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武汉市洪山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01-16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武汉市洪山区政府网   阅读:46   评论:0
内容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2年12月29日在洪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区长  严中兴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履职的开......

武汉市洪山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29日在洪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  严中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区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防控难度极大,房地产及关联产业下行,各行业受到叠加冲击,各方面挑战急剧增多,形势复杂、任务繁重。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扎扎实实打基础、强弱项、利长远、提质效,有效稳住了经济大盘,有序处置了重点领域风险,有力保障了社会事业发展。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住增长势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综合应用行业帮扶、项目牵引和消费促进等措施,抢抓一切时机,千方百计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追回来。

重点指标承压前行。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工业投资增长22%、技改投资占比72%;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按可比口径过百亿元,在疫情防控、市场主体帮扶等超预期开支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收支平衡。

“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实施“工改20条”促投资,三宁集团总部基地项目在中心城区率先“五证齐发”,福泰制造基地成为全市首个“承诺可开工”工业项目,全年新开工东富汽车总部等亿元以上项目57个;市级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55%。激发消费潜力,建成龙湖天街、万科城市广场等新商圈,实施专项政策,开展“汽车欢购节”等活动,新增限上商贸企业45户,年零售额1亿元以上4户、10亿元以上1户,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亿元。助力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新增外贸经营备案企业54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6.2亿元,增长14.8%。

纾困解难力度空前。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千方百计让市场主体“活下去”“多起来”“好起来”。全年退税减税降费42亿元,阶段性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2700万元,中小微企业采购占政府采购合同项目总金额达95%,发放纾困贷款贴息2600万元,促成银企对接贷款16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4万户,同比增长23%,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17.3万户。

产业导入显著提速。对标“双百”工业园区,提升青菱生态科技新城产业发展环境;青菱大道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储备经营性土地790亩,签约引进装备制造、大健康等7个产业项目,总投资125亿元。推动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滚动开发,中高压线迁改工程近期逐步下线,两港公园即将交付,新墙材片完成供地,武钢云谷606项目已经开工,核心区甲级写字楼初具规模。引导村集体产业用地开发利用,光霞村、建和村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长江村项目正式开工。全年引进中电建装备、国网思极湖北总部、苏州利来、沃尔核材等5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0强总部2个、外向型项目5个。招商引资实际到资750亿元,增长15.4%。

要素供给加力增效。抢抓窗口期,新增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6.6亿元,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1.4亿元。保障项目用地,供应华中科态城B包等土地9宗、377亩。更大力度引育人才,举办“大学之城就业节”活动61场,提供岗位近12万个,荣获全省“优秀就业服务项目奖”,新增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2.5万人。启动“洪山英才”等评选工作,18人入选“武汉英才”,1人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二是全力以赴构建创新格局,发展优势持续巩固。围绕环大学创新经济带,深化“三区”融合,布局重大科创项目,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大力支持湖北洪山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基地,投入1.1亿元用于实验室建设、运行保障和人才引进,一期工程正式开建,引进生物种业优秀人才10人。投资百亿元的大北农科创园正式签约。湖北江城实验室配套项目——精测电子泛半导体研发中心实现供地。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发挥24个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作用,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94亿元,居全市前列。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增资1.2亿元,累计核准子基金19只,总目标规模110亿元。全市首家“5G+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建成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和3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造4家湖北省5G全连接工厂。

创新活力不断释放。争创国家级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湖北好礼文创街、爱立方产业园等项目建成,亿童文教、百布堂入选湖北省文化产业品牌。高标准建设理工智谷,理工大孵化楼二期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德成科创中心、湖工大双创中心等项目相继开工。打造融创智谷一站式科创服务模式,45家企业落户人工智能大厦。全年预计净增高企300余家,即将成为全市首个“千家高企”行政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904家;新认定国家制造业冠军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

三是全力以赴推动扩规提质,城市功能加快完善。注重规划引领,突出建管并举,优化城市治理,加快补齐短板,宜居宜业环境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迈出加速度。5号线起点线调整工程、11号线东段二期等项目征收任务全部完成,东湖新城综合管廊一期和中高压迁改项目提前三个月移交施工段面。青菱湖北路等19条道路开工建设,武梁路等21条道路建成通车;改造慢行道路17公里。配建公共停车位2万个、新能源充电桩5335个;5座新模式变电站土建工程完工,建成电力通道9.8公里。

生态质量再上新台阶。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退垸还湖等工作基本完成。巡司河水质恢复工程启动实施,和平梨园和张家湾青菱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主要湖泊水质稳步改善,杨春湖、野芷湖、野湖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严格实施“长江大保护”,长江国考断面杨泗港水质保持Ⅱ类。

