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县“三个突出”打造心理育人新模式
近年来,通榆县以课程干预和日常行为管理为主要途径,多举措构建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突出“两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熟度。抓好专业阵地建设,全县有21所学校建设了心理辅导室、办公接待室,其中功能室内兼有沙盘游戏区、图书阅览区,力争2025年底实现心理辅导室县域全覆盖。抓好课程资源建设,鼓励学校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及线上课程,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同时,探索“心理+学科”“心理+活动”等“心理+”融合模式,建立多元化课程系统。
突出“三走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度。走进课堂,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校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丰富课程内容。走进家庭,在校内设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每年面向家长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指导家长掌握亲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技能。走进社会,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及校外活动场所的联系合作,依托“5·25”心理健康宣传周、中高考等重要时间节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突出“四抓手”,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度。以“心理测评”为抓手,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每年面向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规范运用测评结果,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准确掌握心理高危学生名单,尊重学生隐私,做好保密工作。以“预警干预”为抓手,各校均成立了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主任、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及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组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高度关注家庭变故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情绪易冲动失控学生、身体疾病困扰学生和原有心理问题学生等重点群体,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早转介”的“六个早”预警机制。以“建强队伍”为抓手,县教育局联络吉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全县55名心理咨询师进行两周1次,为期1年的心理健康技能提升培训,55名教师现均可接受个别咨询或团体心理辅导。截至目前,全县获得国家级认定心理咨询师证书教师109名,51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达到“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标准。以“队伍激励”为抓手,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课时安排、心理辅导室开放时间及使用情况等工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考核内容,作为考核评优的前置条件,同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计入工作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占一定比例参加评先选优推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