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月5日在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政府区长 姚贵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义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稳增长、调结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由126.3亿元增至182亿元,年均增长5.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4.98亿元增至20.4亿元,增长36.2%。旋力赛维拉、国展电子等86户企业相继入规,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至253亿元、年均增长18%。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由20家增至35家,产值达67.3亿元、年均增长32.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个,均实现翻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7.5亿元增至49.6亿元,年均增长9.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8%、8.8%。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4个,实际利用内资636亿元、外资3.57亿美元;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89个,完成投资468.1亿元。万元GDP能耗较五年前下降18.2%。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改革、促创新,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深化行政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优化调整为26个,完成区行政区划调整以及教育、医疗体制改革。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减税降费27亿元,办理“税融通”12.1亿元、“政银担”36.3亿元。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圆满完成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减证便民”“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全面实施,“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成效显著,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效获国务院领导肯定。质量工作获2018年省级真抓实干表扬激励,获评安徽省质量强区。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7.5件提升至26.5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284个。改制基层供销社9个,53个村级供销社工商登记注册。顺安镇入选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义安经开区敢为人先,率先在全市开展薪酬制改革,获评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入围2021年度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名单。农业科技园区锐意进取,获评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创新创业园区,入围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耀安集团厚积薄发,获得AA级信用评级,闯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发展新路径。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打基础、美环境,承载能力有效提升。区行政中心顺利东迁,东部城区面积扩容至6.6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1%,总投资1.5亿元的雨污分流项目、总投资10.78亿元的PPP项目、总投资11.56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稳步建设。五松城区雨污分流、玉带河治理全面完成,历史性实现“清水入江”。连续四年在全市棚改征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累计改造棚户区4500余户、农村危房1200余户,整治提升华芳国际、伯乐花园等1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7000余户。新增农村公路建设里程133公里,升级改造农村公路365公里,先后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示范县、全国示范县。开通城市公交班线17条,运营里程647公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更新改造老观圩老观站、子胥圩子胥站,全区重点圩口防洪标准明显提高。荣获2019年省级河长制湖长制激励县区称号,顺安河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连续五年获市对县(区)考核优秀,跻身全省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县。新增4A级旅游景区3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41个,打造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2条,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继2013年以来连续五次获评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顺安镇、钟鸣镇获评省千年古镇。顺利通过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和两轮国家卫生城市“国字号”复审测评验收,蝉联第二届、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二批全国试点。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惠民生、构和谐,发展合力全面凝聚。区本级累计投入30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165项,财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3.2%。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特困人员供养、城乡低保标准连续五年提标。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学校2所、幼儿园4所,改扩建学校57所、幼儿园12所,铜陵中学、市六中等12所学校划转承接,获评省级教育强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义安模式”在全省推广,获评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新一轮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建成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54个,养老服务软硬件水平持续改善。全国农村社会治理试验区通过省级专项验收。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获评全国首批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引导公众传承节水传统美德,获评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4年跻身全国县区政府网站50强。全力做好脱贫攻坚结对帮扶,累计投入4088万元帮助枞阳县汤沟镇、浮山镇建成帮扶项目30个。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打掉黑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犯罪团伙3个。大力实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连续三年获评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全面深化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态势稳中向好。积极妥善化解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千方百计解决群众诉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双拥工作成效明显。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成功打赢防汛抗洪“保卫战”,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五年,我们在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政府自身建设也不断加强。依法规范政府决策机制和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做到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全过程监督,区、乡镇、村三级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502件和政协提案482件。