城区面貌实现新改观。完成省汽配厂宿舍片、湖工大马房山校区、洪山街原办事处等地块房屋征拆。打造市容环境示范片区8个,新改建环保垃圾“时尚小屋”30座,拆除“硬骨头”违法建设10.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开工数、完工数约占全市 1/4,110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建成96公顷绿地、10公顷花田花海、10公里绿道、12处口袋公园,植树5万余株。 

四是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面对多轮输入性疫情,积极应对病毒传播方式,集中力量打好重点区域疫情歼灭战;加快补短板、促供给、增效能,全力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

疫情处置有序推进。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流调、管控、筛查”一体协同,精准出击、以快制快,多方力量合力攻坚,切实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坚守“疫”线,昼夜作战,一手抓防控、一手保运转。从容应对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局面,守住了高校、大市场、火车站、城中村等关键部位。广大人民群众顾全大局、克服困难,以实际行动齐心守护家园。区卫健局被省委、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

补短板项目进展顺利。抢抓工期,加紧实施公共卫生领域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近百亿元。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武科大老年病医院、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已投入运营,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肿瘤患者传染病救治基地等项目进入装饰阶段。区急救中心项目有序推进,“幸福路120网络急救站”基本建成。

健康服务惠及更多群众。建设3家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站,完成65万人次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免费开展孕妇无创基因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检查共1.6万例,免费开展结直肠癌和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共3.8万例。

五是全力以赴办好惠民实事,民生福祉显著增进。聚焦共同富裕奋斗目标,在区级可用财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统筹安排城乡社区、教育、卫健等民生支出76亿元,占财政支出80%以上。

文化教育事业走向优质均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基”“壮腰”“圆梦”工程提质增效。新改扩建黄家湖中学、园林路小学等11所学校,新增学位1.2万个,构建中小学新校成长共同体;打造“一校三区”领航高中效应圈,洪山高中本部改扩建工程完工;增加市级周转事业编1207个;全区高考过特殊招生线首破800人、增长11.5%,全口径一本上线1300人、创历年新高。新增4所公办园,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园就读幼儿占比80 %。中职学校升学率超95%,石牌岭职高获评首届全省“双优校”;武汉市盲校、第二聋哑学校“特教+职教”模式不断拓展;社区教育学院全覆盖服务街乡。对7处公园进行体育设施复合利用,打造新型文化空间1处。“洪孩子”阅读品牌成为文化新IP,武汉剪纸、楚香制作技艺分别获评省、市级“非遗”传承项目。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扎实。拓宽“直播带岗”“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帮扶渠道,新增就业2.8万人。建设筹集保租房5200套,基本建成棚改住房2797套。打通了77个历史遗留“问题房”项目办证通道,办理不动产权证2.3万余本。建成2家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社区老年服务中心(站)。医疗救助低保、特困等对象6704人次,政策覆盖率100%;为近2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为5714名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社保新增参保3.4万人次,医保参保率98%以上。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2500余万元,支援建始县电商冷链物流园等7个项目建设,巩固新洲区21个驻点村帮扶实效。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区级综治中心1个、街(乡)综治中心10个、社区(村)综治中心189个。构建7个市级标准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培育554名基层“法律明白人”,办理法律援助事务1.1万件,调处矛盾纠纷1.8万件。建成区级社工服务指导中心1个、街(乡)社工站10个、社区社工室180个,培育激活社会组织45个。扎实推进夏季治安整治百日行动,“八类案件”破案率100%,社会面警情下降26.7%。开展全省应急管理改革试点,区级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实现指挥一体化和调度可视化;开展“双十”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加强网络餐饮和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未发生Ⅱ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兵员征集和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卓有成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科普、工会、档案、地方志、保密等工作积极推进,青少年、妇女、残疾人及关心下一代事业健康发展。

六是全力以赴加快职能转变,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唯实惟先、善作善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

坚定践行初心使命。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完成社区建设项目830个,有效解决“老小困”各类需求问题320个,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各级领导坚持深入一线,一级带着一级干,政府作风进一步改进。

自觉接受监督制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161件,政协建议案1件、提案87件,满意率均超过95%。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严格实行备案审查。区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严格落实法定程序。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现常态化。审计或延伸审计78个单位,查出问题整改落实率100%。

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深化“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新四办改革,全区“四办”比例分别达到84%、99%、95%、100%,24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全覆盖。推广税务“说理式执法”改革,5500余件税务行政处罚案件无一例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12345服务平台受理派单29.8万件,按时办结率100%。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形势十分严峻、困难十分突出、成绩十分难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洪山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谋发展的思路不解放,攻坚抓落实的干劲不足,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主动性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对房地产业及关联的建筑业、服务业倚重较大,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增长不及预期;创新潜力挖掘不够,科教优势未完全转化为发展优势;部分区域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等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与群众期盼有差距。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打造了千亿级经济体量、千家高企、17万户市场主体的发展基础,形成了潜力、活力日益增强的良好态势。新的一年,发展环境还有很大不确定性,我们面临消费复苏乏力、投资后劲不足等多重压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刚性支出规模扩大,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等任务艰巨。我们将按照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武汉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系列战略部署,勇立潮头、沉着应对、破浪前行,加快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示洪山作为、体现洪山担当、展现洪山风采。

