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2020年清水县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2-27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53   评论:0
内容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0年1月20日在清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清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越垠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20日在清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清水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越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稳步增长、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7.4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40万元,增长25.2%;固定资产投资20.19亿元,增长1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3亿元,增长8.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69亿元,增长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亿元,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亿元,增长0.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4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14元,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节能减排、环境质量、安全生产等指标均在控制目标以内。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94亿元,其中县财政安排1.06亿元。认真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年净减贫16233人,退出贫困村64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89%。“3+1”冲刺清零行动扎实开展。投资2690万元实施东南部调水工程,完成自然村单村供水并大网工程43个、入户工程2606户,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4%。为贫困人口发放低保5575.55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901.6万元、临时救助3736.8万元;继续开展“暖冬行动”,用心用力用情解决了2227户特困群众“吃穿卧暖灶”方面的实际困难。劝返辍学学生32名,落实211名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投资2602万元建成行政村幼儿园16所、农村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22所,有效保障了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260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配齐了合格村医;全面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启动城乡居民跨市跨省就医即时结算,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5.9万人(次),累计报销2.34亿元;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5万人,办理门诊慢病卡1.21万人(次),享受门诊特殊慢病政策8万人(次),累计报销1830万元。“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涉及贫困户1233户6198人全部入住;县财政安排资金2177.6万元、动员社会力量捐款878.2万元,实施危房改造1415户,实现了住房安全户户有保障。问题整改全面彻底。高位推动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认领的29个问题、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认领的33个问题、省委巡视反馈涉及脱贫攻坚领域的6个问题、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22个问题等各类问题全部整改到位。通过反复查找问题、整改问题,切实提高了脱贫质量。产业扶贫成效明显。落实“六大产业”3820户、补助资金8905万元;发展“五小产业”1293户、补助资金179万元。扶持贫困村新建果园9959亩,建成果蔬保鲜库12座,种植中药材2400亩、马铃薯1.51万亩,养殖中蜂1.32万箱,签单实施农业保险品种18个,投保贫困户13280户;输转贫困户劳动力3.17万人,创劳务收入6.8亿元;建设扶贫车间48个,吸纳贫困户就业512人;新增村级公益性岗位666个、生态护林员400人。整合“六大产业”入股资金和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2亿元,建设“五园一中心”扶贫产业示范园,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务工收益等多种方式,带动4681户贫困户脱贫增收。投入760万元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清理贫困村“空壳社”34个,贫困村合作社规范化率达78.3%,为入社贫困户兑现分红资金645.96万元。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持续解决贫困群众“八差”问题,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大力实施“一拆二改三种四清”工程,硬化庭院3350户,改厕10521户,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8座、行政村公厕190座,拆除危房7547座,实施村庄绿化13.2万平方米;投资5252.8万元完成“一事一议”巷道硬化67村42.4万平方米,积极开展以巷道铺砂、危房危墙拆除、垃圾清理等为主的非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137个非贫困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完成农村公路“畅返不畅”项目149.85公里、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10.85公里、县乡道安保工程200公里,栽植行道树150公里,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果巩固不断提升。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实效。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投资1.36亿元实施电网建设,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小康电示范县;投资3.5亿元的50兆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建成并网,带贫121个贫困村和9089户贫困户;投资4.4亿元的白驼60兆瓦风电项目风机基础全部完成;协调相关企业捐款捐物470万元,产业扶贫、抓党建促脱贫等定点扶贫工作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升级加力,天津市河北区落实财政帮扶资金3579万元、社会捐款捐物734万元,完成消费扶贫4194.5万元,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帮扶事项成效显著。同时,全面落实驻村帮扶队员健康体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足额落实生活补助、交通补贴、通信补贴,全力保障扶贫干部下得去、安心驻村。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53个,完成投资42.5亿元,其中贾川至金集至南河川公路改造、人防指挥中心等67个项目全面建成;妇保站业务综合楼、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46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清水一中崩塌治理、白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40个项目进展顺利。编制了《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十大生态产业项目122个,开工建设39个,完成投资15.8亿元。积极开展精准招商,新签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8项,总投资13.41亿元,落实新、续建项目到位资金18.1亿元,项目的投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以推广旱作农业技术为重点,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5.7万亩,总产量达17.41万吨,增长4.5%。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三品一标”认证8个。新建干鲜果基地2.08万亩,累计达到61.5万亩;全面落实“园长制”,完成后续综合管理54.5万亩、老果园改造1万亩、补植补栽1.5万亩。种植蔬菜12.5万亩、中药材9万亩、马铃薯11万亩。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7个、改扩建7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25户,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485.64万头(只)。完成劳务输转7万人,创劳务收入15.8亿元。实施兆达农业核桃巧克力生产等工业项目6项,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采取“一企一策”措施,深入推进工业扩量提质工程,天河酒业、轩辕纸业等重点企业运营良好;新增规上企业2家、限上企业4家,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新建旅游公厕6座;实施“十村百户”农家乐125家,有条件的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成立县旅游协会,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全年接待游客190.5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4亿元,分别增长11.6%和11.8%。全力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贫困村电商服务点123个,培育集群E家、天猫平台金欣果龙头企业2家,全年电商销售成交额达7150万元,平台运作、多元发展的电商格局逐步形成。
