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西宁市城东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03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87   评论:0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2月25日在城西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城西区人民政府区长 袁文各位代表:我代表城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1年工作回顾2021年是西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西宁市城东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2月25日在城西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城西区人民政府区长  袁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城西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西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筑梦办大事。全区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汇聚奋进力量,党员干部初心历久弥坚,使命笃行不怠,绽放出追梦人的时代光芒。这一年,我们共同迎喜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青海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亲临文亭巷社区考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昔日历历在目,如今幸福满满,成为我们最温暖、最深刻、最长久的幸福记忆。这一年,我们携手攻难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省委“三个决不能”和市委市政府“六个迅速”总体要求,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成功在一个潜伏期内有效控制住疫情,为“西宁安、全省安”贡献了西区力量。这一年,我们奋进干成事。我们以感恩奋进、拼搏赶超的姿态,敢作敢为,善作善成,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404.9亿元,成为全省唯一突破400亿的县区,占全市26.1%,对全市贡献率达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5亿元,对全市贡献率达3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占全市9.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各项指标总量始终保持全市首位,“十四五”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愈发稳健。

一年来,最令我们难忘的是,打赢了疫情防控歼灭战。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决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下沉一线,靠前指挥,切实扛起主战场的艰巨任务,迅速规范推进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社区防控、生活保障等工作,全区上下顶风冒雪、不畏困难、连续作战,完成了4轮以上近160万人次核酸检测,切断了疫情传染链,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在这场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全区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实际行动描绘了一幅同心同德战大疫、互助互爱情满怀的壮丽画卷。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抗击疫情作出积极贡献的所有工作者和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最令我们自豪的是,打赢了经济发展攻坚战。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国家能源、上海申能、大唐能源、中信等企业区域总部落户西区,知名企业区域性总部达152家。第三产业增加值350.6亿元,占全市36.1%,对全市贡献率达40.2%,拉动全市2.9个百分点。持续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金融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达25%。启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服务区和中转枢纽地建设,唐道637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力盟、唐道、天地巷子、河湟里入选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环湖赛等11项大型文体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813.7万人次,同比增长26%;旅游收入达101亿元,同比增长21.4%。同时,我们扎实推进城市反哺农村,持续提升农旅融合拓展增收空间,全区12个村集体收入超3000万元,7个村营收入超50万元,产业发展成效初显。火西村生态搬迁基本完成,创建“百乡千村”示范村4个,城乡品质大幅提升。

各位代表,面对经济下行日益加大的压力,面对全区土地等资源要素逐步收缩的发展现实,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合理区间,承压前行、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好中有优!

一年来,最令我们振奋的是,打赢了稳定投资整体战。扩大对外合作半径,创新建立“1121”招商模式和“政务专员”服务机制,“一家亲”生鲜集市等一批项目落地开业。先后与武汉市江汉区、上海宝地资产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京东科技、重庆大龙网等达成打造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合作项目,实现省外到位资金15.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54.7%。采取区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联系商协会等措施,56项政府投资项目全部完工。完成非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争取专项资金6.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年来,最令我们欣喜的是,打赢了绿色发展主动战。全面完成中央两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积极融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出台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落实措施。全面推行三级林长制,超额完成3万亩国土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公益林管护任务,森林覆盖率达51.9%,长期稳居全省前列。全面推进“花园城区”建设,新建24处精品“口袋”公园、花坛景点。在全市率先推行“河湖长+检察长”联动机制模式,完成8条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生活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湟水河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开工建设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安装垃圾分类智能回收设备300台,“强制干湿分离”垃圾回收率达40%。在全省率先启动“宁静城区”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测管协同”新举措,全方位落实“抑尘、减煤”措施,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以上。