扎实开展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活动、“讲重作”“讲严立”“三个以案”系列警示教育等,扎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委实施细则,强化审计监督和层级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既为本届政府画上了圆满句号,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亿元,增长9%;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亿元,增长2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12.7%;外贸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亿元,增长15.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050元、29120元,增长9%、10%,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在全市位居前列,时隔三年再次荣获“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称号。一年来,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神贯注扩大有效投资。紧盯双招双引,全区9大产业链、24个产业链招商局、48家责任单位深入挖潜信息、精准招引对接,开展各类访商邀商活动1550批次,全年新签约铜勤表面处理产业园、装配式PC构件生产基地等亿元以上项目60个,到位内资150亿元、利用外资9248万美元,分别增长12%、7%。与江苏省溧阳市结对共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市“产业人才8条”政策,引进急需人才19人、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个,落实区级扶持资金900万元。紧扣项目攻坚,持续推进“重大项目攻坚年”、开工项目“4个月滚动计划”,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0个、竣工36个,完成投资106.6亿元,增长15.2%。紧抓向上争取,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1.5亿元,发行政府专项债券8个、募集到位资金8.44亿元。
第二,全力以赴加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协调并进,坚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4.8亿元、增长33%,完成技改投资23亿元、增长30%,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7.3亿元、增长82%。梯度培育层次分明,全年规模工业企业新增26家,净增22家、增长22.9%,完成产值253亿元、增长38%;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培育IPO后备企业10家、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9家,富乐德科技IPO申报材料获深交所受理。中车长江铜陵有限公司被评为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首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5亿元、增长7.5%。永泉忆江南小镇、犁桥水镇二期、凤凰山景区等重点文旅项目稳步推进,梧桐花谷获评4A级景区,梦思康百合庄园、城山农夫园获评3A级景区,钟鸣镇获评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2亿元。
第三,持之以恒创优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有效落实首问负责制、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省“四送一服”平台收集涉企问题办结率超90%。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全年减税降费7.2亿元,兑付奖补资金5亿元、“税融通”贷款4.1亿元、过桥资金5.2亿元。制定“要素跟着项目走”实施细则,全年完成征收土地4242亩、房屋17.1万平方米,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139亩,清理处置闲置土地4057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压缩办件“申请材料数”和“承诺时限”,全程网办率、服务好评率均为100%。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改革,项目审备服务持续优化,企业登记注册更加便利。
第四,锲而不舍强化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义安经济开发区“多评合一”“承诺即开工”“标准地”改革,全程跑办、中介超市等多种服务手段更加成熟,完成“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9亿元,分别增长19.6%、20%。富乐德年产180万枚半导体晶圆再生项目获评国家级产业转型示范项目,受到国家四部委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表扬。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级食品科技产业园初具雏形,产业融合(一期)EPC总承包项目加快建设,完成产值2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分别增长15.1%、35.3%。耀安集团聚焦“4+N”业务板块,抓牢国有资产运营和监管,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上缴各类税金4400万元。
第五,精雕细琢提升城市品质。全力实施“退二进三”产城融合有机更新项目,启动金山工业园搬迁工作。东部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开工建设,东部城区PPP和EPC基础设施项目稳步实施。完成城北农贸市场、城北片区排水升级改造,铜胥路地下管廊工程、城北换乘中心加快建设。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实现“全覆盖”,累计排查房屋12万余户,完成天使小区、观湖东苑二期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强力开展“两薄”环境综合治理,不断巩固提升顺安、五松城区整顿治理成效。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复审验收。
第六,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好“米袋子”“菜篮子”,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开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0万亩、粮食产量11万吨,新增各类农业品牌12个,新增家庭农场24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8亿元、增长8%,完成农业总产值24.5亿元、增长10.5%。铜雀二乔、凤丹科技、新梦想等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天门镇天门村入列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名单,铜陵白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入列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梦思康百合庄园入列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名单。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改造农村危房90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联网道路51公里,实施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30公里,总投资3.3亿元的顺安联圩、老洲、工商殿等泵站改造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6600万元的28处水毁水利工程建成使用。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持续深化,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达14个。人居环境更加靓丽,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提升行动,完成农村改厕1131户,建成胥坝乡长杨村等12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西联镇犁桥村获批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天门镇金塔村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第七,久久为功厚植生态底色。坚决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12类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年度整改任务见底清零。扎实推行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和河(湖)长制、林长制、山长制、田长制等,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实现新突破,全区空气质量完成市下达约束性指标;顺安河入江口国控断面优于III类水质,3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顺利实施;完成全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先后关闭退出江家冲铜矿、大岩头铜矿、金泉铅锌矿等,深入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长江禁捕落细落实,区渔政信息中心投入使用,区渔政执法基地加快建设,全年查处涉渔案件26起。东联智慧乡镇AI指挥系统和“多长合一”智能化平台投入使用。坚决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进一步强化能耗监测、淘汰落后产能。