  ——城乡面貌日益改观。实施重点城建项目9个,国梦能源加气站建成投运,结束了我县不通天然气的历史。投资3706万元的全民健身公园全面建成,填补了我县没有体育公园的空白。深入开展“六城联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通过年度测评;强化联合执法监管,大力整治城市“八乱一差”,在8个居民小区和党政机关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我县被推荐为“国家卫生县城”,并于9月份进行了公示。创建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3个,扎实推进“风貌革命”,全域无垃圾治理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运用,先后有82个市县1250人来县考察交流。静天高速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县即将迈入“高速时代”;投资2.26亿元实施交通道路项目7个469.8公里,落实“路长制”管理模式,农村公路完好率达98.6%。
  ——群众福祉持续增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资1亿元的县八中建成投入使用,有效消除了城区初中大班额。投资9528万元实施教育项目69项,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诊断性调研,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519人,上线率73.7%,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我县被评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我县被命名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轩辕杯”全国徒步大会暨全民健步走活动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完成科技骨干培训2100人(次)、普及型培训2.21万人(次),引进新品种21个、推广新技术23项,培育科技示范户246户。组织开展元旦春节等系列文化活动22项、公益性文化演出和戏曲“七进”活动160场(次);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在全省率先入驻省级平台,“爱清水”手机客户端上线运行,不断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县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并通过二甲复审,县中医院整体扩容,自筹750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放射科业务用房建设、村卫生室提升改造,公立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2%,严打欺诈骗保行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累计发放城乡低保7477.4万元、特困供养资金691.4万元、孤儿生活补助资金33.2万元;实施棚户区改造612套,发放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89.9万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省列6件、市列7件、县列10件民生实事全面办结。严格实行食品药品监管,群众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精心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暨脱贫攻坚辉煌成就展和系列庆祝活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的巨大热情进一步激发,奋力新时代、共创新生活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调动。持续深化“接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3项,取消证明事项68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成运营,“一窗”分类受理事项达70%。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702家,完成“个转企”63家,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初步构建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的综合监管模式。新增宏昊花椒等外贸出口企业2家,实现了外贸交易零的突破。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参与农户2.74万户。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税务体制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动产和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改革有序推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第九届轩辕文化旅游节,“轩辕杯”第三届全国象棋公开赛反响良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甘肃黄金段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组团参加全国名优产品暨海峡两岸商品博览会、兰洽会、天津消费扶贫展销会等活动,清水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攀升。
  ——生态环境稳步改善。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巩固提升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成果,全面完成第一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办理第二轮督察信访件21件,办结20件、阶段性办结1件。取缔“土小”企业6家,完成“三改一补”8000户,建成乡镇二级煤炭销售网点8个,淘汰老旧车、黄标车40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全面落实“河长制”,县乡村三级河长巡河7702人(次),牛头河倪徐断面水质连续五年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新水源地获得省政府批复,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造林绿化1.14万亩,创建秦亭麦池等“省级森林乡村”3个,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各类环境质量指标全部达标。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全面依法治县,组建新时代法律宣传服务队19支,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八进”活动,良好的法治环境逐步形成。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升。依法加强宗教事务规范管理,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我县被命名为“第六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严格落实县级领导信访包案制度,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及网上投诉,办结率达98.8%。全力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拥军优属工作,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八连冠”。强化金融领域风险管控,持续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系统性、区域性金融安全得到有效维护。深入推进“平安清水”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和犯罪团伙各1个,抓捕犯罪分子23人,铲除村霸3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严格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3747处,责令停产停业整改企业5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气象、人防、消防、老龄、邮政通信、统计调查、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档案史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统领政府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信仰之基筑得更加牢固,工作能力得到更大提升,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发挥。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依法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143件市、县人大代表建议,173件市、县政协提案有效办结,着力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聘任县政府法律顾问3名,各乡镇、各执法部门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驰而不息反对“四风”,严格执行省政府“十不准”规定,加强审计监督,强化政府督查,从严整改落实各级各类巡视巡察及审计反馈问题。优化整合调研活动,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政风作风不断改进,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一年的担当作为,县域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一年的克难奋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放眼清水大地,处处都有新气象、新变化,这些成就凝聚了全县各条战线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清水风采、清水力量。