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会昌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03-09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会昌县政府网   阅读:47   评论:0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2日在会昌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德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

会昌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2日在会昌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德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四年再次亲临江西考察,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我们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倍增信心。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凝心聚力、奋勇前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坚持抓项目、扩投资,经济大盘越来越稳。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实施“八大行动”项目137个,投资完成率107%;实施省大中型项目23个,投资完成率122%;四大“筑基工程”加快推进,特别是济广与厦蓉高速会昌联络线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省交投、赣州交控签订项目投资建设三方合作协议,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全市项目大会战流动现场会排名第八,较上年前进了2位,创历史最好成绩。不断加强各类要素保障,全年争取各类无偿资金31.32亿元;征收土地3309亩,新增用地指标1430亩、林地指标2464亩。持续巩固县域经济稳中向好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76.2亿元,增长5.2%;财政总收入17.3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亿元,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亿元,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本外币存款余额263.5亿元、贷款余额255.3亿元,存贷比达96.9%,较上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6元,分别增长4.5%、9%。

(二)坚持抓产业、促升级,发展根基越来越牢。全力打好工业倍增升级三年行动收官战,全年引进项目31个,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优强项目4个;实现工业税收5.09亿元、增长24.1%,工业用电量增长12%。稳步推进工业园区低效土地集中整治,工业园区扩区获省政府批复,核准面积扩大至6984亩。省萤石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市氟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将氟盐新材料产业发展上升为省级、市级战略,列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省“1269”、市“7510”行动计划①,成为省石化化工产业链5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隆重举办了全国氟新材料高峰论坛;氟盐新材料首位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预计实现营收1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0%。大力实施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三年行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5万吨粮食储备库及年产3.6万吨大米生产线一期项目即将完工,粮食总产量达3.35亿斤,成功入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建成15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2个工厂化集中育秧中心,“独好农机”数字化农机服务平台建设做法在全省推广;完成新果园开发及病毁果园复种1万亩,脐橙、桔柚种植面积达23万亩,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25万亩,新造油茶面积1.49万亩,“会昌桔柚”“晓龙红薯干”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稳定生猪养殖规模,有序推进“猪改牛”“牛肥果”发展模式②,出栏肉牛6.33万头,列全市第一,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县;深入实施富硒农业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新建千亩富硒基地6个,新认证富硒产品12个,获得中国地质学会认证天然富硒地块8800亩,入选国家数字化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改革试点县,列入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与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圳品”认证数量达10个,列全省第一。加快推进文旅融合,戏剧小镇盛大开镇,戏剧季活动“一炮而红”;“会昌独好”杯第十届农歌会“火爆出圈”,在线收看累计达6000万人次;大力推进数商兴农和创新营销,网络零售额7.5亿元,增长82.9%,位居全市前列,电商产业园入选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年完成商贸企业入规41家,数量居全市前列,创历史新高。

(三)坚持抓基础、优环境,城乡面貌越来越好。扎实开展“四城同创”③和城乡环境整治,西北街改造项目入选第二批省级城市体验转化城市更新项目优秀案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个,获评全省红色物业优秀县;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16个污水处理厂站投入使用,成功获评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着力推进“两纵三横一环”城区路网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大道北段、水东大道东延等4条道路建成通车;瑞梅铁路(会昌段)、G206周田至筠门岭段公路改建工程进展顺利,厦蓉高速白鹅互通即将通车;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96.5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④全国示范县。深入开展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和乡村建设三年行动,打造美丽乡镇2个,完成新农村建设点144个,新改建农村户厕1320个,麻州镇、小密乡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莲塘村、梓坑村、下营村等20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厦蓉高速及贡江、湘江河谷为主轴的“7”字型乡村振兴示范带初步形成。大力实施“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有序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完成矿山生态修复424亩、低质低效林改造6.1万亩,永隆乡富背坑获评省级乡村森林公园;PM2.5⑤平均浓度为1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出境断面水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为100%。

