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02-21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峨边县政府网

峨边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1日在自治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陈玉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各项事业开篇起步的关键一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和县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1)战略部署、全市“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实践定位和县委“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紧扣“重大产业项目提升年”经济工作主基点,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风险,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04亿元、增长6.9%,增速居全市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13亿元、增长23.1%,增速居全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30.11亿元、增长11%,增速居全市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增速居全市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增速居全市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增速居全市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全市排名实现“稳五争三”。

  一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狠抓投资拉动。开展项目管理“清仓盘库”,强化重点项目前期攻坚,包装生成重点项目78个、总投资706.2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02.5%,15个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56%。争取中省预算内项目6个、资金4407万元,发行5个专项债券项目、金额5.62亿元,一般债券项目6个、资金1.22亿元。狠抓招商引资。健全“1+5”投资促进体系(2),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走出去考察招商52批次,对接企业81家,请进来洽谈合作客商155批次,对接企业218家,成功签约年产3万吨光伏配套材料、中药天麻产业园等7个项目,总投资31.3亿元。深化东西部协作交流互访,推进柯峨飞地园区建设,新增落地企业11家,完成投资8.85亿元。狠抓市场培育。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出台15条具体措施,兑现奖补资金594.71万元,退税减税降费1.0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114户,“个转企”(3)446户,升规入统企业8家。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178宗7.68亿元,荣获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杆”。狠抓改革创新。国有资产实现优化重组,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60.86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112.26亿元,营业收入实现7.41亿元。深化“放管服”(4)改革,推进网上政务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实现审批材料减免52%,办理时限缩短80%,“一网通办”(5)工作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投入高新技术科研经费达7136.5万元。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抓转型、促升级,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现代农业特色发展。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9.1万亩,粮食产量达5.1万吨。建成特色高山果蔬产业基地8万亩,示范推广新品种36个、新技术23项,新林镇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发展林药、林蔬、林菌等复合经营,完成道地中药材种植7万亩;发展笋用竹38.7万亩,入选全省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全链条发展试点,杨河乡现代竹产业基地、志彪农林入选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林竹产业登上央视“生财有道”。建成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9个,生猪规模养殖场44个,生猪出栏16.64万头。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4024亩,恢复补充耕地3978.45亩,守住了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底线。绿色工业稳步发展。实施工业项目15个,完成投资4.53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77.33亿元。完成茶园坪石灰岩出让前置程序,建成西南产量最大的稀土金属制备基地、高纯氧和医用气产地,荣成气体、科百瑞、有研稀土成功申报工信部“白名单”企业,金岩电站、两河口电站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获评全市工业工作表现突出县。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消费市场回暖向好,实现批发销售额37.7亿元、零售销售额24.8亿元,餐饮业营业额5.5亿元。“峨岭云边”微商城助力东西协作,带动农副产品销售4808.36万元。完成服务业招商引资10.7亿元、服务业重大项目投资4.32亿元。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建改建4G、5G基站118个,争取专项债资金8500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县级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一年来,我们统筹兼顾强基础、助融合,三区联动活力彰显。

