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8-01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98   评论:0
内容摘要:2021年2月3日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艳敏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主要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应对新......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2月3日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艳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主要成就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持续回稳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初步统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82%,增速分别位居市内五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2%,增速位居市内五区第二。一年来,我们全力抓好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经济社会发展回稳向好。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时间建立三级联动防护网,启动454个网格、686个卡口以及重点场所管控,6000余名干部职工、2000余名党员志愿者下沉一线,构筑了“数据、管理、责任”三个闭环。累计核酸检测34000余人次,承接国际航班33架次3409名境外入郑人员集中医学观察,对193家冷库、2170家冷链企业实行全流程、全时段监管,织密人民健康安全网。特别是去年“五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我区圆方集团亲自回信,盛赞了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人民力量,更加坚定了我们夺取大战大考“双胜利”的信心决心。复工复产统筹推进。在全市率先出台“管城10条”“财税9条”帮扶政策,深入开展“三送一强”“一联三帮”企业帮扶活动,累计解决企业用工14万余人,减免缓各类税费32万户次、22.2亿元。助推各类企业融资117亿元,发放小额贷款2.6亿元,惠及企业2.5万余家。通过发布“管城味道”纪录片、开展“管城云车展”、打造“弄啥里”等一批夜间经济街区,有效拉动消费及时回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市内五区第一。各类市场主体由疫情期间9.2万家增加至11.7万家,新增“四上”企业93家,有效稳住了经济基本面,推动经济扭负为正、企稳回升。项目拉动坚强有力。全力以赴上项目、扩投资,完成土地征收1486亩、供应1542亩,申请中央专项债券资金6.02亿元。出台《推动管城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编制产业招商图谱,引进7-ELEVEn河南区域总部等18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额308.5亿元。全区24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15.6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8.6%。

(二)坚持板块带动、错位发展,转型升级动能有效集聚。商代王城遗址板块。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开展规划方案比选,城市设计方案获市级审批。扩围征迁任务圆满完成,城垣环境保护及提升一期工程建成开放,二期工程即将竣工,综合管廊及道路工程大头落地,“两院”项目即将开馆,安置区正在筹备回迁工作,宫殿区遗址公园等9个项目全面加快建设。统筹推进“六街六片区”协同风貌区建设,北顺城街改造基本竣工,代书胡同、平等街等街区建设成效初显。金岱科创板块。成功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城市设计、产业定位、做地方案编制,收储土地212亩,文德路等3条道路提升工程建设完工,体育环公园一期建成开放,规划招商展示中心建成投用。腾飞集团等18个总部项目达成入驻意向。小李庄火车站板块。核心区域城市设计方案已获市级审批,火车站站区建设方案正在进一步深化,产业规划设计已形成中期成果。累计完成448万平方米绿化工程,豫一路等10条道路建成通车,豫二路等6条道路正在加快建设,刘湾变等3所变电站主体完工,明珠路小学等5所学校和南曹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

(三)坚持聚焦短板、主动求变,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中心总办件量突破236万件,累计服务企业和群众达82万余人次。875项高频事项实现“网上办”,306个“一件‘事’”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深化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繁文缛节和不必要证明事项307项,审批材料同比减少32.4%,办理时限缩减83.6%。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科技创新亮点纷呈。大力开展科技型和高新企业“双倍增”计划,新认定科技型企业61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累计兑现各类科技奖补资金5743.8万元。获评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家。全区高新技术产值达到300亿元。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整合国有资本,完成5家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建立了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深化财政制度改革。积极承接市级下划各类税收属地管理工作,近200家预算单位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资金支付使用效率大幅提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工作,成立集体经济组织30个。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8个。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承接市级规划审批下放权限23项;对接市级执法职能划转,梳理行政处罚类权责清单778项。制定完善了应急预案、物资储备、救援队伍等应急管理体系,完成防汛抗旱指挥部体制改革。荣获“河南省改革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防汛抗旱工作先进集体”。

