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湖州市吴兴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6-03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92   评论:0
内容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2年2月15日在湖州市吴兴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区长 潘永锋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奋勇争先,铸就精彩五年过去五年,是吴兴迎接大战大考、抢抓重......

湖州市吴兴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2年2月15日在湖州市吴兴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区长  潘永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奋勇争先,铸就精彩五年

过去五年,是吴兴迎接大战大考、抢抓重大机遇、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和湖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等各方面的监督支持下,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吴兴、科创新城、产业强区、幸福家园"建设,真抓实干、拼搏奋进,谱写出高质量赶超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彩篇章。

五年来,我们展宏图之志,综合实力持续攀升。五年不懈奋斗,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800.5亿元增加到1135.6亿元,年均增长7.3%。财政总收入从91.6亿元增加到16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53亿元增加到10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7.3%和19.8%,增幅持续领跑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0166元和4227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6︰1。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年均分别增长9.6%、13.8%和18.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4.3和9个百分点。招引万邦德新材、海亮文旅等5亿元以上项目117个,竣工投产72个。列入实施类省重大产业项目60个,总量居全省各县(区)第一。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平台入选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吴兴经济开发区列入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丝绸小镇、美妆小镇获省级特色小镇命名。三次实现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大满贯"。

五年来,我们行破立之举,产业质效迭代升级。纵深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亩均税收实现翻番。改造提升金属新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10.5%。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14家,居全市第一。数字产业、智能装备、健康时尚和休闲旅游产业迅速崛起,跻身全国三大化妆品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升14.6和36.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持续壮大,拥有市级"金象金牛"企业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上市公司8家,税收超亿元企业达10家。启动全国首个"万物智联"先行区建设,数字经济综合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列全省第一梯队。5家企业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亩产效益"领跑者名单,38个项目列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建筑业总产值居全市首位。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列入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前50强,入选国家4A级景区5个,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户吴兴。建成高标准农田13.8万亩,引入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65个。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区),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区)。

五年来,我们走创新之路,改革开放活力迸发。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逐渐成为常态,"一网通办"可办率达100%。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实现"最多80天"审批。全省首创小微企业园"标准房"制度。全市率先实现企业开办"4小时、零费用"办结,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居全市第一。先后获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县,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破千亿元。重组成立五大区属国企集团,3家企业获AA+评级,净资产突破600亿元。连续3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创新主体、创新要素竞相涌入,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18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到745家。自主培育省级以上人才101名、企业研发中心和研究院112家,引育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6个。出台"人才安居工程",招引大学生9.7万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2万名,入围全省创造力十强县(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两次在我区举行,高铁湖州东站正式获批,沪苏湖高铁、湖杭高铁、湖杭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扎实推进,五年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先后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试点,进出口总额达658.6亿元,年均增长21.1%。网络零售额达1824亿元,占全市50%以上。

五年来,我们筑品质之基,城乡面貌精彩蝶变。城市化步伐加快,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3%。东部新城迅速崛起,较上一轮人口普查新增常住人口13万人,新建住宅面积105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43.1%。中心城区品质提升,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73个,拆除违法建筑1507万平方米,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优化,助力湖州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16个小城镇焕发新魅力,织里镇、埭溪镇获评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织里镇连续九年获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优秀单位。湖州城市大脑吴兴平台建成使用。市级美丽乡村实现全覆盖,创成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区)。空气优良率较五年前提升17.4个百分点,PM2.5均值下降43.2%,入太湖水质连续14年稳定在Ⅲ类以上标准,获评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秀县(区)。城镇生活垃圾总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评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第一名。

五年来,我们立为民之本,美好生活成色更足。每年新增可用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着力帮扶困难人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学前和义务教育段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全覆盖,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公立医院、城市医联体改革纵深推进,基层就诊率上升5.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88%,健康浙江考核实现"三连优"。平均预期寿命从79.52岁提高到83.46岁,居全市第一。列入全国首批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文体设施更加完善,省级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2.81平方米。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区建设。城乡实现同质饮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0万元。全市首创慈善共富基金。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100%。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不断深化,助力四川青川全县脱贫奔小康。

五年来,我们扬实干之风,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更加坚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议、提案办理满意率均达100%。咨询委、法律顾问组作用有效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商机制逐步完善,政务更加公开透明,创成全省首批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基本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定期研判重大平台、重点工作,形成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争荣誉浓厚氛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5项。有效管控政府性债务,规范政府投资、购买服务等行为,从紧安排各项支出,推进全面从严理政。滚动开展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两个排查见底"行动,推动各类风险化解在平时、处置在未发。形成"洗楼"排查、精密智控、"人、物"并防闭环机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效明显,疫苗接种、实战演练扎实高效,单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可达20万人,持续守住了"健康绿"。国防动员、征兵工作有力有效,军政军民更加团结。全国首创防诈热线。成功举办"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国际论坛,矛调中心成为省级示范,形成基层治理的"吴兴样本"。