第八,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投入7亿元高质量实施31项民生工程。坚持就业优先,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58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退休职工养老金人均提高5.6%。全面下放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发放低保金5955万元、特困供养资金999万元、残疾人补贴730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跨省异地同步直接结算。“双减”政策全面落实,铜陵中学东城校区加快建设。深入实施养老机构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通过市级评审。疫情防控慎终如始,疫苗接种在省市率先超额完成第一、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多项防控措施压紧压实,连续686天全区无确诊病例。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管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稳有力。人防宣教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坚持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国家信访局交办25件信访积案全部办结销号,金色阳湖湾、林语山居等“难办证”问题有效化解,水木清华项目历史遗留难题取得阶段性成效。10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完成建设验收,各项优抚安置、纪念褒扬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纵深推进群团改革,成功入选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地区。东联镇政府作为全市唯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老洲乡农村基层治理标准化试点高分通过省级验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安保工作。国防教育、兵员征集、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工会、残联、工商联、妇女儿童、科协工作有力推进,体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物价、地震、档案、融媒体、地方志、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五年风雨兼程,五载俯首耕耘,既奠定了义安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更开启了义安加速度崛起的崭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高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励精图治、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本届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全区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向驻区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在我区创业、工作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事非经过不知难,得之点滴却艰辛!回首五年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要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执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门心思抓到底、一鼓作气干到底。必须树牢鲜明导向,要时刻牢记“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自我加压、争先创优、追求卓越。必须突出改革创新,要紧密结合上级部署、发展现状和群众需求,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全力冲破瓶颈制约,勇于担责、敢于亮剑、善于攻坚。必须铭记执政为民,要认真倾听并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全体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硕果,善谋富民之策,多兴利民之举,恪守安民之责。必须抓好作风建设,要坚决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务实勤政、廉洁从政。这五个“必须”既是对过去五年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基本遵循。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发展基础、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创新能力较弱,转型升级乏力,新兴产业体量较小,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城市能级不强,对优质企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较为有限,城市内涵、品牌、活力还需锤炼提升;民生领域仍有欠账,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够充分,城乡配置不够均衡;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保护等领域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担当精神、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绝不回避,勇于直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义安加快发展、全面崛起的黄金期,也是抢抓机遇、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更是大有可为、赶超跨越的关键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谋定而动、奋力作为,转型突破、勇当先锋。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省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区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两个坚持、两个更大”为遵循,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为方向,围绕长三角产业合作先行区、全省城乡融合示范区、铜陵东向发展门户区“三区”战略定位,进一步树牢“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义安建设新篇章。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着力提高经济质量。经济保持合理较快增长,经济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市一县三区保持前列,为我市在全省争先进位多作贡献。到202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规模工业企业数超220户、实现“倍增”,总产值达450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35个,引进内外资规模年均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7%以上,进出口实绩企业增加30家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扩大。
