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在营口市鲅鱼圈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鲅鱼圈区人民政府区长 管尊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鲅鱼圈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和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抓创新、促转型、化风险,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与上年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亿元,下降18.2%,其中,税收收入25.8亿元,下降19.7%;固定资产投资71.6亿元,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亿元,下降6.5%;全年实际到位内资125.37亿元,增长11.9%;实际利用外资996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扎实有效。
突发疫情处置精准有力。落实“四早”要求,组建流调、追阳、社区管控、保障等疫情防控专班,依托自主开发的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系统,科学迅速开展流调溯源、隔离管控、核酸检测,快速应对、果断处置多起突发疫情,居民基本生活秩序保持平稳,用最小代价取得了疫情防控最大成果。
常态化防控精准落实。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6条措施,区级领导靠前指挥,构建反应迅速、科学精准、协同高效的防控机制和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和触发机制,严格落实“落地检”“落地管”“场所码”等措施,做好重点人群和常态化区域核酸检测,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78%。二十条优化措施和“新十条”出台后,把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以保健康防重症为目标,加强医疗和基本民生保障,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
疾病预防救治能力不断提升。新建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发热门诊(传染病救治中心),广泛推广中药防治方剂,新增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1个、移动核酸检测车1辆,新招聘疾控专业技术人员61名,核酸检测能力达每日3.24万管,疾病监测预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这场疫情大战大考面前,我们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一系列快速精准举措,打赢了一场场阻击战歼灭战,经受住了挑战考验,为鲅鱼圈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赢得时间、赢得先机、赢得主动,得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和省市的高度认可。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区委领导有力,区人大、区政协主动作为,医护和疾控人员冲锋在前,公安干警、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连续作战,志愿者不惧风险,广大人民群众与我们风雨同舟、握指成拳,全区上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凝聚起敢打必胜、顽强拼搏的鲅鱼圈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各位同志,向支持疫情防控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经济大盘稳固向好。
市场主体信心持续恢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和一揽子政策,为1826家企业减税降费7亿元,为3247家企业发放稳岗资金1500余万元,为95个重点项目、88家规上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49个。新增市场主体10398户。
项目建设稳中提质。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2个。信义玻璃二期工程完工,鞍钢原料场整体棚化封闭、航天产业园等项目加紧建设,全球首套绿氢零碳炼铁新技术示范项目、鞍钢中集LNG氢气联产项目开工,GW级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有序推进。为4个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6231万元。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活动110余次,西部海滨旅游带文旅综合体、中船重工二期等103个项目顺利签约。
物流枢纽建设全面提速。鲅鱼圈港区钢杂泊位改造一期土建工程交工验收,沈哈红运海铁联运提质工程基本完工,疏港高速项目启动,铁路专用线方案初步完成。营口港物流枢纽信息化项目投入使用,汇丰物流铁路专用线、港力博星智慧仓项目竣工运营,屹仓粮食加工、中糖物流等项目加紧建设。畅通“北粮南运”大通道,营口港散船粮食吞吐量完成925万吨,增长35.6%,海铁联运量完成86万TEU,增长2.3% 。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物流企业家夏季峰会”。新引进物流企业217家,预计物流企业实现税收8.64亿元。
产业转型蹄疾步稳。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葡萄科技小院获评全国“最美科技小院”。工业经济量质并进。项目化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鞍钢鲅鱼圈基地绿色低碳升级、信义光伏玻璃等项目有力推进,嘉里粮油、辽宁奥镁等85个技改项目实施;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新增“小升规”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数字车间、智能工厂5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13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我区获得省“促进工业稳增长、推动先进制造集群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方面成效明显县区”称号。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获得国家发改委认可。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发放“促销费”活动补贴670余万元,成功举办春秋两季车展,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去年持平。新红运酒店入选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平稳,发放各类型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23.88亿元,全区贷款余额732.91亿元,同比增长0.81%。
(三)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常态化开展“不见面审批”,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企业开办、新生儿出生等业务实现一次性办结。推出“万达政务服务直通车”“法治体检”等服务模式,20余项事项纳入“区域通办”。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涉企行政执法检查频次下降7%。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全力推进省委营商环境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投资和经营环境更加优化。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制定《鲅鱼圈区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方案》,清产核资审计全面完成。实施自来水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盘活资金4.3亿元。农村综合改革44个村土地确权档案整理全部完成,发放个人涉农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4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雏鹰”企业5家、“瞪羚”企业1家,2家企业纳入“揭榜挂帅”名单。新增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中航信诺、盛铎建材等企业与高校构建产学研联盟1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1.25亿元。我区获批辽宁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