各位代表!过去的2021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高涨的政治热情中奋勇争先,在满腔的创业激情中真抓实干,历尽艰辛、收获喜悦,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是令人鼓舞的一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稳中向好。攻坚推进"五区联创""十大专班",全市率先引进百亿级三一装载机高端制造业项目,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夺得首轮投资"赛马"激励。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完成工业低效土地收储4028亩。"鲲鹏行动"顶尖人才、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和省级"未来工厂"实现"零"的突破。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达83.6亿元,为全市外贸出口增长贡献9个百分点。西塞"科学谷"、阳山"时尚谷"和太湖实验室全面启动建设。

这是令人欣慰的一年,吴兴山水清远图不断展露新颜。"一塘十山十漾"公园规划建设全面开启。南塘漾、吉山等7个未来社区列入省级创建名单。40个准物业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53处零星独幢房屋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高质量完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首轮测评。推进土地连片治理,完成垦造耕地5460亩,复垦建设用地1133亩,东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跑道养鱼+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全省推广。贯通南北、连接城乡的湖山大道顺利通车。西塞山旅游度假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列入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低碳试点创建区县。

这是令人瞩目的一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探路前行。两趟"共富班车"在吴兴"首站发车",28.7万名群众"上车""入座"。"主动找、分级救、协同帮"社会大救助机制全省推广。村社医保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全周期管理入选省级试点。"双减"政策稳步实施。偏远农村收寄快递全覆盖。区图书馆开馆运营,创成首批省级体育现代化区。建成启用全省标准最高的5A级婚姻登记中心。新增3万名大学生及各类人才就业吴兴、安居吴兴。

这是令人振奋的一年,数字化改革引领迈出坚实步伐。数字经济系统考核居全省各县(区)第五名,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考评走在全市前列。"服装(童装)产业大脑""人才项目全链通"等应用成为全省"优等生",11个应用被纳入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清单。"退役职通车"应用入选省数字社会案例集。"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交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列入全省四个试点县(区)之一,"综合查一次"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专报刊发。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在全省44个工业大县中列第五位。

各位代表!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回望五年奋斗历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旗帜决定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党有核心,才能万众一心。只有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吴兴高质量赶超发展行稳致远。初心决定使命,必须坚定不移惠民生、保平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只有读懂民心,做到民有所呼必有应、民有所忧必有解、民有所需必有为,才能团结和发动群众,汇聚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思路决定出路,必须坚定不移抓改革、强创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打法,升级产业新政、人才新政、生态文明新政,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创造更多顺应时代、走在前列的发展成果。作风决定成败,必须坚定不移重实干、勇担当。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美好生活都是大家干出来、拼出来、闯出来的。只有大力倡导"靠前站、马上办、讲实效"的工作作风,在岗一分钟、干好每一秒,才能靠实干创造精彩、靠实绩赢得民心。这些经验启示,我们一定会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丰富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峥嵘岁月,我们上下同心、共克时艰,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奋斗的足迹记录历史的荣光,每一位逆行者都值得铭记,每一位奋斗者都值得尊敬,每一位追梦人都值得点赞!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吴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拥抱长三角、融入一体化的开放意识还要进一步增强;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还不高,制造业提质扩量任重道远;城市能级还不够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仍需提升,高端要素集聚效应还不明显;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够充分,新冠疫情、安全生产等不确定性压力依然不小;部分干部担当精神、服务意识和智治水平还有待加强。我们必须直面人民群众的关切,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乘胜前进,再创辉煌五年

各位代表!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当前的湖州已经进入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崛起的关键时期。从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加速转型,长三角一体化持续推进,特别是上海大都市圈将湖州推上"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的舞台,为产业跃升、城市蝶变带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从赶超态势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激发绿色动能,产城人文融合的空间框架全面拉开,"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声名远播,绿色共富成为新的时代愿景。

作为湖州的主城区、首位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扛起主城区担当、彰显首位区风采"的工作总定位,坚持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创新实干工作总要求,旗帜鲜明地践行"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工作原则,深耕"主城"发展,用好"滨湖"资源,守好湖城"根脉",丰富"两山"内涵,合力把"首位"写在大地上,让吴兴因"我"而添彩,让湖州因吴兴而增光。

