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灵丘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27日)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27日在灵丘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灵丘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 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灵丘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我们抢抓“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机遇,建设“三区两地”“四个灵丘”的全面起势之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统筹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攻坚克难、承压奋进,圆满完成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5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79亿元,增速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5亿元,增速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185元,增速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4元,增速12.9%。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主动对接京津冀,发展动能日趋强劲。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引资349批次,签约项目39个,总投资330.7亿元,签约项目中,京津冀地区企业占比48%。加大项目要素供给,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资金3.17亿元;减税降费7233万元;发放金融信贷11.16亿元,覆盖企业142家;市场主体净增3862户,企业占比49%;“四上企业”净增11户。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600余项政务事项实现集中办理。践行“四全工作法”,推动形成更多实物量,10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1亿元,投资完成率108.17%。
二是统筹兼顾促转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农业特优发展,实施万鑫工厂化养鱼、晋星种鸭养殖、奥康畜产品深加工等一批精品项目,在全市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达到151个;渔业产值1836万元,全市排名第二;农业产值14.35亿元,同比增长2.1%。坚持工业转型发展,10家富锰渣企业完成环保集群综合整治;鑫光工贸、东岐铁矿等项目稳进实施;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16.6MW,风、光、水发电量17.63亿度,同比增长12.3%。坚持服务业规模发展,大数据项目上架服务器31万台,全省占比三分之一、全市占比60%。通航机场投入运营,8家企业入驻航空产业园。坚持文旅融合发展,隆重举办第十届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空中草原旅游景区、猫山传统文化园景区成功晋级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县3A级以上景区总数达到6家,灵丘获评“山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是持之以恒抓振兴,“三农”工作基础夯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粮食播种面积49.2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1.4万吨;投资11.1亿元,实施农业项目45个,一产固投完成7.05亿元,全市排名第四。强化“四轮驱动”,投入衔接资金1.21亿元,扶持产业项目55个,辐射带动2.9万人;脱贫人口人均收入12954元,增幅17.6%。不断建设和美乡村,完成21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设2个建制镇污水处理站,实施户厕改造1581座、危房改造801户;红石塄乡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下沿河村、南庄村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深入推进农业改革,建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推行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完成单项托管6.95万亩,全托管2.48万亩,服务群众4347户。
四是千方百计增福祉,民生改善有力有效。育英小学、城镇三小投入使用,增加学位3780个。平稳有序公开收购豪洋小学、隆昌学校2所民办学校,直接为家长减轻负担2780万元,赢得社会好评。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全县高考达线率45.57%。托育机构投入运营,县医院新院区加快建设。特殊教育学校、零工市场建成投用。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66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52人。发放社会救助资金1.1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56万人。安置符合条件退役士兵16名。改造老旧小区15个,新建公共卫生间1座、改造公共卫生间4座,建设“长城一号”旅游公路81.46公里、“四好农村路”68.7公里,“三河”治理工程启闸蓄水;育英街巍山路至青年路竣工通车,新农村路主体完工,群众多年期盼变为现实,出行环境大为改善。特别是全县上下未雨绸缪,有效应对60年一遇的强降雨,兜牢兜稳了民生底线。
五是坚定不移防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排查整治行动、非煤矿山百日攻坚行动,全年排查消除各类隐患235条,有效维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完成矿山生态治理1060亩;空气优良天数296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11.4%。实施大东河治理二期工程,推进水神堂—城头会泉域保护及水源置换项目、县域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我县成功入选“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有效加强社会治理,灵丘县获评“全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六是驰而不息提效能,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要求在政府系统快落实、早见效。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能力提升年专项行动,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承办人大代表议案107件、政协委员提案141件。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压减“三公”经费10.9%、部门一般性支出6%,厉行勤俭节约,更好节用裕民。
