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统计公报

赤峰市红山区2023年统计公报

时间:2024-05-07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赤峰市红山区政府网   阅读:75   评论:0
内容摘要:赤峰市红山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2024年4月10日)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

赤峰市红山区2023年统计公报

 赤峰市红山区2023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赤峰市红山区统计局

(2024年4月10日)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五大任务”,全力办好“两件大事”,坚定不移稳增长、强基础、惠民生,全区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36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206.1亿元,比上年增长4.7%。三次产业比例为2.9:40.3:56.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161元,比上年增长4.8%。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7.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32万人,乡村人口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8.30%,比上年末提高0.2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0.27万人,出生率为5.73‰;死亡人口0.28万人,死亡率为5.94‰。



全年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863人次,其中技能培训674人次、创业培训189人次。组织招聘会14场,参会企业达1073家,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求职人员达7.4万人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2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048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0%。

全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2553户,比上年增长38.8%;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9493户,增长7.7%。

二、农牧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788.8公顷,比上年减少335.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35公顷,增加205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53.8公顷,减少540.6公顷。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535公顷,比上年增加205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2.6公顷,减少3.6公顷;玉米种植面积7596公顷,增加1235.2公顷;豆类种植面积1660.5公顷,减少191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44502.7吨,比上年减少4758.1吨,减产9.7%。其中,小麦产量370.4吨,增产2.1倍;玉米产量35106.1吨,减产0.8%;豆类产量798.4吨,减产45.9%。

全年全区设施花卉和特色水果种植面积1111亩,中药材0.17万亩,杂粮杂豆面积1.56万亩,设施农业2.47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01万亩,塑料大棚0.41万亩,智能温室500亩。

全年完成机耕19.8万亩、机播19.7万亩,机械精少量播种9.7万亩,免耕播种0.2万亩,机械深耕2万亩,机收14.9万亩,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8.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9%。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其中加工型企业45家,流通型企业11家,种养殖企业2家,专业市场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全年新增市级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累计达到3家;新注册合作社14家,累计达到262家,增长5.8%;新认定家庭农牧场10家,累计认定102家,增长10.9%。累计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6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4.2%,股份制企业增长1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2.5%。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15.0%。分重点行业看,能源工业增长1.7%,冶金工业增长14.3%,食品工业增长9.7%,医药制造业增长9.6%,化工行业下降13.9%。

表1  2023年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指标

比上年增长(%)

全区合计

14.9

八大重点行业合计

11.0

能源工业

1.7

冶金工业

14.3

食品工业

9.7

医药制造业

9.6

建材行业

7.7

纺织业

2.5

化工行业

-13.9

机械制造业

-2.0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3]看,全区饮料酒产量 1.6亿升,比上年增长9.8%;中成药0.3万吨,增长18.8%;钢材582.7万吨,增长13.8%;十种有色金属37.0万吨,增长8.3%;液晶显示屏229.6万片,下降76.6%。

表2 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饲料

万吨

26.3

12.0

饮料酒

千升

159591.8

9.8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214.4

17.2

啤酒

千升

159377.4

9.8

硫酸(折100%)

万吨

141.4

11.9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208.9

-18.4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3.1

6.1

中成药

万吨

0.3

18.8

水泥

万吨

0.3

-74.9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07.1

13.4

钢材

万吨

582.7

13.8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37.0

8.3

精炼铜(电解铜)

万吨

27.2

12.6



万吨

9.8

-2.0

锌合金

万吨

10.7

10.3

钢结构

万吨

0.0

-100

液晶显示屏

万片

229.6

-76.6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4271.9

-1.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2.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利润17.7亿元,增长57.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3.7元,比上年下降7.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93.2元,下降0.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2%,比上年末下降3.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5%。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3%。年末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8家;有工作量的企业房屋施工面积90.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1%;房屋竣工面积19.4万平方米,下降67.3%。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5.5亿元,比上年下降2.3%;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8.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18.8%;金融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5.1%;房地产业增加值27.1亿元,下降6.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7.3%。



     年末公路里程达到596.6公里,其中国道16.4公里,省道25.4公里,县道148.8公里,乡道148.9公里,村道257.1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283万吨,货运周转量68954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4.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851.7万人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5亿元,比上年增长6.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2.5亿元,增长6.4%。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3.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4%,中西药品类增长3.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7.4%,汽车类增长8.5%。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1.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7%,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2.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7%。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8%。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6.7%;办公楼投资增长214.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62.2%。商品房待售面积4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4万平方米。

表3   2023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业

比上年增长(%)

行业

比上年增长(%)

总计

-11.0

金融业



农林牧渔业

8.7

房地产业

-17.8

采矿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5

制造业

-47.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6.2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14.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

建筑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



批发和零售业

28.8

教育

27.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4.0

卫生和社会工作

16.8

住宿和餐饮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399.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9.8

