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月5日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赛罕区人民政府代区长李玉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第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第四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履职以来,面对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开拓进取,在应对挑战、化解风险中勇挑重担,在狠抓落实、服务民生中担当作为,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0亿元左右(预计,下同),较2017年增加13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亿元,较2017年增加3.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四年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300元和25000元,较2017年分别增加9740元和713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7亿元,较2017年增加19.7亿元。四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8亿元。工业基础不断夯实。光伏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总投资198亿元的中环协鑫单晶硅四期、五期、中晶碳纤维复合材料一期、二期、中环领先大直径半导体厂房配套等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产值710亿元,形成了全球质量最优、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效单晶硅材料研发制造中心;晶环电子700公斤级超大尺寸蓝宝石晶体再次刷新世界纪录。石化产业完成产值920亿元,加工原油近1600万吨,形成了以石油炼化为主导,以聚甲醛、液化气深加工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孵化入园企业470余家,实现交易额245亿元;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30余项荣誉。沙良公铁物流园吞吐货物1243万吨,实现收入25亿元。浙商银行等总部企业落户运营,凯元广场、维多利万悦城、邻里荟购物中心建成开业,万锦云玺、香格里三期、中海铂悦府等房地产项目相继建成,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现代农牧业亮点纷呈。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万吨以上。投入5600万元建设设施农业大棚280个,设施蔬菜产量全市占比稳定在50%以上。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62个,创建规模化示范牧场32个,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94人,带动8000余名农民参与合作社经营,户均增收1000元。2021年成功举办乡村振兴招商推介大会,现场签约项目15个。
(二)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成果持续巩固。1777户426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投入440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3个,产业帮扶效益逐年提升。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58.35亿元。化解房地产领域等重点难点信访积案1070件。深入排查整治金融领域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各类涉众型经济犯罪。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玉米秸秆全部实现综合回收利用。燃煤散烧综合整治深入实施,替换清洁煤炭11万吨,拆除燃煤锅炉116台,禁燃区内42个村3.06万户居民用上清洁能源,空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河道“清五乱”等常态化综合治理,整治二级水源保护区内违规企业43家,关停“散乱污”企业130余家;农业面源、固体废弃物实现源头有效管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降低,地膜回收率逐年提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城乡面貌显著提升。城市建设更加宜居。改造小街巷135条、新建道路9条,配合完成昭乌达路、金盛快速路、地铁一、二号线等市级重大工程。投入6.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24个。围绕民生热点,建设青城驿站427座、便民市场10个,既有建筑加装电梯52部,施划停车位6万多个。建设公园游园25个、绿道20公里,占地17公顷的小草公园即将开放,城区绿地覆盖率达到42.2%。乡村面貌持续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110公里,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路52公里。农村住房和饮水安全更有保障。完成户厕改造2.3万余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行政村水冲公厕实现全覆盖,成功承办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实施天然林保护、东部生态屏障建设等工程,完成生态建设6.2万亩,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8.6%。2021年投入3.6亿元实施机场辅路南区块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前不塔气等7个村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城乡管理更加精细。建成区环卫作业面积增加到1881万平方米,城乡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小区全覆盖,回收利用率达到30%。整治占压燃气管线安全隐患40处,安装燃气技防设备11万户。整治“两违”用地206宗,取缔商砼站32处,清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947处,解决接诉即办问题17万个。市容市貌、物业管理、交通拥堵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四)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深化改革成效明显。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6项,实现集中办理367项。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5万个,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24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商事制度、财税制度等改革取得新进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产业扶持政策,减税降费、留抵退税86.5亿元。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开办费用实现全免。新增市场主体7.83万户,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投入研究与发展经费2.3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5家,获评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家,取得专利1.4万余件,人才引进和取得专利数量均居自治区首位。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保障广泛覆盖。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发放低保和各类救助金7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7.0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36.5万人。