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铜陵市义安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6-22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55   评论:0
内容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1年1月25日在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姚贵平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

铜陵市义安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1月25日在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姚贵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义安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义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有效应对百年不遇之“大疫情”和历史罕见之“大汛情”,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增长4%;一般财政收入26.1亿元(不含海关),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增长3.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850元、26420元,增长5.8%、7.5%;城镇登记失业率3.5%;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慎终如始,疫情汛情有效应对

  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及时启动一级响应,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较短时间实现了“清零”目标,全力构筑阻断疫情蔓延扩散的“铜墙铁壁”。疫情初步控制后,我们坚持“非禁即复、应复尽复”原则,全力支持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复学复课,最大限度对冲疫情影响。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我们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防控成果持续巩固。

  坚决打赢防汛抗洪“保卫战”。面对历史罕见的雨情水情和险情灾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启动防汛Ⅰ级响应,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全区上下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严防死守长江干堤、江心洲、外滩圩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有序撤离安置受灾群众1.3万人,及时开展“四启动一建设”工作,最终实现了人员无一伤亡、万亩以上圩口无一溃破、工业生产未受较大冲击,确保了江河安澜、百姓安宁,取得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

  (二)坚持产业强区,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工业经济蹄疾步稳。规模工业放量达产,新晋规模企业21家,完成产值178.5亿元、增长12.3%。战新产业茁壮成长,新增战新企业7家,实现产值35.4亿元、增长20.3%。有效投资持续放大,实现工业投资44.6亿元、增长14.2%,完成技改投资21亿元、增长16.5%。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全面推行,质量强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旋力特钢获评全国绿色工厂、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富乐德科技作为全市首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在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

  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5.5亿元,占GDP比重超48%。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线上销售额超15亿元,成功创建省级电商示范村2个,铜草花科技获评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文旅融合品牌凸显,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4亿元,犁桥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梧桐花谷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犁桥水镇、城山农夫园升格国家3A级景区,顺安获评省级千年古镇,永泉旅游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永泉忆江南地质小镇跻身省级特色小镇试验名单。

  现代农业稳扎稳打。完成农业总产值22.4亿元、增长3.1%,获评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生产供需两旺,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1.7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30万亩、产量11万吨,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5.2亿元,牧原生猪养殖项目启动主体工程建设。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家庭农场13家、“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9个,11家企业获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营收28.4亿元、增长4%。张林渔业获批国家级大口黑鲈良种场。天门现代农业园获批省级园区。

  (三)坚持开放融合,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双招双引”高位推动。招商引资速效并重,抢抓沪苏浙产业溢出转移机遇,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开启“云”模式对接,试水“飞地”式招商,与浙江海盐、慈溪签订区域合作协议,嘉铜金属制品产业园获批安徽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长江建设、心里程教育、博日科技等一批重大产业类项目相继落户,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1个,利用内资133.8亿元、外资8631万美元。招才引智量质并举,江南大学(铜陵)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成运营,中车长江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成立,魏兆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通过省级评审,新建省级创新创业平台4个,柔性引才42名。

  项目攻坚全面深入。坚持“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强力推进“重点项目攻坚年”、开工项目“4个月滚动计划”。年产100万吨电梯导轨特种型钢、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产业园等52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柒尚钢索、上峰水泥窑协同处置等35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建成,产业类项目完成投资额、竣工项目数等均居全市前列。清单化管理“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入规”项目,明确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富乐德半导体增值服务产业园等一批产业转移项目加快建设,旋力特钢续建项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

  营商环境日臻完善。持续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做细做实“店小二”式服务,实现重点企业帮扶全覆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减税降费5.5亿元。充分发挥金融支撑实体经济作用,用好用活政银担、税融通等政策工具,撬动金融机构贷款16亿元。“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三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应用加快覆盖,“最多跑一次”改革稳步实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皖事通”注册量和活跃度持续走高,开辟“7×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大厅,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平台建设再上新阶。义安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三中心一超市”先后成立,“多评合一”基本完成,“承诺即开工”制度全面推广,“标准地”和合作共建园中园改革持续推进,完成“四上”企业经营收入25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规上工业产值、税收分别增长15.5%、23.8%,跻身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前50强,获评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本形成基地建设、食品加工、仓储物流及电商销售全产业全链条发展格局,完成产值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入围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耀安集团正式建成运营,“1+8”架构基本形成,4大主营业务多点齐发、多元互补,先后参与组建安徽建工长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安徽耀安伯翰高新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支撑实体经济造血、输血、活血功能,蕴含潜力进一步激发。

