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2022年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16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644   评论:0
内容摘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1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孙 硕发布时间:2022-01-14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五年来的工作过去的五年......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2月13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孙  硕

发布时间:2022-01-14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来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西城区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扣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推进“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着力办好“三件大事”,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圆满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300亿元,是2016年的1.37倍;三级税收预计达到4503.2亿元;克服“营改增”政策等减收因素影响,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预计达到424.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96000元,年均增长6.1%左右。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保障首都功能取得新成效

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深入推动北京城市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落地,全市批发市场疏解的“硬骨头”——“动批”转型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的核心区,成为“腾笼换鸟”的典型案例。共疏解腾退178.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89.5万平方米,完成40家宾馆、旅馆“关转提”,常住人口由127.3万人下降至110.6万人,“双控”“四降”取得扎实成效。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积极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纵深推进街区保护更新、背街小巷整治,杨梅竹斜街、鼓楼西大街、平安大街、西安门大街实现精彩亮相,西海南沿等8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地安门外大街品质提升等项目有序推进。在菜市口西片等5个片区创新实施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模式,探索出城市存量更新的新路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由78微克/立方米预计降至35微克/立方米,建成全市首个城市森林广阳谷,新建慢行林荫路61条,新增城市绿地26.8万平方米,“优美河湖”数量居全市首位,群众绿色获得感显著增强。

全力维护核心区安全稳定,制定实施“长安计划”,完善重大活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国“两会”等服务保障任务。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质量安全状况稳中向好,非居民液化石油气罐这一重大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根治,消防救援基本实现“秒级响应”。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充分发挥“西城大妈”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深入,“平安西城”高水平推进,群众安全感达99%以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并肩作战、严防死守,强化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从严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高效精准处置散发疫情,共同筑起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铜墙铁壁。

(二)高水平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探索出减量发展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依托首都金融资源独特优势,创新构建“四位一体”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落地金融街。金融街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影响力全面提升。北京金融法院、大和证券、银河资管等296家重要机构落户,金融街要素集聚功能持续增强。推进首个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建设,“产学研用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基本建成。率先启动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试点,入箱项目占全市64%。举办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打造形成“一会一赛三论坛”品牌。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等147家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落户,注册资本金超千亿元。培育引入“专精特新”企业51家。

紧抓北京“两区”建设重大机遇,13个标志性项目落地,数量占比和平均投资金额均居全市首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8家,吸引合同外资总额152.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6万亿元,保持全市前列。减量提质成效显著,市场主体由9.1万户下降至7万户,西单“更新场”重装亮相,建成北京坊“华为河图”智慧商圈,创新打造“西城消费”平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恢复性增长。深入实施“老字号、新商业”品牌发展战略。天桥演艺区等13家园区入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国资国企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三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系基本建立,房地产业资产结构占比较2016年下降了13.3个百分点。中国电信、菜百股份等14家企业登陆A股市场,辖区内上市企业增至50家,贡献了A股市场超过1/5的净利润。坚持减负、援企、帮困并举,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和中小企业纾困措施精准落地。

(三)始终坚持以文化育文明,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精心组织主题宣传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103家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全国道德模范贾立群、“时代楷模”李桓英等一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志愿者人数超过26万。北京李大钊故居、京报馆旧址等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修缮完成并对外开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实景课堂。发挥民族宗教工作大区重要窗口作用,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

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认真执行区人大《关于扎实推进街区整理不断提升核心区品质的决议》《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决议》。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完成北海医院、东天意市场降层,历代帝王庙重新开放。完成33个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创新推动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为全国文物保护工作贡献西城方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书香西城”建设成效显著,36家书店获评北京市最美书店和特色书店,特色阅读空间运营模式被评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老城书卷气息更加浓厚。不断繁荣文艺创作,设立区级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资金,推出《北京法源寺》《幸福里的故事》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京剧发祥地”、什刹海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深入人心。

(四)扎实推动惠民举措落地见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坚持民生优先,将更多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办成重要民生实事847件。7万余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连续七年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承接全国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建成养老服务机构95家、养老床位7120张。建立3个异地康养示范基地。保基本、促普惠、强精准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不断深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全市领先。率先建立“第三空间”商业服务新模式,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实现社区全覆盖,生活“便利性”全市第一。

义务教育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取得关键突破,学区制建设深入推进,教育集团覆盖82.8%的中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居全市首位。举全区之力挖潜增加学前和义务教育学位近6万个,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获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推进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冬奥宣传教育。我区运动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荣获2枚金牌,竞技体育贡献率在全市名列前茅。以紧密型医联体、健联体等试点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分级诊疗,探索“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部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医保脱卡结算,群众就医更加便捷。