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大病及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全面落实,慢病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2021年新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建成运营居家社区为老服务中心25个,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监管中心落户我区。解决“回迁难、入住难、办证难”房地产遗留项目88个,办理产权分户5.67万户。区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投入11亿元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增加学位18610个;在全市率先实施编制外教师“同工同酬”政策,教师待遇不断提高。2021年南门外小学昭乌达南路分校投入使用,第39中学金地校区和赛罕区人民医院主体完工。2021年新增区内外医联体6个,实现区域医联体全覆盖。新招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157名。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87个,签约率达到48.8%。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全力做好国际分流航班保障、风险人群排查管控、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工作,圆满完成入境国际航班分流任务29架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53万剂次;完成两轮大规模核酸检测163万人次。新建公共文体设施246处。恢复重建赛罕区乌兰牧骑,完成惠民演出480场,举办全民健身和公共文体活动300场。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走深走实,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巩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推进,群众安全感持续稳步提升。
(六)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加强。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128件。政府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逐年压减,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普法、审计、档案、史志、科普、老龄、慈善等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知识产权保护、质量强区、粮食安全、防震减灾、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人防、人武、消防、气象等工作均取得了新进步,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自治区双拥模范区”等多项殊荣。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增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恢复、快速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在总结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赛罕区的发展与市委、市政府“走在前、作表率”的要求,与全区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差距,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导推动工作还有不足。二是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农业方面,产业发展融合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方面,石化等传统产业转型力度还需加大,半导体级硅材料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服务业方面,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能力和层次不高,养老、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不足、结构不优。三是经济发展动力不强,人才集聚不够、创新科研不足,项目引进少、落地慢等问题较为突出,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四是距离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差距,城市管理和宜居水平还不够高,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还有短板。五是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创新的“精气神”不足,敢于争先进位的“荣誉感”不强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这都需要我们直面问题、聚焦短板、精准施策,下大力气认真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乘势而上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是实现赛罕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全区正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区域发展竞争不断加剧的适应期;正处于全面夺取脱贫攻坚胜利后,高起点推动乡村振兴蓄势跃升的突破期;正经历培植壮大财源,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攻坚期。我们既要看到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要看到疫情影响和外部发展环境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按照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对首府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对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争创“三个城市”、培育“六大产业集群”、打造“四个区域中心”、融入“四大经济圈”、建设“五宜城市”的发展思路,落实区委第五次党代会要求,聚焦乡村振兴,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聚焦做强产业,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半导体级硅材料产业集群,培育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聚焦服务发展,推进打造核心行政商务区、电子商务示范区、全国一流“双创”示范区;聚焦“五宜”城市,精准发力,全力建设精细化管理、智慧化治理示范区;聚焦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建设优医优教优居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幸福城区,为首府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亮丽风景线贡献赛罕力量,体现赛罕担当!