  城区建设提速提质。推进城区基础风貌成片提升,完成52个老旧小区改造,新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00套,增设既有住宅电梯10台。铜河幸福里小区开工建设,古今寺商业综合体完成总工程量80%,完成投资1.12亿元。持续开展“七大秩序”整治(6),拆除城区违建12处,拆除违法临时建筑18000㎡;完成原水果街临时市场搬迁,彻底解决长达20余年以街代市的顽瘴痼疾。统筹推进城区“六化”行动(7),推进垃圾日产日清,城市面貌更为整洁。园区规模扩容升级。建成投用“彝步千年·文旅新寨”,完成毛坪农特产品加工配套园区改造提升,峨边“马铃薯+桃”现代农业园区获评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核桃坪园区“五化提升”(8)稳步推进,通达化工易地迁建项目完成主体,铁路物流港建设完成可研,建成峨边南站400米接驳线。火烧营产城融合园启动建设,大渡河骑游道文创融合园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效益初显。景区质量优化提升。实施“四个圈层”(9)重点项目攻坚,总投资26.76亿元。黑竹沟沟口旅游公路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用,恢复改造蜂巢岩—荣宏得林区道路,马里冷旧综合提升、音乐广场建设等项目加快前期。黑竹沟景区顺利通过4A级景区复检,解放村成功创建四川省第四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古井村获评第三批天府旅游名村。交通路网互联互通。贯通柑子口隧道、椅子垭口隧道,完成峨美路二期工程,完成佳支依达客运枢纽站70%工程量,建成城乡融合“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6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107.5公里、中修和预防性养护工程14.5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一年来,我们以人为本惠民生、添福祉,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抓实“三落实一巩固”(10),核查风险线索4451条,新增监测对象131户477人,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高质量承办全省脱贫地区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乡村振兴“茗新实践”被央视《新闻联播》点赞“出圈”。兑现“五小到户”(11)奖补资金3566.88万元,增长38.85%。成立全市首家乡镇集体经济联合总社,消除村集体经济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同比增长16%。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900万元、省直定点帮扶资金2221.38万元、对口援彝资金750万元,53个帮扶项目成效明显。成功承办“东西融爱·添翼助残”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东西协作现场培训会。社会保障提质扩面。投入15亿元,实施民生实事28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4.5%。多渠道促进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7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1万人,实现农村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发放农村低保金2840.88万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金493.22万元,临时救助金48.45万元,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486.76万元。扎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工作,为645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789.51万元。全县12.7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中省县财政资助参保7660.59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教育教学提质发展。探索“集团化、合作化、特色化”办学模式,成立毛坪中学教育集团,“组团式”帮扶初见成效,2023年高考本科硬上线31人,同比增长210%,创历史新高。落实教育奖励政策,兑现教育资助资金1809.55万元。健康峨边纵深推进。全面落实新冠疫情“乙类乙管”(12),群众健康得到保障。“组团式”帮扶建成县人民医院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创伤急救中心,东西协作帮扶建成小凉山地区首个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建成2个专科联盟和4个特色科室,完成县中医医院和14个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国家卫生县和国家卫生乡镇顺利通过现场评估。文化惠民推陈出新。完善文化基础建设,建成“1+13+99”三级文化阵地(13),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验收,县图书馆获得文化和旅游部三级馆认定。小凉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有序推进,新增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达到25个,建成3个市级曲艺传承发展基地。举办“四季文旅”活动49场,开展“文化大篷车”惠民演出21场,“彝动书吧”入选全国农家书屋创新市县级示范案例。

  一年来,我们久久为功防风险、牢底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安全形势不断向好。开展百日攻坚专项整治,组织应急演练350余场,排查整治重大隐患83个,消除一般隐患2000余个,立案处罚34件次。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实现“三零”目标,安全生产、森林草原防灭火、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评位列全市前列,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连续两年居全市第1位。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和反邪教工作,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13起,县公安局获评全省优秀公安局。强化债务风险防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偿还政府债务本金2.79亿元,争取再融资债券额度2.26亿元。禁毒防线不断夯实。打好禁毒“重点关注”地区摘帽攻坚战,开展“堵源截流”“深耕肃毒”“猎鹰净土”等专项行动,推进“禁毒宣传进万家”,建成“2.21”案禁毒教育警示基地,严格落实涉毒人员“五包一”管控措施(14),2023年第四次全省污水毒品含量检测数值下降至1.95mg,排名全省全市前列。社会治理不断深化。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调解各类纠纷839件,化解成功率达98%以上。办理信访事项180件,信访“三率”(15)达100%,获评2023年度乐山市心连心服务“人民群众最满意区县”。扎实推进“平安峨边”创建,满意度测评居全市第1位,新创省级“六无”平安村(16)3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耍惹阿觉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和年度“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刘素琴入选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鲁惹军光荣获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90.4%。5个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达标率100%。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省级生态县创建通过现场验收。