各位代表,绿色是我们最靓的本色,也是最大的底色,保护好绿色也是最大的责任,只要心怀绿色、向美而行,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富有西区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年来,最令我们鼓舞的是,打赢了改革创新提升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互联网”,推行“店小二”服务模式,深入推进“一把手走流程”,成立全省首个政务服务流动工作站,工作日全时段“不断岗”、周六上午“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得到全市推广。全年新增企业3251家,个体工商户4625户,增量和总量均全省领先。深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全面开展创新型城区建设三年行动,投入500万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累计申请省级以上专利证书13项。“五医联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等84项改革稳步推进,自主创新的35项改革事项全面铺开。制定出台爱老幸福食堂扩面提质增效措施,试点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租赁”服务,2000名残疾人享受免费租赁。

一年来,最令我们欣慰的是,打赢了民生福祉升级战。紧紧围绕打造高品质生活标杆,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6类30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民生领域支出1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城镇新增就业6870人,失业人员就业73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发放就业创业奖补资金8059万元,稳岗补贴856万元。大力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清欠农民工工资6871万元。“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有效落实,五四小学综合教学楼重建投用,文逸小学、文苑小学及幼儿园主体完工,教育布局持续优化。西关社区医院挂牌成立,建成数字化计划免疫门诊。新冠疫苗接种累计突破58.8万剂次,人群全程接种率达90%以上。建成全省首个虚拟养老院,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达到480张。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和托幼领域,新建爱老幸福食堂、老年之家、普惠性托育等机构16家。投入3.7亿元,改造老旧小区8055套,分配公租房262套,群众住得更加舒心、安心。体育公园建成使用,8所学校体育场对外开放,我区获评全国首批县域足球示范区。率先推行“物质+服务”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发放各类补贴8221万元,优抚资金2504万元,建成全市首个四星级“退役军人之家”,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文汇路等2个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和桃李路等3个派出所高标准建成使用,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各位代表,我们始终树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理念,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回应解决群众诉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年来,最令我们安心的是,打赢了安定和谐协同战。持续巩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区成果,在全省率先打造“石榴籽家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探索打造“4+”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八个一”项目落地生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成5个联网智慧安防小区,社区民警走访率、提线破案率同比上升18%、15%。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一般性支出压减15%,“三公”经费压减3%。严肃财经纪律,认真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属地责任。巩固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级平台,荣获全省普法先进区称号。深入实施城市体检行动,启动电梯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认真履行森林防火、汛期防汛等责任,大力推进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城市运行更加安全平稳,生活在西区的32万群众更加安心、舒心、放心。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动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领会“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勤廉政府建设成效显著。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65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5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高质量办结,满意率达100%。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切实抓好“西宁评议”和市委作风巡查整改落实。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审计、统计等工作扎实开展,民族宗教、史志档案等工作稳步推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为区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困难多于预想,结果好于预期。我们坚持以感恩奋进践行初心使命,以拼搏赶超主动担当作为,以挺立潮头勇于走在前列,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坚定信心战胜诸多困难挫折,取得了殊为不易的良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驻区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驻区企业及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区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发展空间受限,新建项目落地困难,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产内部结构不优、层次不高、带动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消费增长韧性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传统商贸优势正在减弱,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不足等问题相互交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民生领域短板还需补齐。少数干部作风不够硬,本领不够强等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按照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区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四地”,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强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挺立潮头、实干担当,在“两富”西区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奋力谱写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城西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市定任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0人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定目标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速保持基本同步;湟水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Ⅲ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节能降碳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聚力建设现代美丽幸福大西宁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特殊而重要。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始终以“挺立潮头”的责任担当,在“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高品位”上持续用力,聚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区、物质富裕幸福城区、共建共治平安城区、互助友爱和谐城区、精神富有文明城区,为全区人民创建更加健康、更加优质、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

今年,我们将着力在七项重点工作上迈上新台阶。

(一)突出多元融合,推动产业升级迈上新台阶。立足区位优势,瞄准产业“四地”建设,着力推动产业、消费、人才汇聚,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着力推动产业多元发展。紧抓申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机遇,实施金融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四大工程,促进金融全业态联动发展,建设普惠金融先行先试区。强化政策支持,健全完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政策服务体系。紧盯消费新趋势,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政策和激励机制,推动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发展,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高地和现代生活消费中心。

