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8日在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沙依巴克区人民政府区长海赛尔·沙比提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全区上下坚定信心、笃行不怠,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踔厉奋发,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经济发展总体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沙依巴克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一、聚力抓好稳定工作,社会大局持续和谐坚决扛起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平安沙区建设,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局面。(一)稳定常态实现新巩固。积极适应反恐维稳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显著增强。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和系统观念,深入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社会面防控整体性、协同性和精准性进一步提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二)民族团结开创新局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自治区博物馆、雅山精品园被命名为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持续优化,创新设立民族团结“石榴日”,打造“石榴”长廊、“石榴籽”广场,荣获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第三幼儿园被评为自治区语言文字示范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普及使用成果持续巩固。(三)宗教工作展现新成效。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扎实推进去极端化工作,常态开展“三化”治理,持续整治“三非”活动,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二、聚力应对风险挑战,安全防线持续筑牢坚持底线思维,严密防范和有效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3—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一)安全生产巩固提升。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夯实,网格化监管与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修订完善重点领域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防灾减灾救灾水平持续提升。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从严抓好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二)社会治理深入推进。顺利完成市域试点验收,助力首府创建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落实领导包案化解,开展积案攻坚清零工作,积极打造骑马山街道线上线下群众解纷法,发挥群众工作站、“百姓说事云·书记直通车”等平台作用,办结群众诉求1.02万件,办结率98.2%。骑马山街道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单位,扬子江街道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三)风险防范卓有成效。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风险,化解政府法定债务,清欠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统筹推进房地产领域风险防控,通过强化预售资金监管、推动原企业破产重组、引入实力企业接盘续建等方式,2个逾期项目建成交付,销号“烂尾楼”项目4个,解决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86个。三、聚力提高发展质量,综合实力持续壮大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8.5%。
—4—(一)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实行区级领导包联、定期调度等机制,制定“五个一批”、重点经济任务分解方案,不间断走访固投项目和区级重点纳税骨干企业,解决排水、供热、燃气等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二)着力加快产业发展。打造商贸强区。确定“商贸流通业核心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先行区”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商圈提升行动,投资1.95亿元培育红山、新北园春商圈。成立商贸企业联盟,吸纳60家商贸企业组团发展,建设电商直播基地3个。培育新增外贸企业4家,实现进出口额57.35亿元,同比增长96.4%。打造消费场景。培育“食、游、娱、购、养、宿”六大消费业态,打造电信小区·青年创意园、颐中园·美食公园等特色街区15个。发挥假日经济优势,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320场次,吸引人流130万人次,销售额突破70亿元。打造天华欢喜、地王轻奢风等早夜市24个,引导325家营业场所、75家康养健身场所开展夜间引流促销活动,95家连锁经营场所24小时营业,集中连片形成重点商圈夜间经济发展带。打造融合商旅。实施“文商旅”融合发展战略,列入市级重点文旅项目17项。举办网易云营地音乐节,带动酒店、住宿、餐饮等消费2000万元。成立旅游联盟,推出精品线路4条,不断擦亮文旅名片。全区接待游客2250.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03亿元、同比增长181.68%。打造科技引擎。实施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
—5—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通过发展培育科创主体、提升R&D投入、促进产学研融合等举措,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由25家增长至37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0.5亿元,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达21家,新增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科技型孵化器1家。(三)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3项,引进区外到位资金85.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按照“招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围绕商贸物流、信息科技、汽车服务等9条重点产业链,完善上下游招商引资清单,赴杭州、成都、西安等地开展招商20次,成功招引中航建设集团、上海泰胜风能装备公司等区域总部落户我区。强化一企一策,落实重大项目会商机制,提供项目落地、开工、竣工全过程服务,成功签约数字农产品交易结算中心、上海宜新商业住宅、君悦四季酒店等项目16个、94.8亿元。(四)着力提升财政收入。坚持开源节流,多措并举减存量、控增量、优结构,切实稳住财政增收基本盘。盘活财政资金1.71亿元,全力保障民生及重点项目支出。处置市级划转经营性资产25处、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房36套,增收1.79亿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精打细算各项财政支出,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规范政府采购等长效机制,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在惠企利民上,守牢“三保”底线。四、聚力深化改革攻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用改革解难题、以开放促发展,