2023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有关部署,深入实施产业转型提升,加快构建支撑洪山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动科教优势转化,着力提升城区品质能级,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效能,以昂扬姿态奋力推动大学之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7%,力争更大增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完成18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市下达的节能降耗、碳减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划赛道、强链条,筑牢实体经济根基。聚焦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锚定25个细分赛道,突出重点片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强基础、提能级、增韧性,打造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集群,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提升工业经济“含新量”。争创全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生物医药标识二级节点,打造5G+智能装备、5G +智能建材等全连接工厂和典型应用场景,完成3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引导企业聚焦主业提升竞争力,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工业投资增长22%、技改投资占比72%。全面推动苏州利来、沃尔核材、泓强医药等签约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大力支持36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扩产增效 ,力争信息技术、电力生产、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产值增速超12%。

壮大服务业特色产业。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质效。发挥技术转移联盟作用,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6场,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7亿元,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30%以上。完善“一中心、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格局。聚焦出版传媒、动漫游戏、数字直播、创意设计等业态,打造直播基地3个,新增规上文化企业8家,支持DE未来港申报3A级景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收增长8%以上。推动商务服务业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突出人力资源、安保、广告、咨询与鉴证等行业,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收增长15%以上。加速商贸业提档升级。支持群光、银泰等传统商场引入数字化、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推动万科、华侨城等商业综合体打造新型购物中心;促进澳康达名车广场和2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落地,培育壮大汽车销售及后市场服务产业;建成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社区养老、托育、运动健身和新型商业;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2亿元;以金茂府写字楼、中兴广场为载体,引进海外优秀企业,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和日商国际数贸产业园,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0亿元,增长10%。

做强重点片区经济支撑。统筹空间资源,促进产城融合,推动全域产业振兴。提速杨春湖高铁商务区中高压线迁改,协助市土储加快华中煤炭交易中心等项目供地,开展二次招商,构建专业楼宇和产业示范基地;抢抓时机,解决天兴洲房屋历史遗留问题,启动绿岛小区拆迁工作。加快青菱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整治白沙洲大市场周边环境,推动新武金堤路等园区路网和配套公共交通建设。新增整备工业用地500亩,提升电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聚力,引进工业项目4个以上,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以上。利用旧改地块、现有楼宇(园区、商圈)等资源,盘活空间、“腾笼换鸟”。每个街道至少引育1家经济贡献度高的优质企业、落地1个产业项目、提升1个专业楼宇(园区、商圈),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到资、市场主体等指标增速稳步提升。

加快产业项目落地。围绕电力生产、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高端商贸等产业,加强功能区土地、村集体产业用地等资源包装推介,运用社会化、专业机构招商等多元手段,促进中钒储能、安徽电气、人民电器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引进500强总部2个。策划55个重点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759亿元。落实“七个一”包保等工作机制,扩大“承诺可开工”改革覆盖面,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个。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建强载体、精准施策、优化服务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用好各类政策工具,“一楼一策”做好在建在售项目“保交楼”,着力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住房消费潜力。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融资信贷等方面优化措施,促进公平竞争。加大纾困解难力度,积极兑现税费支持政策,帮助市场主体减负担、稳预期、增动能。

二是塑优势、铸高地,释放经济发展活力。积极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深层次、宽领域推动区校企融合创新,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增强科创平台支撑力。建成湖北洪山实验室一期工程,实现大北农科创园供地,延伸农业领域创新链;开工建设精测电子泛半导体研发中心。塑造理工智谷创新街区标杆,加快北港工业园升级改造,启动长江三峡科创中心A区、雷泰电力、高科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完成理工大孵化楼三期主体工程。

增强创新生态吸引力。促进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充分调动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双创孵化载体积极性,推动企业依托生产线建设中试平台并对外开放;健全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路径,净增高企96家。完善优秀人才配套服务措施,评定1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和2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

增强创新要素保障力。支持市场主体利用工业用地,建设科创小微企业园,发展数字经济、研发设计等业态。做大做强产业引导基金,进一步完善促进创投风投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吸引国内外知名机构落户洪山,打造创投风投产业聚集地。帮扶19家上市后备种子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新增上市企业1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定期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开展“政采贷”、知识产权质押贷专项对接,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4%。