  一年来,我们从严从实开展主题教育、提升服务效能,政府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政府班子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围绕“1+5+2”调研课题(17)专题调研,开展“强基提能”专题学习7期,推进专项整治9项,查找突出问题5个,制定整改措施37项,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办结县人大代表建议58件、县政协委员提案39件。加强廉政风险管控,树牢过“紧日子”观念,完成预算、结算评审项目255个,审减资金6125.9万元,全年一般性支出压减10.44%。

  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档案、保密、消防、地方志、气象、供销社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组织工作,推动形成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面对经济恢复困难较多的宏观形势,面对脱贫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一往无前破难关,走出了一条峨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稳步开局。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五个先行”充分引领、全面践行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向省市驻县单位、省市帮扶单位、柯桥区、市中区,向所有关心支持峨边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志不畏难,道不远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大项目推进较慢,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工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民生领域离群众期盼尚存差距,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今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以及县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扣市委“重大产业项目质效年”经济工作主基点,围绕县委“党建引领、三区联动、城乡融合、全面振兴”发展思路及“35789”城乡融合发展路径(18),以“促开工、保稳定、抓质效”为经济工作主题,着力实施“1337”经济工作方案(19),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力争各项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努力在全市排位中“稳五争三拼第一”。

  围绕上述目标的实现,2024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聚焦“一核两园三片”(20)建设,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强化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联动,打造“一核两园三片”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引领区域联动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坚持“一核”引领。紧扣县城核心地位,完善县乡村“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规划实施,引领全域建设。实施老城更新。实施精修细补10项工程,成片推进平安路、景阳路、新村路等片区32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58套非成套住宅和9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铜河幸福里小区建设,新增住宅302套,新增停车位800个,新建“口袋公园”2个。推动老集贸市场片区拆迁,完成铜河湾特色街区建设。打通东风大道上段(东风新城三桥—彩虹桥段)城市次干路,建成铜河路至羊竹坝公园慢行系统,新建市政道路1.5公里。推进新区拓展。建设“红星片区”,完成片区详规编制和城市设计,完成佳支依达体育馆建设。建设“城南片区”,完成进城大道、佳支依达综合枢纽站建设,加快站站通道、大溪沟蓝道建设。建设“茶场片区”,整体谋划茗新—六丰—松林坡—峨星城乡融合发展带,加快推进松林坡村聚集点建设。建设“火烧营城乡融合新型社区”,加快汽车产业园区、仓储物流中心和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提升县城品质。优化城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严守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探索“城管+”模式,开展市容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城区“六化”行动,打造城区“口袋式、小巧式、阶梯式、挡墙式、爬墙(坎)式”的园林绿化景观,实现县城“一片一色一味”。加快照明系统智慧化综合化改造,畅通微循环,打造微绿地,构建“5分钟社区生活圈”。

  推进“两园”同创。围绕争创国家级山区特色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山区现代林业园区,制定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园区组团设计方案,引领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体系提质提级。依托产业中环线、百里南环林竹风景线,发展壮大现代农林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大堡双九—桥楼—新火片区、红旗上云—四坪—大坪片区“粮渔”产业,加快推动平等乡、杨河乡发展林竹林下产业,五渡双凤—胜利—新茶—葛村片区发展林农融合产业,整体提升宜坪、新林黄泥—楠木片区“粮果”产业,提质升级毛坪猕猴桃、新场玉米蔬菜等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力争新培育省三星级园区1个,创成省级产业强镇1个。持续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速“三片”共建。持续深化拓展“4+2”全域旅游布局(21),坚持以黑竹沟景区为核心,联动发展黑竹沟、金岩、勒乌“三大片区”,打造独具魅力的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景区扩容提质8大项目,开工建设音乐广场、牧野餐厅、草甸茶舍、星空营地等综合提升项目,完成马里冷旧—荣宏得道路建设、力争杜鹃池—百花坡道路竣工投用,加快景区索道、管式滑轨论证报批。规划建设黑竹沟“彝俗彝恋”风情中心镇,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天然野趣科考探险组团。做好金岩片区“温泉+”文章,坚持“微改造”“轻投入”“重运营”,推进功能补短、形态提升和业态嵌入,重点发展露天泡池、露营、民宿等业态,打造现代时尚温泉康养组团。立足勒乌片区独特地理条件、民族文化等优势,打好高山畜牧、高山洋芋、高山蜂蜜等特色招牌,打造彝族特色“牧蜂薯”生态旅游组团。

