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湖州市吴兴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6-03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23   评论:0
内容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1年2月3日在湖州市吴兴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区长 潘永锋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主要工作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形势......

湖州市吴兴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1年2月3日在湖州市吴兴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区长  潘永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和湖州时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等各方面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紧紧围绕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和市委深化“三服务”、奋战“五个年”的总体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开展“五区联创”和“八大行动”,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亮丽答卷。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1.6亿元,增长3.5%;财政总收入142.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6.4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2.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3816元和38219元,增长5%和6.9%。由区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营商环境百强区,位列全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第一名。一市三省党政主要领导共同见证沪苏湖高铁开工,吴兴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一年来,我们聚力两手硬、两战赢,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疫情防控坚强有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和志愿者驻点村社、卡口,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推进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洗楼”排查69.8万人次,单日核酸检测能力提高到4743份,做到了聚集病例零发生、医务人员零感染、境外疫情零输入,成为全省较早列入低风险等级的县区之一。落实“人物并防”和疫苗免费接种,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管控进一步加强。12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大局。在抗击新冠肺炎表彰中,2家单位获评省级先进集体,“老兵警长”陈建如荣获全国先进个人,充分彰显吴兴人民众志成城、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温暖和大爱。

助企稳企卓有成效。创新推出企业“复工白名单”、员工“返岗二维码”、包机接送等举措,率先出台稳企业、稳经济11项重点政策,畅通人流物流商流,助推主要经济指标二季度V型反弹、扭负为正。大力开展“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共克时艰行动,全年减轻企业各类负担28.3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1.6亿元,精准落实中央财政“两直”补助2.4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2万户。入选省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5.7%、30.8%。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工作获评省争先创优“最佳实践”。深入开展数字生活新消费,举办名品交易会、云上展销会,发放消费券1460万元,拉动消费2.2亿元。

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坚持以项目促投资、强后劲。用好用足“湖九条”“吴九条”,引进三一装载机、中讯四方等亿元以上项目137个,其中10亿元以上14个。创新“六色”管理法,狠抓“五未”项目处置,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14个、竣工113个,省市区(县)长项目落地率100%。大抓“2+6”项目,列入实施类省重大产业项目15个,连续四年居全省各县(区)第一。争取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588亩、空间指标3085亩,保障工业用地3484亩。高新区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平台列入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省级丝绸小镇、美妆小镇正式命名,吴兴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九,西塞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考核名列前茅。

产业动能加速转换。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试点加快建设,在逆境中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列全市第二,入选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建立梯队化培育库,新增上市公司1家,“金象金牛”企业达7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和制造业500强企业5家,德马科技、力聚热水机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绿色工厂覆盖率达98%。数字经济指数、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列全省第一梯队。创新成立服务业发展联盟,原乡蝴蝶小镇考评获省级优秀,海亮国际等8个项目入选省服务业重大项目,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市第一。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成功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妙西镇列入省特色农业强镇。

一年来,我们聚力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果丰硕。

精准脱贫成效显著。持续富民强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7%,全市率先实现年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关心群众冷暖,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73元和1455元。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累计建成项目149个,带动贫困发生率从16.6%降至0.01%,携手青川县代表浙川两省接受国家考核并获高度评价。云和县“山海协作”、新疆柯坪县和重庆荔枝街道对口支援扎实开展,吉林浑江区对口合作不断深化。

污染防治扎实有效。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配合保障工作。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7微克,空气优良率达86%,持续保持“一降一升”良好态势。区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面完成太湖禁捕退捕工作,入太湖水质连续13年达到或优于Ⅲ类。全区30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实现标准化运维。工业危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均达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深入开展“垃圾革命”,创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7个、市级精准分类标杆村71个,生活垃圾总量首次实现负增长。

风险防控主动有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0.31%。密切关注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问题,妥善化解大企业流动性风险。严控非必要、非刚性政府性投资项目,政府债务率始终控制在绿色安全区内。入选财政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成功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8.5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一。重组成立城投、产投、交投、新投和经开投五大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400亿元。