(四)坚持区域联动、积极作为,高品质城市建设深入推进。道路综合改造成效显著。坚持“两优先、两贯通、两分离、一增加”理念和“四带”原则,探索“道路十条”等道路综合改造模式,“七步联动工作法”在全市推广。高标准完成航海路、未来路改造工程,拆除违章建筑4.5万平方米,线缆入地改造27公里,新增道路绿化10.2万平方米,航海路改造工程成为全市道路改造标杆;城东路综合改造一期大头落地,陇海路综合改造正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稳步实施。坚持示范带动,分类施策,有序推进533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完成陇海北三街等336个老旧小区、9条支路背街改造,改装天然气3500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9.2万平方米、既有住宅加装电梯48部。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分别对我区老旧小区改造经验进行宣传报道,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城乡结合部整治统筹有序。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的原则,集中开展“三清”行动并建立长效机制,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8.7万平方米、清运垃圾16万立方米、取缔黑加油站2家,建成垃圾中转站5座;新建小型污水处理站6座,实现农村污水全收集;张华楼、刘湾、河西袁美丽乡村建设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聚焦“四化”要求,累计创建优秀路段120条、卓越路段14条。完成城南路等13条道路改造提升和南仓街等36条架空线缆入地整治,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536个,建成4条智慧停车示范街,改进城市管理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圆满完成区域内轨道交通和四环快速化等重点市政线性工程征迁任务。区级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投用,新改建垃圾分类房279处、环卫中转站8座、公厕53座。新开工道路33条、里程近48公里,宇通路、端和路等14条道路建成通车。

(五)坚持底线思维、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大力开展移动源、燃煤源、扬尘源等专项整治,150家大中型餐饮门店、133个建筑工地全部纳入智慧在线监控,黑加油站和“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6.9%、14.2%,全年优良天数达222天,同比增加58天。水系治理持续发力。拆除河道两侧违法建设5700平方米;治理排污口4处、整治黑臭水体24处,全区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站马屯截污工程投入使用,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工程刘村沟连接段、环城生态水系循环工程基本完工。生态绿化扩面提质。全年共实施生态项目46个,完成投资9.8亿元。陇海铁路等4条铁路沿线及京广快速路南衍生态廊道绿化全面完成,十七里河综合公园、南水北调公园建成开放,打造公(游)园和微景观31处,累计完成绿化面积约200万平方米。获评“郑州市生态建设先进单位”。

(六)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民生保障稳步加强。全年民生领域支出达3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3%。累计发放低保金、各类补贴1192.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4725人。分配公共租赁住房1252套,新开工安置房1100万平方米、网签10745套。完成2481名退役军人社保接续工作。区级中心敬老院改造完工,建成10家社区养老服务站、新增养老床位200张。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美好教育”提质增效。新(续)建中小学14所,投入使用5所,新增公办幼儿园14所;引进郑州一中、郑州八中优质教育资源开展联合办学;投资4000余万元推进56所中小学午餐供应及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66人以上超大班额实现清零。公共卫生体系日益完善。积极推进管城人民医院升级改造和管城中西医结合医院迁建工作,完成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有”建设,紫东路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国家级创建基本标准初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提升改造特色文化馆、图书馆6家,高标准打造8个社区公共文化活动阵地。新增10家城市书房,新建社会足球场13处。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10家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破获各类案件316起。妥善化解紫楠花园等10个问题楼盘。加快推进非法集资案件处置,累计兑付资金74.6亿元。化解信访积案52件,进京访批次、人数呈“双降”态势。

一年来,我们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大力推进阳光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事项1076项;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114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64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限时办结。着力解决群众急事难事,办理市民服务热线11322件。力戒形式主义,做好精文简会,各类文件压减10.5%,会议减少35.8%。强化资金监管,评审各类政府投资项目92个,核减资金2亿余元。“三公经费”压减23.1%,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3.3%。

各位代表!2020年为“十三五”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向全区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初步统计,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4亿元,是2015年的2.06倍,年均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96亿元,按同期口径换算,是2015年的1.28倍,年均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3亿元,是2015年的1.22倍,年均增长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7亿元,是2015年的2倍,年均增长7.7%。其它指标均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预定目标,全区经济发展实现了总量和增速“双跨越”,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

这五年,是产业发展历史性突破的五年。始终把提升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出台扶持产业发展“1+3”专项工作方案,制定“1+7”重点产业扶持意见,现代商贸业持续繁荣,文化创意旅游业加速崛起,汽车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智能建筑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抢先布局,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十二五”末提升了11.8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累计谋划实施重大项目974个,完成投资2744亿元;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建设129个,完成投资1317.5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4.18倍;累计招引项目111个,总投资达631亿元;全区53座商务楼宇新增入驻企业1700余家,经济发展的韧劲进一步增强。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统筹推进老城更新和新城拓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承载能力持续提升。累计完成各类征迁510万平方米,征收土地4123亩,供地12744亩;建成区面积由58平方公里扩大至73.4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社区26个,常住人口由54.6万人增加至75万人左右。商代王城遗址六大片区完成征迁7000余户,整理土地1100亩。启动533个老旧小区、9个棚户区、128条支路背街改造。完成市场外迁55家,腾退土地2700余亩。完成轨道交通2、3、4、5号线及紫荆山路下穿陇海路快速通道工程等25项市政重点工程征迁任务,新建道路70条,打通“断头路”23条,通车里程达到53公里。完成81条、51万平方米的道路大中修工程,新增停车泊位6.9万余个,“域内畅通、域外联通”的交通路网体系基本成型。