  (四)坚持统筹兼顾,城乡面貌绽焕新颜

  城市建设提档升级。东向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区行政中心顺利东迁,东城大道连接线竣工通车,汇森广场、百汇二期等商业综合体完成建设,四季锦园、澜山府等住宅项目竣工交付,东部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生态水环境PPP项目启动实施,承载能力和品质内涵“双提升”。五松城区建设同步推进,建陵新村、听松苑一期老旧小区改造完成,麓山樾、拓基江南府开工建设,铜胥路地下管廊工程加快推进,城北片区排水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建成5G网络基站86个。城南、牡丹城菜市场改造完成。66个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施行。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质量建成“四好农村路”23.4公里,老观圩泵站改造竣工使用,子胥泵站改造开工建设,28项水毁修复工程全面实施。建成天门、西联、胥坝污水处理PPP项目,全区乡镇驻地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美丽乡村更进一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收官,完成农村改厕12182户,8个特色自然村完成整治建设,3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顺利通过省级认定。农村区域生活垃圾治理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乡风文明引领风尚,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建成中心1个、所(站)123个,创新打造一批移风易俗示范点,积极探索农村诚信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有力实施。获评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优秀单位。

  (五)坚持绿色优先,生态底色越趋鲜明

  强力实施长江禁渔。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方针,全面推进“四清一治”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捕捞、运输、销售、餐饮“一条龙”长效管治机制,拆解涉渔“三无”船舶343艘,查处涉渔案件36起。渔政信息化中心加快建设,基层渔政管理力量全线加强。全面落实建档立卡退捕渔民配套政策,140名职业渔民转产就业,转产安置率100%。

  竭力整治突出问题。深入实施“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入河排污口、重点企业及开发区专项排查等八项环境执法行动,全力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4+4+20+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交办28件群众信访件全部办结。

  全力攻坚污染防治。生态文明成效显著,聚焦“区域+流域”联防联控,林长制、山长制、河(湖)长制有效落实。蓝天保卫战扎实有效,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指标全面达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历史最好水平。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顺安河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河湖,长江非法采砂监管持续加强,1个国控2个省控3个市控水质监测断面全部达标,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项目主体工程加快建设。净土保卫战有序推进,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全线达标,生态修复废弃关闭矿山17家。“无废城市”试点扎实开展,上峰杰夏一般固废和危废处置项目建成运营。

  (六)坚持和谐共享,民生内涵愈发丰富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投入4.9亿元高效实施28项民生工程。新增城镇就业5124人,荣获第三届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参保计划提前完成,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全面提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有序推进。认真组织实施残疾人惠残项目,建立首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实施市级棚改849户,回迁安置784户,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专项行动扎实推进。

  社会事业施行有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日益提高,医共体建设扎实有序,成功创建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稳步建设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全面开通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认真落实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门诊报销实际补偿比达50%。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成区二中上划,开展市六中与新桥中学联合办学试点,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6所农村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区实验小学获评第五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平供销社、顺安新春商店完成改制,新增20个村级供销社。

  社会治理井然有序。“六清”行动持续深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小天网”工程全覆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防灾救灾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狠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保障人民群众身边的安全。“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速建设,社区邻里中心社会化运行试点探索。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区红十字会获省级表彰。东正社区等3个全国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聚焦群众诉求,坚持开门接访,信访积案化解有力。国防教育、兵役征集、老龄、关心下一代、工会、工商联、妇女儿童、科协工作有力推进,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物价、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在做好“双考”答卷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始终做到政治过硬,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扎实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着力打造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充分吸纳区政协的协商意见,高质量办理人大建议161件、政协提案151件。持续提升作风效能,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开展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作风评议,全面营造“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跟踪开展效能督查,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提速提效。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强化审计监督,加快惩防体系建设,全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的发展,为“十三五”划上了圆满句号。回首五年来的历程,我们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在中共义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受了层层考验、跨越了道道关口,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

  五年的赶超跨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底气更加充足。我们顾全大局,在经历了滨江工业区划转的战略调整后,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5.1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超过8.2%、8.7%,三次产业比由10.6:47.3:42.1调整为9.2:42.7:48.1。有效投入持续扩大,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6个,总投资502.5亿元。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1个,实际利用内资584.4亿元、外资3.1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2亿美元。