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引领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清水籍在外人士,向驻县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驻县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特色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增收效果还不明显,部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补齐全面小康短板任务较重;行业部门谋划争取项目主动性不够,“招商难、落地难”问题比较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实体经济发展不足;财政收入结构性矛盾突出,一般预算收入渠道单一;城区供暖、供水、小区物业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个别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强,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诿,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2020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把握底线性任务,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进实施攻堡垒、清漏项、改问题、强弱项、补短板、提成色“六大行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剩余的2572名贫困人口脱贫、6个贫困村退出;环境保护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上下达指标。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县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一个方面的工作:
  一、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集中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核心任务”,巩固提升脱贫工作成果,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奋力实现小康清水。
  坚决攻克贫困堡垒。认真把握整县脱贫摘帽后脱贫攻坚工作形势、对象、要求和时间发生的变化,把深度贫困村和特殊困难群体脱贫摆在首要位置,对未脱贫的白驼梨湾等6个贫困村进行挂牌督战,投资536.3万元扶持未脱贫村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全力攻克贫中之贫;对剩余的2572名贫困人口,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每户再增加1名包户科级干部,开展包户挂牌督战,逐项对账销号;对无法自主增收脱贫的,全部实行政策兜底保障,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对已摸排出的603户脱贫监测户,逐户逐人进行动态管控,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持续用心用力用情全面解决好4106户8839名农村一二类低保人口、860户911名特困供养人员和6918名残疾人的“吃穿卧暖灶”及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着力提升脱贫成色,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高质量完成“3+1”查漏补缺。对标小康标准,认真排查“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力争在6月底前全部解决到位。不断加强供水日常巡查管护,着力解决农村供水不稳定问题。县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对长期在外租房居住户无安全住房且有意愿的分类施策进行改造,确保所有农户都有安全住房。进一步发展易地搬迁后续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通过“免、补、助、贷、扶、奖、责”等方式,全面抓好稳学保学工作,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严格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先诊疗、后付费”等医保政策,重点抓好非贫困人口参保工作,持续扩大“送医下乡”覆盖范围,坚决防止因病返贫。
  持续拓展增收渠道。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治本之策,县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以上,重点向产业发展倾斜,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劳务增收为抓手,投资1080万元实施合作社带头人培训计划和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合作社带贫能力;投资139万元实施白沙等15乡镇花椒园巩固提升项目,推进干鲜果产业提质增效;投资1399万元实施农家乐提升改造、中蜂养殖等项目,多措并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继续抓好光伏电站日常运维管理,补齐补强产业化发展短板,助推贫困群众实现高质量的稳定脱贫。统筹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劳务信息发布,引导县域内实施的重大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力促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管好用好项目资本金,推动“六大产业”“五小产业”取得实效,在自然条件差的贫困村,试点发展“飞地经济”。按照现代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县农发公司创新发展,持续抓好“五园一中心”产业扶贫示范园建设运营,力促释放更多的带贫红利。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围绕“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科学制定脱贫后续帮扶计划,对全县2.01万户9.25万脱贫人口,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回头看”,继续加大精准帮扶力度,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对2018年底贫困发生率高于15%的秦亭麦池等36个贫困村,制定“一村一方案”提升计划,合理安排帮扶项目,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建立健全问题整改成果巩固长效机制,规范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全面做好普查工作,精心开展经验总结宣传。加大非贫困村扶持力度,统筹抓好村组道路、小巷道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补齐非贫困村短板弱项。深入开展政策宣讲、能力培训和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继续加强与国家能源局、天津市河北区的衔接对接,深化消费扶贫、劳务协作等方面的帮扶。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广泛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二、始终坚持项目带动,积极厚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充分发挥项目拉动投资的支撑作用,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把握机遇抓谋划。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引,重点在特色农业产业化、三次产业融合、文化旅游、新型能源、大健康产业和流域生态治理等方面谋划“十四五”期间的重大项目;聚焦绿色发展崛起,谋划节能环保、循环农业、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创新投资模式,谋划市政设施、公共服务PPP项目。全年储备500万元以上项目122项,争取落实项目建设无偿资金6.9亿元以上。
  压实责任抓建设。全面承接好“四百机制”,不断提升项目精准管理精准服务效能。从严落实“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建立健全“三重三一”“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加强“周调度、旬研判、月分析”动态管理,确保各类项目顺利推进。全力做好新开工的静天高速公路建设服务保障工作,改写清水不通高速路的历史。实施新续建项目157项,力争项目总投资突破100亿元,其中:俪景华城住宅小区、嘉原实业仓储物流等亿元以上项目24个;供水管网提升改造、山门大集至永清柳湾段堤防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白沙法庭、农村交通安全检查劝导站等500万元以上项目121个,以项目建设力促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优化环境抓招商。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和省上支持天水陇南对接融入成渝经济区等利好政策,紧盯东南沿海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向中西部转移的重大机遇,主动出击,内引外联,积极引进广东福美软瓷生产加工等8个招商项目落地实施。严格落实招商项目“旬报告”制度,狠抓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和协调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审批慢、落地难等问题,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资金达30亿元,增长5%以上。
  强化措施抓保障。加大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力度,力争全年储备500亩,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公益项目及重点产业项目。推动县级融资平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模式和途径,不断拓宽项目建设融资渠道。持续抓好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廉政风险防控等重点环节的管理,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提高规划、环评等关键环节保障效率,确保各类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对标提升农业农村品质内涵
