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综合其他

黄山市“十四五”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4-05-29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黄山市人民政府   阅读:18   评论:0
内容摘要:黄山市“十四五”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生命健康产业不仅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黄山市是......

黄山市“十四五”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黄山市“十四五”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前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背景下,生命健康产业不仅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黄山市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交汇之地,并且作为新安医学的发源地,兼具生态、人文、地理、交通等独特资源禀赋优势,具备进一步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良好基础。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是黄山市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决策的具体擘画;是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选择。为进一步明确全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本规划的“生命健康产业”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关重要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结合黄山优势和特色而提出的,产业体系涵盖现代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现代医疗、健康旅游、健康养老、健康体育、健康食品和保健品等细分领域。

  编制过程中依据的主要文件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发改社会〔2019〕1427号)、《“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国办发〔2022〕5号)、《协同推进长三角中医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沪卫中发〔2021〕19号);《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皖健产〔2022〕1号)、《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皖卫中医药发〔2022〕2号)、《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黄山市“十三五”新安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黄政办〔2016〕44号)、《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黄山市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黄政办秘〔2020〕62号)、《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黄政〔2021〕15号)、《黄山市“十四五”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黄政办〔2022〕5号)等。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是企业类型丰富。全市生命健康产业相关企业39家,业务涵盖中成药、化学制剂、制药装备、药用辅料、康复器械、生物萃取等领域,其中医药工业类12家、医疗器械类17家、生物健康类10家,2020年总产值约13.7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20年产值11亿元。二是动植物种养种类繁多。黄山市中药材种植种类有31种,道地药材种类繁多。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量2.5万吨,总产值12.4亿元,其中菊花种植面积9万亩;千亩以上中药材品种有8个,包括黄精、杜仲、山茱萸、绿萼梅、白笈、覆盆子、厚朴、黄蜀葵。养殖类经济动物有蛇类、梅花鹿、猕猴、蟾蜍和蜜蜂等,并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猕猴养殖基地和规模化的蕲蛇养殖基地。三是新安医学赋能的产业特色明显。黄山市拥有2个省级康养类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5个省级康养特色小镇。其中,徽州区潜口太极养生小镇已入选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

  ——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一是生态环境禀赋绝佳。黄山市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82.9%,空气质量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始终位居前十、负氧离子含量是都市平均值的25倍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养生福地。二是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黄山市自古就是皖浙赣“三省通衢”之地,又紧邻长三角,南上北下,承东启西,交通便捷。是安徽省规划建设的皖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安徽省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和安徽省6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合福、黄杭高铁已建成通车,昌景黄、池黄高铁正在加快建设,黄山迈入“高铁时代”。已建成徽杭、合铜黄、黄塔桃、绩黄、黄祁、芜黄、德上池祁等7条高速公路,里程、密度均位居全省前列,达到江浙等发达地区水平,有杭州、衢州、上饶、景德镇4个省际接口,极大改善了地区对外交通联系。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密集。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2021年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超167万人,同比增长10.8%。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黄山市于危机中开拓新增长点,顺应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积极发展康养旅游,做优中医药养生、休闲度假、户外健身等一系列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黄山市健康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底蕴是黄山市的地方特色标签,体现为两大文化品牌,并亟待进一步挖掘提升。一是徽州文化极具特色,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州文化内容广博、深邃,内涵涉及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广泛分布于黄山市内的徽派建筑和特色小镇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将成为黄山市发展大健康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也是黄山市打造自身独特品牌的重要资源。二是新安医学传承悠久,素有“南新安、北华佗”之美誉,名医世家延续至今、传承不衰,如歙县“黄氏妇科”、“张一帖内科疗法”、“王氏内科”、“曹氏外科”、“程氏内科”、“郑氏喉科”、“吴山铺伤科”、休宁“西门桥儿科”、“梅林妇科”、祁门“胡氏伤科”、祁门蛇伤疗法等众多特色专科,其中,“张一帖内科疗法”、“郑氏喉科”和祁门蛇伤疗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黄山加大对新安医学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动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深入挖掘新安医学古籍名方,大力推进新安医学传承创新,推动新安医学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医类医院8家,专门从事新安医学研究的科研机构2所,建成新安名医堂、名老中医工作室等服务平台、新安医学世家特色专科诊所20家。

  同时,全市生命健康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产业集聚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质量与效益有待提高。一是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医疗资源,医疗机构是获得临床需求的起点,也是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应用的重要场景。对于大健康产业,高端康养服务高度依赖的医疗资源和成熟的医疗体系,是助力大健康产业构建竞争壁垒和特色、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黄山市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表现为一是专科资源利用不足,缺少国内领先的健康管理、康复、养老、护理等专业公司和机构,难以构建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健康医疗服务高地。二是新安医学功能发挥有限,流派影响力尚待充分挖掘,未能打通从医学、医疗到产品、服务的转化链,还未形成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二是产业聚集程度不够。黄山市已初步构建了以黄山高新区、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核心,全域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但从立足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黄山市生命健康制造业聚集度偏低,缺少成熟的产业园、专业的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导致黄山市生命健康制造业存在规模效应不强,无法通过共享基础设施降低制造和能源供应成本,“三废”无法集中管理,企业间相互协作深度不足。三是产业融合程度不足。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协同形成高效完整的价值链,也需要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消费人群支撑产业长期发展。目前,黄山市产业融合不足,一方面是产业的空间融合度不够,与省内、长三角地区的协作、协同不畅,在开拓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外溢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是生命健康相关一二三产融合不足,产业链条延伸、拓展和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终端应用场景与一产、二产之间相互支撑需要进一步强化。