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举办庆祝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3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展示对外开放新形象。千方百计稳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0亿元。利用自贸区“飞地政策”优势,华海国际物流大厦新引进“飞地企业”8户,实现税收2亿元。我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四)坚持生态优先、建管并重,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投入近1.8亿元维修改造基础设施78项,滨城大道、新鞍钢路等主次干道焕然一新,升级改造绿化工程18项,建设3座口袋公园,改造5个老旧小区,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维修改造供热管网100公里,与华能营口电厂签订供热委托管理协议,为下一步全域高质量集中供热奠定基础。整治“八乱”行为150余处1.6万平方米,施划机动车停车位5万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3400余处,清除圈占停车位1200余个。取缔露天市场3处。
农村环境更加宜居。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省级美丽宜居村4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稳步推进,望儿山村、郭屯村、厢黄旗村污水管网改造及给水工程顺利完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获国家生态环境部充分认可。维修改造农村公路10.4公里,新建“一事一议”农村道路15公里。完成森林抚育500亩,义务植树5万株,森林督查“清零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持续推进,45件交办案件全部办结。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制定《鲅鱼圈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一点一策”综合治理方案》,预计全年PM2.5浓度同比下降6.25%;严格落实“河长制”,解决涉河问题70个,维修橡胶坝4座,沙河水生态治理工程投入使用,225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农用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100%。文屯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完工。我区在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
(五)坚持以民为本、共建共享,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力以赴稳就业,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为零,举办招聘会85场,新增城镇就业393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500人,达成意向1.1万余人,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率达85%。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清欠农民工工资213.58万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2.1%和6.8%,及时足额发放低保、困难群体救助补贴资金3545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月亮湖小学教学楼主体完工,西关小学等薄弱学校有序提升改造,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
文体事业持续发展。成功举办萱花文化节、秧歌展演、非遗传承展示等文化活动,圆满承办辽宁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区图书馆获批全省第一批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六)坚持防范风险、守牢底线,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风险防范更加有力。在全省第一批完成农信机构改革化险任务。强力清收挽损1.46亿元。偿还政府债务本息20.5亿元,全年基层“三保”支出13.66亿元,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创新开展“基层投诉举报和信访化解专项服务”,1064个网格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108个村(社区)全覆盖。为所有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慧评理”服务平台实现群众实时评理说事“指尖触达”。
平安建设持续推进。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冬奥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任务。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升级,命案发案率同比下降75%。5本信访矛盾攻坚台账任务全面完成,“万件化访”化解率98.13%。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严厉打击涉海违法违规行为34起,渔业领域安全平稳。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强化,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我区被评为全省平安县区。
与此同时,外事、统计、气象、双拥共建、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七)坚持转变作风、增强本领,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五个牢牢把握”“三个全面”重要要求,切实把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于成效。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履行“一岗双责”,强化斗争精神,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审计监督持续强化,全年完成审计项目15个。
依法行政持续加强。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依规决策机制,规范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宣传,开设行政复议代办点6个。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104件人大代表建议、32件政协提案办结率100%。
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把财力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畅通群众诉求渠道,12345平台网络端、话务端各项考核指标综合成绩位居全市第一。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住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的空前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和省市区委举旗定向、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上下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关心支持参与鲅鱼圈发展建设的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社会各界人士、驻区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重大产业项目支撑力不足,新旧动能转换还需用力。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市场需求减弱,原材料成本上涨造成区内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三是改革创新力度还不够大,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仍未破解,国家级开发区的竞争力引领力还需提升。四是民生领域仍有短板,城乡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就业、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还需加强。五是防范和化解风险任务依然艰巨,财力保障与发展需求还不平衡。六是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个别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采取更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鲅鱼圈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辽宁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绿色为发展底色,坚定不移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努力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鲅鱼圈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港兴区,打造一流港口,增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坚持实施“以港兴区”战略不动摇,充分发挥港口核心战略资源优势,推动港产城产业链价值链整体优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深化港区协同发展。认真落实《营口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制定《鲅鱼圈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主要领导挂帅,强化专班作用,畅通与营口港沟通协作,健全完善港区协同发展长效化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规划港口与腹地建设开发、区域产业布局,为港口深度融入产城发展创建“鲅鱼圈模式”。