这五年,是生态环境显著改观的五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2020年PM2.5、PM10平均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46.07%、44.7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86天。严格落实“河长制”,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等4条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南水北调环境污染风险点全部消除。累计投入资金49.7亿元,实施生态绿化项目120个,新建公(游)园92个、微景观100余处,新增绿地80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基本实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目标。

这五年,是民生福祉全方位改善的五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生方面支出累计达到123.6亿元,年均增长1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持续超过70%。城镇累计新增就业7.6万人,发放低保及各类补助金共计1.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2万人。瞄准“一老一小”问题,建成区级中心敬老院和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60个,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3万余个;顺利完成7所市属初中移交。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33个,累计签约服务24.4万人。完成11个综合文化站、76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升级改造,新增党群服务中心用房3万余平方米。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6584套,11个安置房项目完成回迁,近4.4万群众住进了现代化生活小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河南省文化先进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等多项国家和省市荣誉称号。

五年来,我区人防、档案、史志、粮食、机关事务、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民兵预备役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艰辛和汗水,五年的耕耘和收获,管城迈上了新台阶,站在了新起点,跨入了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群策群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帮助的结果,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离退休老同志,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参与管城建设的劳动者,向关心支持管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转型有待加快,优化结构任务艰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还不充分,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还未根本消除。政府效能建设仍需努力,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谋划、推进“十四五”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十四五”时期管城发展环境仍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充分准备,坚定必胜信心,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顺应大势看管城,强化机遇意识;站位大局看管城,强化担当意识;审视短板看管城,强化危机意识,牢牢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区政府根据《中共管城回族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了《管城回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予审议。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是:管城发展进入全市第一方阵,经济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际化城区基本建成,高水平实现“五个更高、两个典范、人文城区”建设目标。“五个更高”:一是更高质量商贸发展。打造完成三大核心板块主商贸区和大观国贸、百荣商城等多个副商贸区,形成“3+N”商贸发展格局,推动业态全面升级。二是更高层次文化塑造。以历史文化、商贸文化、民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特色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化产业全面升级,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三是更高能级交通枢纽。“域内畅通、域外联通”的交通路网体系更加完善,地铁经济、轨道经济、物流经济的辐射效应持续迸发,以小李庄火车站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巩固提升。四是更高品味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大生态、大绿化格局更加巩固。五是更高效能社会治理。城区功能、品质、形象全面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两个典范”:打造老城复兴典范。围绕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建设,以“六街六片区”开发建设为抓手,实施文化复兴、产业复兴、功能复兴“三项行动”,全面带动老城有机更新,打造更具活力、更有魅力、更加宜居的老城复兴典范。打造文商旅融合典范。高标建成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胜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和国家中心城市会客厅得到广泛认同。“人文城区”:社会管理文明化、人性化充分彰显,“厚道包容、团结诚信”的城区精神深入人心,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建成更有温度的人文城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关于管城发展的部署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突出围绕实现“古都新生”总目标,聚焦郑州“中优”“南动”功能布局,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目标路径是:聚焦“一二三四六”推进管城高质量发展:“一”:即一个目标,以实现“古都新生”为总目标。“二”:即两个争先,在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战略机遇中奋勇争先。“三”:即三大支撑,以商代王城遗址、金岱科创城、小李庄火车站三大核心板块建设为支撑,打造管城发展重要增长极。“四”:即四大定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展示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综合枢纽经济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型样板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四条路径:文化立区、产业兴区、基础强区和生态靓区。“六”:实现六个方面的大提升。即:综合实力大提升、城区功能大提升、文化软实力大提升、生态环境大提升、民生福祉大提升、治理效能大提升。

为实现上述任务,我们将突出抓好八个方面:一是坚持创新驱动,集聚发展要素,汇聚追赶超越新动能。二是突出数字引领,提升产业能级,构建“一三四五”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深化改革开放,营造一流环境,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四是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内涵式发展,建设高品质现代化城区。五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速推进文化复兴,建设文化强区。六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宜居管城。七是坚持人民至上,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八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安全发展屏障,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管城。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一)聚焦强投资扩消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更加注重扩投资、促消费、强实体、防风险,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主攻项目稳投资。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稳定投资的主抓手,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等领域,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253个,计划完成年度投资约613亿元。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和专班推进机制,强化措施保障,力争光之谷商业中心等70个项目竣工投用、绿都广场商业中心等78个项目加快建设、郑州腾飞总部基地等95个项目年内开工、商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0个项目尽快落地。