  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和“三步走”战略安排,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五个振兴”,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坚持农业产业“八抓”思路不动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积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种植各类粮食作物65万亩,完成套种5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7万吨以上。狠抓果园提质增效,新建、补植干鲜果基地1万亩;新建养殖小区7个,种植饲草玉米1万亩,推动草畜一体化发展;稳步扩大蔬菜面积,新建设施蔬菜大棚200座;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中药材6万亩;有序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7.65万人,创劳务收入16.5亿元以上,增长4.4%。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10个,提升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专业合作社、技术协会承担培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农业经纪人、种养能人和致富带头人。探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让更多的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聪明才智。
  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加强高价彩礼整治,坚决抵制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三大革命”“六大行动”,抓好“三筐一桶”配备和“两点三场”建设,构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环卫一体市场化运营体系。加快山门等剩余5乡镇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站建设,规范第三方运营机制,确保不可回收垃圾定时无害化处理。集中开展“清洁村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梯次治理农村污水,努力建设宜居家园,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切实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规范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成为广大农民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探索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培育壮大经济实体,多措促进工业企业扩量提质
  坚持把扩量提质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着力壮大地方工业体系。
  大力发展新型能源产业。以建设新型能源产业大县为目标,按照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加快白驼6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进度,力争6月底前并网运行。扎实做好绿动新能源30兆瓦等光伏电站运维工作,全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争取国家能源局安排风电指标100兆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进工业扩量提质。加快园区开发建设,调整优化“一区三园”整体规划和功能定位,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突破口,促进产业聚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让县域工业“活”起来。继续深化“一企一策”服务机制,着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引导天河酒业、华盛农业、大元泵业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扩大市场销售,让现有企业“强”起来。全面落实扶持优惠政策,支持小微企业通过技术、融资等途径加快发展,新增规上企业2家,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个,完成投资1.6亿元,让工业总量“旺”起来。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从事经营开发。切实强化服务保障,降低土地、税费等要素成本,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破解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全面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做到按期清缴、应清尽清。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信心,年内新发展非公企业100家,培育“个转企”60家以上。
  五、深度拓展文旅融合,强力推动第三产业做大做强
  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发展引擎,推动文旅、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提升文旅首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做强大产业的思路,持续做大做强“轩辕文化、温泉养生、生态休闲”三大文化旅游品牌,努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建立“生态+文化+体育+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城市旅游,深度开发永清八大塬,规划建设“香怡南塬”田园综合体;精心打造生态清水园、花舞北山园田园综合体,推动文化旅游与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强化旅游产业要素保障,扶持住宿、餐饮、旅行社发展,创建国家4A级温泉大景区,带动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亿元,分别增长5%和10%。
  加快商贸物流转型升级。整合物流运输、存储配送资源,大力发展通道物流、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新增限上企业4家。围绕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各类商贸主体向农村延伸,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大特色产品线上宣传销售力度,推动电商与产业联动发展。扶持大学毕业生和回乡创业人员开办网店,年内电商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
  挖掘服务消费拉动潜力。牢牢把握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大趋势,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鼓励全民开展创新创业。以美食商业街为依托,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围绕育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化旅游、体育娱乐等消费上升的趋势,积极改善消费环境,不断增强多层次多样化消费供给能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六、聚力改善城乡环境,统筹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清水
  紧扣城乡共建、协调发展,围绕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努力打造设施完善、出行方便、生活舒适、和谐文明的美丽家园,让群众生活得更便捷、更惬意。
  注重规划战略引领。准确把握清水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机遇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坚持以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为统领,以重大项目带动为依托,编制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清水发展实际的“十四五”规划,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清水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镇村庄规划,严肃查处违规建设,确保城乡重点项目按规划布局规范建设,着力凸显空间布局合理、文化印记鲜明的城乡特色,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探索政府与市场多元投入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全力抓好总投资6.45亿元的城建项目,持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开工建设老城区供热管网改造、自来水管网扩建、经十五路和地下管线通道等8项市政工程,启动实施西城区供热、污水厂扩容提标等公建项目,探索区域路网管廊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积极争取实施一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着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结合气象站、西干河等片区1018套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谋划建设城市商业广场,带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六城联创”为载体,继续发挥城市管理联合执法组的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网格化、人文化管理水平,让居民生活更加方便舒心。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谋划建设清水至陇县高速公路和汤峪水库。实施新出现“畅返不畅”整治14公里,维修水毁公路114条20公里。落实“路长制”,靠实“建、管、养、运”责任,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果,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新修堤防3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新建供电公司综合楼、甘肃电力陇东南培训中心,实施农网改造、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升级工程,力促全县电网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型升级。