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双拥、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以上是对2023年政府工作的全面总结,敬请各位代表和委员监督。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一年,大事要事叠加,急事难事交织,我们事不避难、行不避艰,实干作答、奋斗出彩,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为灵丘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有力监督、精诚献策的结果,是团中央和省市帮扶单位全力参与、倾情帮助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接续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队员和省市驻地单位,向在灵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灵丘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2024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四年,全面分析和总结三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县域经济体量还不大。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不到全市的4%,六县四区排名第七。产业发展结构还不优。锰铁产业“一家独大”,新兴产业体量偏小。项目支撑后劲还不足。支撑转型的牵引性成长性项目不多。民生服务保障还不强。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服务供给不足,市政建设还有短板,群众增收渠道不宽,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生态环保任务艰巨,安全生产基础不稳,行政效能还不够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动县域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做好政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三区两地”“四个灵丘”发展定位,锚定“134”总体思路,健全完善“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85328”工作体系,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灵丘篇章。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6%,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力争突破3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重点要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扩大投资消费,夯实全方位转型基础。坚持项目为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基础作用,全力以赴上项目、抓招商、促消费。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谋划储备。提前3到5年谋划项目,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支持。做实做细项目前期,提高项目契合度、成熟度。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更大力度跑部进厅,积极争取要素支持。加强专业培训,培养项目申报的“行家里手”。
加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开展“全域招商、全员招商、全年招商”专项行动,营造招商引资浓厚氛围。聚焦“四大赛道”,立足县域实际,梳理招商清单,持续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与京津冀商会、企业的对接力度,强化与灵丘籍在外优秀人才的沟通,牵线搭桥、共谋发展。做好项目跟进和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盯得住”“落得下”。成立大数据招商专班,力争再招引签约1家大数据企业。
加快落地项目建设进度。发挥“196”项目指挥和推进体系作用,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实施112个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6亿元。推动60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52个续建项目加快进度,确保秦淮、京东等60个产业类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6亿元,育英街、大数据园区路网建设等38个基础设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2.9亿元,五中五小、华瑞御花园等14个民生类项目完成投资7.4亿元。
加速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推动汽车、家电、家居等促消费政策落地,推进汽车、家电、手机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汽车等大宗消费,优化二手车流通交易,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深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提升上寨镇商贸中心功能为引领,带动全县乡镇商贸中心发展,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开拓夜经济、展销会、音乐节等沉浸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加大网络促销力度,推动武灵电商e镇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增强“灵秀灵丘”公共品牌影响力。建设“星级便民生活圈”,提升城市“烟火气”。
(二)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全方位转型支撑。坚持锻长补短、固本育新,聚力发展“4+4”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做优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县转型的基础,要实现绿色集约发展。矿山产业,稳妥依法推进矿山整治整合,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推动矿业规范绿色智能发展。持续开展富锰渣企业集群整治,完善配套环保设施,通过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实现烧结系统超低排放,推动行业节能环保发展。持续推进珍珠岩加工厂整治提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通过提升改造、关闭淘汰,实现规范集约开发利用,增强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年内重点扶持金森鹏公司、大业铸造公司等,打造从资源到产品的循环利用产业链,促进珍珠岩沸石矿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恒鑫源矿业年产150万吨铁矿项目,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制造产业,重点扶持力昂钢构、新北海、国实电器、库邦医药等企业,主动承接京津冀医药、家具、包装等外溢产能,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仓储物流产业,加快建设中源农业物流仓储基地项目,将灵丘打造成对接京津冀物流输送的区域性枢纽节点。要积极引导本地企业转型发展。鼓励本地传统矿山企业、房地产企业向文旅康养、民宿酒店、设施农业等领域转型。
做强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我县转型的关键,要实现扩容增量。新能源产业,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推进秦源150MW光伏+10%储能项目6月底前并网,力争380MW新能源竞配指标项目上半年开工,全力配合做好晋北基地新能源项目。统筹谋划一批储能项目,全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谋划换电重卡项目,早日实现重型卡车燃油替代。大数据产业,加快推进秦淮、京东、秦云3个在建项目,力争上架服务器突破38万台。大力招引数据产业上下游企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将灵丘打造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数据产业集群。通航产业,建设通航机场二期工程,大力引进园区驻场企业,拓展无人机应用、教育培训等新场景,完善全链条产业生态,努力构建“低空经济+”产业基地。
做大文旅产业。文旅产业是我县转型的名片,要持续强化带动功能。推进汉庭酒店、车河康养中心、平型关红色文化发展产业园3个项目建设,提升花塔云舍、含水人家、十里沿河等民宿管理服务水平,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出台民宿产业扶持政策,按照“政府引导、村集体参与、企业认领”的方式,推进民宿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车河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桃花山、山水北泉、十里沿河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提升觉山寺旅游景区设施功能,积极申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谋划实施EOD项目,发展文旅关联产业,打造唐河经济带。运营好大同古城灵丘院。聚焦“研学游”,深化与京津冀研学机构和市文旅部门合作力度,加强与携程、中青旅等大型旅行社沟通对接,强化产品开发、业态升级、市场推广,推动研学游成为文旅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乡村旅游,讲好家乡故事,打造面向京津冀的乡村旅游“首选地”。