一年来,我们聚力抓改革、促开放,动力活力持续迸发。

重点改革走深走实。全市率先设立改革创新奖,鼓励争先创优,34项改革举措成为省级以上试点,推进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落实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两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标准地”和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持续深化,新赋码项目“最多80天”实现率达100%。新政务大厅正式运行。新设企业网办率达97%,市场主体数量在全市率先突破10万大关。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近三年亩均税收年均增长超30%。深化“标准房”制度改革,新增省“四、五星级”园区2家。入围省数字化示范小微企业园6家,居全省第一。“最多跑一地”改革、助残服务“一件事”集成联办、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建成全市首个诚信示范街区,成立全省首个化妆品行业监管所。

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启动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太湖实验室,引进苏州大学等5家高校研究院。吴兴科创园获评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18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3.4件,居全市前列。制修订国家标准30项,创历史新高。加快推进“智汇吴兴”,引进顶尖领军人才108人,自主培育国家和省“引才计划”人才11名,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人才资源数达3488人,居全市第一。实施“才聚湖州、凤栖吴兴”人才安居工程,全年引进大学生2.7万名。首次入围全省创造力十强县(区)。

开放合作有效增强。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奉贤区、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签订战略协议,举办“长三角·吴兴活动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户口网上迁移、一站式办理,长三角门诊异地联网结算全面落地。湖州(织里)童装及日用消费品交易中心入选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115.2%,外贸出口增幅达6.1%。全年认定市外资“大好高”项目12个,实到外资1.8亿美元。

一年来,我们聚力谋全域、强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共进。

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坚持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丝绸小镇创意产业园、金成商业综合体等35个商业和品牌地产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出让经营性用地828亩,东部人气商气持续提升。织里镇连续8年取得省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优秀等次、入围全国百强镇,获评全省首批美丽城镇样板。八里店镇连续2年入围全国百强镇。阳山“时尚谷”启动基础建设,西塞“科学谷”规划设计稳步推进。大力开展城市痛点堵点治理,以占80%迎检点位的主力军担当助力湖州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地级市第一名。建成智慧社区试点小区11个。入选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小西街衣裳街状元街区、织里“小城市”特色商圈成为省重点建设夜坐标。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溇港渔丰、山水妙境、丝绸之潞、寻梦菰城”4大组团加速建设,82个宜创村全部创成A级景区村庄,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考核优秀区,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区)。西部山区3.7万人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作考评居全省第二。太湖溇港项目成功入选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培育试点。新增绿化面积2098亩,完成率居全省前列。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东林镇获评国家级试点。全年垦造耕地2820亩、复垦建设用地1207亩。乡村治理做法获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压紧压实,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4.8万亩,年出栏10万头的道场生猪养殖项目实现投产。全国第一次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完成东部滨湖和西部组团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加快交通路网提级,实施重点交通项目117个,完成投资43.7亿元。高铁湖州东站启动前期建设,湖杭高铁吴兴段政策处理全面完成,湖杭高速、湖织大道西段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开工,杭宁高速拓宽工程顺利竣工,104国道改线等项目加快建设。建成美丽经济交通走廊51公里,被评为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大力发展新基建,新建5G基站1594个,居全市第一。长三角云数据基地启动运营。

一年来,我们聚力惠民生、保平安,百姓福祉日益增进。

健康和教育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区中医院、区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跑全市、领先全省。建成全省首家“12320”数字健康运营中心,健康浙江考核取得“两连优”。湖师附小井安小学、吴兴培文实验学校和8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全省首家国家级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投入运营。全市率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区融媒体中心正式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区建设顺利验收。设立全国首个县区级“工匠日”。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大力援企稳岗,新增城镇就业5.1万人,帮扶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达8258人和1895人,登记失业率降至1.52%。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有序落实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开展医保服务“不出村”试点,建成“居民医保15分钟服务圈”。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完成59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7个“儿童之家”,新建11个幸福邻里中心。圆满实现43户农村困难群众C级、D级危房解危,全面完成中心城区26幢D级危房处置。