(一)打造浙北再崛起的主要增长极,汇聚"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奋进力量

坚持经济强区、产业兴区。通过五年奋斗,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500亿元台阶,财政总收入突破25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经济总量跻身浙江省第一方阵。

一是培育高能级平台阵地。坚持产城融合,全力打造省智能物流装备"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成国家级高新区。拓展织东平台,构筑绿色智造新高地。提升埭溪、东林两大功能区块,联动发展美妆小镇,创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释放世界乡村旅游大会品牌效应,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化提升丝绸小镇,推进高铁板块乘势崛起,高品质打造东部城市门户。

二是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攻坚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精准培育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链主型企业,创成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全力争创两业融合国家级试点。深化绿色智造,推进智能物流装备、电子信息、精品童装、时尚美妆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成型。

三是培育数字化新兴业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布局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千兆光纤全覆盖。发展壮大高端线材及高效电机、第三代半导体等标志性产业链,培育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优化布局人工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构建形成"4+3+X"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体系。

四是培育农文旅融合产业。深入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高质量打造美丽农场100家、"未来农场"30家。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田园公园化、劳动运动化,美丽乡村绽放美丽经济。联动推进西塞度假、世遗溇港和乡旅小镇文旅品牌建设,深化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15%。

(二)打造新势力城市的核心功能区,彰显"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创新品格

坚持人才强区、创新强区。通过五年奋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真正成为"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

一是增强创新载体支撑力。深入实施"五谷丰登"计划,推进西塞"科学谷"争创绿色低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阳山"时尚谷"成为长三角时尚之心,太湖实验室创建省级实验室,推进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50家,培育行业领先未来研究院10家以上。

二是壮大企业创新主引擎。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培育一批高成长、高技术的"双高"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协同创新,合力打通技术攻关通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以上,确保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过15%。

三是培育创新人才生力军。依托"鲲鹏行动""海智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等人才引育工程,大力引进一批顶尖领军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构建高层次人才战略图谱,集聚补强产业链的高端创新创业团队,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力争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7万人。

四是升级创新创业生态链。深化人才新政4.0版,创新项目、资源一体化高效配置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研发创新、生活休闲等配套服务体系。打造市区一体知识产权数字化产业园,力争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形成"投贷奖补"联动机制,让吴兴真正成为创新蓝海、创业沃土、创客乐园。

(三)打造长三角中心的枢纽门户区,展现"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开放活力

坚持开放合作、改革赋能。通过五年奋斗,基本形成"六网三新一融合"现代化高品质综合交通体系,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要节点。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各领域改革,打造"重要窗口"区域样本。

一是坚持交通先行。融入"轨道上的湖州",建成运营高铁湖州东站,实现到上海、杭州、苏州"一站式"直达,全面形成长三角主要城市"1小时通勤圈"。畅通主干路网,湖杭高速、104国道埭溪段改建等工程建成通车。完善"通江达海"内河航道网,布局通用机场,推进智能交通,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

二是坚持开放协作。积极参与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规划布局,加强与上海自贸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动,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协作区。积极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融入环太湖科创带建设,加速产业、生态、民生一体化进程。统筹推进组团式援疆、山海协作和对口合作,全面实现"帮扶所需、吴兴所能、优势互补、协作共赢"。

三是坚持内外循环。高标准建设外资集聚平台,打造优质项目落户首选地。着力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两大国家级试点,鼓励企业借力造船、借船出海。强化市区联动,盘活整合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楼宇空间,大力发展城市新经济新业态。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历史街区和爱山、织里等商圈,全力打造东部新城商业新板块,构建新时代消费之都。

四是坚持改革引领。聚焦发展所需、民生所向,打造数字化改革多跨场景应用,加快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资源要素更多向优势领域、优势产业、优势项目集聚。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就近能办",以最强政策供给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投资最放心"的营商环境最优区。

(四)打造环太湖明珠的宜居生态区,谱写"市区一体、奔跑赶超"的共富乐章

坚持城乡融合、绿色共富。通过五年奋斗,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城乡风貌建设、人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迭代升级,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

一是建设绿色满园新城乡。高品质打造东部城市生态廊道,基本完成老城片区2000年前建成的住宅小区改造,构建全域未来社区,与南太湖未来城互促共进。实施"三地"联动改革,打造"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的未来乡村。着力减污降碳,创成省低碳试点区县。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创成国家级"无废城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二是共享富裕美好新生活。开展"扩中""提低"行动,促进高质量就业,加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探索特色化教育,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让每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区中医院建成运行,区人民医院创成二甲医院。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完善社保、医保、住房等综合保障体系,构建育儿和老年友好型社会,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三是传承文化文明新风尚。开展文化遗产复兴行动,统筹推进毘山、下菰城遗址公园建设,擦亮菰城历史文化品牌。重塑丝之源、茶之源、书画之源和湖学文化标识,融入全省"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全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礼堂、百姓健身房等文体设施提质扩面,着力构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施文化铸魂工程,让"吴兴好人""道德楷模"的文明之光照亮城市底色。