整合资源强保障。聚焦园区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和土地供应进度,全年力争完成土地收储2000亩、供应1500亩;加快盘活闲置存量用地,推进“亩均论英雄”评估、“标准地”供应、带“施工图”出让等用地制度改革。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争取专项债支持,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营,深度参与区域开发建设。

深挖潜力扩消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把“新零售”作为现代商业发展重点,实施特色商业街优化、品牌连锁便利店培育、便民市场建改“三项工程”。围绕大观国贸、新世界百货、大乐城等商圈,创新消费产品、消费场景、消费模式,鼓励“线上+线下”直播带货,积极培育“体验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打造3到5处具有管城文化特色的现代时尚消费街区(集聚区)。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多渠道增加文体、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供给,带动全区消费整体提质。

(二)聚焦核心板块建设,提速转型发展步伐。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具雏形、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主体功能先行,掀起核心板块建设热潮。

商代王城遗址板块。以打造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胜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为目标。坚持文化优先、保护优先,加大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综合管廊、城墙考古遗址公园等10大公建类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其中“两院”、商都遗址公园和宫殿区遗址公园实现开园迎宾;加大亳都古巷街区、书院街南片区、夕阳楼等6大文旅产业区文物报批和考古发掘工作,加速控规审批、土地出让、基坑开挖等工作进度,力争年底前全部开工;加快东城垣综合体验区、塔湾路等项目建设,群众安置房实现回迁;“两院”北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完成手续办理。深度融入郑州“两带一心”文化格局,按照“街区景区化”的建设要求,高标准实施“六街六片区”协同风貌区建设,连点成线,扩线成面,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平等街片区、顺城街·代书胡同片区上半年建成开放,管城街·衙署片区上半年实现开工,加快推进阜民里等其他3个片区方案设计、房屋征收、手续办理等工作,力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金岱科创板块。以打造智能融合科创总部基地为目标。提升基础承载能力。完成体育环公园二期工程,启动文治路等5条道路综合改造和南三环辅道等4条道路建设。高标准实施紫辰路、金岱路沿线绿化。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完成区域控规调整,实现土地收储365亩、土地供应187亩。启动智能建筑总部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建筑科技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产业园2个“园中园”。全年新签约落地项目不少于15个,推动腾飞集团、重庆医药等18个项目落地投产。提速金岱文苑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光谷电商园二期年底前竣工,金岱创客中心建成投用,智能建筑科技产业总部基地启动建设。

小李庄火车站板块。以打造站城一体化的现代综合客运枢纽典范为目标。坚持高标规划。探索建立总设计师、总建筑师制度,协调国铁集团加快火车站站区手续办理,同步做好车站TOD开发方案、建筑设计方案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完善交通组织方案,实现板块内控规全覆盖;完成土地预审报批,加快土地收储,对较为成熟的5个地块启动做地程序。基础设施先行。全面推进南曹污水处理厂、热力隔压站、豫兴路下穿徐兰高铁工程建设,力争刘湾路等7条道路完工,加快富国路等5条道路前期手续办理。加大产业导入。以发展高端商务总部、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重点,积极推动张仲景研发中心等知名企业总部落地;加快中国储运产业园项目建设,确保百丽郑州物流中心建成投用,力争7-ELEVEn河南区域总部基地开工建设。

(三)聚焦促融合提内涵,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品质规划设计引领,注重智慧化管理赋能,统筹城乡协同联动发展,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方式根本性转变。

加速老城有机更新。深入推进道路综合改造,加快陇海路、城东路施工进度,开工紫荆山路、中州大道等6条道路改造工程,力争上半年全部完工,带动老城区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实施好长江东路、鼎瑞街等10条“断头路”打通工程,进一步畅通道路微循环体系。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坚持以“一拆五改三增加”为重点,分类施策,高标准打造代书胡同、平等街等11个示范片区,有序推进139个老旧小区、37条支路背街改造,5月底前完成2020年中央补助项目改造,年底前实现改造任务大头落地。探索物业管理长效机制,推动无主管楼院“红色物业”全覆盖。

提升新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开工紫荆山路—长江路组合立交、中州大道南段等市政重点工程,统筹推进豫一路、明月路等63条道路建设,加快5个变电站、10个小型污水处理站等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加大违法建设、散乱污企业等治理力度,确保动态清零。