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争创“三个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城区。大力培育和挖掘生态文化,积极弘扬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倡导适度简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智慧化平台建设为抓手、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创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坚定不移履行好守卫祖国边疆的重大政治责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加强国防教育,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有效防范重大风险,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绿色发展。聚焦打造中环产业城,全力做强工业。着力培育高端半导体级硅材料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千亿级中环产业城,打造“中国硅材料之谷”。依托呼石化、天野化工、蒙联化工等企业,发展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现代化工产业,打造以石油化工和化学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集聚示范区。聚焦打造全国一流“双创”示范区,全力做优服务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搭建“双创”平台,谋划1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为入园企业提供创业空间、人才公寓、租房补贴、保障性租赁住房、金融帮扶等各类孵化服务。以更加优惠的政策让大学生青年群体留在首府创新创业,实现常住人口超百万,助力全市人口突破四百万,创造人才红利,增强城市活力,建设“宜业”城区。打造核心行政商务区、电子商务示范区,推动广发银行等一批企业总部落户,带动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沙良公铁物流园、白塔物流园、新华物流园,积极开展与中铁、顺丰等国内龙头物流企业合作,推进公铁、空铁联运,打造首府区域交通物流中心的关键节点。聚焦产业振兴,全力做精现代都市型农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乳业等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快调整种养殖结构,保障优质牧草供给,全力助推首府建成“世界乳都”;依托现代设施农业基础,促进休闲采摘、民宿旅游、农业观光融合发展,繁荣周末休闲观光经济,加速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户增收致富。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科技兴蒙”行动,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加强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推进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产业链融通创新,建设世界级硅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硅材料创新中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落实落细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改革举措,当好便民利企“店小二”,积极营造“宽准入、高效率、优服务、无障碍”的营商环境。高频就业创业服务事项全部开通网上受理功能,努力实现“线上一网通、线下一窗办、服务一卡通”,真正打造“办事不求人、投资很舒心”的赛罕新名片。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幸福城区。大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有序推进“五个区块”建设,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强化以城带乡、城乡互补,推动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新格局。围绕建设首府都市圈,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统筹推进道路管网、城市绿道、老旧小区改造、回迁安置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加强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化教育改革,有序推进“宜学”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新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再增加学位2.67万个。健全基本养老、医疗保险长效机制,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城区全覆盖,探索农村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完成上级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2022年,我们要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实施中环产业城规划建设,建成园区展示中心,提升完善中环产业园配套设施服务和承载功能,支持企业扩大生产并留足发展空间。加强延链补链强链的招商引资,发展光伏级和半导体级硅材料产业,推进企业提产增效。推动投资28.6亿元的中环协鑫五期扩能项目全面投产;推动投资25.7亿元的中环领先半导体二期、投资17.7亿元的中环光伏25吉瓦智能化切片、投资1.8亿元的欧晶科技石英制品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启动投资4.8亿元的晶环蓝宝石产业链及装备制造项目,健全产业链条。发展节能低碳现代化工产业,推动呼石化、天野化工“减油增化”转型升级,实施聚甲醛、聚乙烯、聚丙烯、航煤等石油深加工项目。推进投资1.8亿元的呼石化丙烷脱氢、投资1亿元的蒙联化工年产30万吨液化气深加工扩能技改项目开工建设,逐步实现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变。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争取长园科技集团项目落地,发展智能充电桩、储能设备等电力设施集成制造产业;积极对接北京联东U谷集团项目落地,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双创”企业提供发展平台。
增强现代服务业支撑力。升级金桥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引领“呼包鄂乌”的全国一流“双创”示范区。提供人才公寓760套,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万平方米,吸引各类企业400家以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在沙良公铁、白塔物流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投资1.9亿元的新华物流园等项目建成运营。提升改造东瓦窑、保全庄等14个综合性农批市场,发展仓储式大卖场,降低生活性商品成本,丰富市场业态,满足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力。发展金融、总部经济等产业,积极推进广发银行、万达集团五星级酒店等项目落地;开工建设投资50亿元的内蒙古SKP旗舰店、投资11亿元的内蒙古电力集团大数据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投资1.4亿元的东蓬假日酒店项目;开业运营投资37亿元的永泰城购物中心、投资2亿元的万正居然之家生活广场项目,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焕发现代农业新活力。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完成粮食种植38万亩以上。支持发展壮大乳业,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完成土地流转7万亩。建设运营投资4.7亿元的优然牧场万头奶牛养殖、投资1亿元的神达牧场奶山羊养殖、投资7亿元的盛健乳业20万只奶山羊养殖项目。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推进“五个一”建设,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新建高标准设施大棚300亩,引进先进地区种植大户,盘活闲置大棚。推进投资2.25亿元的蒙卉、健芯等4个设施农业项目投产运营,实现赛音村网纹瓜、格此老村小南瓜、七圪台村紫苏等特色产品规模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认证“绿色食品”4个以上。创建自治区、市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2家以上。推进西五十家村田园综合体等农旅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业态,实施农超对接、农企合作,助推产品“上网”、吸引市民“下乡”。