四是争当基层善治新样板。加快形成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省级标准化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网格员职业化。打响基层社会治理"吴兴样本"和镇域治理"织里经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发展。着力防范安全生产、金融等各领域风险,建立健全常态管控与应急响应有机融合的基层治理机制。优化职责、下沉权限,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整体智治格局。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我们坚信,有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跨越新的台阶,一定能够建成人民满意的高品质现代化城市,一定能够率先实现绿色共富美好愿景。让吴兴从胜利的此岸驶向辉煌的彼岸!

三、创新实干,奋战开局之年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根据区第五次党代会部署,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8.5%和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要求,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我们将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努力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具体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以重大项目"双进"为引擎,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奋力推进"十百千万"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坚定不移抓好招大引强"一号工程",推动产业链招商、"基金+股权+项目"招商,确保新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12个,50亿元以上2个,力争百亿级项目再突破。大力度集聚高质量外资,确保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出台高含金量政策包,安排2亿元助力企业智能改造、设备投资。重塑审批流程,出让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确保开工、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各60个,其中3亿元以上各40个,力争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7个以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力争制造业投资占比提高到30%以上,全力再夺"赛马"激励。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储备专项债项目,加快高铁湖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后滋公路改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确保全年交通投资增长12%。稳步实施高新区"万亩千亿"平台提升改造、苕溪周边水系综合整治等工程,推进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0%以上。

(二)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着力打造改革示范

加快系统架构迭代升级,推动"152"体系与"141"体系衔接贯通。高标准完善区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底座支撑能力。围绕党建统领、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和基层治理等系统,着力打造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群众爱用"的重大应用,推动更多项目列入省级示范和最佳应用清单。扎实推进楼宇经济领域数字孪生省级试点建设。聚力改革创新、争先创优,大力实施一批有辨识度、影响力的原创性改革。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省级试点,推动职责和力量综合集成、下沉到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做实"五未"土地处置和"标准地"改革,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盘活低效用地4500亩,力争亩均税收增长8%以上。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创新区属国企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全面激发国有资本活力。

(三)以稳企惠企强企为核心,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把减负强企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推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破浪前行,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第一时间+顶格优惠"推动国家和省、市、区各项政策直达快享、精准发力,力争为企业减负30亿元以上。以"三服务"的非常之功,着力缓解企业缺电、缺工、断链等困难。大力开展稳企暖心行动,安排1亿元支持留工稳产。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区属银行新增贷款250亿元以上。"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培大育强,力争新增省"隐形冠军"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雄鹰"企业1家、上市公司3家。落实小微企业园"标准房"制度3.0版,力争培育"小升规"企业30家。推进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力争建筑业产值突破520亿元,省外市场突破100亿元。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建设,培育标杆企业20家。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确保外贸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均增长8%。深入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扎实推进省级夜间经济试点,打造休闲旅游街区、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新零售示范企业6家,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四)以"两谷一室"建设为重点,着力增强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确保年度综合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全面推进"五谷丰登"计划,加速西塞"科学谷"落地成型,聚焦新能源、储能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招引大院大所,精准对接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研发中心,力争新引进知名院所1家,头部企业和研发机构3个。加快阳山"时尚谷"核心区建设,全力招引时尚产业项目4个以上,全速推进文商综合体、美妆微总部等9个配套项目建设。推动太湖实验室高效运行,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孵化产业项目各10个以上。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8%。发挥"湖十条""飞英计划"等政策叠加效应,新增入选省级以上人才30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2个,力争"鲲鹏行动"顶尖人才再突破。聚焦落户吴兴、就业吴兴、安居吴兴,招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3万人。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力推进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

(五)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契机,着力优化城镇管理

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开展社区治理、市容秩序、市场餐饮、文明风尚、文明智治、全民参与"六大领域"提升行动,探索更高水平精细化管理机制,实现综合评价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强化居委会协调监督功能,全面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完善"红色物业"治理体系,推进物业管理权责清晰、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全域推广"城警一体化"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车辆停放、犬类管理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深化背街小巷治理,创成美丽小区20个、美丽街巷15条。以省级样板镇为标准,全力打造妙西文旅特色型美丽城镇。深化"厨房革命",大力改善农贸市场环境,加快实现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全覆盖。深入开展"垃圾革命",推动垃圾分类执法进单位、进小区,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个、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个。强化城市数字化治理,引导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让每一位市民成为文明城市的参与者、获益者。