 二、面临形势

  (一)发展机遇

  ——健康中国行动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则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了明确部署。同时,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在研发、审评审批、供应保障、采购支付等关键环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了行业升级。尤其是“十三五”以来,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稳步推进、带量采购落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全面实施、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医药政策连续出台,为生命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医药传承创新提质增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安徽省结合自身优势,在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转化工程,推动“北华佗、南新安”创新性发展。此外,《安徽省中医药条例》对安徽省中医药产业的传承创新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保障措施。作为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新安医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体化发展迈向新格局。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开放格局中占据更为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长三角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已经高度发达,产值约占全国30%,拥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长三角始终将医药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抓手,《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密集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围绕生物医药等领域,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形成若干个世界级制造业集群。随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开启、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单位公布,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一体化发展正稳步推进。黄山市作为长三角南翼门户,以融杭接沪为突破口,全面融入长三角,主动对接京津冀,深度联通大湾区,阔步走向全球化。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近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史证明,生命科学与大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有望引领全球新一轮经济增长,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正加快重塑生命健康产业价值链。近年来,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细胞治疗、3D打印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命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跨界融合,催生了基因检测、远程医疗、智慧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新业态和新模式,为人类健康需求提供了新手段、新途径。黄山市应准确把握技术变革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强前沿领域合作,前瞻高起点的打造生命健康产业。

  (二)面临挑战

  ——产业竞争激烈。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度发达,伴随产业要素的集聚,不同城市形成了差异化定位和分工,其中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依托人才资源优势、先发优势,已经在区域内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体系,部分城市正顺应趋势积极布局、探索适合自身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如江苏泰州、安徽亳州凭借医药产业基础,以“药”为产业切入点,发展大健康产业。浙江丽水和桐庐则充分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以“游”为产业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另一方面,皖中区域依托省会城市合肥和皖江经济带,经济发展领先,皖北地区受益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将加快推进发展。因此,位于安徽南大门的黄山市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产业壁垒较高。生命健康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要素,产业发展高度依赖知识成果和技术应用,高素质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产业支持体系大致可分为两大体系,其一是研究类机构,肩负着培育人才、为人才创造高价值知识和技术提供基础保障,其二是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消费者、金融机构或行业协会等的相互联动而编织成的创新网络,完成技术到应用的转化过程。发展生命健康产业需要黄山构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引、育、留、用”体系以及相应的研发转化体系。

  ——环保绿色要求。近年来,为了加快制药行业朝着绿色方向发展,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新版《环保税法》实施后,大批制药企业进入了环保高压红线内,倒逼企业从战略和管理上更加注重科技的创新、工艺技术的改造和对环保设备的投入。此外,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落实工作统筹有序展开,对制造业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将以打造更美丽黄山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此,黄山市须积极探索并坚定走出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管控水平。

  ——产业体系复杂。生命健康产业具有覆盖面广、细分领域多、产业链长的特点,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紧密相扣。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科交叉,单一学科的知识、方法、工具等已不足以应对产业发展难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相互协作;其二是产业发展需要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通过资金、人才、项目资源的流动形成协作机制,相应行业规范、法律法规也在不断调整完善,以适应产业内在发展需求。黄山市资源独特,需结合自身优势加大核心环节投入,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实现点状突破。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贯彻落实省生命健康产业“双招双引”工作部署,牢牢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面推进健康黄山建设,努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贡献黄山力量、作出黄山示范。

  二、总体部署

  以“五个之城”建设为黄山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基本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高质量发展,将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成为推进“五个之城”建设、建成“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先导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市场引领、集聚发展,依靠文化、自然、生态、旅游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把独特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在纵向上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在横向上促进大健康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广度上实现地区间联动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推动生命健康产业整体向高水平迈进。
 ——以新型产业体系为导向,带动产业链纵向延伸。依托黄山国际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先行先试区,加快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和国际医疗旅游发展,以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业和健康旅游业为先导,发挥新安医学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领域的重要作用,建成新安医学医疗健康服务高地,带动养生养老、体育运动等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健康产品制造和健康消费创新升级,培育具有新安医学地域文化特色的高端文旅康养业态,打造成为知名医养康养示范区和一流的医疗旅游先行区。以先进生物医药制造业为支撑,依托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瞄准高端制剂、智慧医疗设备等产品,加快现代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发展,进一步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重点工程任务为抓手,促进产业链纵深融合。加快推动新安医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一批成长性好、支撑作用明显、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工程任务。推动生命健康产业与医疗、康养、旅游、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生物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创造新发展空间,加快生命健康产业一二三产业之间融合发展。

  ——以全域空间布局为承载,推动产业链广泛协同。按照特色培育、产业集聚、协同联动的原则,统筹考虑全市空间布局、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黄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核心,发挥三区四县地区间比较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指导各区县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路径,精准定位,协同发展。

  三、总体定位

  紧紧围绕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深入把握“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五个之城”建设,打造健康魅力新黄山,使之成为新安医学医疗健康服务高地、区域性健康中心城市、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

  四、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5516”工程目标任务,力争到2025年黄山市生命健康产业总营收达到176亿元,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盘活特色优势资源禀赋,做大做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引入培育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一批极具潜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健康黄山新支撑。

  ——创新创造力明显增强。厚植新安医学原创科技优势和文化品牌效应,推动新安医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制一批现代中药,开发一批健康食品及保健品,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打造健康黄山新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标签:产业  新安  长三角  健康  发展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