社会治理和应急管理创新有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正式启用,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经验在全国现场会上交流推广,基层治理现代化“织里样本”列入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获全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第六名。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6.7%和21.1%。列入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省级试点,助力湖州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七五”普法成功验收,建成沈家本历史文化园。2家单位入选全省首批“枫桥式”司法所。获评省禁毒示范县(区)。成功应对超长梅雨汛情。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狠抓落实、服务人民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推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坚决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向人大报告、同政协协商制度,发挥咨询委、法律顾问组作用,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委员提案89件,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我们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全面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政务公开更加透明。我们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创新实干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争荣誉,连续两次“三服务”电视问政评价全市第一。我们大力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基本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十三五”工作回顾和“十四五”总体目标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上下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打造“生态吴兴、经济强区、科技新城、幸福家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回望奋斗历程,我们真切感受到:

这五年,吴兴综合实力显著攀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7.7%,居全市前列;预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4万元增长至12万元,保持全市领先水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16.6%和17.3%,成功实现翻一番。连续两次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百强区上升至75位。

这五年,吴兴城乡面貌显著变化。预计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3%。东部新城格局更加清晰,高品质住宅纷纷落地,吴兴文体中心、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地标项目建成使用,预计全区新增常住人口17万人。西部组团一体发展,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市级美丽乡村创建实现全覆盖,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获评“国家生态区”。

这五年,吴兴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全覆盖。被列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协作区。累计引育顶尖领军人才162名,入选国家和省“引才计划”人才32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4家、省级以上孵化器4家,培育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和研究院102家、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6个,在全省科技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居前列。

这五年,吴兴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民生支出占新增财政收入比例均达到75%以上。预计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51平方米,比“十二五”末期增加14.8平方米。私家汽车保有量从16.7万辆增加至29万辆。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7:1。全区平均预期寿命由79.2岁提高到82.2岁。成功打造“中国治理”的“吴兴样板”。

各位代表!经验弥足珍贵,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知,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区上下的同舟共济、团结奋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包括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吴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和外贸出口遭遇冲击,实体经济和部分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企业经营困难;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任务艰巨,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不够;首位度还需提升,城市品质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优质服务供给还不平衡;社会治理仍需加强,安全生产、消防等领域还有不少风险点,基层治理现代化还有差距;工作作风有待改进,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主动谋事干事的意识不强、劲头不足、担当不够。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眸“十三五”,我们砥砺前行,展望“十四五”,我们重任在肩。按照区委四届十次全会的总体部署,我们在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湖州市吴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围绕“生态吴兴、科创新城、产业强区、幸福家园”总战略,全力争当全市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排头兵。

一是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均超1000亿元(不含南太湖新区),财政总收入、亩均税收向比“十三五”末期翻一番奋力迈进。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不断集聚,创成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二是城乡融合走在前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78%和5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5:1。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城乡空间布局全面优化,中心城区集聚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建成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三是产业创新走在前列。建成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形成长三角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全社会R&D(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3%,科技型企业超1000家,培育一批科创板上市公司,成为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示范区。

四是生态文明走在前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稳定保持在100%。全域大花园建设全面覆盖,新时代吴兴“山水清远图”全面绘就。

五是基层治理走在前列。“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平安吴兴、法治吴兴建设全面深化,争当全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地排头兵。

六是民生福祉走在前列。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形成更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精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文化吴兴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历史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唯有释放所有的激情和动能,倾注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才能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重托。我们坚信,在中共吴兴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四五”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三、2021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必须迈好第一步、展现新气象。根据区委四届十次全会部署,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要求,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为此,要紧紧围绕省委“三个争先”和市委聚力“三服务”、“五战”开新局的部署要求,深入实施“1511”重点工程,切实强化“四种意识”,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一是争先意识。始终坚持“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感,保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敢与高手比、敢向冠军争,勇当领跑者,奋力推进主要指标、重点任务“保二争一拼特色”。二是整体意识。始终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重点事项、全局目标,突破“碎片化”的局限,启动新一轮“五区联创”、组建“十大专班”,全面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整体合力。三是创新意识。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打破思维定势,越是难干、越要大干、开动脑筋干,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聚力选商引才、低效盘活等十方面重点工作,推进“十个新转变”,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为民意识。始终坚持把群众“想的事、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落实“三服务”2.0版,推动“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融入到政府治理和服务全链条、全过程,对群众“多想一分、多做一点”,对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创新强区、人才强区,积蓄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以高新区、吴兴经济开发区两个“万亩大平台”为核心,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高新区完成省级命名,加快启动国家级创建。扎实推进太湖实验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与上海交大、华中科大、中国美院合作,力争新增签约一流高校院所3家以上,转化和引进科技成果30项以上。加快哈工大机器人、高晟光热发电等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现代物流装备和童装两大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全力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条。稳步推进阳山“时尚谷”、西塞“科学谷”建设,全面打造战略性创新高地。