(六)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样板,着力推进有机更新

开展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建成2个城市风貌样板区和1个县域风貌样板区,打造更具吴兴辨识度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未来社区建设,红树湾未来社区率先建成运营,闻波未来社区完成改建。发挥湖东纽带作用,推动城区更好联结,力争基本完成三环东路以东区块征迁。稳步实施上强社区板块征迁,全力打造镇级未来社区样本。扎实推进老城片区更新,有序实施碧浪、仪凤桥等17个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环渚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征收工作。高铁湖州东站核心片区完成征迁。推进织里老城区更新改造项目12个,加快织东平台一期开发。突出便利度、体验感、现代化,积极探索新建住宅小区未来社区星级评价标准,让居住更舒心、让生活更美好。启动乌山、西湖漾、万谦漾公园建设。全面提升三环东路、湖浔大道、南太湖大道等城市进出口道路路域环境,推进19个农村公路绿化亮化景观提升工程,真正实现"出门是绿、移步是景"。

(七)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振兴美丽乡村

以东苕溪以东5万亩农业生产空间为试点,高标准启动农地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的乡村振兴样板。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推进东林镇国家级试点和高新区、道场乡等6个省级试点,力争完成垦造耕地4000亩、复垦建设用地1000亩。组团式打造滨湖六村、山水妙境、寻梦菰城、丝绸之潞、梅岭漫谷5大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片区,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实现精品村、历史文化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新增省级数字农业工厂2个,建成市级"未来农场"4个。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确保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行政村全覆盖。启动南郊风景区整体开发。大力发展高端休闲和乡村旅游,招引高品质文旅项目8个以上,余不谷国际度假村等6个项目正式开业运营。

(八)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为目标,着力美化生态环境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巩固提升持久战,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扬尘、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启动吴兴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装备高新区2个"清新园区"建设,推进PM2.5和PM10持续下降,空气优良率达到85%以上。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质增效行动,加强太湖蓝藻常态化防控,深化环城河、太湖溇港等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再夺"大禹鼎"。强化污染地块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管理,推进危废"一码溯源"省级试点,创成省"无废城市"。落实"林长制",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扎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建好用好工业控碳数智平台,推进绿色化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0个,创建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15家。开展省级低碳乡镇和村社创建。深化"两山银行"建设,完成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项目5个,全力打造全省典型样板。

(九)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改善民生福祉

全面推进"共富班车"机制落实落地,持续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富民项目、惠民政策和便民服务,全力争取"首站发车",让更多百姓"乘车"驶向"幸福站"。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增托幼一体办学幼儿园试点6所,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打响"乐业湖州"吴兴品牌,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完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配送餐服务覆盖90%以上村和社区。健全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办好第五届区运会,力争省运会创佳绩。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建成区文化馆和一批乡村博物馆,全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七大机制",全面提升实战能力,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最短时间扑灭疫情。积极投身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深化"两个排查见底"行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和"遏重大、控较大"工作机制。落实省委"五个一批"要求,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守住老百姓"钱袋子",实现新立非法集资案件和涉案金额"双下降"。深化禁毒专项整治。高水平实现平安吴兴"十一连冠"。

(十)以变革型组织打造为动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自我革命、系统重塑,全力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突出政治建设,弘扬"红色根脉",争当"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决做到紧跟总书记、围绕党中央、奋进新征程。强化上下齐心、党政同心,凡是上级决定的事、凡是赶超发展有利的事、凡是群众热切盼望的事,必须坚定不移抓执行、抓落实。坚持整体政府理念,对内抱成团、对外"一张牌"、市区"一盘棋"。突出法治建设,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把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新官要理旧账",对企业和群众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坚决落实政府决策向人大报告、同政协协商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突出能力建设,勇当改革攻坚的闯将,善于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树立成本思维、绩效思维、市场思维,用最少的资源办最多的事、用外部的资源办好自己的事,努力把"花钱的事"变成"挣钱的事"。突出作风建设,树立"无功就是过"的意识,增强"一刻无为、时刻不安"的自觉,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让敢干者有"舞台"、让快干者有"擂台"、让干成者有"奖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多存公心、杜绝私心,让企业安心搞经营、专心谋发展。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政府工程建设监管,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在惠民利企上,全面塑造担当实干、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握历史接力棒、走好新的赶考路,在"扛起主城区担当、彰显首位区风采"中加压奋进、奔跑赶超、勇攀高峰,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美好吴兴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