全力支持港口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支持港口有序推进集装箱、液体散货等专业化码头及深水航道建设,加快推进钢杂泊位改造二期、北部港区散货工艺系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提升智慧港口建设水平,完善港区数字化服务体系和港口协同体系,加快集装箱码头堆场自动化改造,打造物流全程智能化运输体系。大力打造绿色港口,支持营口港建设零碳专业化码头。
完善配套功能体系。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加快推进疏港高速公路,沙岗台、鹊鸣湖2个公路港及范屯、芦家屯、铁龙3个铁路编组站建设。畅通海陆大通道,做优做强公铁海全程物流服务,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加强港产城融合大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发展航运管理、代办信息、保险融资等现代航运服务,拓展大宗商品交易、跨境贸易服务功能,探索发展航运咨询、金融航贸新业态,为实现货值落地谋划新路径。
(二)突出产业强区,推动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扩大内需,推动新能源、物流枢纽、文旅康养等产业集群建设,带动先进制造、物流贸易、现代服务等产业提档升级,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集聚壮大现代物流业。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发展国际物流及供应链、电商物流、网络货运等现代物流业。加紧建设中远海百丰泰二期、泰谷物流二期等枢纽项目。胸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保障国家“北粮南运”通道畅通的政治责任,以建设A港池粮食产业园及码头为牵引,打造东北粮食集散交易中心和精深加工基地,加快建设嘉里粮油大豆蛋白、龙江福二期等项目,搭建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交易平台,建设数字金融监管仓和鹊鸣湖创新科技大厦-数据湖项目,推动与农业发展银行、辽粮集团、吉林农投等开展现货粮食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机制战略合作,打造粮食仓储、流通、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体系。
做强做优临港工业。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食品饮品、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信义光伏玻璃、新瑞碳材料二期、中小企业园三期等项目建设,构建产业链条完整、竞争力持久的临港产业集群。提升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鞍钢鲅鱼圈基地绿色低碳升级等智能制造项目。支持嘉里粮油、无限极等重点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建设,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培育“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力推进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启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整区分布式光伏开发、鞍钢LNG氢气联产和高炉尾气发电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港前重卡新能源化改造,为清洁能源使用、消纳提供充足的应用场景。吸引融合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及配套产业集聚,打造集风电装备制造、海陆风电和光伏发电、源网荷储、供电消纳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构建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现代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支持企业挖掘“制造业+服务”组合效应,推动先进制造业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建设文旅康养产业集群为目标,紧紧抓住旅游业复苏契机,发挥黄金海岸线旅游资源优势,整合盘活西部海滨旅游带、望儿山、熊岳温泉等存量资源,高标准建设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医疗康养一体化文旅康养综合体,融合文旅消费业态,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深入挖掘宣传渔家文化,推动龟石滩风景区开发,打造望海渔都。持续办好望儿山母爱文化节、国际马拉松、海滨温泉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塑造东北休闲旅游中心新形象。推进餐饮住宿消费提质,释放大宗消费潜力,探索发展车生活模式,培育建设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积极引进物流金融、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等服务品类,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守护好“米袋子”“菜篮子”,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红旗葡萄、营口海蜇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快珍珠湾渔港综合开发,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渔港,推动海洋渔业和渔港经济扩容升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聚焦“三率两化”,立足主导产业,以鞍钢、华能等龙头企业为牵动,以央企及500强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存量招商、以商招商,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努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的龙头型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内资外资齐发力,进一步深耕东北亚经济圈,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地为重点,不断拓展与闽鄂川陕等与我区产业关联度高、合作潜力大的目标地区开展精准招商合作,力争全年签约项目10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
(三)统筹区域协同,提升城市能级,展现魅力城市新风貌。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巩固提升开放创新、包容友好、绿色宜居的城市品质,建设高质量发展魅力之城。
建设高水平创新城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立科技企业储备库,促进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集聚,梯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雏鹰”“瞪羚”企业,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48家。积极引导营口桉智众创空间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新东北电气、辽宁信达等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和试验基地。构建以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建设高水平开放城市。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水平参与中日韩经贸合作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挥我区作为营口南部城区核核心作用,加快“盖鲅同城”建设,形成协调共进、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新局面。鼓励重点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辽洽会等商贸活动,推进外贸保稳提质。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做好原油、大豆、铁矿石等进口商品服务,以产品引领集聚更多资金、项目,促进产业转型、消费升级。
