵高质量发展的“纲”和“魂”。要把这一定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肩负历史使命、扛起时代责任、作出应有贡献。
——“建经济强县、创文化名城”是全面增强黄陵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要以科技赋能产业、文化赋能城市、服务赋能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六大发展目标”是黄陵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任务书,是今后五年的主攻方向。要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产业第一支撑、文化第一优势、富民第一要义,加快方式转变、动能转换、结构转型,久久为功干出成效。
——“三区一高地”是深刻把握黄陵发展环境、资源条件、区域特色、经济特点,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前进坐标。要正确把握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方法,瞄准靶心、精准发力,推动各项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经济发展高质量,实施产业体系构建工程。坚持工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全面推广煤炭开采新工法,建成新型煤电一体、固废综合利用等项目,形成采煤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煤基特种燃料材料等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末,新兴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提升农业,实施苹果提质增效、翡翠梨规模种植、特色农业多元发展三大行动,形成“产加储销服”“农科文旅贸”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坚持文旅全县域发展、全产业融合,一体推进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化遗存保护、文化内涵挖掘、文创产业培育,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0.5%。
(二)围绕城市建设高品位,实施优城强镇兴村工程。深度融合景城园建设,统筹县城山水格局、沮河生态、历史风貌保护,推进站城一体、黄店一体建设,打造高铁枢纽,发展高铁经济,提升教育、医疗、商贸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具活力、更有魅力。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特”,培育“工农文旅”等优势产业,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小县大城、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两新一重”④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发展条件。到“十四五”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7.1%以上。
(三)围绕生态环境高颜值,实施生态屏障构筑工程。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推进沮河流域系统治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化污染防治行动,扎实开展沮河流域、店双区域以及大气、土壤、固体废物、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15天以上,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Ⅲ类。坚持“减排”和“增汇”并举,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绿色转型,完成碳排放双控目标,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10%。
(四)围绕对外开放高水平,实施创新革新育新工程。强化创新核心地位,积极创建秦创原示范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大力发展市场主体,开展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五上”企业、市场主体分别年均递增10%、20%以上。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建设专家智库咨询、优质项目招商、社会资本洽谈等多层次合作平台,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8%,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
(五)围绕人民生活高品质,实施富民惠民安民工程。用好共同富裕系列政策,兜牢民生底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和8%。突出资源整合、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扩容学前教育,提质义务教育,做强高中教育,提升职业教育。加强县域医共体、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基层就诊率达到65%。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围绕县域治理高效能,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财会监督、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加强审计监管,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建立健全安全防控、工作运行、监管督查、预防联动、应急保障机制,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工作体系。建设“数智黄陵”,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构建大事全网联动、小事格内解决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县第十七次党代会、县委十七届二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三区一高地”定位和“六大发展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和9%以上。
(一)聚焦提质优能,打造强劲发展新引擎。
推动工业绿色高效转型。加快组建110/N00工法⑤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推进新工法在双龙煤业、瑞能煤矿应用示范。建成2×66万千瓦店头电厂、75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项目,积极争取2×100万千瓦电厂、送端换流站开工建设,尽早释放优质产能。实施黄陵矿业智能矿井智慧矿区、5G+多网络融合系统等项目,支持黄陵矿业举办好全国智能化矿井建设现场会。完成矿区补充勘探、污水深度处理、地质灾害治理、化工用水零排放等12个基础工业项目。强化安全、稳产、保供措施,全年生产原煤2795万吨、精洗煤231万吨、焦炭240万吨、化产品41万吨、发电量35亿度。工业增加值增长5.7%左右。