(四)坚持抓改革、谋创新,内生动力越来越足。扎实开展重点领域改革,五方主体⑥经营乡村运营改革持续推进,质量工作在全省作典型发言,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省级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并获全省推广,农业产业数字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等“1+2”重点改革事项进展有序,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县振兴集团顺利通过AA主体信用评级,医保基金和三医联动改革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获国家审计署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常态化召开产业链链长会和政企圆桌会议,全年兑现惠企政策资金1.75亿元、减税降费1.38亿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县政务服务中心获评首批江西省政务服务示范大厅。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全年入库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7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7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载体3个、市级创新平台载体5个,石磊氟材料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氟化学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赛宇机械、艾立斯特入选市百户科技企业“育苗”名单,王明夫入选省“双千”人才工程,沈亦平被评为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海外人才、获评省庐山友谊奖,会昌县驻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成功获批市级科创飞地。扎实推进开发区数字化改革,工业园区获评省开发区数字化转型综合评估优秀等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开通5G基站330个,储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项目56个,入选省市“机会清单”“产品清单”项目33个,“独好通”数字会昌平台列入全省优选案例并参展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五)坚持抓民生、办实事,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民生投入3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5%,完成65件民生实事;全力保岗稳岗促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3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95人,发放创业贷款3.1亿元;推出全市首款“拥军贷”,发放贷款2956万元;在全市率先推出“整乡担保”模式,受益农户1400余户;新(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592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60套;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公共服务更加殷实,全面完成公办敬老院改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面完工,新建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3个、“一老一小”幸福院10个,建立3岁以下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活动中心5个,公立托育机构即将投入使用。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和声戏剧技术学院、第七中学、第三幼儿园、和君小镇幼儿园顺利开学,第四、第五小学及第四中学等一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阳明实验中学完成品质提升改造,新增学位2250个;第五、第六幼儿园及第六、第七小学、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等一批校建项目加快推进,九年级学考尖优、总分高分和优秀学生人数实现大幅提升,高考本科上线率、文化类一本上线率连续三年增长。医疗服务更加优质,人民医院成功获评三级综合医院,在全市率先完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⑦建设,中医院成功回购并投入使用,人民医院二期、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新疾控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金融、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洞头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打击盗抢犯罪“快警快侦”和反电诈“四联四打”专项行动成效位居全市前列;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2023行动和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攻坚行动,全年未发生亡人安全生产事故,获评闽浙赣2023年度森林防灭火联防工作先进县、全省消防工作优秀县,交通违法整治经验在全省、全市推广。

(六)坚持抓作风、提素质,自身建设越来越强。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四下基层”⑧优良传统,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受理事项按期办结率100%。扎实推进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着力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深入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专项整治,持续深化政务公开,麻州镇获评全省首批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乡镇;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15件、政协委员提案91件,办复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一系列专项整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把过“紧日子”要求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⑨持续下降;积极配合省委巡视和市委、县委巡察工作,深入开展“提素质、改作风”专项行动,干部精神更加振奋、作风更加务实、行动更加有力。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统计调查、医疗保障、金融、供销、人防、气象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工青妇、残联、文联、社联等在服务发展中作出新贡献。

各位代表!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回顾过去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县委坚强领导、统揽全局,指引了踔厉奋进的目标方向;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参政议政,提供了极为强劲的发展助力;归功于全县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汇聚了戮力同心的磅礴力量;依托于广大乡贤情系桑梓、建言献策,倾注了共谋发展的汗水心血!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会昌建设的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部分经济指标未能达到预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压力不断加大;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依旧艰难;民生领域还有短板,环保安全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少数干部“怕慢假庸散低”等作风顽疾仍未根除,等等。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拿出过硬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县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⑩、实施“五大战略”⑪,市委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⑫,实字为本打基础,干字当头勇争先,全力打造“三地一城”⑬、建设“独好会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会昌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5.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各项约束性指标任务。

各位代表!行而不辍,未来可期。2024年,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聚焦92个“八大行动”项目,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加快推进济广与厦蓉高速会昌联络线、G206珠高寨至九州段公路改建、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君教育小镇(二期)四大“筑基工程”,统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链群打造,加快挺起工业脊梁