三是重品质、展形象,提升城区宜居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更高期待为目标,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生态化提升,着力打造具有大学之城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区。

构建基础设施新格局。推动街道口、省农科院等片区改造,加快张家湾玻璃厂宿舍片、181厂宿舍片、曹家湾片征收和4个生态底线区城中村“微改造”;以中粮科学院宿舍、轻工职院片等项目为试点,打造平方公里级更新单元;“三旧”改造房屋征收5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市级重点工程征拆任务,保障轨道交通12号线、新港线、白沙二路等项目用地。进一步加密路网,开工建设北洋桥西路等15条道路,打通杨园南路延长线,建成桂湖东路等17条道路。统筹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新增泊位1.1万个、充电桩3200个。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完成2座新模式变电站土建工程,建成电力通道8公里。

深化城区管理精细度。完善路长制,健全“1+2+N”工作架构,调动力量进社区、进门店、进楼栋,实现“一长带多员、一员管一方”。深入开展示范创建和达标整治“双百”活动,及时整改各类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加强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实现“平安铁路、美丽铁路”常态化。推动2座垃圾中转站建设,新改扩建一批转运站。完善城市运服中心工作机制,强化智慧桥梁、智慧燃气、智慧环卫等技术应用,提高环境问题发现处理水平。

塑造湿地花城新形象。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完善“四水共治”系统,谋划社区、背街小巷渍水点改造,推进南湖流域重点箱涵汇水范围混错接改造项目及巡司河水质恢复工程。落实“林长制”,对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新建2个综合公园、2个社区公园和5个口袋公园,续建张家湾人民公园等3个项目;建设白沙洲大道西侧、青郑东路东侧防护绿带;打造张家湾-白沙片区环形绿道样板;实施“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更大力度深化水环境治理。加强湖泊、天兴洲野生鸟类栖息地等湿地管理与修复,完善园林绿化全生命周期智慧管护体系,构建休闲、游憩、文化等多功能一体的高品质公共空间。

四是强治理、促均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坚持人民至上,把一切为了人民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统筹资源,创造条件,加强保障,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区,深化“区管校聘”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加快长虹高中、洪山四小等10所学校建设;发挥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委托管理及新建学校共同体作用,加强校际合作,促进教育公平。多渠道扩大公办学位,力争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巩固“无证园”治理成效,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建设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探索特色办学。注重普特融合,构建以特教学校为核心、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教体系。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建强公共卫生体系。按期完成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迁等项目,力争完成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构建院前急救体系,新建2个急救站,推进区级急救中心建设。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完善特殊人群信息登记制度,推动医疗服务前移,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实施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抓好“三明医改”工作落实。加强健康管理,开展“两癌”筛查、婚检孕检等服务,扩大普惠性托育资源供给,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政策措施,强化医疗保障、药品保供、疫苗接种等措施,全力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打造文体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洪山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深化“总馆+分馆+服务点”服务模式,建设城市书房。举办第十七届武汉市高校艺术节和“温馨家园”社区艺术节。开展“文艺点亮生活”“非遗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利用洪山数字文旅矩阵,丰富线上活动。迎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复核。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深化“五层联动”工作格局,在产业、就业和消费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协助建始县及新洲区辛冲街、旧街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广“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模式,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新增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2.1万人,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兜底帮扶。筹集保租房6568套,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9个。搭建社区养老信息平台,完善智慧化系统,打造1个人工智能养老示范社区。设置社保绿色通道,引导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积极参保。实施“阳光低保”工程,做到应保尽保、能进能出;对因学、因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对象,落实救助政策,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健全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开展市场巡查,严打价格违法行为,保障民生商品价格稳定。

构建平安和谐环境。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居(村)委会“四议两公开”制度,发挥居(村)务监督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组织作用,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绷紧安全红线,压实四方责任、强化联防联控、完善数字赋能、开展培训演练,提高隐患排查、先期处置、综合治理等工作效能。优化“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机制,闭环推进“打防管控建”,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做好关心关爱和联系联络工作。

五是务实效、干实事,提高政府履职能力。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勤政有为的形象,不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定立场,加强思想引领。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定不移捍卫核心,自觉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不移践行初心使命,始终不渝为人民谋幸福;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持续做好各项巡视巡察督查整改工作。

依法行政,提高落实水平。积极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的集体决策机制,保障重大决策的合法性、科学性、民主性。创新行政执法监督形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深化改革,增强政务效能。紧贴洪山实际,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巩固“一事联办”“一网通办”“一业一证”等改革成果,促进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更多的洪山方案、创造更多的改革样本。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做到“放得开”与“管得好”有机结合。努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宽松、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坎坷不会少,风险和挑战都还在,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建设目标,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恒心,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朝着理想之巅奋力攀登,努力绘就洪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标签: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武汉市  洪山区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