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强化园区洼地效应,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谋划建设黄陵硅基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促成工业硅项目落地,积极谋划新工法关键材料及装备产业。打造“企业金融港”,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发挥好5000万元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杠杆作用,建立1500万元融资偿贷资金池,为民营企业营造“如鱼得水”的发展环境,形成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0%,培育“五上”企业14户以上,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29.5%。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业态。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矿区、智慧果园、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数字教育等新业态发展,拓展农业防灾减灾平台、应急综合管理平台数据服务功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科技产业园双创区冷链物流产业基地建设,提升煤炭仓储、机械租赁、汽配物流以及健康养老、家政物业、文化体育等服务业水平,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三产服务业增长11%。
(二)彰显文化底蕴,构筑城乡融合新格局。
打造中华文明精神标识高地。完成黄帝陵保护规划、黄帝陵文化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桥山南麓、陵东山体治理等项目。深入挖掘黄帝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高水平举办清明公祭、重阳民祭等重大活动,谋划黄帝发明创新体验基地、西北大学传统文化培训基地、黄帝动漫影视等项目的启动,实施“黄帝始祖·文化强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黄帝陵古柏世界自然遗产、黄帝陵祭典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申报,把黄帝陵打造成更有传播力、影响力、吸引力的精神标识。
拓展文化旅游新空间。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消费试点城市,推行文旅产业链长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农耕体验,积极培育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等新业态,构建文旅融合产业链。坚持古为今用、服务发展,加强革命文物、历史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文保单位灾后恢复,注重文物时代化表达、数字化呈现,展示黄陵文化魅力。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挖潜提升“黄陵味道”系列美食,打造经典小吃店10家以上。推进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户外拓展、体育赛事等活动,促进运动观光、运动休闲等产业发展。打好山水牌、乡村牌、田园牌,建成一批休闲度假式、文化体验式精品民宿。
建设人文品质城市。高标准完成北坡底、五连、河西片区18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新老城区二通道、架空线入地、绿化美化等工程,推进老城区主要街道、沮河沿岸建筑风貌仿古改造,加强上城历史民居保护,提升老城区的风格美、宜居性、文化韵。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新区发展,加快编制黄陵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建成福泽路隧道、法检支路、魁方路等6条路网,实施高铁站广场及配套工程,完成新区中学片区集中供暖项目,盘活闲置商铺资源,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质量。
主打精品特色小镇。支持店头镇打造县域副中心,谋划推动运煤专线、煤矿公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骨干型、支撑型项目的实施,支撑黄店一体发展。支持隆坊镇加快建设苹果科技孵化器,争创苹果科技示范镇,打造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支持田庄镇建设翡翠梨基地,打响翡翠梨地理标志,促进美健琳食品加工落地。支持阿党镇发展果畜结合循环农业,打造生态农业综合发展基地。支持双龙镇做大“旅游+”文章,持续提升公路沿线人居环境,打造文化旅游名镇。
(三)推进乡村振兴,描绘“三农”发展新画卷。
推动乡村振兴提速。加强预警监测和动态帮扶,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新的致贫返贫。围绕共同富裕目标,建立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村集体收入“四项指标”,制定农村领域改革、惠农强农政策、产学合作及人才引进、农业重点项目“四张清单”,推进“1+N”发展模式,实施河腰等5个村组设施农业、1370亩中药材种植、5000平方米水产养殖、屠宰场升级改造等项目,新建规模养殖场10个、改扩建15个。加快36个重点村振兴发展,扶持2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每村安排资金100万元,支持村集体“一村一方案”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销售平台,增强乡村振兴动能。
推动农业发展提档。紧扣“优质强县、亩均过万”目标,围绕果业提质增效推动1.13万亩的老园更新改造,其中改造果园8000亩,支持隆坊、桥山、阿党分别建成700亩、400亩、200亩共1300亩“五新”⑥果园,田庄新增翡翠梨2000亩。大力推广“果园管家”模式,开展技术托管、农资垫售、托底收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助推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培育示范家庭农场6家、托管服务主体6个、专业示范合作社6家。扩大“保险+期货”苹果价格收入险覆盖面,实施果业防灾减灾(气象)科技创新监测预警服务二期平台建设,积极创建成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陕果集团、农投公司、美域高、富润林等企业,联手艾普农业、北京向新农业、北京中试城等企业,加快优质苹果、苗木繁育、精深加工等链条培育,形成“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农业产业链,争创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启动隆太塬、仓村塬灌溉水系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产量稳定在5.3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推动乡村建设提质。用好3亿元贴息“安居贷”政策,注重提升居住品质、体现乡村特色风貌,加快受损农房维修加固,推广新型绿色装配式建筑,打造美丽庭院。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公路沿线绿化行动,完成8个村945户整村改厕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8%以上,镇村污水处理站实现统一运维管理,力争创建成省级农村厕所革命管护示范县,争创新城村、葡萄寨村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四)大力改革创新,激活转型发展新动能。
释放创新第一动力。扎实开展秦创原示范县建设三年行动,抓好69项创新任务落地,建成轩辕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创新“总窗口”,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创新路演、科技培训、双招双引、线上直播等活动,促进创新中心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的对接联通,推动创新市场化运作、链条式孵化、高效能转化。加快三大平台⑦建设,聚焦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和产业化,积极引进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新模式,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模式等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以上,打造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聚集人才第一资源。坚持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建成15套专家人才公寓、3300平方米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立2000万元人才引进资金池,加快编制预留、生活补贴、住房补助、科研资助、创业扶持等人才政策落实,用最好资源服务最优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黄施展才华,年内引进人才团队10支以上。