  五年的改革创新,市场活力日益彰显,发展舞台更加广阔。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区政府工作部门优化调整为26个。“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721个。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减税降费27亿元,办理“税融通”3.7亿元。公共资源交易、征收安置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场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圆满完成,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企业从25家增至53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2件提升至19.1件。义安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敢为人先、亮点纷呈,农业科技园区锐意进取、圆梦“国字”号,耀安集团行稳致远、厚积薄发。

  五年的统筹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环境更加优越。东部城区扩容至6.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1%,产城一体深度融合;五松城区雨污分流全面完成,历史性实现“清水入江”,城市管理更趋精细精致,“一城两地”遥相呼应。棚改三年专项行动有力推进,实施市级棚改项目18个,9584户居民喜迁新居。完成土地征收1.2万亩、房屋征收7644户92万平方米。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1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948户、改厕57842户。新增市政道路17公里,升级改造农村公路407公里,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开通城市公交班线17条,运营里程647公里,建制村客车通达率100%。生态环境整治力度空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生态环境目标考核连续四年全市第一。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3个村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72个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布点中心村建设全覆盖,成功实现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区“四连冠”。

  五年的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更加丰硕。区本级累计投入25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171项,财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高达82.3%。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运行。实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特困人员供养、城乡低保5次提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义安模式”在全省推广,获评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铜陵中学、市六中等12所学校划转承接,获评省级“教育强区”称号。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基层残疾人组织专项改革成为全省试点,获评“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力做好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累计投入3118万元帮助枞阳县汤沟镇建成帮扶项目29个。连膺第二届、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区,17人当选“中国好人”,百万人口“中国好人”当选率位居全国前列。城乡社区改革有序推进,获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乡土文明传承下的义安特色”入选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成果。

  五年的勠力同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发展根基更加稳固。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办理人大建议654件、政协提案587件,获评全国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不断深化平安义安建设,“六清”行动见底清零,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集团1个、犯罪团伙3个。全面深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改革,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态势稳中向好。非洲猪瘟疫情处置扎实有效,着力破解“猪周期”困局。积极妥善化解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千方百计解决群众诉求。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成效获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3年跻身全国县区政府网站50强。国防建设卓有成效,累计输送653名优质兵员,出动基干民兵800余人次参与各类抢险救灾行动。高质量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河长制、质量工作获得真抓实干激励政策省级表彰。

  过去的五年,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不懈奋斗,我们交出了一份既有成色又有特色的“小康答卷”。过程充满艰辛、成果令人振奋!五年成就的取得,是中共义安区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高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全区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向驻区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在我区创业、工作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我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

  奋斗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经验弥足珍贵。驻足回望,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要紧密结合上级部署、发展现状和群众需求,勇于先试先行,敢于破旧立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破解难题,用改革的办法打破桎梏、清除障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筑持久张力。必须坚持发展先行。要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各方争取、多头衔接,集中优势力量,持续聚焦发力,稳步实施一批牵动全局、影响长远的基础设施类项目、产业发展型项目,全力突破发展瓶颈制约,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要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下大决心、花大气力解决涉及群众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冷暖问题,确保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不断形成群众参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必须坚持苦干实干。要大力弘扬务实作风,依法行政、勤廉从政,引导政府系统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加强执行力建设,强化闭环意识和穿透思维,在服务中发挥作用,在实干中贡献力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催生内生活力。这些认识和体会,是义安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一轮的发展和竞争,我区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看,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龙头企业不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从民生保障看,公共服务水平与多样化的民生诉求不相适应,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从自身建设看,政府职能转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少数干部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担当精神不足等现象,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进一步提升。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定位和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亦是义安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和跨越突破期。根据《中共义安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义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安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尽全力推动义安高质量发展,让全区人民共享高品质生活,并为之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主要体现在打造“三区”发展定位方面:

  一是打造长三角产业合作先行区。强化科技引领,集聚要素资源,紧扣“三重一创”重点,实施“三比一增”行动,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在融合发展中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二是打造全省城乡融合示范区。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水平建设,全力塑造精品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积极营造高品质生活“强磁场”。

  三是打造铜陵东向发展门户区。依托区行政中心东迁有利契机,以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为思路,统筹抓好东部城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经济业态深度拓展、公共服务优质供给,进一步“接地气、聚人气”,加快构筑铜陵东向发展“桥头堡”。