  二、全力提升“3+3+3”产业体系(22),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加快培育壮大现代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

  转型发展绿色工业。提质发展先进材料、绿色能源、食品加工三大工业产业,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挖掘增长潜力。推动恒业硅业年产3万吨光伏配套材料工业硅节能技改、明达集团矿热炉升级改造及煤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提升园区能级。提标改造核桃坪园区,推进工艺变革、结构优化、能级提升、方式转型,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推进刘家沟绿色砂石骨料园区建设,启动共和绿色循环智慧新型园区前期工作,加快小凉山彝区绿色循环产业园区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达到7200万元以上。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户,工业投资完成8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亿元,争创全市工业工作表现突出县。
 特色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壮大林竹、高山果蔬、道地中药材产业,培育提升“峨字号”特色品牌。建强产业基地。提质新林、杨河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实施中环线、南环线林下产业提升项目;新培育林竹产业基地1个,种植林竹8000亩,油茶2000亩。建设全省森林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农田“非粮化”;抓好生猪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实施粮食单产提升,稳定粮食播面19.1万亩以上,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粮油稳面增产。培育特色品牌。持续推进“‘峨岭云边’公用品牌+企业特色品牌+农产品品牌”体系构建,新申报绿色农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2个;稳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全国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区创建,争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壮大文创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探索“互联网+”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培育新型消费。启动“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创建,完成乾池悬崖酒店、阳光国际酒店建设;提振新能源汽车、家居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大力发展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全年发放消费券100万元以上。繁荣文化市场。积极参加第十一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全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深度挖掘小凉山民俗文化,开发以“黑竹沟”“甘嫫阿妞”“彝族刺绣”等为主要元素的系列文创产品,推动传统文化市场转化。壮大旅游产业。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打造“亦路亦景”的全域慢游网;加快实施先锋2A级景区提升项目,带动萌萌猪乐园、龚嘴驿站、铜河村连片发展,推动大渡河绿廊百里骑游道向滨水休闲旅游“蓝道”发展;串珠农旅融合彝家新寨,精美打造特色村落,服务“大峨眉”旅游圈,共建“小凉山”旅游圈。推动黑竹沟镇争创“天府旅游名镇”,新林镇茗新村创建2A级景区。

  三、着力建强“1+6+1”基础设施(23),构筑全面振兴新支撑

  全面改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多网合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乡面貌,奠定乡村振兴多元融合的坚实基础。

  构建交通物流“一张网”。系统推进县域交通“两轴三环”(24)路网体系建设,建设“五纵四横两环”(25)城区骨干路网,完成年度投资4亿元以上。完成佳支依达客运枢纽站、柑子口隧道、椅子垭口隧道、城区二横、城区四横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马嘶溪大桥、白沙河大桥等项目,开展G245峨眉大为至峨边沙坪改线新建工程、万漩大桥、城区内环线、旅游外环线等项目前期,启动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工作。发展县域内公水、铁水综合运输,支撑“公转铁”“散改集”。聚焦“物畅其流”,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建成亥子坪休息区、勒乌服务区,建成投用黑竹沟旅游车站,以铁路物流港为核心,打造集大宗物流、应急物流、仓储装卸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小凉山公铁联运区域交通物流枢纽,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争创“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构建城乡供水“一张网”。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划分三大供水片区,新建规模化水厂,提升中心场镇、聚居区的供水保障能力。积极争取专项债券和融资贷款,开工建设城区二水厂二期,启动宜坪乡水源工程水利项目,加快推进三水厂、四水厂、万坪水库、杨河水库等前期工作,积极创建乡村水务试点乡镇、试点村。提高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健全供水管网维护管理制度,推动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营收、表务、调度管理统一收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构建城乡防汛排水“一张网”。统筹制定城区、乡镇雨污分流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县域排水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强化防汛排水系统常态化管理,破解城乡雨污分流中“管网难排查、雨污难分流、治理难实施、水质难保障”的难题。实施“水利补短板”行动,开工建设白沙河流域防洪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足漕溪、翁家沟等山洪沟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同步开展河道整治、生态修复。

