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统计公报

龙陵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4-01-14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龙陵县政府网   阅读:65   评论:0
内容摘要:统计公报2022年龙陵县统计局2023年5月—1—2022年龙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龙陵县统计局2023年5月2022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经济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

龙陵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统计公报2022年龙陵县统计局2023年5月—1—2022年龙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龙陵县统计局2023年5月2022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经济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精准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县经济保持增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综合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087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下同),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129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85794万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439952万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为26.9:44.5:28.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57495元(用常住人口计算),增长9.6%。图一:—2—图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3%。全县新开发就业岗位5941个,增长5.2%,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2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71人,登记失业率4.0%。—3—转移农村劳动力122758人,下降0.8%,其中,政府有组织输出65185人。二、农业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82511万元,增长5.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4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粮食产量15.82万吨,比去年增2.7%,实现产值59810万元;2021-2022榨季,甘蔗产量16.74万吨,同比下降31.2%;油料面积9298亩,油料产量860吨,下降1.5%,实现产值629万元;茶叶可采摘面积9.4万亩,与上年持平,产干茶8600吨,增长2.7%,实现产值19673万元;种植烤烟4.85万亩,与去年持平,产量6700吨,与上年持平,实现产值23773万元;种植石斛3.9万亩,产鲜条9000吨,增长20.0%,培育石斛种苗10000万株、石斛花卉盆景200万盆,实现产值110000万元。(详情见附表1)全年造林面积390亩,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73.62%。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57242万元。其中:猪肉产量27190吨,增长28.2%;牛肉产量5497吨,增长5.0%;羊肉产量3604吨,增长8.1%;家禽出栏99.85万只,下降1.9%;禽蛋产量1364吨,增长11.0%。(详情见附表2)有大中小型拖拉机2643台,下降15.9%;农用运输汽车2312—4—辆,增长12.1%。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317吨,下降2.7%;农药使用量132吨,下降0.8%;农膜使用量289吨,增长5.1%。图三:图四:—5—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2000600万元,增长3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9%;实现营业收入2177299万元,增长54.2%;实现利润209974万元,增长2%;利税总额265875万元,增长0.8%;资产总计1754737万元,资产负债率51.8%,比去年上升9.2个百分点;产品产销率10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情见附表3)。图五:全县已建成投产各类大小电站42座(水电站38座,余热发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64.96万千瓦(界河按一半计),其中:水电装机容量62.86万千瓦;余热发电装机容量2.1万千瓦。2022年全县境内电站共发电24.02亿度,增长20%(其中水电23.19—6—亿度,余热发电8341万度)。其中:属龙陵统计的电站共发电12.39亿度,增长19.2%(其中水电11.55亿度,余热发电8341万度)。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7345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全县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0户,完成总产值74829万元,增长18.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1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0.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7.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09.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3%。非电工业投资增长226.9%,电力工业投资下降19.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3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1.6%,民间投资增长149.9%。2022年全县施工项目189个,增长8.6%;新开工项目170个,增长22.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4.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商品房销售面积8.3万平方米,增长93.3%;商品房销售额5.1亿元,增长111.4%。—7—图六:五、交通、邮电全县公路统计里程达到3746.46公里,其中:高速路55.81公里,二级路94.83公里,三级路78.33公里,四级路3478.06公里,等外路39.43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城市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40辆。货运量204万吨,增加32万吨,增长18.6%;货物周转量58979.17万吨公里,增加13788.47万吨公里,增长30.5%;客运量97万人次,增长5.4%;客运周转量7735.38万人公里,增加1014.38万人公里,增长15.1%。全县机动车年末拥有量104984辆,其中:汽车类30485辆;摩托车类73701辆;拖拉机类739辆;挂车类59辆。邮电通信业实现业务总收入23929万元,增长15.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522户,下降3.9%。其中:城市电话3566户,下降3.9%;农村电话956户,下降4.1%。移动电话达到299608部,增长6.3%,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12.63部。—8—六、贸易、招商及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749万元,增长4.9%。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511.38万元,下降41.8%,其中:出口总额0.43万元,下降100.0%;进口总额4510.95万元,下降34.2%。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48.54亿元,增长12.1%,其中: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02.08亿元。全年接待中外游客454.13万人次,增长8.6%;全年旅游总收入46.39亿元,下降11.5%。图七: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39412万元,增长2.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234万元,增长7.6%。财政总收入分部门完成—9—情况为:税务完成127895万元,下降0.5%;财政完成11517万元,增长42.3%。实现税收收入55726万元,增长2.8%。财政总支出341337万元,增长15.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1929万元,增长17.6%。图八:全县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17756万元,增长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19306万元,增长7.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9201万元,下降11.6%;财政性存款余额6739万元,增长2078.3%。