着力提升创新水平。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显著提升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更有活力。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抢抓“新三板”改革机遇,推进3-5家企业上市。在培育“专精特新”优质企业上下功夫,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积极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到2026年,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达30%以上,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倍增”。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提升东部、五松城区品质,完成东部城区雨污分流、城市更新和五松基础设施升级等项目建设。推进义安经开区争创“国字号”,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级“一区一园”,谋划建设新桥独立工矿区。加快立体交通网建设,推进G236、G330提升改造工程,统筹推进永丰港区、笠帽山港区等联运通道建设,完成胥坝、老洲渡口提升、渡船更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40个、培育精品示范村15个,实现全区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全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永泉旅游度假区、犁桥水镇等后续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构建“一屏”“一廊”“一轴”“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全区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扎实推进环长制、河(湖)长制、林长制、山长制、田长制等工作。狠抓长江流域禁捕工作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环境整治,持续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山洪沟治理项目建设,努力成为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先行示范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抢抓“双碳”市场机遇,谋划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进一步加大民生财政支出比例。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63200元和43700元。拓展就业新空间,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改造棚户区1000户,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落实落细“双减”政策,新增公办园学位1000个,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依法实施三孩政策,有效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巩固提升文明城市、爱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打造义安精神文明高地。
着力加强社会治理。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阶。有效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债务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深入开展“食安安徽”品牌建设,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管控能力。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超前化解风险隐患,引导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上妥善解决。全力推进平安义安建设,推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防控体系向镇村延伸,构建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格局,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绝不会轻而易举、一蹴而就,我们决不能屈居人后、甘于“躺平”,要切实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锚定全省104个县区“大赛道”,敢跟先进比高下、敢同自己过不去,攻坚克难、日夜兼程,方能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三、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为此,我们要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抢得先机、赢得主动,确保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起步有力。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亿美元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蓄势赋能,坚定不移抓招引、攻项目
坚持“双招双引”首位工程不动摇。围绕铜基新材料、半导体等重点产业链条,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守住环保、能耗、安全“总开关”,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实施专业招商、蹲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能耗低、效益高、带动强的产业链项目。全力争取纳力铜铝箔、辅料数字化智慧产业园等20个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8个,到位内资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500万美元。认真贯彻落实市“产业人才8条”政策,深度对接大学大院大所,持续强化产学研深度合作,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助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登记数和技术合同交易额同步增长10%以上。
咬定项目攻坚头号行动不放松。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度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41个,年度计划投资91.6亿元。严格落实“四督四保”“五个一”“三个走”工作机制,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不断强化重大项目建设跟踪包保服务,聚力项目建设开工、竣工、投产各个环节,切实打通项目落地难点痛点堵点,始终做到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不断拓宽经济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确保博日生命创新谷、海铜铜业等3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安派新材料、恒雄铬锆铜等2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同时盯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取向,持续抓好对上争取谋划储备工作。
(二)突出强基固本,聚精会神强二产、活三产
做强工业经济驱动力。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发展理念,建立工业企业亩均产出和资源占用为核心的综合评价制度,完善D类企业退出机制,持续优化要素保障配置,深入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始终坚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引导工业经济呈数字化、智能化、集聚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集中精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三重一创”建设,依托富乐德科技、嘉铜产业园等重点企业,发挥铜勤表面处理中心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配套转移,确保战新企业总数达39家以上,实现总产值增长30%以上。强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低端产能向高端产能转变,实施旋力特钢宽厚板、合金板带和中车长江车轴平移等技改项目20个,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全力推进“双倍增”计划,抓好梯度培育工程,净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规模工业和高新技术产值均增长20%以上。加快推动旭晶粉体、长江半导体等重点企业IPO进程,新增首发上市企业1家、培育IPO后备企业4家,抢抓设立北交所政策契机,推动更多科技创新“小巨头”敲钟上市。
做活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充分把握“后疫情”时期消费市场发展新机遇、新挑战,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着力发展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培育拓展新业态、新模式。突出东部、五松“一城两地”,积极打造商业消费圈,培育龙头带动企业,不断挖潜大众消费能力。做大电子商务,倡导云购物、直播带货等融合消费模式,完善物流仓储等载体建设,“线上线下”齐发力,完成电子商务网络销售额17亿元以上,农产品上行突破1.8亿元。做强生态旅游,提升品牌档次,促进三产融合,推进犁桥水镇4A景区创建,争创省级文化旅游名县,进一步提升义安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突出高效精准,千方百计优服务、壮平台
