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2022年都江堰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12-19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731   评论:0
内容摘要: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过去五年及2021年政府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是都江堰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其艰辛、极不容易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五年及2021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都江堰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其艰辛、极不容易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一年一年拼搏,一项一项攻坚,一步一步转型,在生态环境保护、重塑经济地理、全域旅游发展、幸福美好生活等时代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这是经济转型、爬坡过坎的五年,我们直面经济下行、产业薄弱困局,聚精会神抓项目、转方式、稳增长,经济动能蓄势提振

我们聚力转变经济组织方式,优化设立李冰文创旅游、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36个、总投资超18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9亿元,年度综合财力超100亿元,连续5年获评“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现代服务业崛起“新势力”,成功创建四川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投资150亿元的成都融创文旅城拔地而起,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48.7%、64.2%、73.3%。绿色工业积聚“新动能”,长峰钢铁、海蓉药业、华都核能荣列成都市百强民企,拉法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8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88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4家,亩均税收增长56%。现代农业做靓“新灌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高分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高标准农田9.6万亩,11个“灌区造”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承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农业增加值增长24.5%。

这是旅游蝶变、赢得口碑的五年,我们聚焦产品单一、业态陈旧瓶颈,全力以赴创品牌、塑场景、促消费,全域旅游亮点纷呈

聚焦全域旅游,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重大涉旅项目32个,完成文旅投资280亿元,累计接待游客1.2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20亿元,国际游客数量占全省五分之一,连续4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文旅品牌精彩绽放,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都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领衔“天府旅游名县”首任“盟主”,灌县古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天府旅游名镇。消费场景闪亮“出圈”,融创文旅城成为西南文旅新地标,融创水世界、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欢乐无限,双遗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燃烧激情,灌区映像、七里诗乡、拾光山丘留住乡愁,高端酒店床位数突破1万张,青城山民宿如雨后春笋般乘势而起,“诗和远方”相逢在古堰山水!品质服务赢得口碑,创新建立“1+3+N”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体制,设立全省首家县级全域旅游大数据研究中心,在全省率先接通“天府健康码”,央视新闻多次聚焦都江堰旅游精细化防控、人性化服务,“好耍都江堰”更是成为网络热搜常客、成都旅游“封面”!

这是捍卫青山、呵护生态的五年,我们担当长江上游、天府源头责任,坚定不移抓保护、治污染、美环境,绿水青山尽带笑颜

坚定践行成都“西控”战略,“蓝天常见、雪山常现”的都江堰成为成都人亲近自然的栖息地、愉悦身心的后花园。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生态,划定“85%自然生态环境区、15%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完成369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区域勘界,在全省首推“山长制”,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被国家七部委评定为优秀等级。像对待生命一样守护环境,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刮骨疗伤,举全市之力打赢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攻坚战,成为全国五个正面典型之一,累计拆除违建29.48万平方米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无关建筑13万平方米,生态复绿48.3万平方米,彻底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332个,坚决关停“散乱污”企业149家,用铁的责任、铁的担当、铁的举措,捍卫绿水青山!像拥抱未来一样迈向低碳,探索“两山”价值转化通道,率先在成都完成GEP核算,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率先在全国实现零碳排放,电力、天然气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85%,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3%,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323天、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都江堰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这是匠心营城、格局拓展的五年,我们遵循公园城市、人城境业理念,精雕细琢塑格局、强功能、提品质,加速铺展宜居画卷

立体交通拉开“大城”格局,公园绿道、市井烟火、田园阡陌可感可及,公园城市生活之美成为城市新优势。精心营建大气格局,全国首条山地齿轨“都—四”铁路开工建设,“三绕”高速都江堰段建成通车,成灌快铁实现公交化运营,成青线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川西旅游枢纽加速成势。遵循依山傍水、九河十八岸的城市肌理,建成绿道266公里,玉堂新城日新月异,水映青山、拥江发展的城市新格局加速成形。精致打造优美空间,新增城市绿地125公顷,入选成都市“最美街道”6条,新改建旅游公厕131座,355个平安小区科技赋能,44个老旧小区绽放新颜,李冰纪念馆、仰天窝广场开放迎客,南桥、西街掩映在雪山之下,玉垒阁、灵岩山灵韵十足,社区彩绘、音乐绿道五彩缤纷,壹街区、莲花巷扮靓生活,移步换景、步步是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之美触手可及。精细构建宜居品质,建成“回家的路”“上班的路”51条,龙江路、嘉祥、万汇等知名教育品牌纷纷落户,都江堰中学创成“国重”、青城山高中创成“省重”,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创成“三甲”,宜居宜享的公园城市加快呈现。

这是开放架桥、破壁前行的五年,我们化解历史包袱、破除障碍束缚,久久为功抓改革、促开放、优环境,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债务化解压力如山、国资国企举步维艰、社会投资疲软乏力等重重困难,我们坚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遇弯截角、逢正抽心,趟出了一条开放架桥、破壁前行的改革创新路。重点改革蹄疾步稳,全面完成政府系统机构改革,“两项改革”获评成都先进,创新产业功能区“区街合一”“区景合一”模式,受到中央编办肯定。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积极承接农村电商产销对接工作”获国务院表扬。推进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组建总资产近千亿元的“都投集团”,实现集团AA+、6家下属公司AA信用评级。市场活力有效激发,19个部门188类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集中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由200多天压减至80个工作日内,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改革入选成都市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创响都江堰”扎实推进,5年新增创业企业9423家,市场主体突破6.3万户。开放营城走向世界,加入世界历史都市联盟等8个国际组织,设立“海外都江堰”推广站10个,国际友城达25个,承办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中日双边活动、五国外长会谈等高规格外事活动,赴日本、北京、上海、澳门等地开展城市推介16批次,累计到位内资475亿元、利用外资20亿元,媒体宣传、社会评价、企业关注都在传递都江堰的“好声音”!