(三)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好乡村振兴,提升全方位转型品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保护耕地提高单产。聚焦全市农业“三个第一”目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9万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完成膜下滴灌1.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新增有机旱作种植1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1.45万吨以上。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推动“灵丘苦荞”“灵丘大青背山羊”两个地标产品扬优成势。鼓励苦荞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形成基地规模化、生产订单化、销售市场化的运作格局。深入实施青背山羊国家保护工程,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和提纯复壮,提升地标产品供种能力。持续壮大肉鸭、肉牛、渔业、设施蔬菜、杂粮等特色产业。创建“山西省智慧农业示范县”;推进智慧肉牛养殖项目提质增效;以奥康公司为龙头,扩大肉牛标准化屠宰、精细化加工规模,打造“北京新发地”固定供应商。以晋星鸭业为龙头,推动种鸭培育、基地建设、饲料加工、屠宰加工一体发展,打造山西“北京肉鸭”养殖第一县。深化万鑫水产与中电农创合作,带动全县渔业高质量发展,共创“鲟鱼之乡”。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三级包联、五个强化、三个到位”活动,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好巩固衔接项目,产业类占比达到65%以上。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确保资产良性运转。加大特优农业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壮大。做好存孝社区等易地搬迁安置点后扶工作。抓好巩固衔接问题整改,提升巩固衔接工作质效。
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户厕改造1168座。打造1个精品示范乡镇、5个精品示范村、40个提档升级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四)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促进城乡融合,拓宽全方位转型空间。坚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定位,打造全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灵丘样板”。
加强规划引领。完成27个专项规划编制。严格执行“三区三线”,提升空间治理能力。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以武灵镇为核心、东河南镇和落水河乡为两翼,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支持上寨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在县城试点建设凸显“红、古”元素的城市标识,久久为功,形成灵丘独有的县域风貌。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动员”,对标对表全力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和引领城镇化发展的能力。
加强项目支撑。完成14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翰墨兰亭、丽景馨城、存孝馨苑、永福未来城、华瑞御花园5个房地产项目。建设“长城一号”旅游公路5.6公里、“四好农村路”95公里。实施泽水河两岸道路改造工程,推进唐河公园南园建设。全力保障育英街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国庆节全线贯通。逐步实施迎宾路南北贯通、沙河槽路提升改造、南城壕环境整治等工程,积极谋划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力争总投资27亿元的国道336改线项目落地开工,畅通县域交通大循环。加快实施水神堂—城头会泉域保护及水源置换工程、唐河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提高全县供水保障水平。
加强精细管理。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常态开展市政道路修复、路域环境整治,铁腕清除“乱搭乱建、占道经营、单车乱停”等顽瘴痼疾,落实“门前五包”责任,有效提升城市品位。
(五)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全方位转型成果。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民生愿景”变为“幸福美景”。
让就业更充分。用好公益性岗位,加强公益岗规范管理。在乡村两级布设就业社保服务点,实现“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全覆盖”。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各类招聘活动,加大对数据呼叫、标注、采集等服务产业的支持力度。成立工作专班,出台专门政策,服务箱包服装等来料加工行业,持续壮大“箱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渠道。用好零工市场,整合县域用工信息,搭建群众就业平台。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引导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严格执行“三日清零”工作机制,狠抓农民工工资落实,严厉惩治欠薪行为。
让教育更优质。新建2所幼儿园、改建4所幼儿园,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五中、五小建设进度,力争秋季开学,极大改善寄宿生学习生活环境。改善六中、六小办学条件。新办1所普通高中,争取秋季开学招生,破解多年来我县高中学位紧张难题。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增强队伍发展活力。坚持“五育融合”,创办体育、音乐、美术等特色学校,促进义务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机制,构建安全稳定育人环境。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持续强化教育教学激励,努力让教师成为最受羡慕的职业。
让医疗更普惠。深入推进“千县工程”,实施大同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提升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促进优质中医资源提质扩容。重点做好上寨中心卫生院、东河南卫生院、落水河卫生院建设工作,夯实基层医疗服务基础。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筑牢健康安全坚实防线。为700名农村妇女免费提供孕前优生检查,为3000名农村妇女免费提供“两癌”筛查。深入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持续开展“送医下乡”,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让保障更全面。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工作。扎实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谋划破题“银发经济”,实施农村老年助餐幸福工程,办成55个老年食堂。落实高龄津贴普惠政策,增进80岁以上老人福祉。推进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启动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为脱贫户、监测户、低保户、五保户、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代缴居民养老保险。推进“全省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工作,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让文体更繁荣。广泛开展“送戏下乡”“送影下乡”,办好“春节”“元宵节”、平型关文化旅游节,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做精“山水北泉”“龙渠沟的老百姓”等实景演出,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努力构建“一乡(镇)一特色、一村(社区)一活动”文化新格局。