  七、持续践行绿色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实现美丽清水目标,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新的竞争力。
  从严防治环境污染。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抓好煤炭市场、燃煤锅炉、餐饮油烟、建筑扬尘、烟花爆竹燃放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完成“三改一补”4000户,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认真落实“河长制”,常态化监管河道,系统整治辖区所有河流。扎实开展“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推进城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新建山门等6乡镇牛头河流域沿线重点村污水处理站10处,确保牛头河断面水质、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并持续向好。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积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启动实施牛头河、后川河等重点流域生态建设工程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小泉峡长廊绿化等各类造林工程1.1万亩,栽植公路行道树200公里,公路两侧种植花卉260公里。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红堡“省级森林小镇”、永清张杨等8个“国家级森林乡村”。严肃查处违法使用林地、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积极争取全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十大生态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经济模式。持续推进工业、建筑业等领域节能减排,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建新拆旧”政策,抓好1379户旧房拆除和旧村复垦,坚决做到应拆尽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绿色发展。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切实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外向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完善城投、文投、农发公司运营机制,力促在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带贫增收方面发挥更大实效。抓好社会治理改革,实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农业、交通、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领域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提高监管效能。稳步实施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教学评估方式,确保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接得稳、铺得开。启动实施乡镇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和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改革,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的民生领域,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进一步满足。
  拓展对外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城市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强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形成全方位合作开放新格局。精心筹办2020年第十届轩辕文化旅游节和徒步中国·甘肃清水站活动、第四届中国·清水“轩辕杯”全国象棋公开赛等活动,全面提升清水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接放管服”改革,加大放权授权力度,对群众需求度高的民政、卫生、农林、畜牧等公共服务事项,试点下放到乡镇政府就近办理。推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审批管理模式,优化简化审批环节。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推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综合监管和信用监管,确保管出更优的市场环境。全面整合在线审批平台、部门专网,实现数据资源跨部门共享应用,开发建设政务服务APP,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广大投资者放心投资、放手创业。
  九、优化财税金融管理,不断增强服务发展保障能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资金投向具有乘数效应的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加强税收管理。加大建设项目、房产交易、餐饮住宿等领域的税收征管力度,确保应征尽征。强化县内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注册管理,实现税收就地缴纳。完善奖惩措施,健全协税护税机制,确保应收尽收。抓好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等非税收入收缴监管,确保非税收入稳定增长。
  规范资金使用。强化预算约束,及时公开预算信息,着力打造阳光财政。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八项支出力度,严控一般性支出,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惠民生、促发展上。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动财政政策与消费、投资、就业、产业等政策形成合力,持续培植发展新动能。积极争取地方性政府债券3亿元以上,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严控增量、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融资担保和变相举债行为。
  激发金融活力。全面落实促进金融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金融服务保障环境,支持各类银行进驻清水。加强政银企对接,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杠杆,撬动金融机构加大投融资和信贷力度,营造良好的项目融资和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加强诚信清水建设,强化金融风险防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十、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普惠水平
  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把牢新时代教育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关于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办好讲好思政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创新发展、中职教育融合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补齐“两类”学校发展短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从严落实“双线三级”责任制,依法巩固好控辍保学成果,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留守儿童教育和城区“择校热”等问题。加强教育规范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启动智慧学校建设,健全完善“警校共育”机制,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对标“四有”要求,突出师德第一标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规范评比考核和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努力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创新发展文体事业。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120场(次),扶持鼓励群众自办文化大院、自乐班等民间文化场所机构,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物保护,年内完成李崖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及审核工作。抓好“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清水”,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融媒体作用,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清水故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统筹抓好体育设施建设,力争实现行政村体育健身硬件设施全覆盖。放大提升体育旅游品牌效应,发展健身休闲旅游,培育赛事活动市场,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推进健康清水战略。分层次、分年度开展医技人员培训,积极推广互联网“智慧医疗”,全面推行居民电子健康卡,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支持社会办医,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就医需求。全面抓好妇幼保健、儿童免疫规划,防止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积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持续优化计生服务。健全公平、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需求。