这是践行初心、倾情为民的五年,我们紧盯急难愁盼、回应群众关切,全心全意办实事、解难题、善治理,幸福绘就全面小康

再苦没有苦民生,再难没有难民计,累计投入民生事业168亿元、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0%以上高位。全面小康成色满满,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提前两年实现相对贫困社区、相对贫困户全部达标脱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5%,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3%、57.4%,排名成都前列。对口支援康定市与全国一道迈入小康。回应关切实实在在,聚焦久拖难解的“硬骨头”问题,帮助2.5万余人圆了棚改“安居梦”,完成679户地灾避让搬迁,新改建公路295公里,被征地农民参保、安置房产权办证有序化解。新增公办幼儿园22所、中小学学位7860个,创建成都市新优质学校16所,形成以“三甲”医院为引领的医共体,市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镇”。幸福美好真真切切,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创共享,经过两轮接续接力、六年风雨兼程,以全省县级城市第1名、全国第25名的成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赢了疫情防控、防汛减灾、安全生产、国卫创建、森林防灭火等一场场硬仗,山洪警报来临时的每一次撤离,阻击新冠疫情的每一道防线,持续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每一天坚守,都是英雄的都江堰人民共同铸就,你们才是这座城市最坚固的基石、最美丽的风景!

这是艰苦卓绝、淬火成钢的五年,我们始终牢记使命、依法履职担当,驰而不息转作风、提效能、优服务,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完成省委第二、第九巡视组交办问题整改,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充分汇聚代表委员的智慧,认真吸纳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点对点、实打实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24件、政协委员提案881件,办理质量满意率97.3%、97.4%。面对困局叠加、负重前行的复杂局面,在债务化解的鏖战中、国企改革的深水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违建别墅清查整治的主战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宗旨、勤勉尽责、依法行政、狠抓执行,一路披荆斩棘,扛住了艰巨压力,守住了安全底线,打赢了“三大攻坚战”,奋力斩获32项国字号荣誉,荣获79项成都市级以上表彰!这些荣誉口碑来之不易,全市干部群众奋进拼搏的精气神来之不易,社会各界对都江堰未来的良好预期来之不易,这必将汇聚成构建“五大新城”、推进科学复兴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收官年,更是迈向“十四五”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势下,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共克时艰、超常付出,交出了一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振奋人心的期末答卷!预计全年GDP突破49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亿元、增长15%,市域经济呈现争先进位的健康态势!

一年来,让我们最感动的是,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筑起了众志成城、护佑健康的坚固防线。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调度、精准防控,奋力夺取双胜利。面对11月疫情遭遇战,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争分夺秒,坚决果断采取精准科学防控措施,公安干警、疾控卫士冲锋一线、流调溯源,医务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无惧严寒、昼夜奋战,广大市民积极响应、自觉配合,仅用8小时就完成了31万份核酸采样。隔离不隔爱、封控不封心,隔离酒店、封控区域成为坚固防线、温馨港湾,273户隔离市民、14天昼夜坚守,在满城金黄的最美时节顺利解封,冬日暖阳的都江堰重拾烟火、万家喜悦!面对大规模疫苗接种,党员干部、市民群众齐上阵,邻里相约打疫苗、做义工,退休大爷、适龄儿童卷起袖子自发“接力”,共同筑起免疫屏障,全市累计接种疫苗119万剂次。面对错综复杂的抗疫形势,每一天都是迎考、每一天都是应战,回首近700天的抗疫历程,从酷暑到寒冬、顶风霜冒雨雪,那些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里是最可爱的人,那些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最刻骨铭心,无论党员干部、市民群众,无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无论天使白、守护蓝、志愿者、打工人,每一条战线都是坚强堡垒、每一个家庭都是作战单元,你们的前行步履铿锵,你们的付出温暖人心,你们的坚守满是豪情!平凡铸就伟大,力量来自人民!为全市人民点赞!向全市人民致敬!

一年来,让我们最振奋的是,在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掀起了竞技比拼、热火朝天的奋进势头。我们坚持聚焦聚力,充分发挥文旅、生态资源优势,嫁接高端绿色产业,云南海诚50亿元倾力打造“都江夜堰”,“天府好水”奏响了绿色工业集结号,元气森林58天签约落户,跑出了 “都江堰速度”。我们坚持招大引强,投资30亿元的黄金骏马啤酒产业园呼之欲出,普罗中国、合信青城纷至沓来。我们坚持开放合作,积极招引城市合伙人,创新实施片区综合开发,中铁十四局、水电十局大型央企赋能城市建设,全年累计招引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163亿元,预计到位内资69亿元、利用外资5亿元,有效投资保持活跃增长。

一年来,让我们最难忘的是,在守卫生态的主战场,聚起了咬牙攻坚、决战决胜的亮剑精神。我们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上游意识,以最诚恳的态度接受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全面完成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我们坚决彻底整改环保突出问题,累计投入10亿元完成17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全力推动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省级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我们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环境治理“八大行动”,全市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率87.3%,荣膺“2021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向环保突出问题坚决亮剑,就是要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山山水水,让百里青山碧翠常在、一江清水永续长流!