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激励,力争企业R&D经费增长20%以上。更大力度推动3家企业研究院提标升级,确保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家、新认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家。引导本地重点企业赴海内外高校建立研发平台,培育市级企业“研发飞地”2家以上。持续壮大创新主体,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强化政银企研合作,打造科技银行。

集聚多元化创新人才。深入实施4.0版人才新政,梳理形成100项关键技术需求榜单,带动招引青年博士及以上创新人才200名,引育国家和省“引才计划”人才10名以上,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18个以上。按照“户口迁进来、房子买下来、社保缴过来”的标准,升级人才安居工程,引进大学生及各类人才3万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设立天使创投基金,精准解决创新团队落地难题。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努力让吴兴成为天下英才向往之地。

(二)聚焦项目攻坚、产业升级,加快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双进双产”。牢牢把握“重大项目就是最大变量”的发展规律,精准选商择资,新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10个,50亿元以上2个,确保新列入省市区(县)长项目6个以上。完善“拿地即开工”机制,推进“五未”项目处置,确保全年供应工业用地3000亩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2个、竣工投产45个、达产上规30个以上。深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数量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平台提级,争取列入全省开发区“链长制”试点,全力创建西塞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试点建设,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大力提升亩均税收水平,力争收储低效用地5000亩。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着力推进服装制造、机械加工业专项行动,加快产业数字化、集群化、服务化发展。有效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新建5G基站1800个以上,培育示范类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10个,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5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扎实开展企业“培大育强”专项行动,新增上市公司1家、税收超亿元企业10家以上。引导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培育省市级“隐形冠军”企业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实现零的突破。坚持“质量强区”,制修订国家标准15项以上。千方百计助企帮困,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2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区属银行新增各类贷款200亿元,直接融资150亿元以上,全面提升中小微企业信贷便利度。

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两大国家级试点,外贸出口增长8%以上。切实规范平台经济、线上经济发展,全力营造公平、开放的互联网经济生态。坚持“外资优先”,高质量利用外资,确保实到外资2亿美元以上。

(三)聚焦有机更新、功能提升,建设更高能级的品质城市

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快启动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治理,深化“多规合一”。持续放大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后续效应,谋划实施一批重大载体、重点项目。积极参与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沪苏湖高铁、湖杭高铁、湖杭高速吴兴段建设。优化高铁片区城市设计,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质的城市新门户。深入谋划318国道南移、湖山大道南延,主动参与环太湖轨道交通规划布局,加快融入长三角“半小时经济圈”,带动综合交通投资46.4亿元。做大做强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推进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建设。擦亮“长三角之心”品牌,全力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

攻坚推进重点片区改造。启动新一轮新城开发建设和老城更新改造,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加快湖东片区“退二进三”和有机更新,争创未来社区省级试点。提升吴兴大道、中兴大道、南太湖大道路域环境,布局一批代表性商业楼宇和优质地产项目。加快启动丝绸小镇配套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全力创建5A级景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地标。全面启动环渚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程,配合做好吉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强化织里小城市培育,有序提升镇区基础设施,大力拓展织东平台。深化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力争埭溪镇列入省级样板。

深化实施城市精细管理。坚持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大提升行动,确保城市精细化管理考评成绩始终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全面承接40个老旧小区、328幢零星独栋房屋的准物业管理,深入推进市场物业品牌化建设,推动社区治理提档升级。稳妥处置中心城区C级危房,打造一批有颜值、有内涵的美丽街巷、美丽社区。优化湖州城市大脑吴兴节点,新建城市场景应用20个以上,推进智慧社区系统全覆盖。大力攻坚城市治堵,优化校园周边停车设施。实施东部新城智慧交通建设管理试点,努力实现“科技让城市更美好”。