推动首位产业上台阶。抢抓省、市重大政策机遇,全力争取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扎实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4112”行动计划⑭,大力整合、储备萤石资源,围绕含氟锂电新能源、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精细盐化工发展重点,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着力打造体系完整、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氟盐新材料首位产业集群。聚焦重点扩增量,推动赣州飞南、广东盛湾、金宇铷铯新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快马加鞭推进松辉氟新材料、金合新材料、怡昊化学等在建项目,加快道仕化学、盛和新材料、福默斯新材料等项目达产达标;重点对接东阳光、永和股份等国内外氟化工龙头企业,力争在引进央企国企、“链主”企业方面有突破。数字赋能优存量,支持九二盐业、石磊集团、中氟化学等龙头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企业上云,以点带面促进氟盐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中铪新材料、福默斯新材料、道仕化学研发中心,启动松辉氟新材料等企业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提高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梯次培育提质量,统筹推进“小升规”“规转高”“高培强”。持续深化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完成石磊氟材料股份制改造,加强中氟化学培育扶持,为企业上市做好准备;推动松辉氟新材料、道仕化学、盛和新材料等企业“达产即入规”,力争首位产业新增入规企业6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140亿元,产业集聚度保持90%以上。

推动主导产业上规模。坚持扩规模、提品质、上档次,在食品医药、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领域持续发力,形成具有根植性和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有机富硒稻米、牛肉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支持五丰等会昌米粉重点企业释放产能,推动啃佬鸭年产1万吨食品深加工及预制菜项目竣工投产;支持芙蓉堂、凯泰等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具有会昌特色的食品医药产业链;大力发展锡合金制品、钨硬质合金等特色产业,推动深圳赛特硬质合金智能制造项目竣工投产,引导红狮水泥等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以九州工业基地、西江乡村振兴产业基地为重点,引导支持有条件的纺织服装厂入园,推动嘻哈体育、曲游春纺织品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形成纺织服装产业链。力争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15亿元。

推动园区建设上水平。聚焦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主战场”,持续强化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保障,提升园区承载力。拓宽发展空间,着力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启动新一轮工业园区扩区,加快完成化工园区认定,统筹做好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区征地拆迁工作;强化“亩产论英雄”考核,深化“节地增效”行动,接续推进工业园区闲置低效用地腾退处置,加快“腾笼换鸟”步伐,全面盘活九州工业基地。建强平台支撑,抓好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区开发,加快推进水、电、路、气、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大脑“三位一体”监管功能,聚焦安全环保等重点板块,打造更多运用场景,提升政府监管和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完善配套服务,建成产城融合项目并投入使用,建立“驻办+帮代办”服务机制,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全面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积极推行以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薪酬制度改革。

(二)聚焦强村富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⑮要求,加强“三类人员”⑯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实“三业提质”,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强化资金监管使用,确保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产业比例不低于65%,助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收入有较大提升。加快推进大华、东坑寨水库等水源性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建设,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乡镇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实做优五方主体经营乡村运营,强化联农带农益农,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以上,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

培育壮大特色高效农业。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扎实推进土地综合开发整治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加快5万吨粮食储备库及年产3.6万吨大米生产线二期建设,依托“三个中心”,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试点,确保我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87万亩、产量3.2亿斤以上,争创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三年行动,加快推动设施蔬菜、油茶产业、林下经济提质升级;稳定脐橙种植面积并推动提质增效,高标准推进桔柚适当扩面,有序推广白金柚、一品红、柠檬橙等高附加值果品种植,培育壮大果品营销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稳定生猪生产,深入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落实肉牛产业惠农政策,力争饲养总量达到16万头以上,加快推进高排坪坑万头富硒智慧牛场项目建设,赣南肉牛数字化交易中心、肉牛屠宰加工冷链配送和预制菜项目投入运营,打造肉牛全产业链;积极推进中农晨曦饲料鳜鱼工厂化育苗项目建设,打造全省饲料鳜鱼种苗主要供应基地;发挥省级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优势,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加快推进会昌独好富硒产业园小密硒谷二期项目建设,持续打响富硒品牌。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擦亮“会昌独好”区域公共品牌。