一年来,让我们最欣慰的是,在旅游复苏的主战场,呈现了烟火人间、繁华市井的最美都江。我们奋力争创亮点品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荣获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李冰功能区入选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青城武术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幸福路—西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我们着力营造消费场景,“自拍熊猫”惊艳亮相,问花村繁花似锦,融创茂、百伦—大融城等城市消费商圈蔚然成势,融创酒吧街等6条特色街区成为夜游潮购新地标。我们全力激活消费热度,双遗马拉松、国际会议发展大会等高规格赛会持续造热,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走进都江堰,主要节假日游客流量创历史新高,春节期间全市酒店民宿订单量位列全国前十,一房难求成为都江堰假日旅游“幸福的烦恼”,预计全年接待游客超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0亿元。

一年来,让我们最感慨的是,在改革破难的主战场,走出了破釜沉舟、逆势突围的微笑曲线。我们积极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岗通”走进每一个社区,196项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下沉镇街办理,11个派出所提供“一站式”办证服务,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成为全省试点,成都村政学院获建全省政务服务培训研究基地,完成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委托编写《农村一线工作法》教材。我们积极探索城乡融合试验区改革,挂牌乡村振兴局,组建城恒乡村振兴公司,完成1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查。我们积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约处置到期债务,未发生一起逾期,都投集团取得AA+信用评级、总资产955亿元,盘活92万平方米闲置资产,基本形成产投、建投、城投、工业、文旅 “五大平台”,青都旅游公司完成IPO上市申报。改革的道路艰难曲折、跌宕起伏,但我们毫不迟疑、决不停滞,用一往无前的势头赢回了市场信心、发展前景,市属国企重整行装再出发,风雨过后是彩虹!

一年来,让我们最自豪的是,在平安幸福的主战场,托起了万家灯火、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我们全心守护城市安宁,坚决扛起森林防灭火责任,科学有效应对主汛期严峻形势,精细化推进食品生产经营、涉气涉爆等13个重点领域安全整治,连续11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0%、44%,违法犯罪警情持续下降,荣获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七五普法先进县(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我们精心创造美好生活,统筹推进规划大会战,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2个重点专项规划,发布首批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142个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32.65亿元。我们真心办好民生实事,青城大桥改建年底开工,仰天窝广场建成开放,创新举办都江堰市实验中学,整合组建青城山等4家中心卫生院,建立家庭医生团队117支,基本形成15分钟公共卫生服务圈,解决了一批多年难解的民生难题,干成了一批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各位代表,回首五年,都江堰遇到的困难超乎想象,取得的成绩振奋人心!我们欣慰的看到,全市经济走势健康,社会投资活跃增长,民生福祉温暖生活,绿水青山“尽带笑颜”!我们骄傲的看到,不管发展形势多么复杂、攻坚任务多么艰巨,同志们都是昂首挺胸、勇往直前,顶得上、打得赢!我们自豪的看到,“四个信心”重塑提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不获全胜不收兵,都江堰就一定能够破茧成蝶、科学复兴!

各位代表,这五年成果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社会各界团结拼搏的结果!这五年成果的取得,凝聚着全市人民、各行各业的勤劳智慧、艰辛付出,双拥、征兵、统计、民宗、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干出了别样的精彩,税务、金融、保险、供电、燃气、通讯、气象等单位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及驻市单位,向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驻市部队,向所有关心参与都江堰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深知都江堰发展面临的挑战,政府工作与群众期盼还有不少差距,我们更有“坐不住、吃不香、夜难寐”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亟待弥补的五大短板:一是经济总量短板,GDP与同类区的彭州、金堂还有一定差距,绿色工业的引擎支撑还较弱,急需重大项目生成接续。二是消费能级短板,缺乏与世界遗产相匹配的世界级旅游产品体系,承载、转化3000万游客流量的消费场景严重不足,亟待突破“景区思维”“门票依赖”。三是基础设施短板,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玉堂片区公建配套滞后,城市营建不够精致,快旅慢游交通体系还未形成,城市适旅功能不足。四是风险防范短板,“城市大脑”尚未构建、智慧化治理体系尚不健全,债务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艰巨,历史遗留问题、信访突出问题还需加力攻坚。五是深化改革短板,亟待拓宽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产业功能区运行、“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尚需深度探索,国资国企改革还需乘势而上、更下深水。针对这些短板,我们将勇敢面对、坚决担当、智慧解决。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奏响了构建“五大新城”、推进科学复兴的号角。未来五年,是我们接续奋斗、创造幸福的五年,也必将是都江堰触底反弹、奋进崛起的五年。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成都市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三新一高”这条主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等重大机遇,聚焦“五大新城”实施“十大行动”,精准推进科学复兴,着力把都江堰建设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文旅增长极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首善地,致力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市!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6年,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亿元以上、重回成都郊区新城榜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7%、67.8%。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聚焦“五大新城”实施“十大行动”。

一、聚焦“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实施世遗价值转化、文旅消费提能行动

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和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争当“天府旅游名县”标杆,到2026年,年度游客总量突破4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600亿元,建成成都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和巴蜀文旅走廊的创新策源地、重要增长极!

1.实施世遗价值转化行动。深入挖掘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品牌价值,开发“熊猫山水道”文化资源,建设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以精品景区建设做强世界遗产核心品牌,持续提升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旅游业态和管理水平,推进虹口景区、灌县古城提档升级,支持熊猫谷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共创国家5A级景区,新建设一批文化、运动、休闲旅游承载地,新增4A级景区2个,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集群。以优质产品供给提升世界遗产核心价值,打响“大遗产、大熊猫、大灌区”品牌,推出致敬世界遗产、熊猫秘境探索、康养休闲度假等“6个之旅”,联合三星堆、九寨沟、峨眉山共推“遗产游”,携手青羊、武侯等天府旅游名县共推“联盟游”,联动碧峰峡、卧龙等熊猫乐园共推“熊猫游”,串联西岭雪山、四姑娘山共推“雪山游”,协同邛崃、汶川共推“红色游”,引领都江堰灌区40县共推“灌区游”,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线路。以城市文化传承激活世界遗产核心魅力,擦亮都江堰水文化IP,推动设立世界水利城市联盟,将城市打造成传播水生态文明的“国际水文化会客厅”;擦亮道文化、佛文化IP,深入挖掘“青城八道”文化内涵,建设青城山道文化交流中心,打造普照文化园、灵岩山禅修旅游区;擦亮熊猫文化IP,建设“熊猫家园”,开发大熊猫科普旅游和IP衍生品,搭建以熊猫文化为核心要素的中国文化输出窗口,提升熊猫品牌国际影响力。