举办农民运动会、职工篮球赛、全民健身日,加快建设健康灵丘。多形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六)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聚力环境保护,厚植全方位转型底色。坚持“两山”理论不动摇,持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金字招牌。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坚持“五水同治”,一体推进“饮用水源、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落实“河长制”,常态开展河流“四乱”整治,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涉水企业治理力度,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坚持“五管齐下”,采取“治企、减煤、控车、降尘、转型”措施,确保全年优良天数、空气质量改善率实现新提升。积极申请中央资金,实施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对嘉鑫矿业、银河二厂等7家企业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严控大气污染。持续深化短途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专项行动成果。扎实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提高“煤改电”“煤改气”群众使用率。强化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控制,加强工业固废监管。
全面抓好生态保护。实施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重点做好黑寺顺鑫矿区,柳科乡、石家田乡珍珠岩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走出一条灾害治理、生态复绿、景观再造、土地复垦利用的矿山综合整治之路,示范推动全县矿山生态修复标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实施垃圾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工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效实现变废为宝。做好国土绿化,实施人工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谋划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强化小流域治理、坡改梯力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开展突出问题整治。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铁腕整治违规违法行为,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七)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维护平安大局,强化全方位转型保障。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灵丘。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坚持“五不为过”,做到“五个必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消防领域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全面落实省委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开展矿山安全生产集中排查整治行动,不断提升全县矿山安全水平。统筹抓好九小场所、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领域安全工作。加强隐蔽致灾普查,狠抓矿山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分领域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持续夯实安全根基。建设全县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全力提升应急管理指挥能力。公开招用森林草原消防员20名(招满100人);配齐配强防火装备,加强队伍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县级森林消防队伍。
持续加强社会治理。习惯过“紧日子”,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扎实推进政府债务化解,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完善“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充分释放金融活力,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加大欠税清理力度,杜绝新欠,清理旧欠;分析疑点数据,防止漏征漏管,持续夯实税基;依法做好破产、重组企业征税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1137+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等制度,推动社会矛盾多元调处。
维护和谐稳定大局。扎实推进“同安”系列专项行动和“云盾”系列固本工程,构建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新格局。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围绕生产、流通、消费三大环节,严防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全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坚决守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持续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八)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改革创新,激发全方位转型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转型的“关键一招”,紧盯县域发展重点问题,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改革质效。
深化农村领域重点改革。推广“车河模式”经验做法,打造更多工商资本联村共建试点,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推进“三变”改革。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好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规范集体“三资”管理。用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盘活集体沉睡资产。完成农业生产托管10万亩,适度规模经营39万亩,经营率达到65%以上。做好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遵循农民意愿,通过“小田并大田”“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两种思路,促进全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耕地利用率。
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结构,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国企经济效益。加快推进资不抵债企业破产程序,稳慎做好破产企业资产处置、职工安置相关工作,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推进存续国企整合重组,按照“三大类”“五大板块”模式,压减企业层级,盘活存量资产,强化监督管理,用2到3年时间基本消除亏损面,提升国企盈利能力。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提供“合作菜单”,顶格落实惠企政策,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意愿。深化“两不一欠”专项治理,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小升规、个转股、股上市”,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小升规”企业7家。