  激发创新驱动活力。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众创空间”为引领,加快构建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体系。继续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示范户培育提升,举办创新创业培训1000人(次)、技术骨干培训2000人(次),创建科技示范点3个,推广新技术20项。积极开展“商标品牌”强企富农行动,力争年内新注册商品商标20个,争创甘肃名牌产品1个,申请专利10项。全力做好“清水半夏”“清水核桃”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管理,助推富民增收。
  十一、完善创新治理体系,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力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让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创业就业质量。坚持把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促进残疾人、城镇困难群众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积极实施创业推动工程,新增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促进大学生、农民工多种形式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坚决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健全拖欠农民工工资整治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和工资支付“一卡通”,试点建立乡镇劳动争议仲裁组织,推动劳资纠纷处理高效化、便捷化。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不断深化社保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法制化进程,持续扩大城乡居民“五险”覆盖面,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托底作用,全面做好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切实做到应兜尽兜、应救尽救。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特困群体关爱服务工作。加快永清等3所中心敬老院附属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入使用。规范运营老年养护院、社会福利院,持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紧盯养老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的趋势,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推行“候鸟养老”模式,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工作,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积极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规范管理,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始终强化阵地管理,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坚持“四个最严”要求,让群众吃得更放心、用药更安全。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推进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行业垄断行为,加大对侵犯个人信息、预付款、多跑路等消费痛点堵点问题专项整治,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力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工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切实加强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压紧靠实安全生产责任,统筹抓好职业健康防控工作,坚决遏制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开展“平安清水”“法治清水”建设,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信访首接首办责任,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抓好档案、地方志、外事侨务、关心下一代、红十字会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0年,在全面完成省、市列民生实事的同时,继续为群众办好十项民生实事,努力把更多的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变化、感受到实惠。
  1.新建西城区供热站,敷设供暖管网6公里。2.完成自然村砂砾路196公里。3.实施远门中学等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14所;新建王河、新城卫生院业务楼,试点实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4.实施县一幼等10所幼儿园、红堡中学等75所中小学“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5.新建行政村公厕70个,改造卫生厕所1.5万户。6.完成秦亭薛赵等40村小巷道硬化30万平方米。7.建成轩辕大道全民健身步道3公里。8.新建乡镇自来水便民收费点18个。9.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1万人。10.通过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基层服务项目解决大学生就业150人,引导大学生进企业就业50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吸纳大学生就业50人,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100人。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将聚焦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强化政治建设,恪守初心使命。严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把讲政治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践初心、担使命,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规范权力运行,严格依法行政。始终尊崇宪法法律,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坚持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着力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践行宗旨意识,竭力勤政为民。时刻牢记职责使命,时刻坚守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的期盼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力求政府做出的工作部署、出台的政策措施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牢固树立“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财力向民生集中、工作向民生倾斜、项目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切实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扛在肩上,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放在心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主动担当作为,提升治理成效。坚持把能担当、敢担当、勇担当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工作常态和前进姿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用改革办法和创新理念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不断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强化督促检查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严守纪律规矩,永葆廉洁本色。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统领政府工作,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拧紧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大力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发展环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驰而不息反对“四风”,厉行勤俭节约。从严执行省政府“十不准”规定,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贯彻新理念、推动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清水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