2.实施文旅消费提能行动。深入推进成都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以“一圈多链全场景”塑造文旅新生态,增强旅游核心吸引力、市场竞争力。构建文旅产业生态圈,以全域旅游为统领,聚焦世遗体验、文化创意、主题游乐、智能文旅装备等多个维度和“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全要素,构建顺应游客消费需求升级的“泛文旅”产业新生态。延伸文旅融合产业链,以农商文旅体融合为纽带,围绕世界遗产、体育运动、川派盆景、康养旅居,全力筑链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提升,让游客来都江堰不光是逛景区、喝夜啤、住农家乐,还可以品美食、购特产、赏文化、享健康,让“都江堰产、都江堰造”的附加值在补链强链中升华。做靓旅游消费全场景,全面建成“三大地标商圈”,培育6大百亿级消费场景,让都江堰与青城山山水相辉,让融创文旅城与灌县古城古今相映,让市井烟火与城市繁华相得益彰。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名店经济、时尚经济,引进市内免税店,推出都江堰十大伴手礼、十佳酒店、十特民宿,培育电子竞技、体育培训、医美医疗、冰雪游乐、户外运动等业态,实现年度过夜游客1200万人次、人均消费3000元以上。

二、聚焦“构建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实施绿色发展示范、品质功能营建行动

聚力打造山清水秀、巴适安逸、集约高效的城市空间,到2026年,人均公园绿地达16.9平方米,15分钟城乡公共服务圈实现全覆盖,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全面建立,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首善地!

3.实施绿色发展示范行动。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守护都江堰这片好山好水。争当“国家公园”建设示范城市,守护好市域内394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从严管控世界遗产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天然林保护71万亩,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国家公园的“都江堰样本”。争当“两山”价值转化典范城市,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完善岷江、沱江、锦江三大流域水质预警监测和应急防控网络,积极参与“引大济岷”工程,深化成都平原大气联防联控,防治土壤污染,保持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AQI指数排名成都前列。聚焦绿水青山“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市场体系和供给体系,深化GEP与GDP互动探索,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齐丰收”。争当“碳达峰、碳中和”先锋城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探索建立“生态信用档案”和负面清单,构建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碳吸收测算体系,打造零碳景区、零碳社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4.实施品质功能营建行动。围绕“人、城、境、业”,高品位营建城市空间,不断提升营城能力和区域价值。用“大规划”引领城市高端发展,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片区规划,开展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形态,构建格局清晰、形态优美、特色鲜明、有机融合的宜居公园城市体系。用“大交通”优化旅游城市格局,积极争取成都西部区域旅游轨道、成都外环铁路都江堰段、天温都快速路开工建设,“都—四”山地轨道首开段开通运营,形成快联成德眉资、畅联“三九大”、直通双机场的旅游城市交通枢纽。用“大片区”推动城市精明增长,灌口、幸福、银杏、奎光塔“城区带动发展片区”,迭代优化灌县古城文旅业态、遗存展示、交通组织,塑造天府国韵的时尚之城,沿2.5环布局3个TOD综合体,推动城市外环在轨道上精致生长;蒲阳、龙池“生态涵养发展片区”,坚定生态保护,促进工旅融合,建设产城一体的蒲阳中心镇;天马、聚源、石羊“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片区”,塑造山水田园与乡村聚落相融合的空间形态,擦亮千年农耕文明名片;青城山、玉堂“现代服务业发展片区”,加快补足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短板,形成主题游乐集中、民宿酒店集群、高端社区簇拥的时尚之城。用“大公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彰显适旅化的城市调性,分步建设绿道串联环城、公园绿地环家的绿道网络,加速构建健康医养、人文教育、休闲消费等“未来社区”场景,精心打造时尚创意的城市家居,开展“色彩都江堰”城市视觉设计,精心刻画建筑个性,靓化塑造山脊线、天际线、水岸线、光际线,让城市置身雪山之下、江河之畔、灌区之央,让市民游客优雅生活、可感可及,代言成都高阶生活美学!

三、聚焦“构建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实施产业提速倍增、改革创新赋能行动

以产业创新、开放改革为重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6年,GDP年均增长8%以上,累计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450亿元、GDP占比60%,努力挺进“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前十。

5.实施产业提速倍增行动。坚持“创新赋能、开放支撑、消费引领”的产业发展路径,加速竞跑绿色产业新赛道。聚焦“1+2”绿色工业赛出新速度,“1”是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实施旅装区调区扩区,支持存量工业企业技改升级,建立区外工业企业数据库,实施分类提升、培优扶强、积聚发展,实现“小升规”52家,让传统制造业焕发绿色生机。“2”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旅游装备两大先进制造业,提升旅装区南区综合承载能力,培育形成以啤酒、天然水、软饮料为核心的“天府好水”产品矩阵,以旅游交通、户外运动、游乐设施装备为核心的“旅游装备”产品矩阵,两大先进制造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聚焦“1+3”现代服务业赛出新能级,以文旅经济为引领,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3类形态创新赋能,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数字旅游、数字娱乐、数字生活,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未来产业,发展游戏、动漫、电竞、音乐等数字互娱产业,试点打造“政务服务+区块链”“旅游新消费+区块链”“城市治理+区块链”应用场景,建设中国西部文旅数据处理中心;用好专业楼宇、科创空间等资源,推动设立一批研发设计、商务咨询、检测认证等服务机构,积极招引旅游、文创、康养、大数据等总部经济;加强会展业顶层设计,营造会展产业生态,促进“以会招商”,吸引高端展会、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等落户,创新云展览、云会务等新模式,打造“虚拟会展+实体会展”永不落幕品牌。到2026年,引进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新经济种子企业50家以上。聚焦“1+1”现代农业赛出新优势,积极升级都市现代农业+乡村服务业,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建设高品质有机茶园、猕猴桃、方竹笋、中药材产业基地,围绕五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衍生开发生态康养、休闲食品等高端精深加工系列,打响“大青城”农业品牌。探索场景赋能,培育新林盘经济,建设一批农耕体验、田园观光、农业科创综合体,让都江堰成为都市客群回归自然、投资生态的首选地。

