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季春鹏报道 4月27日,辽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总结一季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推进情况,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二季度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辽阳之战。市委书记、辽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白英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辽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郭云峰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马涛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一季度,全市上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谋划实施三年行动,抢先抓早、谋定快干、真抓实干,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开门红”。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值得充分肯定。实践证明,各级干部只要肯努力、有干劲,眼里有活、扛活出活,就一定能够实现辽阳全面振兴新突破。
会议强调,省委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是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稳预期、强信心、聚民心的综合考量,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形势的科学判断、对工作重点的精准把握,给出了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为辽阳振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上来,进一步坚定首战必胜的信心决心,持续巩固向上向好态势,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力以“开门红”引领实现“全年红”。
会议强调,做好二季度及下半年工作,全市上下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凝心聚力拼经济,向10个方面新突破、49项重点任务再聚焦、再发力,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一是抓实抓好“项目落地年”。狠抓项目建设黄金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盘活闲置资源,一步不落抓落地、抓开工、抓竣工、抓投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坚持“外引”“内育”并重,狠抓招商引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政策,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基地(集群)谋划推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抓好产业发展“硬支撑”。“一企一策”帮助规上工业企业解决问题,全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推进“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谋深做实5个产业基地(集群),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抓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做好文旅产业融合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打好以丰补欠硬仗。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着力深化拓展央地合作。抓好央地合作提升行动,全流程服务央地合作项目,强化与在辽央企“点对点”合作,推进一批具有前瞻性、带动性、战略性的项目。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四是坚决打赢创城攻坚战决胜战。全力抓好“城市管理年”活动,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坚持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兜牢就业、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底线。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把“战场”当“考场”,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落实,下足真功夫、当好实干家、答出好成绩。要压实领导责任,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抓好本职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服务中心大局,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要坚持求真务实,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工作高效运转,提高督导考核质效,营造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要净化政治生态,坚持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好进一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1+6”文件,大兴调查研究,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政商交往20条正负面清单,坚决纠治“四风”,大胆容错纠错,以良好政治生态涵养发展生态。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各县(市、区)、市(中、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副市长马德勇通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总体推进情况和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各专项推进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辽阳县、灯塔市、宏伟区分别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