推进和美宜居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⑰经验,扎实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加快推动“7”字型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常态化管控和营造赣南乡村建筑风貌,统筹做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强化农村建房管理,分类推进农房突出问题整治,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大力推动“四融一共”⑱和美乡村建设,打造2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加快完成白鹅良屋至梓坑段治理防洪工程,扎实推进澄江治理项目。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用好“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着力构建村庄环境“一网统管”工作格局。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力争基本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

(三)聚焦文旅融合,加快激发消费活力

做强文旅主体。坚持文旅旺县,扎实推进“文旅产业提升突破年”行动,推动布局一体化、业态差异化,促进文旅产业区域联动发展,做好资源整合、保护和利用,争创全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抓好戏剧小镇市场化运营,支持戏剧人才培育和产业配套,丰富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办好戏剧季活动,将戏剧小镇打造成国内具有独特性的戏剧文化高地。扎实推进汉仙岩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建成南方知名旅游休闲康养胜地。加快推进和君教育小镇(二期)建设,支持洞头畲族村、站塘水明露营基地等景点提质升级,建成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点。引导汉仙温泉、风景独好园、周田紫云山、小密花乡等景区景点资源整合、串点成线、抱团发展,做旺全域旅游。

做优文旅服务。加快完善文旅配套,优化“会昌文旅游乐GO”功能,完善旅游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购票预约等智慧化服务,满足游客多元化信息化需求;抓好景区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支持酒店星级评定和提升,开展等级乡村民宿创评。精准做好宣传推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营销体系。完善旅游综合监管机制和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文旅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游客“吃、住、行、游、购、娱”消费体验。

做活商贸消费。深化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举办“迎春消费季”“消费促进月”等促销活动,支持西北街、壹然广场、新天地等区域打造高品质商圈、特色文化商业街。加强美食文化的挖掘和创新,开展会昌特色美食暨客家好味道、会昌名小吃评选活动,推动以会昌米粉、会昌豆干、啃佬鸭为主导的更多特色美食跻身赣南客家名菜、名小吃系列,提升会昌美食知名度。依托供销京东物流产业园,支持数字电商产业发展,引导各类企业以线上营销、新媒体直播等方式,推进数商兴农和电商产业集聚,满足农产品“上行”和“下沉”市场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加大商贸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力争完成入规企业24家以上。

(四)聚焦精建细管,加快彰显城乡魅力

坚持高水平规划。抓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运用,高标准编制城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推动城北片区空间品质提升,有序推进各领域专项规划、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城市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风貌设计,做优城市天际轮廓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刚性约束,严格管控建筑风格、开发强度和公共开敞空间设计,严厉打击未批先建、偷建抢建等违法违规行为。

坚持高标准建设。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济广与厦蓉高速会昌联络线、G206珠高寨至九州段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稳步实施瑞梅铁路项目,启动会昌火车站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路面修复、错车道建设等项目,大力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巩固提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果。扎实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稳步推进湘青中路等城区路网建设,规划建设岚山路、同济大道西延等项目,积极稳妥开展“第四代”住宅试点,完成城西等5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启动实施南外社区及贡江社区污水管网改造、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项目,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加快推进泊车管理系统改造,新增停车位800个,切实缓解群众停车难问题。

坚持高效能管理。以“四城同创”为抓手,持续完善大城管格局,深入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和红色物业建设,构建多网融合的城市治理新模式。落实“门前三包”⑲责任制,广泛发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新建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处置场,改建5座垃圾中转站,有序推进生活垃圾终端处理中转站及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建设,补齐前、中、末端设施刚需短板,实现城区分类投放、分类收运、收集处理全覆盖。

(五)聚焦改革创新,加快释放发展动能

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十大攻坚行动,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国有企业、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全域推进优化农村“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资源配置试点工作,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任务;持续巩固五方主体经营乡村运营、城乡供水一体化、农业产业数字化等改革成果,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会昌经验。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合作渠道,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深入实施深赣对口合作五年行动,加强农产品供销合作,新增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圳品”⑳6个。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赛马比拼”,依托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肉牛特色产业优势,瞄准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等重点区域,精准绘制产业招商图谱,推进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配套企业,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优强项目6个、肉牛产业龙头企业1个以上,力求在百亿项目引进上有突破。