全力建设百万庄北里、菜园街和光源里三大棚改项目。腾退清空简易楼62栋。翻建平房9089间、近13万平方米,修缮平房24608间、33万余平方米。完成62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120余部。率先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租赁置换”市场化运作模式。在4个央产老旧小区开展试点改造。发放保障性住房租金补贴5.9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9805套。

(五)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基层治理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贯彻实施《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强化赋权、下沉、增效,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推动432项行政执法职权下放。深化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深入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建立区级“攻坚克难30题+”机制,在历史遗留的房产证办理等难题上创新突破。受理市民热线诉求41万余件,解决率、满意率均在90%以上,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标准化试点,建设“西城家园”平台,线上线下治理协同推进。深入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统筹抓好两件“关键小事”,探索建立央产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全区物业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综合成绩保持全市领先。

五年来,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大力践行“红墙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政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坚决落实区人大决议,办理人大代表议案6件、建议451件和政协提案998件。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区级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首创向公众报告工作等一系列政民互动新制度,出台为基层减负的“转作风、强创新、提效能”若干措施,推行破解内部机制运转不畅的“该不该、能不能、怎么办”改革创新,在更高水平上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外事外联、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公益慈善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

五年深刻转型,五年笃定前行。我们砥砺奋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城形成生动实践。我们坚决扛起核心区职责使命,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考验,克服了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干成了许多关乎全局的大事,解决了许多制约发展的难事,办好了许多群众关切的实事。令人骄傲自豪的是,我们坚决当好红墙卫士,在服务保障一线最生动地感悟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的辉煌成就,收获了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令人感动难忘的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共担重任、共克时艰,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西城速度、西城力量、西城担当。令人鼓舞振奋的是,在城市治理深刻转型、社会结构发展变化中,在减量发展背景下,我们以创新求突破,探索、求解、构建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西城区先后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财政管理和质量创新督查激励,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健康促进区,连续六届获得“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十连冠”。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首都功能核心区职责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们的服务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要加快解决,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经济发展新动能还需培育壮大;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不够充分;城市管理要更精细,城市品质仍需提升;教育、养老等民生保障还有短板,破解老旧小区改造等遗留难题需要持续发力;生态环境建设还要久久为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尽心竭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把握

今后五年,是西城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核心区控规的关键攻坚期,是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优势重塑期。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勇毅前行,奋力推动西城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坚持首都功能核心区战略定位,弘扬践行“红墙意识”,把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作为工作的全部要义,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提升治理能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主要聚焦以下目标任务。

中央政务保障更加有力。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迭代实施“长安计划”,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平安西城”,坚决为党中央站好岗、放好哨,守护好人民群众平安家园。全力推进国际交往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纵深推进,“双控”“四降”取得显著成效。优化长安街纵深一公里功能布局,强化建筑高度管控和特色风貌塑造。加快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区域品质提升,“两轴一城一环”空间结构有力呈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功能和政务功能有机融合。加快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韧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实施碳中和行动,建设“天蓝、水碧、土净”绿色宜居的核心区。

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更加彰显。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高起点建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市民科学素养明显提高。高品质建设老城整体保护复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典范区,中轴线申遗保护取得实质性成果,老城特色风貌充分展现。高标准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街道、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达标。深入实施文化“四大精品”工程,不断提升区域文化品牌影响力。高水平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高质量发展优势更加突出。聚焦“五子”联动,全面落地“两区”建设政策,着力推进“4+N”服务业扩大开放,在金融双向开放合作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依托北京证券交易所和北京金融法院等属地资源禀赋优势,不断优化金融产业生态,推动金融高端要素集聚。金融街论坛影响力持续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8%,上市挂牌企业突破100家。加速“金科新区”建设,推动形成金融与科技双轮驱动新态势。紧抓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机遇,完善产业培育发展体系,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落户,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全力构建“双核两带、七区五街、一网托底”的消费场景新格局。加快推进国有资产存量优化和增量布局,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创新人才发展工作机制,加快引进一批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人才。抓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国家试点实施。打造一流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聚焦“七有”“五性”,推动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取得实质性进展。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和“双新”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教育高原”,打造“教育高峰”,办好特殊教育,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切身感受到教育的温度。构建高品质健康服务体系,突出“体教”“体医”融合发展,青少年近视率和肥胖率逐年降低,群众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比例达到全市前列。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持续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健联体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织密就近精准养老服务设施网络,拓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推动养老助餐、巡视探访、养老顾问等基本养老服务更好发展。加强多元住房保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租赁性保障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三大棚改项目全面完成,居民全部迁入新居。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化对口支援协作,在助力乡村振兴上做出西城新贡献。