七、对外经济

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88.3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增长223.4%。其中,出口11.4亿元,增长39.5%;进口76.9亿元,增长301.7%。

八、财政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32亿元,比上年增长9.15%。其中,税收收入20.56亿元,增长9.6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8.17%;非税收入2.75亿元,增长5.9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1.8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81亿元,比上年增长56.67%。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99元,比上年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76元,增长4.4%;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02元,增长6.8%。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9629元,比上年增长21.0%。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0315元,增长19.3%;农村牧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4872元,增长23.0%。

年末全区拥有社区服务站87个,社区从业人员709人。城镇便民利民网点数62个。年末实有社团数51个,实有民办非企业单位314个。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1万人,比上年下降3.5%。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6.4万人,下降6.3%;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8.7万人,下降2.5%。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3万人,增长6.2%;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8万人,增长5.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7万人,增长11.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2万人,下降22.4%;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万人,下降40.8%。

全年民办、公办养老机构12家,实有床位1870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家,床位180张;民办养老机构11家,床位1690张。全年共有4756名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其中城镇居民2573人,农村居民2183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788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6648元/年。全年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989.3万元。农村特困供养60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有效期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累计完成6个批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新增自治区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家,自治区级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1家,自治区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1家,赤峰市级企业科研特派员工作站1家,赤峰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家。全年签订的技术合同91项,技术交易额5896万元。全年科技成果登记16项,下降42.9%。专利授权量372件,下降27.2%;发明专利授权量28件,下降24.3%。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中10所,全年招生3440人,比上年增长7.9%;在校生10047人,增长0.8%;毕业生3305人,增长11.4%。年末共有职业教育学校8所,全年招生1692人,增长20.8%;在校生4721人,增长0.7%;毕业生1557人,增长42.1%。年末共有初中11所,全年招生4201人,下降3.3%;在校生12971人,增长5.5%;毕业生3584人,下降14.8%。年末共有小学40所,全年招生6503人,增长17.5%;在校生36227人,增长5.7%;毕业生4633人,增长0.3%。幼儿园79所,在园(班)幼儿14907人。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为98.2%,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6.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4个,公共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美术馆1个,公共博物馆2个。按照总分馆制建设要求,文化馆、图书馆分馆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草原书屋2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7个,文化活动队伍137支。年末组织开展各类展演展览展示活动百余场,推出9个免费开放公益培训项目,总计开展线上线下44余场次公益培训班,免费培训约1.2万余人次。

全区共有星级宾馆4家,注册旅行社和网点59家,共有A级旅游景区9家,自治区四星级接待户1家,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1家,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点2家。全年接待游客33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6%;实现旅游收入43.1亿元,增长66.5%。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28个,其中医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8个,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2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职业病疾病防治院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年末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实有床位7419张,卫生技术人员91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72人。

城区共有体育场馆2个,健身广场40处,健身路径3128条,镇(街)小型健身活动中心13处,27个行政村实施农民健身工程,社区和村共有健身点89个,体育健身队伍26支,体育协会24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742名,其中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80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95人。全年共计发行体育彩票2.64亿元。

十二、城市建设

全区城市建成区面积52.04平方公里,道路长度385.4公里,绿化覆盖面积2286.6公顷,绿地面积2163.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9%,建成区绿地率41.6%。全年完成绿化投资1.2亿元。

全年完成1条道路建设,完成15条小街小巷改造,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4公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6个,惠及11395户居民;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户。

十三、环境、资源和应急管理

全年总用水量664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95%。其中,生活用水量减少0.45%,工业用水量增加5.34%,农业用水量增长12.53%。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6.7公顷。其中,退化林修复66.7公顷。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个,为旗县区级,面积740.5公顷。全年森林覆盖率24.5%,林木绿化率31.2%。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检测率、无公害防治率、产地检疫率及成灾率均达到标准要求。

全区空气质量优良比率94.4%,6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平均排放浓度为:二氧化硫1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26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4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20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1毫克/立方米、臭氧140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区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年断面平均水质为Ⅲ类,优于断面水质Ⅴ类的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进展顺利。

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启动受污染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前期准备工作,推进了辖区内重金属减排。完成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以及重点监管单位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全年全区工业危险废物产生37.2万吨,全部安全规范处理。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四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2.0%。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口径。

[4]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扣除能源加工转换和能源回收利用等重复因素)的总和。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将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换算成按照标准计量单位(如:吨标准煤)计量的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口径按当量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人民生活等数据来自赤峰市红山区统计调查中心;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施农业、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规模以上农牧业企业、用水量等数据来自区农牧水利局;公路里程、公路客货运量、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对外贸易企业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区商务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养老机构、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签订技术合同、技术交易额、科技成果登记等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局;专利数据、市场主体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城市建成区面积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红山区分局;城市建设方面数据来自区住建局;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红山区分局;自然保护区、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红山区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标签:赤峰市  红山区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