建设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以“一网通办”深化政务流程再造、以“一网统管”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以“一网协同”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大力倡导“痛快办事”文化,该办能办的事雷厉风行办,该办难办的事想方设法办。深化法治环境、诚信环境建设,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践行“两个健康”,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统筹做好“抓大、扶小、育新”工作,全年实现“小升规”8户,“规升巨”2户。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投融资能力。
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改造老旧小区3个,推进老旧供热管网、10.35万户居民燃气设施老化更新改造及7706户居民燃气专项改造。新建驼双线及3条连接营口港口金融创新试验园区道路共8.44公里,积极推进202国道鲅鱼圈段大、中修工程。适时推进公共交通集约化运营,建设公共交通服务管理平台、智慧候车亭和公交始末站工程,实现公共交通服务监管数字化、智慧化。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充电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新能源停车场3个。持续推进园林绿化提升改造,积极开展口袋公园、街头花园、聚宝楼步行街等街路“微改造”“微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八乱”治理,打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新风貌。
建设高质量生态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引导企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实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实施大气污染全过程监管,力争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5%以上;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入海河流总氮削减整治,确保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整改,形成长效机制。强化能耗“双控”刚性约束,坚决抵制“两高”项目。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坚持人民至上,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生活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就业、教育、卫生、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完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全年新增实名制就业4000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华海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力度,推动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全要素聚集,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和“一站式”创业服务。全年力争入孵企业130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完善规划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新建2所小学、1所中学。扩充师资力量,新招聘教师200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学校达标建设,加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建区委党校。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建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支持区中心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主要医院实现网上就医。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巩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配建5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改造190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延伸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孤残儿童的关爱保护,为城乡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兜底保障。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聚焦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月、“五进七送”等文化活动,继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制建设,提高文化设施供给能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非遗项目,开展非遗进景区、进商场等活动,焕发非遗活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五)维护安全稳定,提升治理实效,构建平安城市新格局。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扛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建立高效顺畅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基层治理智慧化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围绕基层党建、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民意直达等主题,建设智慧化场景应用,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接单”工作模式,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建设,确保互联互通。推动“互联网+执法”应用,升级安全生产执法信息平台功能,与自然资源、交通、公安等部门专网联通。严厉打击恶意转移资产逃废债等行为,持续做好金融改革化险和清收挽损。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监测全区隐性债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红线。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强涉海渔船渔港综合管控,确保边海防安全稳定。
营造平安稳定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大“事要解决”办理力度,构建一站式矛盾调解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成立历史遗留问题和积案化解专班,推进现有信访突出问题解决率达到50%,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保持100%。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符合地区实际的警务资源配置和现代警务体制,持续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维护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强化服务理念,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和人民新期待,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认真落实“五个牢牢把握”“三个全面”重要要求,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坚持一切工作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自觉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落到实处。
严格依法行政。把法治政府建设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政务信息公开,依法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提升行政效能。全力提倡“马上办”精神,第一时间解决群众诉求,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肃处理“冷硬推脱”行为。完善绩效管理和督査考评体系,坚持激励约束并举,树立以干成事论英雄的鲜明导向。
恪守为民之责。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始终在一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12345”诉求平台作用。
加强廉政建设。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守住廉政底线。
各位代表,新使命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笃行不怠,守正创新,以更大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鲅鱼圈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