年末各项金融贷款余额1032379万元,增长12.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08470万元,增长11.5%;中长期贷款余额689435万元,增长7.8%。—10—图九:全年保险保费收入15849万元,增长6.2%。赔款支出5857万元,下降20.5%。八、教育和科学技术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17所(其中完中4所),普通中学在校生18329人,教职工1344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532人,教职工141人;普通小学109所(含教学点),教职工1817人,小学在校生2445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6%。2022年在校高中生(含职中)8564人,高考升学率97.89%,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中考参考升学率86.46%,同比下降6.89个百分点。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6.81%,同比提高1.37个百分点。2022年授权专利11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8件。全县—11—共有专业技术人员5970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64人。九、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县有专业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乡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3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7.86万册。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62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中医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公共卫生机构2个(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健康局监督执法所);急救站1个;县级审批发证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121个;个体诊所9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机构(诊所)6个;医务室、卫生站、卫生所6个;民营医院4个。医院床位(含卫生院、私立医院)1455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29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65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54.7张。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05个,县级体育场馆3个。2022年,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10.9万人次,县乡村各级共举办各种运动会86余场次,参加人数2.7万人次。十、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中,洗精煤消费量10.04万吨,比上年下降13.9%;石油焦消费量5.07万吨,下降—12—13.9%;电力消费量33.28亿千瓦时,增长8.4%。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全年城市空气优良以上质量达标率99.4%;地表水达标率100%;Ⅲ类或大于Ⅲ类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7.1%。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人,其中:火灾事故零死亡;工矿商贸企业事故零死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01人。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年末户籍总人口306037人,比上年增加5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213人,比上年增加156人。在总人口中,男162333人,占总人口的53%;女143704人,占总人口的47%,男比女多18629人,男女性别比为113%。年末常住总人口26.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全年出生率6.79‰;死亡率6.86‰;自然增长率-0.07‰。年末乡村人口19.7万人,城镇人口6.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25.94%。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9元,比上年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50元,增长2.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34元,增长6.6%。—13—图十:图十一: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4299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275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4—达98.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803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5048人。全年全县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64户298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59.1万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107户16972人,发放农村低保金6453.5万元。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个,床位675张。注:1.本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对比数为上年实际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公报中生产总值、分行业增加值、农业和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3.数据来源于县统计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水务局、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县卫生健康局、县交通运输局、县道路运输管理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医疗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龙陵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投资促进局、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人民银行、移动龙陵分公司、联通龙陵分公司、电信龙陵分公司、财险龙陵支公司、寿险龙陵支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泰康保险公司。—15—附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产品名称计量单位2021年2022年比上年(±%)1.粮食吨1540871582022.7(1)大春粮食吨1232971272513.2其中:稻谷吨51917520430.2包谷吨60061638126.2(2)小春粮食吨30790309510.5其中:大麦吨12047121851.12.油料吨873860-1.5其中:油菜籽吨6046050.23.榨季甘蔗产量(2021-2022)吨243414167393-31.24.茶叶吨837586002.75.水果吨346024161020.36.核桃吨1000010000持平7.烤烟吨67006700持平8.晾晒烟吨78488813.39.石斛:(1)鲜条吨7500900020(2)种苗万株90001000011.1(3)花卉万盆200200持平—16—附表2主要畜产品和牲畜存栏产品名称计量单位2021年2022年比上年(±%)肉类总产量吨319813832119.8其中:猪肉吨212162719028.2牛肉吨523554975.0羊肉吨333336048.1家禽出栏万只101.8099.85-1.9禽蛋产量吨1229136411.0出栏肥猪头24002029477422.8牛年末存栏数头138366136250-1.5生猪年末存栏数万头21.5221.720.9羊年末存栏数只1657381674451.0—17—附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计量单位2021年2022年比上年(±%)成品糖(21-22榨季)吨4824229431-39.0电锌吨31957343657.5硫酸(折纯)吨2438724279-0.4水泥万吨55.9238.28-31.5工业硅吨1503451585345.5单晶硅吨334584079321.9总发电量万千瓦小时20021324020720.0其中:龙陵统计万千瓦小时10389312387319.2供电量万千瓦小时2452972692319.8售电量万千瓦小时23988626467810.3矿泉水吨74151786616.1复合肥(折纯)吨4492649944.7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标签:国民经济  龙陵县  
相关评论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QQ:158174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