着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持续优化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服务区和中转枢纽地建设,鼓励特色品牌“老字号”企业连锁经营,培育形成“喜欢里”等特色文旅消费示范街区,促进历史文化、时尚文化和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几何书店”、电影节等文化品牌影响力,认真组织举办系列大型文体赛事活动,引导形成生态文旅综合体和文化创意产品集聚区。以五四大街为主轴打造城市夜游路线,探索打造旅游服务平台,推出生态、冰雪、体育旅游等“微旅游”精品线路,为激发旅游产业活力精准“输血”。

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三乡工程”,加大对农村产业扶持力度,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突出“一村一品”,加快推进特色村庄建设。持续推进休闲观光、农产品采摘项目建设,加大杨家寨商住楼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新村安置小区基础设施优化配置。统筹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行动,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二)突出发展要务,推动项目招商迈上新台阶。始终把稳投资作为推进稳增长的关键举措,坚持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强化招商力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充分发挥9个政企招商分中心作用,紧盯产业龙头、优势企业,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强化重点项目推介、引进、跟踪、落地,组建招商引资专班,实施意向项目跟踪机制,提高招商引资时效性、针对性。狠抓项目包保服务,全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标。坚持“双招双引”,持续深化与武汉市江汉区、京东科技、上海宝地资产有限公司等地区和企业的合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深化项目储备。紧盯中央和省市政策走向及资金投向,强化沟通衔接,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为全区稳定投资提供项目支撑和资金支持。围绕智慧城市、绿色发展、地下管网改造等重点工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和新基础设施投资,以区级项目前期费为支撑,建成滚动投资项目库。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谋划、设计工作,有力促进项目审批、用地、配套设施等要素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完善政务专员、政务服务“不打烊”等特色做法,加快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实行“综合窗口”标准化建设,力争把市民中心新馆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区县智能化政务大厅。当好金牌“店小二”,着力营造一流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信用环境。全面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实现市场主体稳中有增、良性发展。

(三)突出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持续推进高原“绿谷”“洁净”城市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区。

建设花园城区。深入推行林长制,筑牢大南山片区森林生态保护屏障。加快推进火烧沟生态环境治理二期工程,启动火烧沟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火烧沟生态休闲绿谷发展规划编制,争取首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突出“以水定城”,大力推进生态功能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绿化景观品质,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美丽空间和休闲乐园。

抓好污染防治。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机制,深化“智慧西区”生态应用建设,实现主要污染物精准溯源、精准管控。巩固“三级河长+社会化管理+义务民间河长”网络管理体系,持续开展湟水河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建立健全湟水河中游共建共治共享长效机制,打造湟水河、南川河最美河岸线。实施大气污染清单式、精细化防控治理,积极推进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保持空气质量持续优良。深入推进“宁静城区”建设,严格控制噪声超标排放,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推动绿色生活。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大自然资源合法性使用监管力度。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道路交通提质增效,推动清洁能源在商业、生活、交通、建筑领域的应用。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垃圾分拣中心建设,扩大“干湿垃圾强制分离”试点范围。全面落实西宁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深入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突出发展活力,推动改革创新迈上新台阶。坚持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利用区位优势,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深入推进创新型试点区建设三年行动,启动建设城西区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全省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常态化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健全创新创业支撑链,形成以区域众创空间为重点的创新支持体系。建设人才公寓,探索柔性引才、环境留才机制,激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助力西区建设。

统筹重点领域改革。全力推动承接上级改革事项和自主改革事项落地见效。扎实推进教育评价体制改革,深化“双减五项管理”。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薪酬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打通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通道。探索实施公共服务岗位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持续深化爱老幸福食堂、五峰书院市场化运营改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健康运行。健全完善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运营机制,推动智慧化城市建设。