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始终牢记营商环境就是现实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化落实首问负责制、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擦亮义安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进一步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全面落实“1+7”企业扶持政策,拓宽“税融通”“政银担”、过桥资金等金融工具帮扶范围,持续开展减税、清费、降本行动。加强土地要素保障,全年完成征收土地1000亩、房屋10万平方米以上。扎实做好临进规企业上门指导服务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一对一”辅导企业进规纳统,并加强退规、临退规企业帮扶,实施分类管理服务,全力引导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做优“互联网+政务服务”,压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行政审批事项,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多评合一”和“多审合一”,努力实现审批最少、成本最低、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水平,依托线上平台渠道,完成区政府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加强基层信息窗口建设,打通政策传达“最后一公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推进涉企“一件事”、企业注销便利化和“证照分离”改革,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增加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力,市场主体新增12%以上。
充分发挥平台功效。义安经济开发区要发挥好“主战场”“生力军”作用,推深做实“标准地”改革,确保完成“四上”企业经营销售收入385亿元、力争40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增长高于全区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努力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争先进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要依托“绿色食品”优势禀赋,用工业化发展思路做好涉农企业服务,加快三产融合步伐,加速建成食品科技产业园孵化器,完成产值25亿元,努力争创国家级“一区一园”。耀安公司要立足“国资管家”企业定位,围绕“4+N”业务框架体系持续做优做大做强,运用好AA级信用评级带来的政策利好,利用好耀安高新等5家区内现有基金公司,以更加多元的投融资方式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入驻。
(四)突出提质增效,坚持不懈扩融合、促振兴
全盘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加快东进步伐,加速实施“退二进三”产城融合有机更新项目、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及配套设施PPP项目、基础设施EPC项目建设,基本完成金山工业园搬迁征收,全面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提升项目。提升五松品质,启动五松城区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完成滨江大道义安段改造升级,建成城北换乘中心,加快城北区域开发。超前谋划水利专项规划,完成顺安联圩泵站等项目建设,不断补齐防洪、供水、生态修复等工程短板。稳步实施区环卫一体化项目,不断扩大“数字城管”覆盖面,完善垃圾分类机制,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专项行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1.3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0万亩、粮食产量11万吨,新增各类农业品牌10个以上,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0亿元以上。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和家庭农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农民增收。制定乡村人才专项规划,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持续深化与枞阳县县域结对帮扶。舒展城乡路网“经脉”,建成“四好农村路”22.85公里,着力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成效。实现全区主要乡镇、办事处5G网络全覆盖。聚焦“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村改厕提升1136户,创建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7个,整治美丽自然村庄30个。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认真抓好中央、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各类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凤凰山风景名胜区矿业权分类处置工作。认真落实环长制,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规严惩,持续开展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持续实施秸秆禁烧、散乱污、工地扬尘、餐饮油烟、VOCS等治理攻坚行动,实现空气优良天数比例、PM2.5平均浓度双达标。打胜“碧水”保卫战,聚焦长江大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捕鱼行为,建成渔政执法基地,常态化推进河(湖)长制,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打好“净土”保卫战,认真落实林长制、山长制、田长制,实施森林增长工程,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瓦窑山铁矿等关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坚决打击固废危废违法处置行为,扎实推动“无废城市”常态长效。总结推广东联镇智慧乡镇AI指挥系统和“多长合一”智能化平台试点经验,分步在全区普及。严格落实“减碳”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挖节能空间、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积极推进能源置换和煤炭减量替代。
(五)突出共建共享,全心全意惠民生、增福祉
完善基础民生。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高质量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重点群体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特殊群体帮扶解困工作。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做好“难安置”专项治理工作,加快水木清华二期等地块安置房建设,新建安置房8.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400户。
提升普惠民生。着力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基本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医疗+养老”“智慧+康养”养老服务网络;全力支持幼儿托育一体化建设,新增托位150个。抓好“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优化全区学校布局,铜陵中学东城校区启用招生。全面推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进医共体建设,支持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钟鸣中心卫生院达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巩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推进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退役军人优抚安置、纾难解困以及双拥创建工作,不断强化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科协工作,继续加强体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机关事务、融媒体、地方志、地震、粮食、物价、人防、档案等工作。