  构建城乡供电“一张网”。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加快沙坪镇、新林镇、大堡镇、黑竹沟镇、五渡镇和杨河乡电网建设,新(改)建10kV线路18.67km,配电变压器33台,低压线路36.78km,户表改造8689户。培育绿色能源产业,促进光伏、风电、氢能等绿色能源和新型储能发展,探索推进分布式储能、抽水蓄能等接续产业,推进“源网荷储”(26)一体化发展。夯实水电主体支撑地位,科学整合小水电资源,争创一批“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

  构建城乡供气“一张网”。规划新建五平路与S309交口处撬装调压站1座、省道S309五渡—毛坪段LNG加气站1座、新林镇LNG加气站1座和沙坪镇、黑竹沟镇CNG加气站各1座,实施47个聚居点沼气池建设,增设8个乡镇PE燃气运输管道。完成古今寺片区燃气管道敷设,提升老城区燃气管网覆盖率,推动“瓶改管”工作落地落实,燃气使用率提升12%,加快构建“微管网集中连片供气”的城乡供气一体化格局。

  构建城乡垃圾“一张网”。围绕“路边、河边、村边、屋边”四个薄弱环节,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善村镇环卫收转运体系,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完成沙坪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扩建,新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大件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建筑垃圾处理厂。建设环卫智慧管控平台,加快编制城乡环卫一体化经营项目实施方案,推动城乡环卫清扫保洁项目化运作。

  构建城乡排污“一张网”。充分发挥已建20座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作用,围绕全县1736个聚集点进行分类施策,完成不低于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8%以上。扩容提升五渡镇、毛坪镇、黑竹沟镇、红旗镇污水处理站,优化改造城乡污水管网,建立健全污水治理长效机制,统一排污设施运维管理,分类处理畜禽粪污、工业、农残、厨余等污水,新建餐厨污水三级分离处理设施1座。
构建城乡新型基础设施“一张网”。整合现有前端感知设备、通讯基站和管网,统一规划配置多功能终端设备和4G、5G网络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一期,完成智慧运营指挥大厅、“智慧城市大脑”软件底座及N个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完善大数据中心运行机制,汇聚各领域数据和高新技术,实现信息系统整体部署和共建共用,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工业产业、文旅服务、交通物流等方面,打造“峨边云”,推动一二三产转型升级,加速融入川渝两地数字经济新格局。

  四、切实增进民生福祉,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

  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认真落实小凉山彝区振兴23条措施和“1+37”帮扶政策(27),深化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和省直定点帮扶,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安排项目资金3500万元,持续鼓励发展“五小到户”产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大型种养基地吸纳就业,做大“峨边绣娘”劳务品牌,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促进转移就业、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计划”,落实“四个一”扶持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力做好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循环转化,增加农民集体性经济收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和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建设工作,争创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1个,市级3个。

  持续提升教育服务。加快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启动县街小学、毛坪中学扩建工程,增加教育集团学位供给1300个,完成金岩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推进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补强学前教育短板通过“普及普惠”省级评估验收,投资620万元更换15所学校电子白板,积极发展“特色普高”和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加强与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施“3+2”五年贯通培养,壮大职业教育,全面施行集团化办学,新组建5个教育集团,试点开展“县管校聘”,改进激励机制推行教师“标准工作量”制度。

  持续建设健康峨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构建“医疗+医防+医养”三大卫生健康体系。积极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启动黑竹沟、五渡两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完成县人民医院“五大中心”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全面消除“三病”(28)母婴传播。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中医强基础“百千万”行动,挖掘、保护、传承彝医彝药,打造医养结合康复养老中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优化卫生人才结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国家卫生县和国家卫生乡镇成功命名。