  为此,我们将坚持并持续推进制造强区、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优先“六项战略”,以期“十四五”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合理较快发展,区域竞争力不断提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亿、增速保持在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产业体系加快向中高端迈进,规模以上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双倍增”,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46:47,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扩大。

  二是创新驱动再获新突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保持高速增长,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政府投入结构更加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改革开放再创新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进一步凸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显著提升,农村“三权”改革全面深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利用内资及长三角等地区资金、引进企业数量进一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稳中有升。

  四是民生福祉再攀新高度。社会事业改革不断推进,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人均期望寿命达79岁。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城镇化率达60%以上。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明显提高。

  五是生态环境再展新面貌。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模式日益显现,全区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序治理和有效控制,环境联网治理机制持续运行,跨流域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生态宜居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水平等指标任务全面完成,城区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45%左右。

  六是治理效能再树新标杆。法治义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平安义安建设不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有力。

  三、202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区委一届十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推动现代化美好义安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锚定主攻方向,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聚焦“双招双引”。坚持首位工程不动摇,始终秉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鲜明导向,围绕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关键技术、高层次人才和配套项目,全力做好稳链建链补链强链文章。招商引资再提速,开展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健全完善招商激励机制,深入发掘乡贤资源,力促博日科技生物产业园、5G通讯芯片光电产业园、年产10万辆电动车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2个,到位内资1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招才引智再提质,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工程,支持重点企业与大学大院大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高精尖、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

  聚力项目建设。围绕中央和省、市重点扶持方向,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安排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3个,年度计划投资78.6亿元。持续深入推进“重点项目攻坚年”、开工项目“4个月滚动计划”,针对“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竣工未入规”项目,大胆学习借鉴先发地区成功经验,创新思路理念、方法路径,在苦干实干加巧干中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制约,确保安徽康恒食品、顺邦无缝钢管等3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富乐德陶瓷熔射及研发中心、年产100万吨电梯导轨特种型钢等2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聚效服务保障。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全力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更多事项“全程网办”。编制完成三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向基层末端延伸。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落实落细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和全程跑办服务机制。持续优化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普惠作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土地供应,完成土地征收1000亩、房屋征收10万平方米。

  聚合平台作用。扎实推动义安经开区“园区倍增计划”,深化软硬件建设,优化承载服务能力,基本建成科技孵化器,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7%以上、税收增长15%以上,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再接再厉、争先进位。稳步推进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国家级“一区一园”,深入推动园区改革创新,完成产值22亿元,全力打造现代食品科技产业集聚“高地”。耀安集团立足“4+N”业务板块,致力于长远稳健发展,完成AA级信用评级,全面做好资产运营、产业培育、风险化解防范等工作,整合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巩固提升国企改革综合成效。

  (二)突出产业培育,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夯实工业经济主支撑。坚持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紧盯钢铁、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引导工业经济集群集聚发展,实现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增长20%以上。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抓好梯度培育工程,全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力争富乐德科技首发上市,培育IPO后备企业2家、“新三板”“新四板”挂牌企业8家以上,逐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发动现代服务业副引擎。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着力发展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坚持“线上线下”双线发力,大力培育云购物、直播带货等融合消费模式。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全方位谋划“旅游+”项目,争创省级文化旅游名县,启动建设永泉休闲康养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新增国家级4A景区1家、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家、省级特色旅游村2家,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亿元以上。

  打造特色农业新亮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1.3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30万亩、粮食产量11万吨,新增各类农业品牌10个以上,确保农业总产值增长3%以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常态化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变更工作,完善“三权分置”改革,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夯实根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三变”改革。推进多产融合发展,做好白姜、凤丹等特色农产品文章,推进“皖鲈一号”争创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2亿元以上。

  (三)统筹城乡一体,深耕高质量发展沃土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凝心聚力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保“蓝天”,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实施秸秆禁烧、散乱污、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专项整治,积极开展VOCS治理攻坚行动,实现空气优良天数比例、PM2.5平均浓度双达标。护“碧水”,推深做实长江流域禁捕工作,严厉打击江砂盗采行为,常态化推进河(湖)长制,全力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守“净土”,认真落实林长制、山长制,加大对全区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固废危废违法处置行为,扎实推动“无废城市”常态长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国家耕地督察问题整改。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营造林2万亩,新增城市绿地2万平方米。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向发展步伐,优化东部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完成东部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基础设施EPC项目,全力推动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及配套设施PPP项目,启动河湖生态环境整治,加快城市休闲绿地及配套路网、环湖路网建设,谋划开发顺安河以西地区。提升五松城区品质,整治天使小区、观湖东苑二期2个老旧小区,建成铜胥路地下管廊工程,完成城北片区排水改造,全力推动城北区域开发建设。促进城乡互联互通,建设“四好农村路”30公里,建成五松换乘中心、天门综合运输服务站。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5G网络城区全覆盖。统筹抓好“四启动一建设”工作,完成28项水毁修复工程,加快实施顺安联圩泵站等水利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省级中心村2个、整治重点自然村10个,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提升1131户。