6.实施改革创新赋能行动。统筹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城市“向新力”。用深层次改革促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让市属国企在构建“五大新城”中担当先锋,建立以产业为主导的“投、融、建、管、营”市场化运行机制,实现总资产1200亿元、营收突破100亿元、力争进入中国国企500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片区综合开发、城市有机更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区“吹哨报到”“管委会+专业投资公司”运营机制,探索景区市场化运营,建立市级部门、镇街、功能区、国有企业全员招商、税源培育激励机制,形成市域经济一池活水。用全方位开放添魅力,不断拓展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友城、国际组织合作,打造“天府会客厅”,成为国家主场外交特色承办地;构建区域协作新格局,深化沪都长效合作,积极融入东部沿海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中心城区优势产业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用全要素创新增动力,鼓励驻市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以城市之名礼遇人才,实施“古堰英才”计划,“量身定制”文创、旅游、大数据等高技能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引育政策,一揽子提供人才落户、安居、子女就学、家人就医等服务保障,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规模达7.5万人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家,助力青年朋友筑梦圆梦、成就未来。全面推行极简审批,为重大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小微企业、个体经营健康发展,新增市场主体2万家。政府的公信力和投资者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政府的承诺“一诺千金”,请企业家朋友们放心、舒心、全心发展事业,在都江堰做成“有根”企业、百年老店!

四、聚焦“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勤劳增收致富行动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到2026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67.8%,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市,成为成都共同富裕示范市。

7.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聚焦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农商文旅体医科养融合发展,将都江堰精华灌区打造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典范。扮靓千年灌区大美形态,整合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乡土文化,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修缮自流灌溉渠系,建设A级林盘景区5个,塑造柏条河天府绿道生态农业景观示范带,提升乡村道路旅游标识,打造成青路、彭青路、蒲虹路等最美乡村路,形成聚源灌区文创、天马农耕体验、石羊田园生活等乡村组团。激活乡村资源要素价值,紧盯“人、地、资金”三个要素,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多规合一”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边界片区规划,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整理储备平台、入市管理体系、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办法,完善农村产权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抵贷联盟“三同步”机制,探索“社会投资+财政以奖代补、以奖代投”项目融资模式,为乡村振兴插上金融的“翅膀”。选好用好乡村振兴带头人,汇聚一批文艺新村民、数字游牧民、乡村推荐官,引导“三师”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奏响融合发展时代强音,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精深加工、质量安全等协同体系,创建成都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3个,培育品牌认证产品100个。培育“农业+旅游”“+电商”“+文创”“+康养”新模式,引导直播带货、体育健身、医疗康养、琴棋书画等新兴消费业态走进乡村、遍布林盘,为乡村注入时代生机、时尚活力,让千年灌区焕发新姿彩。

8.实施勤劳增收致富行动。李冰治水泽被千秋,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我们要传承李冰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奏响勤劳致富的主旋律,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风尚。让旅游富民有甜头,旅游城市处处是“富矿”,我们将发挥全域旅游的产业优势和驻市高校的人才优势,在旅游服务、绿色工业、乡村振兴等领域拓展就业机会、营造创业场景,孵化创新创业项目20个,促进驻市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大力丰富高技术、高收入岗位供给,培育一批旅游之星、数字创客、蓝领名匠、田园乡贤、文艺名家,促进服务业就业占比超50%,让都江堰的能工巧匠、青年才俊在家门口创业、致富。让农民增收有奔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稳定农业生产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扩大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和劳务收入,促进返乡农民工本地创业,引导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民宿统一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让农民当员工、当股东、当老板,新增年度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30个,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8%。让共同富裕有盼头,探索先富带后富,搭建帮技术、帮资金、帮理念的对接平台,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支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高收入群体、企业家参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加强特殊困难群体社会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共同富裕。

五、聚焦“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实施智慧安全筑基、幸福美好生活行动

夯实智慧治理基础,高标准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到2026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6岁,建成教育、健康、创新的新高地,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9.实施智慧安全筑基行动。顺应成都超大城市治理规律、体现都江堰千万级游客流量的旅游城市特质,打造智慧治理标杆。构建精准感知、协同高效的“城市大脑”,完善城市管理、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等领域数字基础设施,整合公共安全、旅游管理、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数字管理平台,构建“市—镇—村”三级智慧调度指挥体系,实现城市旅游数据一网共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群众诉求一键回应。构建全域旅游、数字管理的“数据智囊”,健全“大旅游”智慧治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配套体系,整合云计算、物联网、VR/AR等技术,建强旅游大数据中心,集成虚拟旅游、景区导览、应急处置等功能,推进道路交通信号灯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实现交通智慧疏导。构建综合治理、立体防控的“平安家园”,建强源头防控、矛盾化解的社区综合治理单元,健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提高应急处置和数字化精准科学防控能力,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创建全国平安建设示范市。

10.实施幸福美好生活行动。点亮优质教育“好未来”,扎实抓好义务教育“双减”,提升教学质量,办好课后服务,打造城乡教育联合体,创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新增成都市“新优质学校”5所以上、名师数量达到1500人。提升普惠医疗“享健康”,健全疾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和健康大数据平台,完善市—镇—村三级数据共享的医共体网络,创建省级社区医院2—3个、成都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9个以上。保障全龄友好“更幸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让更多家庭“愿意生、养得好”;构建养老孝老敬老体系,推进适老改造、智慧助老,促进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实现长期照护保险全覆盖,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000张,用城市的温情给老人温柔以待。积聚文明风尚“正能量”,繁荣非遗传承、国学讲堂、艺术巡展等文化事业,大力宣传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弘扬科学家和工匠精神,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构建巴适安逸“新生活”,支持构建智慧社区、智慧物业等服务平台,加强城市运行管理与餐饮外卖、物流配送等电商平台对接,积极发展“未来社区”民生智慧应用,织密“群众身边的服务网”。坚持“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市场多元健康发展,打造兼具品质功能和生活成本竞争力的宜居之城,让“住在都江堰”成为一种时尚、找到一种归属、代言一方幸福!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都江堰奋力构建“五大新城”、精准推进科学复兴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成都市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的目标任务,精准着力、狠抓落实,科学制定2022年政府工作的作战图、任务书、时间表,全力推动构建“五大新城”开好局、推进科学复兴起好势!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围绕“五大新城”开局起势,全力抓好以下18项重点工作。