  持续繁荣文体事业。完善基础设施。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阵地作用,开工建设小凉山非遗馆,整合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加快建设全民健身中心。深耕传统文化。加快小凉山彝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保护和创造性发展。深化“甘嫫阿妞”文化品牌,推进舞台剧、影视剧等文艺精品创作,继续办好“甘嫫阿妞”艺术季、“阿依蒙格”成长季等“四季文旅”活动和小凉山非遗荟,持续开展“文化大篷车”乡村巡演。办好体育赛事。承办2024年国际象棋元老邀请赛,力争承办第五届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暨半程马拉松比赛,组织彝族传统式摔跤比赛、“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事等全民健身活动。

  持续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扩面覆盖,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多元化多层次就业渠道。继续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工作,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一老一小”、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机制,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鼓励发展社会养老。抓好殡葬改革,开工建设殡葬服务设施项目。

  五、全力推进开放合作,蓄积创新发展新动能

  以县庆四十周年为契机,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面招大引强,打造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推动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赢商峨边”建设工程,积极开展“三减三赋”(29)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应进必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构建“3+1”国资国企体系(30),发挥国资国企在服务城市安全、交通基础设施、民生事业、产业体系、招商引资、人才发展、中心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集中资源做实做强产业投资开发平台、建设投资发展平台、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服务平台和转型发展平台。充分利用县域土地、砂石、矿产等特许经营权,壮大企业经营性资产,提高县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与质量。

  抓牢项目建设。抢抓政策机遇,围绕中省预算资金、专项债、超长期国债等项目需求,加快项目储备工作,包装储备项目投资额不低于1000亿元。落实项目管理“三张清单”(31),大力争取专项债、中省预算内、国债等上级资金,落实民间投资“17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投资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国家特色竹森林公园、杨河乡林下经济产业及康养、马嘶溪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1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投资不低于36.42亿元。

  强化招商引资。扎实开展县庆活动,充分展现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宣传峨边、展示峨边、建设峨边,实现县庆搭台、经济唱戏、项目进门、招商落地。健全“1+5”投资促进体系,围绕产业集群,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招商,千方百计把好企业引进来、把好项目落下去。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招引,确保招商引资储备项目不低于500亿元,力争完成签约25亿元,省外引进产业新增实际投资11亿元,外商到资50万美元。培育专业性人才队伍,提升招引成功率。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组织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省市重大活动,瞄准百强企业及产业链主导型领军企业,大力引进一批支撑带动作用强、示范引领优势明显的企业和项目。
、全面强化社会治理,营造安定和谐新局面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大“峨边汇治理”九条措施实施力度,织密织牢底线防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织牢安全生产防线。构建“5+2”城乡一体化防控体系(32),统筹做好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防震减灾、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建立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指挥、救援保障等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运用“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模式,逐项消除风险隐患,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采取“四不两直”(33)“三查三带”(34)等形式重拳出击整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35),确保全县人民“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创建全市食品安全示范县。

  筑牢生态保护底线。持续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专项整治,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实施,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稳中有进,PM2.5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90%。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深入开展2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51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规范化建设,确保省市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9.2%以上。稳步推进“无废城市”(36)建设,加快建设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基础设施,培育“无废细胞”(37)6个。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探索EOD(38)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开展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债务风险防控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全力确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紧盯县级“三保”(39)、社保基金、库款保障、公积金缴存等重点领域,确保财政运行平稳有序。落实支持房地产发展政策措施,推动房地产业平稳转型。统筹做好社会稳定、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化解。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两个共同”,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贯彻《峨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条例》,拓展优化“峨边三法”(40),持续开展“双高”治理,推进“全科网格”(41)精细治理,实施“边界六联”协同治理(42)。全面加强禁毒工作,打防管治多管齐下、整体发力,确保禁毒“重点关注”地区顺利摘牌。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实施法律“七进”(43),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44)活动,推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七、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树立勤政务实新形象

