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因地处山西中部而得名,东临太行山,西傍汾河水。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0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现辖2区、1市、8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1个乡镇、17个街道,1942个行政村、249个社区。国土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38万。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等全国性品牌和荣誉。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100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留有160余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割股奉君”介子推、“初唐四杰”之一王勃、“贞观功臣”温彦博、“三代帝师”祁寯藻等许多名人名臣出生于此。这里是晋商故里。明清时期,晋中商人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奇迹,以“货通天下、汇通天下、富甲天下、诚信天下、家国天下”著称。1907年以祁县渠本翘为代表的晋商,掀起了山西保矿运动,筹资200多万两白银,从英商手中赎回阳泉、潞城等地煤炭开采权,彰显了民族大义,历久弥新的晋商精神成为晋中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高度概括褒扬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这里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运筹帷幄,八路军129师与晋中人民同甘共苦、浴血奋战,孕育了弥足珍贵的太行精神。这里是50多年前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大寨所在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力量激励一代人为农业农村事业而开荒垒坝。这里是“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杜润生的出生地,杜润生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这里是文物古城、大院名宅的聚集地。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55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4项,A级景区数量全省第一,“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北方民居建筑一颗明珠”乔家大院、“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寒食清明文化发源地”介休绵山等闻名遐迩。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晋中属太原都市核心区、山西中部城市群组成部分、山西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市城区紧临省会太原,与太原形成“三纵十横”路网体系(三纵:榆太路、太太路、农谷大道;十横:龙城大街、鸣谦大街、杨盘街、龙湖街、使赵街、安宁街、迎宾街、创业街、凤栖大街、小牛线),距太原武宿国际机杨、高铁南站不足10公里。大西高铁、太焦高铁、南同蒲、石太、太中银、石太客专、阳涉7条铁路干线与太旧、大运、太长、榆祁、邢汾、阳黎6条高速公路纵横交织,市境内铁路总里程920公里、货站客站89个,高速公路总里程653公里、高速出入口28个,国省县乡公路通车总里程1.56万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矿产资源类多量丰。已发现矿产资源66种,探明储量28种,优势矿种为煤、铁、铝、石膏等。全市含煤面积 1258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77%,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72亿吨,居全省第7位,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铁矿探明储量1524万吨,预测潜在储量2万吨,其中钛铁矿探明储量126万吨、占全省总量78.3%。煤层气资源量2.56万亿立方米,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新探明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总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
科技人才资源集聚。山西大学城10所高校落户晋中,19万名师生入驻,近6000名教授、近2000名博士、1.6万余名硕士齐聚晋中。万亩晋中职教港建成启用,可容纳10所职业学校15万名师生,目前与中移铁通、西部控股集团合作,建设中国移动设备维修服务培训基地和产业学院、汉云谷产业园,努力打造国际职教港。68个科创团队和近千名大学生入驻山西智创城4号基地科创研发,100多个企业入驻金科示范基地创新孵化,与晋中国家农高区科创基地等创新平台交相辉映、集聚发力。市域内18所高校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2020年全市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强度达1.25%,居全省第三位。正在规划建设核心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着力打造山西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注入新动能。
农业发展前景广阔。晋中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地势东高西低,山区与平川条件各异,平均海拔1633米,年均气温9.4℃,平均降水量477.3毫米,耕地面积55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7%,粮食总产量15亿公斤以上;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畜产品、蔬菜、水果等产量均居全省前列,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了贡献。晋中是“特”“优”农业示范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条件良好、形成百万亩规模,特色农业占比达到75%,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300亿元,认证全国名特优农产品19个、占全省23%,拥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晋中是省城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农业现代化水平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全省第一,蔬菜、肉、蛋、奶产量居全省第一,其中蔬菜秋季日产量5000吨、冬季日产量400吨,三分之二供应到太原。
工业产业集群集聚。传统产业撑盘立柱。晋中是山西传统工业基地,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年生产能力上亿吨,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3.3%。焦化产能2081万吨,形成介休1000万吨、灵石500万吨两个焦化产业集聚区。以安泰集团、东方希望两个百亿级企业为龙头的冶金产业快速发展,年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特色产业享誉全国。玻璃器皿、碳素、玛钢铸造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棉纺纱锭占到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液压阀产量位于全国前三,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产品约占全国产量50%,人工吹制高脚杯占全国产量80%以上,玛钢铸造沟槽管件占到全国产量的一半。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医药、现代煤化工、现代物流、新材料、光伏电池及组件8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提高。
转型综改势头强劲。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利好政策,全力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建设,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格局(一区:晋中开发区,四园:大学城产业园、汇通产业园、潇河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中,汇通产业园,集聚企业上千户,规上工业企业达100多个,工业总产值106亿元;潇河产业园,布局商务、文创、康养、休闲等业态,推动百里潇河两岸及周边保护性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挥吉利、美锦、保罗、斯纳德、中航兰田龙头作用,以“一链三线”(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三个整车产品线)集聚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5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综改区晋中开发区为龙头,打造开发区“1+10”联合体,涵盖一二三次产业,贡献全市70%的新兴产业产值。
2021年10月,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确立了“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晋中市第五次党代会,谋划了“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谋定了一谷驱动、两区牵引、两翼腾飞、一力保障“1221”战略举措。晋中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服务、主动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接、主动跟进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主动担当作为,抢抓率先打造太原榆次太谷城市核机遇,以榆次太谷与太原协同联动打造城市核为牵引,在主动服从服务大局中找准晋中发展机遇、加快晋中高质量发展,奋力续写晋中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