区域治理效能更加显著。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治理现代化,打造高效能治理典范。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强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深化法治西城建设,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巩固拓展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持续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升街道统筹实施基层治理能力,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强化数字赋能,高标准建设“城市大脑”,做精做细城市治理“末梢”。拓展“西城家园”平台应用,强化见诉即办、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多元协商共治,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引进和培育发展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明显提升。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迎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党的二十大,做好明年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给我们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一步提振精神,鼓舞士气,为圆满完成“十四五”确定的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生产生活用水总量达到市级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扎实筑牢城市安全基础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保障能力。深入实施“长安计划”3.0版,强化政治中心区一体化防控,高标准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试点探索119、120联合出动模式。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实施区属道路地下病害探测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及时消除城市风险隐患,切实提升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高水平建设“平安西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西城大妈”品牌塑造。加强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加强群体性事件预警预防和化解处置。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确保区域和谐稳定。

科学精准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四方责任”,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抓好常态化核酸筛查,提高监测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能力,完善应急响应预案和处置体系,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二)聚力“两区”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打造金融业发展新高地。全方位服务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推动相关产业链、生态链聚集升级。高水平承办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及系列活动,办好金融街建设30周年系列活动。加快推动“两区”建设项目落地,持续深化金融开放合作,吸引国际金融机构、金融组织和外资金融项目落地。鼓励支持资产管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发展。深化与伦敦金融城、阿布扎比等国际金融中心合作。

激发金融科技发展新活力。加快“金科新区”建设,制定“金科十条”2.0版,完善金融科技机构评价体系,着力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企业,打造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良好生态。精心办好第二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服务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发展,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组建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金科新区”核心区全面亮相。

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亮点。制定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数字经济若干措施政策落地,着力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优势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数字技术在金融、文化、商务、医疗等领域应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举办网安高峰论坛,积极参与2022年北京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建设。以西单-金融街为主体,打造国际化高端时尚魅力圈,实施西单商圈改造提升工程。以大栅栏和北京坊为主体,打造体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圈。推进地外大街业态调整,实现地百商场亮相经营。提升社区商业品质。拓展“西城消费”平台功能。实施振兴发展计划,促进老字号发展。持续提升“两展一节”品牌影响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配置,通过重组整合等手段,拓展区属企业同质化的解决路径。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强化产业聚集、投资引领功能。加快企业上市,持续提高区属国有资本证券化程度。切实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完善国资监管治理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大走访”“服务包”机制作用,开展产业政策评估,提升精准为企服务质量。助力中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持续加强税源建设,抓好惠企政策兑现。加大专业服务机构引进力度,不断提升国际化高端商务服务水平。启动新一代智慧大厅信息化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

(三)推动核心区控规落细落实,促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统筹实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加强长安街纵深一公里、中轴线沿线城市设计,发挥责任规划师作用,深化老城风貌管控。坚持重点先行,统筹推进街区保护更新、背街小巷治理提升。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实施清单管理,完善组织实施机制,有效推动任务落地。

确保“疏整促”任务全面完成。拆除违建10万平方米,加强腾退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完成常住人口减量调控目标。深入推进住宿业转型升级,强化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行业监管。持续开展大栅栏、北京坊商圈等周边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实施停车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僵尸车”清理专项行动,推进道路停车改革,加大错时有偿共享停车。深化与门头沟区等地结对协作,实现优势资源共享。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继续启动一批申请式退租项目,完成14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启动20栋简易楼腾退,推进新兴盛危改项目,持续做好老旧居民楼加装电梯工作。加快解决大吉、大栅栏C3、H等历史遗留项目,推进车公庄3号地项目建设。有序开展重点地区连线成片整治。

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围绕城市影像、城市脉搏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感知体系,推进数字原生基础设施建。强化全区信息系统统筹集约建设,提升“城市大脑”决策支撑能力,以“业务、数据、技术”深度融合驱动“市、区、街、居”四级联动,开放城市交通、居民停车等应用场景,构建“指尖西城”服务体系。

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化“一微克”行动,加强道路和城市部件深度保洁,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坚持管治并重,全面落实河湖长、林长制,推进慢行林荫路建设,抓好水土环境整治改善,新增城市绿地5000平方米、屋顶绿化5000平方米、垂直绿化1000延长米。推进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做好碳中和工作,开展低碳学校、低碳社区、低碳园区等创建活动,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绿色改造,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四)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高起点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聚焦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落实文明城区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贯彻落实《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开展公共文明引导行动。

扎实推进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全力推进中轴线申遗各项重大任务。完成谦祥益文物修缮、万宁桥和地安门内外大街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先农坛内坛腾退、正阳门箭楼南望景观视廊整治等工作。全力推进杨椒山祠等14项文物修缮工程,力争完成福德庵、云南新馆等修缮工程。精心抓好观音寺片区老城保护更新项目,打造第二条“杨梅竹斜街”。推进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落地,实现第二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落地签约。挖掘非遗产业资源,举办好非遗系列主题活动,传承发展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更亮丽。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新馆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支持博物馆社会化运行发展。深入推进“书香西城”建设,打造一批街区“悦读湾”,吸引更多品牌书店入驻西城。举办“白塔夜话”“会馆有戏”等品牌活动。大力培育文艺原创精品。加强央地、市地文化资源及平台合作。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老旧厂房用于文化产业,加快北京出版产业园、天宁1号二期项目等建设,支持“文博图”场所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社会服务保障精准高效。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低保失业人员等群体稳定就业。着力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多措并举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加强关爱扶助,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体和其他特殊群体权益。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和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筹集力度,大兴旧宫保障性住房项目实现居民入住。引导符合市场租房补贴标准的家庭,以补贴方式解决住房困难。新建和规范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20个。