打造更高质量营商环境。深入实施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深化“市县同权”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迭代升级“赣服通”会昌分厅6.0版本,推动更多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办,抓好市民中心服务能力提升,打响“好惠办”政务服务品牌,争当全省政务满意度一等县。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围绕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重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双随机、一公开”㉑监管,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倡导“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入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常态化召开产业链链长会和政企圆桌会议,全面落实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更强创新发展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九二盐业智慧工厂项目建设,建成国内行业一流的数字化智能工厂。加强与江西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校政企”合作,启动筹建氟盐新材料科研创新中心,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健全省市创新平台载体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在省级创新平台载体培育上取得新进步。抓好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高新技术、科技型等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力争实现高成长性企业零的突破。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周末工程师”“科技副总”“双聘制”等柔性引才模式,用好会昌县驻大湾区科技人才飞地,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引培力度,力争新增省级人才项目1个以上。

(六)聚焦绿色转型,加快厚植生态底色

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稳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启动湘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修复、南部片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项目;扎实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一步实施并推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会昌模式,大力开展持证矿山大排查、大整治,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200亩,实施低质低效林改造4万亩。加快完成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有序开展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详查及管控。深化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大力开展“清河行动”、渔政执法亮剑行动,持续抓好森林资源保护、造林绿化、自然保护地管理、松材线虫病除治和森林防火工作。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持续抓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配合做好新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坚决打好蓝天提升攻坚战,统筹抓好“四尘”“三烟”“三气”㉒专项治理,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常态,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20微克/立方米以内。坚决打好碧水提升攻坚战,持续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水污染溯源排查,全力攻坚县域内断面水质污染因子整治,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常景,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坚决打好净土提升攻坚战,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极推进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工作,让“鸟语花香、沃野千里”成常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县乡环委会联动机制高效运行,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执法能力。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有序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启动洞头、筠门岭、富城风电场项目建设。探索绿色循环种养模式,推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强化碳排放双控,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㉓。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稳步推进林业碳汇开发和国有林场绿色发展试点、湿地资源运营工作,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试点示范,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聚焦群众期盼,加快建设幸福家园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质量办好50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大力支持灵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20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47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常态化抓好根治欠薪工作。支持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积极推广“赣州惠民保”,落实医保基金网格化监管。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筑牢社保基金安全防线,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公立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加快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投入运营。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深入推进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持续做好“保交楼”工作,新(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523套,着力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等群体住房问题。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打造赣南东部特色教育高地,用好全省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试点成果,深入推进白鹅乡村振兴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地建设,加快推进和君职业学院二期、会昌中专续建等项目建设,第五、第六幼儿园和第六、第七小学年内竣工投用,新增园位1260个、学位3500个;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体教融合”,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探索“县队校办”管理模式;推动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县域内教师统筹管理和师资配置均衡发展。加速打造赣南东部特色医疗高地,支持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及赣南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完成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新疾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及公立中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认定,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打造周田、西江“一南一北”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落实三孩配套政策,推进公立托育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加强县文化艺术中心运营管理。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与安全,抓好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狠抓危化品、非煤矿山、消防、道路交通、自建房、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开展病险山塘水库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有效减少一般事故,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防抗救一体化,加快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建设,纵深推进基层消防所实体化运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校园安全。深化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化解,推进“有法帮你”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创建,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提升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能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会昌。

(八)聚焦党建引领,加快提升政府效能

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坚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深化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涉及政府职能方面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以务实行动彰显对党忠诚。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八五”普法,推进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争创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㉔决策机制,始终做到依法用权、规范用权。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统计、财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始终坚持为民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牢固树立“以实干实绩论英雄”的政绩观,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始终坚持清正廉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开展“提素质、改作风”专项行动,着力纠治“怕慢假庸散低”等作风顽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持续压减“三公”经费,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加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决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让廉洁用权、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秉承愚公移山的毅力,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为加快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标签:工作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会昌县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