做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标营商环境3.0版改革,推动大厅之外审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力争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点堵点,设置综合受理窗口,由“一门多窗办事”变为“一门一窗办多事”。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全县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减少企业同类数据填报次数。全面清除隐形壁垒,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打造“投资灵丘”品牌。
持续推动财政降本增效。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启动财政预算评审制度改革,建立完善覆盖投资评审、预算评审、绩效管理的全流程、全链条财政评审机制;大力推动财务监督管理改革,完善财会管理制度,防范财务运行风险,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大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为政之要,重在力行,贵在担当。我们将努力把握时代新要求,顺应群众新期待,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市、县委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政府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守牢政府系统意识形态阵地。
依法依规履职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巩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
动真碰硬抓落实。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前瞻布局、早谋快动,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多为企业想办法,多为群众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效精文减会,规范督查考核,打通基层减负“最后一公里”,让干部有更多精力投身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安全稳定工作一线。
清正廉洁守底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扛牢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聚焦重大经济活动,紧盯制度执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加强全过程监督。树牢正确政绩观,坚决防范“新形象工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把“预算关”,过好“紧日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腾出更多资金。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积极的行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推进县域全方位转型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灵丘新篇章!
名词解释
1.“134”总体思路:“1”是深化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建设面向京津冀的“三区两地、四个灵丘”“一个主目标”;“3”是抓党建、抓产业、抓基础“三个总任务”;“4”是构建产业现代化、发展开放化、县域一体化、城乡生态化“四个新格局”。
2.“85328”工作体系:“8”是打造基础材料、轻工制造、仓储物流、特色农业、新能源、数字经济、文旅+、通用航空八大产业;“5”是用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主体培育、营商环境、经济园区五个抓手;“3”是激活改革、创新、开放三大动力;“2”是抢抓“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千万工程”两大机遇;“8”是守牢粮食安全、债务风险、防止返贫、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稳定、清正廉洁八条底线。
3.“四全工作法”:全周期发力、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动。
4.“四轮驱动”:脱贫群众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5.“三级包联、五个强化、三个到位”巩固衔接行动:“三级包联”指县领导包乡(镇)联村联户,县直部门包村联户;乡镇干部在包村的同时联系困难户;村两委、驻村干部、乡村振兴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网格员按照网格化管理实行分片包户。“五个强化”指强化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强化产业带动和就业帮扶、强化和美乡村建设、强化驻村帮扶政策落实、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个到位”指调研走访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困难解决到位。
6.“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营商环境。
7.我县6家国家3A级以上景区:平型关大捷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车河有机社区、花塔生态民俗景区、觉山寺旅游景区、空中草原旅游景区、猫山传统文化园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8.四大赛道: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文旅消费。
9.“196”项目指挥和推进体系:“1”即灵丘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指挥部;“9”即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项目谋划、招商引资、审批服务、项目推进、重大项目管理、统计分析、目标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组;“6”即设立工业、农业、文旅、能源、基础设施、社会民生行业专班。
10.全市农业“三个第一”: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一产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全省第一。
11.“两专科一中心”: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12.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13.“五不为过”“五个必须”:思想认识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必须把安全生产这根弦绷得紧之又紧;工作举措再怎么强化也不为过,必须把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抓得实之又实;制度执行再怎么严格也不为过,必须把制度刚性约束树得硬之又硬;督查检查再怎么细致也不为过,必须把风险防范化解做得细之又细;责任链条再怎么严密也不为过,必须把领导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全员责任压得严之又严。
14.“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15.三大类:核心竞争力培育类、核心功能增强类、资源资产盘活类。
16.五大板块:产业孵化板块、服务保障板块、文旅开发板块、乡村振兴板块、矿产资源企业股权转让板块。
17.“两个毫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8.“1137+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1”是建设灵丘县社会治理中心;“1”是建设武灵社会治理平台;“3”是建设三个乡(镇)社会治理副平台;“7”是建设七个乡社会治理站。
19.河流“四乱”整治:指治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
20.“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21.“两不一欠”专项整治:整治“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
22.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