(二)坚持生态优先,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统筹推进生态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管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全面推行“林长制”,创新丰富义务植树模式,完成植被恢复2万亩和低效林改造3000亩。依法加强耕地保护,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河长制”,常态化监管整治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源地等环境隐患问题。启动建设金桥工业污水处理厂。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扬尘和臭氧等污染防治。对禁燃区内42个村实施“一户一策”燃煤散烧“清零”工程,彻底实现大棚耳房、商业门脸、出租房屋清洁取暖。推动22家小供暖企业全部并网,完成城区零散平房清洁取暖改造。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
严格落实环保责任。扎实做好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污水处理、固体废物等重点领域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落实“双控”目标,推动“双碳”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严格执行能耗预算管理,延伸绿色产业链条,实施投资17.5亿元的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培育、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让城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三)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发展壮大国有平台公司,提升经营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打造5个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健全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抓实“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让更多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推进线下“综合窗口”审批服务改革,设立96个高频事项“主题套餐式”服务,进一步压减项目审批流程和办理时限,实现政务服务管理“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推动“办事不求人”长效化、机制化、常态化,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参与主体”的浓厚社会氛围。
强化科技创新应用。积极争取“科技兴蒙”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我区63家创新平台作用,主动参与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项目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强与驻区高校“政用产学研”合作,提供项目孵化服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引才用人机制,推动科研项目、创新平台、人才引进、资金支持、安家落户一体化配置,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四)坚持建管并重,提升城乡宜居水平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功能分区、交通网络和生态系统。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新建市政道路11条,维修道路3条。提升改造大学东街、呼伦南路2条示范路。启动三环路赛罕区段和S29呼凉公路建设工程。改造雨污混流7处、积水点5处、市政道路电缆入地10处和背街小巷30条。新增一批停车场、停车位,实施智慧化停车管理。持续优化农村路网结构,加强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力度,新建自然村农村公路4条,实施农村道路安防工程222公里,增开农村公交线路3条,让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投入4.9亿元改造老旧小区75个。完成工商银行、二三毛等片区边死角改造。启动天平营、西古楼、保全庄、东瓦窑4处回迁房建设,推动喇嘛营、黑土凹等6个棚户区改造,挂牌出让土地24宗3142亩,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建设口袋公园70处、绿道70公里,绿化美化道路7条,建成开放小草公园,启动实施大黑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让群众拥有更多“绿色获得感”。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后三富等5个农村房屋保温改造工程。优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制度,提高保洁质效。完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引导群众养成分类投放习惯,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先布局智慧城管、智慧校园、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场景,用好“12345”接诉即办为民服务平台,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无序停车、噪声污染、不文明养犬等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加强城管执法力量,持续加大对私搭乱建、交通拥堵、店外经营等整治力度,加强园林景观、建筑施工、户外广告等监督管理。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增强政府在环境保护、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履职能力。
(五)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强化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不断改善民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实施添密湾农机服务、腾家营食品加工园区等11个项目,进一步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吸引1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留呼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以上。加大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保障力度。加强新时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积极落实优抚褒扬、就业安置政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启用第39中学金地校区,努力将北京四中呼和浩特分校建成自治区一流中学。扩大首府东南片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投入6.3亿元新建东影南路小学、如意小学、双台什中学,改扩建乌兰小学、金桥小学、二中东校区。投入使用恒大华府二期、航天小学附属、乌尼尔东街、什兰岱4所幼儿园。完成“公参民”学校专项整治,持续推动“双减”任务落地见效,扎实做好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好上学、上好学。
提高群众健康水平。推动赛罕区人民医院与北京航天医院、北京康复中心、协和医院合作,打造特色大专科、小综合现代化医院。推动医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充实医疗卫生人员队伍,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运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5个以上。继续为城区老年人安装智能门磁系统,推动全区80岁以上独居老人安全守护全覆盖,建设“宜养”城区。
繁荣文体旅游事业。完善文体设施建设,推进投资12.4亿元的马鬃山滑雪场全面完工,结合北京冬奥会,推出一批“冰雪+”文旅产品,助力首府冬季冰雪旅游消费升温。推进投资3.9亿元的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全面运营,开展现代化科技军事主题教育,打造全沉浸式运动体验基地。推进投资120亿元的华软集团开源智慧谷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研学体验等旅游业态,打造“宜游”城区,激发消费活力。推出文艺精品15部以上,举办全民健身、专业赛事、文艺惠民演出等特色活动200场以上。