抓精抓细城市管理。深化完善“大城管”体系,结合城市大脑“一网统管”建设,探索建立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的高效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建设水平。年内完成辖区全部道路智慧停车泊位建设,完成城北路等10条道路改造提升以及熊耳河西街等24条道路架空线缆入地改造。确保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7%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以上,全力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现代化都市环境。

提速乡村振兴步伐。坚持规划引领、分类实施,以张华楼村、大湖村为示范,按照“四美乡村”标准,统筹梯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开工农村垃圾中转站5个,改造提升欣花路等农村公路3条。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开展“五美庭院”、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程度。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农旅融合。

(四)聚焦抓改革促开放,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化开放创新驱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改革优环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精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降低市场运行成本,确保营商环境便利指数稳步提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压缩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确保年底前实现100%事项网上可办。以“一件‘事’”和“一‘事件’”为牵引,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完成150个凭身份证办理事项,新增基层自助服务终端44台,实现“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和谐氛围。

招大引强添动力。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建设,用足用活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行“项目+基金”招商新模式,开展产业招商、平台招商、精准招商,争取招引2个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1个国内五百强企业投资项目。全年力争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300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总额不低于170亿元。

创新驱动促潜力。突出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力争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年新备案科技型企业40家以上,累计超过240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工作,力争全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家、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4个。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让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五)聚焦提升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格局,打造“天蓝、地绿、水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精准管控、源头防控,持续开展扬尘污染、“散乱污”企业、燃煤等综合治理,加大环保督察,严格执法监管,努力做好碳中和工作,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力争主要污染物浓度稳步下降,重污染天气稳步减少。

强力推进水污染防治。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三污一净”专项整治,加快推进潮河截污工程、潮河上游段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进度,配合做好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生态提升及南水北调十八里河退水利用工程,确保辖区河流水质持续优化。深化落实河湖长制,严禁“占地造湖”等触碰生态红线的违法建设行为。

着力构建全域绿化格局。实施“廊道贯通、河流补源、公园提升”三大工程,统筹推进三环外生态廊道贯通和中心城区街景游园建设。围绕张华楼等4个美丽田园片区、十七里河等4条水系、紫荆山南路等8条廊道和29个公(游)园建设,全年谋划生态绿化项目96个,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左右,着力构建连片成面、全域绿化的大生态建设格局。

(六)聚焦惠民生强治理,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坚持人民至上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切实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统筹“人物同查同防”“城乡同查同防”,始终保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抓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时段疫情防控,做好入境抵郑航班接待,严格入境人员和进口冷链食品等入境物流防控管理。依靠现代科技,加强源头防控,有序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工作,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织密公平可靠的社会保障网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以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城镇就业困难群体为服务对象,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落实“四不摘”要求,助力对口帮扶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社保提质扩面,构建涵盖大病、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的分层分类大救助体系,强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托底保障。有序推进安置房建设,确保姚庄郎庄、柴郭等12个项目主体封顶,柴郭、南曹小湖等安置地块实现全部开工,完成金岱李等4个安置房项目回迁和网签工作。

提供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实施新校建设项目14个,力争管城区实验学校等4所学校建成投用,郑州十一中、郑州七中等合作办学尽快落地。进一步普及优化午餐供餐和课后延时服务。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启动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新院区、区第二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双百工程”,完成站马屯西、小刘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抓好专题博物馆打造,优化城市书房布局,不断增强全民文化素质和管城文化影响力。加快博物馆、体育中心等“两馆两中心”建设。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开展慈善救助项目26个。做好驻地部队、退役军人及重点优抚对象的走访慰问,争创“双拥模范区”八连冠。

构筑安全稳定的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稳定突出问题攻坚化解活动,确保信访积案妥善化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加强消防应急保障能力,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房地产领域问题楼盘风险化解,加快非法集资案件办理。持续深化基层政权建设,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行动。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继续做好老干部、人防、档案、史志、机关事务、外事侨务、红十字会、民兵预备役、粮食安全等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

各位代表!千斤重担众人挑,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时代呼唤、发展重任、人民厚望,我们将致力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把牢政治航向。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争当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表率。面对新征程,我们要勇担时代重任。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意识,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为发展担当。该做的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顶着压力也要干;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要担。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推动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以干事创业的实绩交卷。面对新任务,我们要增强履职能力。坚持“闯”字当先、“稳”字立本、“干”字为要,切实增强“八大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面对新期待,我们要大力改进作风。坚守廉洁从政底线,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深化廉政风险防控,锲而不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让广大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定下的事要积极快干,发现的问题要即时解决,部署的工作要坚决完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抓落实促发展,说了算,定了干。坚持厉行勤俭节约,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实干成就未来,奋斗创造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砥砺奋进,众志成城,为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做出管城贡献,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