深化对外合作交流。用好用活西宁综保区和跨境电商试验区机遇,科学谋划大龙网跨境电商发展平台,推动京东(青海)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扩大物流链、供应链半径,构建对外开放网络新平台。以“青洽会”“城洽会”为平台,做好客商服务、项目推介、项目服务等各项工作,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积极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交流向更深层次、更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五)突出品质提升,推动城市治理迈上新台阶。围绕“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高品位”,着力在提升城区功能、城区形象、城区品质上下功夫,让城区更加有序、干净、安全。

从细从实,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投资1.6亿元,实施4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980套。抓好城中村更新改造谋划工作,建设幸福庭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造提升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高效便民利民服务。统筹各类公共停车设施,建立智慧停车管理系统,探索推进错峰共享停车试点工作,着力破解“停车难”。加强物业服务监管工作,全面推进物业服务星级标准评定工作,促进物业服务市场形成良性竞争。

精心细心,提升城市管理能力。结合打造高原“洁净”城市,深入开展全城清洗、空间立面净化、铁路沿线环境等专项整治。提升智慧城管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智慧西区”城市应用功能。深化“柔性执法”,推动“首违免罚”。持续深化大市政改革,不断提升市政服务市场化率。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开展社会文明和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程,引导社会运行更加文明有序。

用心用情,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建设。高质量开展“八五”普法工作,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全面落实市域社会治理“八个一”重点项目任务,更深层次推动“五治融合”,着力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治新格局。抓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运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无诈社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建成县区级反电信诈骗中心,提升防范电信诈骗专业化水平。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心理辅导站、区级社工培训基地,形成多元化解工作格局,为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市做出西区贡献。

(六)突出民生保障,推动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不断深化民生领域的改革,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探索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提升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发挥绿色产业孵化器作用,培育一批优秀项目和优质企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行“定向”“定岗”培训模式,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提升就业精准度。全面落实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体系,建立根治欠薪预警机制,从严惩处恶意欠薪行为。

强化教育提质增效。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持续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积极推进行知小学改扩建工程,建成文逸小学、文苑小学和幼儿园,并投入使用。深入实施“双减”三年攻坚行动,巩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水平。探索实施阳光招生,实现增量促优提质共享。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升级改造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一对一心理辅导,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基础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健共体”建设提质升级,规划“医联体”内涵建设,助推优质资源扩容和布局均衡。建立区域内中医、康复、体检三大联盟,建设慢性病工作服务站,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健康西区建设,强化应急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能力建设,优化家庭医生“七进四送”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强化文体惠民导向。围绕河湟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大力挖掘和宣传河湟文化,深入推进“城西文化云”建设。实施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3个文化馆特色分馆。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全民健身活动,精心组织各类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持续推进中小学校、各类社会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新建10个社区共享健身房,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强化民生保障兜底。持续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实现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应保尽保;统筹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完成“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开展第二批辅具租赁试点工作,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继续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500张,大力推进“爱老幸福食堂”扩面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全力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决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稳定供应。

(七)突出风险防范,推动城市安全发展迈上新台阶。坚决守好高质量发展安全线,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范,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

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实施地下安全整治行动,开展市政道路“地毯式体检”,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排水防涝治理,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实施电梯安全专项治理,实现住宅小区电梯智能化监测全覆盖,全力推进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维修工作。实施舌尖安全守护行动,加快食品药品快检室和宣教中心建设,实现药品智慧化监管全覆盖。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成运行区级综合应急储备库,助力全市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积极开展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做好森林防火、汛期防汛工作,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守住财政金融风险底线。坚持过紧日子,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勤俭节约,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规范会议、培训、大型活动等支出管理,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严格落实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充分依托“青信融”平台,实施“金暖工程”,切实解决辖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加强重点场所管控,做好高风险岗位人群管理。健全完善社区(村)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三级包保”和“五包一”社区(村)防控责任制,坚决守住疫情第一道防线。强化公共卫生、流行病学调查、核酸采样检测、消毒消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改造储备一批集中隔离场所,健全完善平急转换动态平衡机制。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我们将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高站位与干实事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人民至上的不懈奋斗者、“两富”西区的优秀建设者。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健全完善党章党规常态化学习制度,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在政府系统落地落实。