(六)聚力共建共治共享,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坚持守望相助,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各类教育体系,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力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牢记“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为首府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作出贡献。
坚持常态化创建,提升城市文明软实力。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公共文化供给,努力让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城乡面貌、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市民素养不断提升,引导更多群众支持创城、参与创城,确保“创则必成”“战则必胜”。
深化“平安赛罕”建设,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扎实做好“热线+网格”管理和服务,增强民生问题深层次办理能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实现社区多元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重复访、群体访等信访案件化解。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防范金融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质量安全、粮食安全、食品药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气象灾害、校园安全、互联网等领域安全监管,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和谐。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大政方针、自治区工作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主动履职有作为。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将抓改革、谋转型、促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上。树牢正确政绩观,坚持问题导向、闭环管理,强化督查督办,锤炼认真严谨、较真碰硬的斗争精神,锻造过硬作风、练就过硬本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好。
依法行政受监督。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行政决策程序行使权力。主动接受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审计统计及社会舆论监督,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倡行守信践诺,强化失信惩戒,以政务诚信带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强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崇廉尚俭守底线。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基层减负举措落地见效。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厉行勤俭节约,持续压减财政支出,以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惟有奋斗,乘风破浪,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努力建设生态赛罕、宜居赛罕、幸福赛罕,为首府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走在前、作表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 词 解 释
1.“河长制”:即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2.“清五乱”:即清查、清理、清除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乱排。
3.“四好农村路”:即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4.“两违”:即违法占地、违法建筑行为。
5.“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6.“同工同酬”:即以不同方式提供相同的劳动量,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
7.“三个城市”: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
8.“六大产业集群”:即绿色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9.“四个区域中心”:即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区域现代消费中心、区域休闲度假中心。
10.“四大经济圈”:即“首府都市圈”、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俄蒙欧“对外开放圈”。
11.“五宜城市”:即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
12.“五个区块”:即建成区(锡林南路以东、科尔沁路以西、新华大街和乌兰察布路以南、银河北街以北),加快推进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舒适度、居民满意度。科尔沁路以东前不塔气区块(前后不塔气、什兰岱等7个村;科尔沁路以东、绕城高速以西、110国道以南、大黑河以北)重点打造城市综合治理示范区,逐步完善宜居的硬件建设,清洁能源使用达到100%,主动融入城东10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新发展格局中。南部金桥区块(锡林南路以东、阿尔山路以西、小黑河以南、绕城高速以北),重点打造中环产业城、全国一流“双创”示范区,大力发展光伏和半导体级单晶硅、数字经济产业,做大工业、服务业产值,吸引人才、留呼创业。东南保全庄区块(阿尔山路以东、科尔沁路以西、小黑河以南、三环路以北及帅家营区块),积极推动区块拆迁,扩展城市发展空间,高标准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好三环路两侧土地利用,打造大、小黑河流域生态廊道和文旅体融合产业带。中远郊农村区块(榆林、黄合少、金河、巴彦镇等广袤农业乡镇),按照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依托乳业发展种植业。依托交通便利、与市区距离近等特点,发展精品农业,打造首府后花园,周末休闲观光地。
13.“林长制”:即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
14.“双控”:即能耗双控,主要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15.“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
16.“两高”:即高耗能、高排放。
17.“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8.“减油增化”:即缩减成品油的产出比例,增加化工产品比例。
19.“小巨人”企业:即业绩良好,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专精特新小企业。
20.“五个一”建设:即蔬菜产业发展方面,每个镇(涉农街道)打造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一个特色产品基地、一个地域品牌、一处民宿旅游休闲带、一个电商销售平台。
21.“主题套餐式”服务:即聚焦办事企业及群众高频发生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痛点难点问题,推出的政务服务套餐。
22.“六稳”“六保”: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3.“公参民”:即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24.“双减”: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