  坚持以法治为本、发展为重、实干为要,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对党忠诚,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依法依规履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开展第四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抓实公正执法、全民守法、精准普法,加强府院、府检联动,营造依法行政良好氛围。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强化政务诚信建设,推进公共政策兑现。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确保行政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勤勉笃行抓落实。把大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弘扬“四下基层”(45)优良作风,集中力量,全力攻坚。以实在、实干、实绩和提高标准、提高效率“三实两提”为抓手,坚持干事与成事并举、效率与效益并重,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推动“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清正廉洁守底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防范和整治“新形象工程”。深入转变工作作风,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解决问题的会议不开,没有实际内容的文件不发,不切实际的要求不提。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不必要的支出,严厉惩处大手大脚、挥霍浪费行为,坚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在发展上、用在老百姓身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新元肇启,华章日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事不避难的勇气和干劲,以奋楫猛进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细、抓实、抓紧各项工作,为整体建设全省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奋力建设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而不懈奋斗!

  注释

  1.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聚焦解决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推进四化同步,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信息化引领、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固本,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推进城乡融合,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优化配置,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布局、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着力推进五区共兴,坚持成都极核引领、都市圈带动、增长极支撑,高水平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加大先发带后发、先富帮后富力度,促进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后发潜力区加快追赶。
2.“1+5”投资促进体系:建立1个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揽全县投资促进工作,下设尽职调查、项目选址、协议审核、审批服务、绩效评价5个重点工作推进组。实现领导小组统揽、县级领导主抓、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参与的全域招商新格局。

  3.个转企: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自愿和不增加转型主体负担的原则下,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

  4.“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5.一网通办:打通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群众只需操作一个办事系统,就能办成不同领域的事项,实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6.“七大秩序”整治:建筑、环境卫生、市场、交通、广告、天际、河道整治。

  7.“六化”行动:绿化、美化、净化、彩化、亮化、香化行动。

  8.五化提升:美化、绿化、亮化、文化、标准化提升改造。

  9.四个圈层: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马里冷旧-蜂巢岩-荣宏德、大小杜鹃池-挖黑罗豁两大重点片区;黑竹沟-原哈曲乡场镇;S309和拟新建S311沿线村落。

  10.三落实一巩固: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11.五小到户:鼓励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务工、小买卖、小刺绣等“五小到户产业”增加收入,并给予一定财政补助奖励。

  12.乙类乙管:将乙类传染病采取乙级管理措施。

  13.“1+13+99”三级文化阵地: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9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14.涉毒人员“五包一”管控措施:乡镇党委书记、乡镇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卫生院院长、村支部书记五名责任人对口包联管控一名涉毒人员。

  15.信访“三率”:案件及时受理率、案件及时办结率、满意率。

  16.“六无”平安村: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的平安村。

  17.“1+5+2”调研课题:“1”是主题教育中政府班子确定的1个调研课题,“5”是调研课题中5个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2”是2个正反典型案例。

  18.“35789”城乡融合发展路径:“3”指的是聚力城区、园区、景区三区联动,明确“一核两园三片”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5”指的是五件大事:促进城乡要素协同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快构建城乡产业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7”指的是公共服务七套体系:健全巩固脱贫成果动态监测帮扶,城乡优质均衡教育服务,城乡养老、托幼和医疗保障,城乡住房供应和保障,城乡综合服务,城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5+2”城乡一体化安全防控体系;“8”指的是城乡基础设施“1+6+1”八个“一张网”:即构建交通物流、供水、防汛排水、供电、供气、垃圾、排污、新型基础设施“一张网”;“9”指的是“峨边汇治理”九条措施:归纳为拓展深化“亲情”工作法、“德古”工作法、“赶场”工作法,持续推进“全科网格”精细治理、“边界六联”协同治理、“移风易俗”重点治理,统筹实施“红耀彝乡”强基工程、“三亮三晒”阳光工程、“扎笼子”工程。