一、围绕“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开局起势,聚力抓好文旅融合四项提升

1.以世界遗产为硬核,提升文旅产品。围绕建设世界文旅精品“六个之旅”,提升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经营品质,修缮李冰塑像,开发数字孪生景区,推出“云上都江堰”等文化体验项目,新增4A级景区1个。让熊猫元素走进城市旅游,加快“熊猫家园”建设,完成控规优化、土地出让,拓展“熊猫课堂”等科普研学旅游市场。提升天府青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灵岩山国际禅文化旅游区、华西五粮液国际康养中心、青城山道文化交流中心,引进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品牌3个,创建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六个之旅”的推陈出新、多姿多彩,一定会让游客在世界遗产地畅游四季、流连忘返!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消费能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打响都江堰旅游消费品牌。着力提升城市消费,以“三大主力商圈”为引领,打造融创时尚国潮、幸福路天府休闲、龙潭湾风情美食等特色街区,推出必吃、必住、必玩、必购消费榜,用都江堰的老字号、品牌店抓住游客的心。大力培育夜间消费,促进“都江夜堰”旅游综合体开工、西街院子开业,扮靓古城夜景,塑造百伦—大融城—大润发、幸福路—仰天窝—水街等城市“夜光线”,瞄准“夜游黄金四小时”,打造融创灯光音乐秀等夜间消费地标,力争实现过夜游客850万人次、人均消费1800元,让游客吃着火锅唱着歌,在夜游夜秀夜宵夜购中“夜不归宿”!

3.以赛会营城为带动,提升城市品牌。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与四川旅游“三九大”核心景区协作,联动重庆南川、大足、武隆、万盛共推巴蜀文旅精品。高位推进赛事营城,承办大运会配套活动,举办熊猫山径赛、双遗马拉松、虹口漂流节,推动融创打造冰雪运动天堂,让“奔跑都江堰”“耍雪都江堰”引领时尚。开展节会营城,提高“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举办层级,策划举办都江堰文化旅游季、道文化节,推出“非遗都江堰”“文化都江堰”论坛。更加注重城市品牌传播和“口碑营销”,构建全领域城市营销体系,做靓世界“三遗”、生态宜居等特色标识,善用抖音短视频等时尚表达方式传播城市品牌,培育“直播+旅游”“直播+商圈”网红新业态,叠加放大节庆赛会的引流效应,力争全年实现游客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0亿元以上,让跨越千年的都江堰,演绎现代时尚,代言天府国韵,再次惊艳世界!

4.以转化“留量”为目标,提升服务功能。积极增强旅游集散能力,建设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交通枢纽和旅游服务体系,促进“都—四”山地轨道施工进度达40%,开通直达重庆动车班列,启动都江堰快铁站和壹街区站TOD一体化开发,建设“二绕—三绕”连接线,建成M—TR主线,对接成都双机场设立“都江堰候机楼”。促进互联网、云科技向旅游服务赋能,发展网络约车、共享汽车、共享民宿等业态,推动旅游大数据向旅游市场监管领域应用,依法整治旅游乱象,营造诚信安全舒适的旅游市场环境,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放心花、还想来!

二、围绕“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开局起势,精心塑造生态营城三大美学

5.精心守护绿水青山,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态美学。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修复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1.4万亩,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高标准完成新一轮央督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噪声油烟污染、黑臭水体清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八大行动”,深入实施“蓝天保卫”“青山映城”等十大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深化林长制、河长制、口长制,启动供排水系统提升PPP项目,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牢牢守住成都上游生态屏障,塑造“雪山下公园城市”的极致表达!

6.精心推进城市更新,塑造大气和美的城市美学。有序实施片区综合开发,灌县古城采取“留、改、建”方式进行城市更新,保留杨柳河街、书院街等老街形制、传统风貌,改造商业街,提升红塔坊,打造董寿平故居,建设县衙遗址广场,塑造水利官府文化场景,沿幸福路主轴布局音乐演艺等文创业态,沿江打造夜游景观,文庙山街集聚度假酒店、民宿,丰富夜啤夜展夜秀等消费场景,呈现观山赏水、学史听曲、品味天府的特色古城。翔凤片区打造迎宾路站TOD,提升凉水井、翔凤、通锦等街区风貌,植入休闲业态,丰富滨水夜光场景,形成“烟火无眠”城市游廊。玉堂片区会战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青城大桥改建,开通金马河二号闸坝,完成外江大道、玉府路改造,加快推进G317都江堰段改线、天温都快速路建设前期工作,打通滨江公共轴线,加快形成宜居水岸、时尚街区。

7.精心雕琢城市空间,塑造赏心悦目的生活美学。展现显山亮水之美,持续推动金马河、走马河、蒲阳河等沿河绿道建设,新建绿道30公里,建成创客公园、国家农业公园示范区等4个综合公园,实施颐湖、鲤鱼沱亲水驳岸生态化改造,新增城区绿地30万平方米,让市民漫步绿道就能享受徐徐江风、远眺皑皑雪山。展现城市视觉之美,试点提升“第五立面”,改造4个老旧小区,更新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通过四季缤纷的花卉绿植、五彩斑斓的社区彩绘塑造旅游城市最美空间。展现绿色生活之美,制定居民绿色消费奖励制度,构建15分钟社区步行生活服务圈,推广低碳建筑、清洁能源,创建2个“园林式”居住小区,让绿色低碳成为宜居城市的新风尚。