夯实安全民生。科学精准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好守住中高风险地区来区返区人员协查管控关口、院感防线,管控好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持续推进“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持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推进“党建+信访”模式,探索“纪委+信访”模式,全面做好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工作,持续推进恒顺地块、诚铭地块、润丰地块遗留问题处置和环球家居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等重要会议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不断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美好蓝图振奋人心,新的征程催人奋进。为此,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砥砺“硬核”能力,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开崭新局面,充分展现担当作为。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衷心维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以实干实绩诠释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不断加强政府党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示范带动政府系统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坚定的政治信仰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运行效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扣主要指标、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担起主责、抓准主业、当好主角。持续强化“五个过硬”,全面增强“八大本领”,提升推动发展的能力水平。强化责任担当,以逢山开路的闯劲、攻城拔寨的拼劲、抓铁留痕的韧劲,有效破解发展难点、民生痛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督促检查,增强执行能力,提高工作绩效。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定期开展行风评议、明查暗访,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贯彻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担责、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治理“慵懒散”,坚决打通“中梗阻”,全面整治懒政怠政行为,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
以法治建设为基石,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依法办事。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程序。依法办理各类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持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加大决策和执行公开力度,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
以从严治党为保障,坚决守牢廉洁底线。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头雁效应”,扎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区委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严控债务规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一般性财政支出,持续缩减“三公”经费,以行政开支的“减法”换取民生保障的“加法”。加强政府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岗位的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全力支持纪委监委工作,巩固扩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坚决惩治“蝇贪”“微腐败”,进一步建设好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伟业,实干创造未来!今天的义安,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义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义安而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名 词 解 释
1.“税融通”:指对依法诚信纳税的中小微企业,以其在一定时间内纳税情况为依据,合作金融机构向其提供一定金额的贷款或授信业务。
2.“政银担”:指对小微企业担保贷款出现的代偿,由担保机构、省担保集团、合作银行及地方财政按4∶3∶2∶1的比例分担,可有效缓解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3.“四好”农村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指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后,刷二代身份证以示认可,服务数据方可传入系统确认;提供服务的基层医生刷自己的绩效卡以示该项服务由本人提供,刷卡后系统自动计算其工分和劳务报酬。
5.“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1”即1个总体实施方案;“11”即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的11个专项实施方案;“N”即根据我省实际在特种设备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增加的专项实施方案。
6.“多评合一”:指在投资项目立项阶段,为便于申请人办理相关许可审批,在法律框架内尽可能把多个评价报告合编为一个,一次性编制完成,并组织专家一次性评审。
7.“承诺即开工”:指工业项目业主(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由项目业主按照政府职能部门设定的准入条件、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依法依规自主开展项目勘察设计和施工,政府各相关部门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同步实施全程跟踪服务、项目竣工后进行联合验收监督与发证、企业不达标不投产的审批制度。
8.“标准地”:指在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性统一评估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9.“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10.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营)的字母缩写,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1.EPC:即“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的字母缩写,指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
12.“三大革命”:指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
13.“环长制”:即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指以自然村、城市小区为基础,通过设立三级环境专项监督长和环境专项监督员,建立监督网格体系,将环境监督基本单元最小化,进一步保障监管无盲区、无死角,有效打通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
14.“专精特新”企业: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设备工艺先进、管理体系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特征,可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中发挥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15.“一屏”“一廊”“一轴”“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一屏”即南部山区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加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严格控制区域内人为的开发活动,大力开展天然林保护、加强防护林建设。“一廊”即北部长江滨江生态景观廊道,该区域主要保护措施在长江小夹江等主干河流沿岸建立不小于20米宽的生态缓冲带,尽量保持自然河道、坑塘、湿地的自然形态。“一轴”即顺安河水系廊道,遵循“宜草则草,宜树则树,林草相间”的原则,提升顺安河干流沿岸各景观节点区域连通性。“多节点”即凤凰山、叶山林场、环西湖湿地、天井湖等板块节点。
16.“两高”项目:指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
17.“双减”政策: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8.“四督四保”“五个一”“三个走”工作机制:“四督四保”指督查推进新建项目,保证开工率;督查推进续建项目,保证竣工率;督查推进竣工项目,保证达产率;督查推进谋划储备项目,保证转化率。“五个一”指一个项目、一名班子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措施、一抓到底。“三个走”指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路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