强化改革第一支撑。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增存挂钩”⑧机制,推进“标准地”⑨改革,强化“亩均效益”理念,促进产业用地高效供应和利用。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店头镇放权赋能,不断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功能,实现更多政府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统筹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切实抓好物业管理、供热供水、社会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优化环境第一保障。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企业信贷、信用监管等政策,规范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深入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推行“管委会+公司”“产业基金+招商”等模式,建立成功人士返乡兴业洽谈机制,促进社会资本聚集,打造西延协同发展重要门户区。
(五)强化投资拉动,厚积经济发展新支撑。
比拼项目建设“主战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紧盯中省投资政策和导向,推行“研、储、争、引、建、管”六位一体项目工作法,建立政策项目包装推送、争资引项考核奖惩等机制,抓实项目谋划、前期办理、要素保障等环节,促进一批政策支持性项目落地。建立领导包抓项目机制,盯住“施工图”,加快“进度表”,全力抓好安排的83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建成投用。
打造有效投资“磁力场”。着力提升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公司融资能力,年内实现资产规模50亿元以上,信用达到AA级。强化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重大工程、创新平台、优质项目倾斜,加强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扩大市场化融资规模,发挥好平台资本运营、产业投资功能。
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坚持“提着篮子选菜”,围绕14条重点产业链创新链,制定延链补链强链方案,建立产业链招商路线图、产业延链补链图和项目库、政策库、目标企业库、客商信息库、人才库的“两图五库”,夯实部门、镇办一把手“链长”责任,依托大活动大平台,投入更多时间精力,促成一批科技+产业、人才+资本的项目落地,向投资30亿元以上的优质项目迈出步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5亿元以上。
强化财政投资“主导力”。坚持政府投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快重点水利、交通路网、城市建设等工程,实施沮河堤防加固、农网升级改造、龙首片区气化、田庄集中供水等项目,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启动城区高陡边坡地质灾害地段群众避灾搬迁工作,加快恢复水毁河堤、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持续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六)坚持绿色发展,优化生态空间新颜值。
深化污染防治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户村河道治理、雨污分流等6个系统治水项目建设,深化河道“清四乱”,加强重点涉水企业监管,沮河水质稳定在Ш类。紧扣大气六项污染减排任务,精准落实治理措施,扎实推进“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实施清洁取暖三年行动,加快煤改气、煤改电步伐,推动清洁燃料替代分散燃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0天以上。狠抓店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残留地膜、农药化肥等规范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推行“林长制”,深化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大桥山保护,推动废旧矿山、裸露山体、煤矿采空区治理,完成营造林2.5万亩。加强水源地保护,分阶段启动沮河全流域治理、景观提升、智慧水务项目,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科学利用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发展药材、蘑菇、木耳、中蜂、家禽等林下种养产业,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谋划店头电厂余热集中供热、黄店沿线热电联产项目,推动余热带动城市供热、反哺设施农业的“工+农”综合发展模式。支持煤矿企业应用煤矸石填充技术,开展采空区碳吸储项目研究,促进碳捕集和封存⑩技术落地。大力开展节能创建活动,推动生活消费向简约、绿色转变。
(七)厚植为民情怀,提升民生福祉新指数。
让群众更加富裕富足。抓好“增收”和“减支”两个方面,认真落实惠农富农、社会保障政策,全面提升群众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四种收入。落实好就业培训、创业扶持政策,做好重点群体以及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400人。建成老年公寓,启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持续扩大医保、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依法保障关爱妇女儿童。认真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让教育更加优质优享。持续增加经费投入和学位供给,启动编制城乡小学、幼儿园布局建设规划,完成新区中学主体及配套设施,力争9月份投入使用。启动桥山幼儿园、新区第二小学、隆坊镇第二小学和第二幼儿园开工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消除“大班额”等问题。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深化合作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让保障更加普惠普适。全面实施健康黄陵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力度,购置快检方舱实验室2台、常规救护车4辆、负压救护车2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建成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及物资储备项目,支持朱老二骨伤医院建设,启动新区县医院项目前期工作,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落实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让生活更加舒心舒畅。坚持见缝插绿、改建结合、优化整合,启动北街沿河拆迁区域环境治理,实施一批群众身边的口袋公园、城市绿地、休闲步道、健身场地等公共设施项目。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启动成立“桥山书院”,倡导全民阅读,组织开展诗词朗诵、诗词比赛等活动,优化图书馆、文化馆开放时间,启动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八)坚守安全底线,筑牢平安稳定新屏障。