三、围绕“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开局起势,着力构建产业倍增四新支撑

8.着力新赛道竞跑,构建绿色工业新支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保障长峰、都钢、海蓉药业等技改提升项目按时投产达效,打造绿色新工厂。积极抢占“天府好水”新赛道,落地元气森林西南总部,促进升腾元创建成投产,加快黄金骏马、拉萨啤酒等项目建设,积极招引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行业龙头,加速“天府好水”“旅游装备”集聚成势,实现“三装备一食品”产业规模20亿元、工业年产值28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产值30亿元企业1家。编制绿色工业发展规划,设立产业基金,完善电力、燃气等能源保障机制,促进区内区外协同发展。选定“城市合伙人”,推进旅装区片区综合开发,盘活低效用地300亩,实现园区亩均税收突破15万元。

9.着力新经济培育,构建先进服务业新支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推动古城产业迭代升级,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打造灌县古城文旅商务产业带。推动融创片区高标准建设集文旅、会展、会奖、商务、总部为一体的综合体,打造玉堂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谋划布局数字经济产业,依托区块链场景创新实验室、华西五粮液国际康养中心,打破数字流通壁垒,加速区块链、大数据先进技术在康养医疗、现代农业、城市运行、政务服务等领域场景应用,依托东软学院学科优势,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培育新经济企业900家。

10.着力市场化改革,构建国资国企新支撑。围绕构建“五大新城”,优化国有资本在文旅融合、城市运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民生“五大板块”的投资布局,推动市属国企深度参与片区开发、文旅经营、砂石利用等领域,打造一批专业化公司,实现主营业务年收入55亿元、净利润6.3亿元以上。强化资产管理和结构调整,推进闲置低效资产出清,加快高成本非标债务置换,加大项目包装储备,探索境外债、REITs等创新金融产品,筹备都投集团第一支公募债,推进青都旅游股份公司IPO上市,全力支持城市经营公司形成独立经营盈利能力,确保不发生一笔债务违约,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11.着力高水平开放,构建活力宜业新支撑。积极承接国家主场外交、重大外事活动,申请加入“一带一路”旅游目的地联盟,打造成都国际交流窗口。深化与上海开放协作、与成都中心城区优势产业链合作,探索打造“飞地经济”。启动“大学城”规划建设,支持驻市高校拓展合作办学、成果转化,实施“古堰英才”计划,精准招引旅游管理、国际会展等紧缺高层次人才,吸纳更多驻市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全面落实成都市营商环境4.0政策,全面实施招拍挂土地“交地即交证”,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业项目“竣工即领证”等试点改革。聚焦6类500强、“专精特新”企业,深化驻点招商、叩门招商、全产业链招商,推动拉萨啤酒、柏斯青城山音乐文化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力促黄金骏马、青城山奥特莱斯等项目开工,实现海蓉中药创新智造、东软健康科技实训基地等项目投运,力争全年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10个,实际到位内资76亿元、利用外资5.6亿元。都江堰不仅要美丽,更要有活力,我们将用办事不求人、承诺即兑现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年轻人选择都江堰、扎根都江堰,让产业成为城市脊梁,让企业成为城市支撑,让这座美丽的城市成为企业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四、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开局起势,加快夯实城乡融合四个基础

12.聚焦“美”,加快重塑灌区形态。守护好都江堰灌区精华源头,统筹山水林田,塑造精品农田、川西林盘、大地景观,修复自流灌溉水系20公里,启动青城湖EOD开发,示范提升金胜长林盘、竹瓦盛家院子等4个林盘,以彭青线、天府大道为脉络串联天府源、国家农业公园、圣寿源、玫瑰花溪谷,塑造沃野千里的水美乡村。萃取灌区农耕、非遗文化,以灌区映像、天府原乡为载体,培育田园文创、农耕体验、风情民宿等新业态,规划建设灌区种子银行、农耕博物馆,推出飞跃灌区AR体验产品,提升七里诗乡文创产业集群,建设石羊花蕊里、聚源画家村、青城山问花村等乡村综合体,塑造阡陌纵横的诗画乡村、未来乡村,打造新时代田园生活范本。

13.聚焦“活”,加快激活城乡要素。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农村产权评估制度,鼓励通过入股、出租、转包、联合经营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旅游接待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建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形式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搭建“农户分红+公司运营”长效合作机制,以镇街为单位探索“土地银行”运行模式,打造泰安民宿、聚源竹雕、七里诗乡等专业化农村资产管理运营公司,支持民宿、农旅等行业建设结算平台,充分激活乡村资源市场价值。

14.聚焦“优”,加快提升农业质效。积极探索“农业+”多元发展模式,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成石羊镇高标准农田5400亩,有序扩大粮蔬种植面积,稳定生猪生产,打造天马镇金胜“粮果联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培育省级、成都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鼓励天赐猕源、益农农业等企业登陆电商平台,开设特色农产品牌旗舰店,举办“都江堰风物”新品上线发布会,扩大线上销售规模2亿元。擦亮灌区旅游标识,新培育花蕊里灌县川芎园,连同七里诗乡、灌区映像、玫瑰花溪谷、问花村,塑造“灌区农旅”五朵金花品牌,创建成都市乡村振兴先进县(市)。

15.聚焦“富”,加快推进共同富裕。强化就业优先,多维度保障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引导更多青壮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1000人。稳企业就是稳就业、稳收入,我们将持续推动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经营,新增市场主体4000家,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促进农民资产性、经营性收入增长,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组建乡村振兴校地合作联盟,推动农村土地、房屋、田园、林盘等资源整体规划、统一打造、统一经营,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4亿元,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让资本在村庄里升值。

