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统计公报

金平县:“内外兼修”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时间:2023-02-08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41   评论:0
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金平县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动工作的举措、落实工作的能力,以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为抓手,深入实施党建引领铸魂聚力、基础设施提级改造、产业发展提质增量工程,推进边境生态美村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金平县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推动工作的举措、落实工作的能力,以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为抓手,深入实施党建引领铸魂聚力、基础设施提级改造、产业发展提质增量工程,推进边境生态美村建设,迈出乡村振兴坚实的步伐,全力打造边境乡村“宜居宜业”新面貌。

  党建引领 解锁生态美村“红色密码”

  金平县坚持党建引领,以“塑形、铸魂、聚力”为抓手,促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突出建设塑形。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边境村组宣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政策,引导群众参与谋划、建设,坚持“完善住房功能、体现民族特色、统一建筑风貌”原则,采取“政府补助+群众自筹+银行贷款+投工投劳”的方式,动员边境群众共建宜居宜业、生态秀美的幸福家园,共发动群众及党员干部11845人次参与项目谋划,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0余条,发动党员干部及群众投工投劳12万人次。注重文化铸魂。抽调骨干力量组建全县党政宣讲团和“少数民族语宣讲队”“巾帼宣讲队”等8支特色宣讲队,进乡镇、进村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活动共240余场次受众1.2万余人次;充分发挥公共应急广播覆盖面广、收听方便等优势,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到村村寨寨、田间地头,实现27个沿边行政村334个自然村全覆盖。强化凝心聚力。持续深化拓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进一步凝聚群众参与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以党员干部划片包干、施工队伍压茬推进、边民群众互帮互助的方式,深入开展“拆危拆临、清理‘三堆’、建设‘三园’”等专项行动,累计拆危拆临5.81万平方米、清理“三堆”6.55万平方米、建设“三园”9.69万平方米,群众主动腾退土地95.6亩用于项目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 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关键。提升基础设施综合保障功能,以宜居宜业为导向,聚焦边境村寨短板弱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推进水、电、网、路等基础设施提级改造,开展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庄美化亮化工程,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推进边境村寨清洁整洁、绿化美化,将庭院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实现“出门看花、弯腰摘菜、庭院创收、村庄休闲”的美好生活愿景。加快沿边一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添置体育健身器材,方便群众娱乐健身,全县27个沿边行政村实现党支部规范化创建全部达标,党群服务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幼儿园、远程教育全部覆盖。

  践行两山理念,“美丽生态”变“美丽经济”

  金平县积极探索“党建+生态+产业”融合,将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化“生态美”为“经济美”,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过程。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采取“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引导边境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古树茶、人参果、朝天椒等特色产业,带动边民群众增收致富,共享绿色产业的发展红利;依托“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红河蝴蝶谷”、千年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等靓丽名片,挖掘蝶谷秘境、梯田云海、溪流瀑布、古茶村落、温泉瑶药、滇越边地等多种元素汇聚叠加的生态独特资源,采取“多模式发展+多形式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绿色经济,让乡村既有“好风景”又有“好钱景”,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充分采取资产出租、资金入股、异地投资、盘活资源、项目实施等方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6个边境乡镇已有27家企业和67家专业合作社,绑定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农户1.46万户,边境乡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以上,27个沿边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