  19.“1337”经济工作方案:即聚焦1个总体目标、立足3个发展方位、围绕3个主攻方向、实施7大质效提升。“1个总体目标”,即确保经济增长7.5%以上,力争达到8%左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在全市排名“稳五争三拼第一”;“3个发展方位”,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绿色硅谷配套园区、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新增长极、全省重要的区域交通物流枢纽主要节点;“3个主攻方向”,即城区作为核心引擎、园区作为重要载体、景区作为关键支撑;“7大质效提升”,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质效、深化改革、项目投资、要素保障、主体培育质效提升。

  20.一核两园三片:“一核”是指县城功能核心区;“两园”是指国家级山区特色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山区现代林业园区;“三片”是指黑竹沟、金岩、勒乌“三大片区”。

  21.“4+2”全域旅游布局:“4”是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马里冷旧—蜂巢岩—荣宏德、大小杜鹃池—挖黑罗豁两大重点片区;黑竹沟—原哈曲乡场镇;S309和拟新建S311沿线村落4个圈层。“2”是大渡河绿廊百里骑游道、百里林竹南环风景线。

  22.“3+3+3”产业体系:林竹、高山果蔬、道地中药材三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先进材料、绿色能源、食品加工三大绿色工业产业,文创旅游、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三大现代服务业产业。

  23.“1+6+1”基础设施:第一个“1”是交通物流,“6”是城乡供水、城乡防汛排水、城乡供电、城乡供气、城乡垃圾、城乡排污,第二个“1”是城乡新型基础设施八个“一张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4.两轴三环:规划建设大峨眉旅游环线南部快速通道、“站站通道”两条轴线,打造旅游外环、产业中环、城区内环三条环线,构建县域交通“两轴三环”路网体系。

  25.五纵四横两环:以现有G245、S309和拟新建站站通道、S311、G245改线为“五纵”,以在马嘶溪大桥、核桃坪园区、恋爱桥附近、城南片区等节点新建联络线串联上述五条道路形成“四横”,以现有G245—拟新建马嘶溪大桥及其联络线—拟新建G245改线为一环、羊竹坝大桥—东风大道—拟新建法检大道—彩虹桥(峨边大渡河大桥)—经黄磷厂、峨边职中—拟新建白沙河大桥—大坪新村铜河路为另一环形成“两环”的城区骨干路网体系建设。
 26.源网荷储: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可精准控制社会可中断的用电负荷和储能资源,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可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波动性等问题。

  27.“1+37”帮扶政策:对应国家政策细化了“1+31”个政策,结合四川实际制定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创新新村(社区)治理工作方案等6个政策。

  28.三病:艾滋病、梅毒、乙肝。

  29.三减三赋:减事减负减阻,赋能赋效赋权。

  30.“3+1”国资国企体系:通过重组整合及转型发展,新组建“3”家功能定位不同的集团公司,将现有部分市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企业合并成立“1”家集团公司,形成4家具有较强市场化运营能力和产业导入能力的优势集团公司,构建起“3+1”国资国企新体系。

  31.项目管理“三张清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年度项目前期工作清单》《年度重点实施项目清单》。

  32.“5+2”城乡一体化防控体系:构建防汛、防火、防震、防污、防疫和防地灾、防事故“5+2”防控体系。

  33.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34.三查三带:带专家查、带执法查、带媒体查,查深、查细、查实。

  35.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36.无废城市: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37.无废细胞:为贯彻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相关理念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社会生活单位,包括工厂、园区、机关、学校、医院、酒店、小区等各类生产生活单元。

  38.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39.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40.峨边三法:“亲情”工作法、“德古”工作法、“赶场”工作法。

  41.全科网格:对党建、综治、应急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重新划分、多网融合,形成人员、职能、资源等充分整合,实现“一网”全面覆盖、全能服务,放大管理服务效应。

  42.“边界六联”协同治理:组织联建、理论联学、活动联办、产业联动、安全联防、治理联抓。

  43.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寺庙。

  44.践行十爱·德耀嘉州: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市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乐山、爱自然、爱家庭、爱学习、爱劳动,爱健康、爱人生,让德的力量、爱的力量成为嘉州大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润道德滋养。

  45.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首页上页67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网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