五、围绕“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开局起势,倾力办好惠民利民三件大事

16.繁荣社会民生事业,办好群众“关心事”。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C位,倾力倾情办好民生实事。启动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创建,促进外实校创省二级示范校,扩建团结小学,新增成都市新优质学校2所、名师110人。与上海瑞金医院、川大华西医院建立合作机制,探索城乡远程医疗,启动市中医院、二医院、市疾控中心二期和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建成市人民医院二期、市妇保院二期。开放都江堰快铁站站前广场,启动西区水厂三期、北区水厂建设,加快实新、羊叉、桂花苑安置房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升社工服务体系,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乡村振兴目标,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推进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建设6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17.丰富精神文明生活,办好群众“开心事”。弘扬“三遗之城”文明精神,启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留住城市记忆,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完成《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规划》修编,推进玉堂窑、芒城遗址古迹开发,策划包装张大千、徐悲鸿、南怀瑾等名人文化地标。开展图书馆、文化馆适旅化改造,支持文物单位、景区景点运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一批数字文化体验设施。推动文艺名家走出去、请进来,建设文化艺术名家工作室,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打造一批有辨识度的都江堰造文创产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创造力。

18.建设智慧韧性城市,办好群众“安心事”。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构建精准覆盖的城市数字地图,在旅游景点、特色街区、小区院落布局感知源建设,将数据触角延伸到社区、小组、楼栋,将游客数据、交通流量、场所轨迹精准应用到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地灾防治等场景,加快构建智慧化的“未来社区”。坚持大数据、智能化思维,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基层哨点敏感度,完善核酸检测、信息共享、区域协查等防控机制,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坚持铁腕治毒,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试点网格化动态接警,建设“智慧矫正中心”。探索推广“信托式”物业服务,增进居民“家门口的信任”,建成100个智慧平安小区。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深入实施安全环保稳定突出问题整治13个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各位代表,新时代承载伟大梦想,新目标呼唤奋斗激情!踏上未来五年的新征程,我们将勤勉履职、科学作为,淬火锻造敢担当、善创新、重实干的“都府堰工”,在奋力构建“五大新城”、精准推进科学复兴的实践中当先锋、做干将,努力向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我们必须坚持忠诚为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自觉从政治上把握大局、看待问题,从政治上谋划事业、推动工作,持续巩固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从政。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助推“五大新城”建设的政策体系、指标体系、绩效评价体系,增强政府工作的规划意识、策划意识、执行意识,适应大数据智能化时代要求,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市场机制、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大兴学习之风、调查之风,深入一线问政、问需、问效,洞察发展趋势、把握行业规律,争当未来新赛道的新赛手。

我们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权、规范履职,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强化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信访维稳、基层治理等领域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持续加强审计监督,推进重点领域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必须坚持实干勤政。“昼无为、夜不寐”,强化实干、实绩工作导向,让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部门、镇街每一个作战单元,都要在“五大新城”的主战场上冲锋陷阵,聚精会神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指标目标样样争先、难点堵点合力攻坚,努力让政府工作“定必干、干必成、成必优”,真正干出气势、干出血性、干出实绩,向全市人民交好账!

我们必须坚持从严理政。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的“深淘滩、常清淤”,筑牢党风廉政建设的“金刚堤”。打好行政开支“铁算盘”、精打细算“过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严厉惩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让清正廉洁成为干部的自觉追求,让干净干事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各位代表,“五大新城”,传承创新;科学复兴,继往开来!今后五年必将是都江堰浴火重生、破茧成蝶的五年!让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传承李冰治水的精神和智慧,以披荆斩棘的勇气、静水流深的底气、移山开江的志气,凝聚起精诚团结、科学勤勉、善作善成的坚定合力,奋力构建“五大新城”、精准推进科学复兴,为都江堰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而全力奋斗!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两项改革: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2.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3.三大攻坚战:指国资国企改革、债务风险化解、违建别墅清查整治。

4.“三资”清查:是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合理清查、整顿、完善。

5.城市大脑:是将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数据连接起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对城市进行全域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从而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的管理平台。

6.三新一高: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7.五大新城:都江堰市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在2026年将都江堰打造成“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8.三大地标商圈:即“青城山景区+奥特莱斯购物公园”“融创文旅城+熊猫之都”“灌县古城+旅游特色街区”三大地标商圈。

9.六大百亿级消费场景:即文旅经济、体旅经济、康旅经济、农旅经济、夜间经济、智能文旅经济六个百亿级消费场景。

10.“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1.AQI指数:即空气质量指数,是根据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占比,将监测的空气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

12.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简称“生态产品”)价值的总和。

13.TOD: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以轨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400— 800米为半径,进行高密度开发,打造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合功能区。

14.生产性服务业: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15.VR:即虚拟现实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VR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

16.AR: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17.虚拟会展:虚拟会展是将现实中的会展以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现于网络,构造出栩栩如生的三维网上会展环境。

18.数字游牧民:指远程办公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就如同游牧民一样,可以在他们喜欢的城市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19.“三师”人才:即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

20.双减:即减轻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21.三九大:即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

22.六个之旅:致敬世界遗产之旅、熊猫秘境探索之旅、西部地理发现之旅、康养休闲度假之旅、山地特色运动之旅、夜游都江堰之旅。

23.REITs:即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是一种以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特定多数投资者的资金,由专门投资机构进行不动产投资经营管理,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

24.EOD开发:即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

25.种子银行:是专门保存植物物种的仓库,像储存货币那样,在正常情况下进行封存,需要的时候就把种子提取出来。

26.土地银行:是指主要经营土地存贷及与土地有关的长期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

27.“信托式”物业:即基于信义关系,在业主与物业管理人之间建立起基于确保物业服务企业向每一个业主完全透明的财务、服务活动为先决条件的新型小区物业服务模式。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