  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提标提效提升顺安、五松城区文明创建水平,进一步完善常态长效机制,全方位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定期开展问题整治“回头看”,扎实开展全省第四届文明城区创建。扩大文明实践试点成效,聚焦实践中心四级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所(站)一特色”。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科学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不断扩大“数字城管”覆盖面,持续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加速推进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

  (四)紧扣民计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健全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机制,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有效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硬件设施配备和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整合疾病预防控制资源,进一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谋深民生福祉。从群众最急、最忧、最盼之处着手,高质量实施26项民生工程。继续开展“四进一促”专项活动,全面落实各项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开展根治欠薪攻坚行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化建设进程,推动社会保障提标扩面。新建安置房1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群众500户。完成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难办证”问题整改。

  做实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工程,统筹推进教育现代化“1+6”工程,深化校长职级制、“区管校聘”等改革,启动顺安中学、钟鸣中学寄宿制学校建设,配合做好铜陵中学搬迁工作,积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积极推进体育强区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深化枞阳县汤沟镇结对帮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完成朱村、董店、新桥供销社改制。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落细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深化社区治理改革创新,通过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验收。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启动“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排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支持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资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稳妥处置各领域矛盾纠纷,持续攻坚化解信访积案,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争创江南文化园省级餐饮质量安全街区。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持续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警务云平台”“雪亮工程”,始终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做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和双拥创建工作,不断强化老龄、关心下一代、残疾人、红十字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工作,继续加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机关事务、融媒体、地方志、地震、物价、人防、档案等工作。

  (五)立足履职尽责,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树牢看齐意识,激发动力。始终坚持把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工作摆在首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压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掷地有声、落地见效。

  树牢法治意识,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做好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持续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接受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办理好议案、建议、提案。依法办理各类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树牢宗旨意识,勤勉担当。将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全力推行首问负责制,全面提升服务效能,“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任务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强化执行力建设,深化闭环意识和穿透思维,摒弃“看客”思想,杜绝“二传手”现象,全面营造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树牢廉洁意识,严守底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委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严控债务规模,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不断降低行政成本。坚决惩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伟业,实干创造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义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认真迈好每一步、踏实跨过每道关,在新格局中奋力推动现代化美好义安建设,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名 词 解 释

  1.“六稳、六保”:“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四启动一建设”:启动水毁设施修复、启动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启动对受灾农民和农业经营大户进行综合帮扶服务、启动防止因灾致贫返贫巩固脱贫成果、谋划推动城乡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4.“四最”: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

  5.“四送一服”:送新发展理念、支持政策、创新项目、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

  6.“多评合一”:是指在投资项目立项阶段,为便于申请人办理相关许可审批,在法律框架内尽可能把多个评价报告合编为一个,一次性编制完成,并组织专家一次性评审。

  7.“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建设项目相关区域性统一评估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环境、建设、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8.“四好农村路”:是指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9.“三大一强”:即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

  10.“4+4+20+N”: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专题片披露我区的4个问题;2017年以来中央及省环保督察交办的暂未完成销号的4件信访件;今年需完成以往各类督察检查交办的20个共性问题;纳入安徽省“N”类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问题5个。

  11.“六清”:指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

  12.“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1即1个总体实施方案;11即按照国家要求开展的11个专项实施方案;N即根据我省实际在特种设备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增加的专项实施方案。

  13.“税融通”:指在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小企业的税收情况给予一定额度的信用敞口。

  1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是指居民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后,刷二代身份证以示认可,服务数据方可传入系统确认;提供服务的基层医生刷自己的绩效卡以示该项服务由该医生提供,刷卡后系统自动计算其工分和劳务报酬。

  15.“猪周期”:猪肉价格高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到很低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

  16.“三重一创”: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17.“三比一增”:指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专项行动。

  18.农村“三权”: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

  19.“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0.“四进一促”: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村),促进就业。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