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忠诚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责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暂行规定,健全完善“法律顾问”选聘考核机制。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监委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加强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持续深化作风巡查,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力量下沉、服务下沉、管理下沉,“用心”把握群众“脉搏”,“用情”感悟群众期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把能力建设抓紧抓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标对表全市能力建设推进会提出的5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紧盯“五个能力”,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能力建设的总遵循,抓好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长效机制建设等“规定动作”。突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抓好政治能力提升、“雁阵领航”提升等专项行动,健全完善全面督查、跟踪问效等体制机制,切实把能力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成效,以过硬的本领,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出彩出新。

把廉政建设贯穿始终。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政府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规范“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围绕巡查巡视反馈、审计统计督查发现、群众反映,强化结果运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严查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责任呼唤担当,使命引领发展。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感恩奋进、拼搏赶超,挺立潮头、实干有为,奋力谱写“两富”西区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1.三个决不能:决不能让疫情蔓延开来;决不能让成果前功尽弃;决不能让青海成为风险之地。

2.六个迅速:迅速做好流调摸排、迅速进行网格管控、迅速进行集中隔离、迅速进行医疗救治、迅速备齐备全物资、迅速准备信息发布。

3.“1121”招商模式:1个政企招商分中心,1名联点领导,2个单位招商中心属地辖区镇办和区属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根据招商意向开展1次招商活动。

4.河湖长+检察长:检察机关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检察职能,聚焦河湖专项整治、河湖长效管护、提升河湖水质等重点工作,运用刑事、行政、公益诉讼手段,共同提升河湖治理和管护成效。

5.宁静城区:通过噪声防控及治理,在划分区域内产生的噪声分贝值降至国家标准值或低于国家标准值,创造宁静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6.测管协同:污染源监测与执法监管协同,突出应急监测与现场执法相互协调,为环境管理和精准执法提供坚强保障。
7.一把手走流程:行政部门“一把手”以企业和群众身份走办事流程,或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工作,从而零距离、全流程感受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每一个环节,并从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8.五医联动:将医学、医疗、医保、医药、医院协同改革,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
9.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10.五项管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

11.课后服务:学校每周开展5天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

12.“物质+服务”社会救助:物质类服务是通过实物救助等方式,适时为困难群众发放所需生活物资,保障基本生活;服务类救助是以政府购买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对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服务。

13.石榴籽家园:推动各民族更深层次交流交往交融,促进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14.“4+”社会治理模式:“党建+、调解+、科技+、网格+”社会治理模式。

15.“四地”建设: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16.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

17.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一种对外招商引资策略。
18.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9.无废城市: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0.碳达峰: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21.“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中小微企业。

22.市域社会治理“八个一”:一个中心统指挥、一张网络促服务、一站多元解纠纷、一个平台通社区、一套系统抓综治、一条热线连民生、一张网格强基础、一支队伍管执法。

23.无诈社区:辖区内各小区、学校等单位以辖区派出所上一年电信诈骗发案数为基数,当年累计实现电信诈骗零发案的评定为“无诈社区”。
24.阳光招生: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和运行机制,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规范发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
25.健共体:以区域内紧密型一体化医联体为核心,努力形成“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医养融合+健康管理+健康促进”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全周期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

26.医联体:由不同级别、类型医疗机构之间,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

27.七进四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寺院”,送“一场健康知识宣教、一份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一套健康保健操、一次健康管理咨询服务”。

28.四方责任:在疫情期间,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