—6—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动态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纵深推进,32项街道行政处罚赋权事项清单、53项权责清单和69项区(县)“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公布实施。创新“互联网+监管”,健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推进政府监管向数字化转型。(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落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175项措施,推动“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推行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服务,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事项材料精简30%以上。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程网办事项达90%、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0%。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0.9亿元,为经营主体减负担、增动能。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同比增长71%,完成“个转企”101户。高效推动信贷服务,发放贷款2.1万笔、81.54亿元,帮助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解决融资难问题。(三)政务服务日趋完善。完成区第二联合办公楼改造,新增面积750平方米。区政务大厅设置特殊群体帮办代办、“跨省通办”等窗口,16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主题套餐全面登陆,“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9.86%。区、街道、社区三级“小沙帮办”志愿服务队提供“一条龙”服务8000次,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7.3万件,满意率达99.96%。全区16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48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
—7—设,政务服务阵地不断优化。五、聚力改善城区面貌,城区品质持续提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大力加强城区规划建设治理,城区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44个、棚户区房屋1万户,完成棉花南街小区、县政府家属院等19个小区“拆墙并院”,群众居住环境有效改善。实施九家湾水库除险加固、阿勒泰路冒溢点源头减排、建筑小区海绵化改造等工程,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开展泽普街与恰尔巴格街断头路贯通、玄武湖路南延及一横两纵规划道路、滨河中路改造提升等7条道路建设,新建小游园2个,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二)城区管理更加精细。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与文明城市创建双向互动,清扫保洁、洒水降尘、垃圾清运、冬季清雪更加高效,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及各类市政设施稳定运行,修补道路18.61万平方米,维护护栏3712米,修复路灯2029盏,5条道路告别“有路无灯”历史。集中治理城市乱象,整治占道经营3.9万起,拆除违建6.9万平方米。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青峰路、环卫路转运站建设,投放垃圾分类房670座,打造示范小区、市场10个。友好北路、友好南路等6个街道实施“城市物业”管理,170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升雅山景观300亩,实施观景台、登山步道建设,改造镇妖塔、久久世纪亭灯光夜景。
—8—新增绿地655亩,景观设计、公园建设评比位居全市第一。(三)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拆除燃煤设施114户,降氮改造燃气锅炉27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0天,优良率79.45%,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0.5%。完成雅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日处理污水7.5万立方米,雅山中水灌溉区域达3.5万亩,再生水利用率达60.03%,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安全)级。落实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已办结160件信访案件开展四轮“回头看”,办结率100%。六、聚力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用力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办实办好,用民生温度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一)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打好“降缓返补扩”政策组合拳,支持市场主体和各类群体稳岗拓岗促就业,新增就业1.5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3819人。实施就业技能培训行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26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2.9万个,1.49万名登记失业人员、91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着力建设创业社区8个,打造创业市场16个、零工市场及零工驿站6个,挂牌成立“一站式创业服务中心”15个,形成产业支撑、创业带动、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二)教育资源不断均衡。建立“美好教育·幸福沙区”教育品牌、“一品三优四梁八柱”架构体系,采取“1+N”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市级教育集团2个、区级教育集团1个,增加优
—9—质学位1.3万个。新建仓郁路学前义务一贯制幼儿园,新增园位360个,移交幼儿园2所,提供公办园位630个。我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与实践”论坛入围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微论坛,得到全国各地专家的肯定。(三)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参保率达95%以上。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发放支付各类救助、福利资金5121.9万元,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站)17个,建成试点社工站2个、未成年人保护站2个、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站1个。实施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300户,方便残疾人生活起居。推进退役军人“三个体系”建设,发放各类优抚补助资金9353万元,依法保障退役军人权益。积极开展双拥共建工作,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区创建“四连冠”。(四)卫生服务有效加强。推动医疗资源扩规提质和均衡布局,开建沙区人民医院,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成立区医疗集团,构建“医疗集团+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医疗资源共享。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77支,完成居民健康签约47.6万人,全民健康体检率达100%。全区15所中医馆建设项目全部投入运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均达7种以上。新建托育机构1所,创建示范性托育机构1所,托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五)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润疆深入推进,先后举办“传
—10—统技艺进校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非遗展示活动,推出传统文化演绎剧目、儿童剧等5个,中华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培育“一街道一文化、一社区一特色”文化阵营,举办“霓裳华服·穿越丝路”“群众村晚”、体育赛事等文体活动346场。实施巩宁城城墙遗址抢救性保护工程,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与新疆大学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沙区历史文化,为讲好沙区故事提供史料依据。(六)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耕地保有量不少于2.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0.76万亩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投资1236.2万元实施乡村振兴衔接项目4个,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农村人口收入均达到1万元以上。(七)民生实事惠民利民。全面完成十二件31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深化物业管理服务提升行动,打造党建引领物业示范小区71个;建设立体停车库1座,新增“白天禁停、夜间免费”及平面停车泊位573个;打通断头路3条,新增公共充电设施375个,新建、改造公厕48座;绿化道路2条,建设生态慢行绿道1条,提升改造公园2个。欠薪线索处置率100%,为4424名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4351.17万元。2023年,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