培育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抢抓都市区经济转型机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和金融服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力争培育税收“千万楼”15幢以上。做强“吴上兴鲜”区域公用品牌,推进“放心消费在吴兴”。深入开展数字生活新服务,推动重点零售、餐饮企业线上线下销售、跨行跨界融合。加快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商业街区和智慧商圈,落实“百县千碗”工程,全面打响“夜享吴兴”品牌。因地制宜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聚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打造更显魅力的美丽吴兴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推进PM2.5和PM10浓度持续下降,实现空气质量稳步向好。完成12个“污水零直排”小区建设,推动20吨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工业固体废物专项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创成省级“无废城市”。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环境管控,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治理废弃矿山,新增绿化800亩以上。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美丽村居、美丽道路、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农场、美丽家庭”专项行动,集中资源打造“滨湖、潞村、菰城、妙山、阳山、锦峰”六大片区,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村2个,努力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全力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东苕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引进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10个,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启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切实防止耕地抛荒和“非农化、非粮化”。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县),提升生猪稳产保供能力。大力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完成垦造耕地5000亩、复垦建设用地1000亩。力争年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超过40%。省级善治示范村、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均达到20个。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地”和“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深化农村股份制改革,持续提高集体资产经营效益。高质量办好第四届世界乡村旅游大会。

打响绿色生活新品牌。全面落实省、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大力弘扬垃圾分类“新时尚”,建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0个,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公里服务半径全覆盖。创建市级垃圾分类处理标杆村20个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建制村全覆盖。打造省级“工业园区节水标杆”,全力创建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大力倡导节约消费、低碳生活理念,坚决抵制餐饮浪费,让绿色成为吴兴生产生活最动人的色彩。

(五)聚焦民生所需、群众所盼,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提供更优质、更均衡的公共服务。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防、物防、技防并重,加强重点场所和冷链物流监管,强化农村地区防控,努力实现“四个确保一个力争”目标。扎实推进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启动区人民医院二甲创建,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确保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争创健康浙江示范区。优化教育布局,引进优质资源,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9所、幼儿园8所。办好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和非遗展示中心有序运行。争创省级体育现代化区。

强化更精准、更有力的社会保障。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8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稳妥推进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向常住人口扩面。扎实推进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试点,大力开展困难群众精准救助,对困难老人、困境儿童、低保人员、严重精神障碍人员等实施专项帮扶,加快“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深化全国智慧养老试点乡镇(街道)建设,推进居家老年人24小时安全管理。高标准打造市级示范“残疾人之家”2个、省级无障碍社区2个。新建“儿童之家”17个、幸福邻里中心10个。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发展。

营造更和谐、更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深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和各分中心标准化建设,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未发。培育提升“老兵驿站”“平安大姐”“林新法工作室”“道德门诊”等组织,持续打响“吴所不调”品牌。落实安委会和各专业委员会职责,常态化、智慧化推进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见底排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加强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力争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全覆盖。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全力打造无欠薪示范区。扎实做好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和对台等工作。

(六)聚焦整体智治、唯实惟先,构建更具活力的现代政府

以政治建设引领固本强基。始终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支持政协履行职能,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政治性、规律性,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务实功、求实效,用没有水分的成绩说话。

以系统理念统筹政府治理。高标准实施“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省级试点,实体化运行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推进基层事务“一件事”综合集成,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建立“一起办”大协同体系。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厘清区级部门和乡镇政府职责边界,多做并联的事、少做重复的事、不做无谓的事。创新一线亮晒比拼载体,强化跟踪问效,优化闭环管理,全力争先创优。

以数字改革赋能提质增效。深入打造“整体智治”数字化治理改革示范区,集成经济、综治、执法等多领域业务,加快单一事项到“一件事”、“跑政府”到“政府跑”的系统变革。全面优化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布局,大力建设“万物智联”先行区。优化提升政务服务2.0,深化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推广实施“互联网+监管”,推进“掌上办事、掌上办公”,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

以制度规范强化自身建设。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等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全力创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示范区。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以“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城乡面貌、是否有利于改善民生福祉”为标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效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深化区属国企实绩考核,不断增强活血造血能力。推进政务公开,营造透明公正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吴兴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与时间赛跑、用实干逐梦,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为谱写高质量赶超发展新篇章、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