慎终如始防控疫情。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人物环境同防,保持防控机制常态化、高效化运转,强化多渠道监测预警,规范重点场所、重点人员和聚集性活动管控,科学精准落实防控措施,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持续加强核酸检测、流调管控、医疗备战等能力建设,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扎牢疫情防控防线。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严格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加强对平台公司融资、专项债券资金、政府投资项目、镇办债权债务的监管,严肃追责问责新增隐性债务、违反有关财税法规等问题,绝不让财经纪律当“稻草人”。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活动,有效治理恶意拖欠款、逃废债行为,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格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启动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切实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整改”,推行“一矿一策”安全风险台账管理,夯实危化、燃气、消防、交通、建筑、通信等领域行业主体责任,做好森林防火、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县级救援力量、镇办应急能力建设,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和救援体系。
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积极构建数字社会治理格局,启动“数智黄陵”建设,推动安全可信云、社会治理大数据、社会治理资源三个平台应用,通过数字赋能实现更多事项掌上办理、智慧监督、智慧研判、智慧管理。搭建“群众评议”“说事评理”平台,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推进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深入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提升县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新一届政府受任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奉命于全面落实县第十七次党代会开局之年,必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担当新使命、当好答卷人。
胸怀“国之大者”,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加强政治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时刻对标中央精神、紧跟省市部署、落实县委要求,做到初心不忘、立场不移、方向不偏。
心系“民之向者”,坚守为民初心。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保障重点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把有限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扎扎实实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实施一批“微幸福”民生工程,下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全县群众更富裕、更安康、更幸福。
立志“事之成者”,力求高效务实。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提本领、干实事、求实效,做到能办的事不等、该办的事不拖、难办的事不放。发扬“店小二”精神,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更好营商环境,做到发展的事、企业的事、群众的事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勇做“争之胜者”,实干立涛弄潮。秉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敢于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切实增强谋工作、抓落实的科学方法、管用办法,争先进位、勇创一流,推动各领域工作取得新成效、展现新特色。
做好“法之行者”,打造法治政府。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完善依法决策制度,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群众满意度。
恪守“政之廉者”,永葆清正本色。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整治“四风”、正风肃纪。强化权力运行监督、重点领域监管,严查破坏营商环境、侵占群众利益、违规插手干预工程等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和作风问题,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蓝图激发动力,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拼”的激情、“闯”的精神、“干”的劲头、“实”的作风,加快“民族圣地·绿色黄陵”建设,跑好接力赛,一起向未来,奋力谱写黄陵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①四期并存:县第十七次党代会分析,我县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风险挑战凸显期、新旧动能转换期、高质量发展上升期。
②六大发展目标: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建设高品位、生态环境高颜值、对外开放高水平、人民生活高品质、县域治理高效能。
③三区一高地:西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西延协同发展重要门户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高地。
④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⑤110/N00工法:110工法即1个工作面、1条巷道、0个煤柱;N00工法即1个采区N个工作面、0条巷道、0个煤柱。
⑥“五新”果园: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
⑦三大平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智慧工业科技创新平台、数智黄陵创新平台,是围绕一、二、三产,分别建设的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平台。
⑧“增存挂钩”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与存量建设用地消化相挂钩,实施奖惩的一种工作制度。
⑨“标准地”:指在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具备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⑩碳捕集与封存:指将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