办好优质均衡、有温度的西城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五育”并举,巩固“教育高原”,打造“教育高峰”。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开展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实施“跳动校园”项目,加强课后体育锻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强化“家校社”联动,逐步减少“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精准扩增教育学位。全力做好国家级“双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大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深入推进贯通培养,努力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机制,探索高品质西城教育新模式。探索校车服务试点。深化学习型城区建设,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建设高品质“健康西城”。开展区属体育场馆升级改造,推进智慧体育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月坛体育馆投入使用。新建5公里健走步道,每个街道新增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1片。深化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办好“一节两品”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用好“双奥”城市资源,持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深化健联体试点,加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和急救站点建设,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名中医身边工程”,提供优质中医药就诊服务,稳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及性。推进智慧医疗,探索“云诊疗”服务模式。

抓好养老民心工程。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坚持“开门办养老”,以小投入撬动大资源,以老年人满意度评价为导向,以社会化、市场化为方向,优先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推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在助餐、就医、一键呼叫、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重点事项上为更多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六)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深入落实《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条块协同、系统治理,优化提升“西城家园”应用水平,推行“见诉即办”“与群众一起办”。深化专项治理,持续开展“领哨行动”“暖心行动”,有序推进重点难点逐项攻坚。提前研判解决防汛、供暖、入学入园等周期性诉求。

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推进资源、服务、管理下沉,优化整合一线力量,加强协管员规范管理。拓展社区服务空间功能,因地制宜开展集成式服务项目。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能力水平。

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凝聚各方面资源力量。推进基层民主协商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高质量打造社区议事厅示范点。提升业委会、物管会履职能力,倡导垃圾分类文明新风尚。

在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停车治理、生活服务配套等方面深化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打造主动治理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微治理”模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主线,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深化双拥共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七)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有新担当。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坚决铸牢“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充分发挥政府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从严抓好市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在严格依法行政上有新进展。持续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区建设,推动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自觉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透明政府。坚持过紧日子,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区街财政体制,提高公共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在政府效能提升上有新突破。纵深推进“该不该、能不能、怎么办”改革,以勇担当、可持续的理念,构建政府系统内部“接诉即办”新模式,打通政府系统内部运行堵点,进而解决服务群众的痛点和难点。加快数字化赋能增效,探索AI+政务示范应用,加强视频图像系统“一盘棋”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积极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给企业和居民办事创造更大便利。

在深化作风转变上有新成效。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严防廉政风险。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切实为基层减负,大力精简文件会议。强化改革攻坚,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各位代表!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时代的使命召唤着我们,人民的期待鼓舞着我们。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奋斗者的脚步永远向前。同时间赛跑,与历史并进,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接续奋斗,以风雨无阻向前进的豪情乘势而上,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西城篇章!



名词解释

1.三件大事:北京市提出,组织实施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全力筹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2.三大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精准脱贫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3.关转提:2021年西城区提出,以三年为整治周期,对全区住宿业全面实施“关停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实现规模总量有序下降、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综合品质明显提升的任务目标。

4.“双控”“四降”:北京城市新总规和核心区控规中提出的控制人口规模、建筑规模,降低人口密度、旅游密度、建筑密度及商业密度的要求。

5.“四位一体”服务体系:西城区首创的由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北京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和金融街论坛组成的金融街服务支持体系。

6.监管沙箱: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率先在北京启动试点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创造一个可以控制的安全空间,减少规则障碍,符合要求的金融企业可以在其中测试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实现金融创新和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

7.一会一赛三论坛:“一会”是全球金融科技峰会;“一赛”是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国际创新大赛;“三论坛”是成方金融科技论坛、金融街论坛和中关村论坛之金融科技分论坛。

8.“两区”建设:中央支持北京开放发展的重大政策,包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9.“华为河图”智慧商圈:2020年,西城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坊打造的全新商业场景。上线室内室外融合定位与3D实景步行导航这一创新功能,创造全新的视觉与交互体验。用户可以自主发起3D步行导引,沿途各种实时信息和精彩纷呈的虚拟数字内容叠加显示在当前所处的真实环境中。

10.西城消费:由西城区商业联合会注册、区商务局指导和支持,组织全区商贸企业创新营销及品牌宣发的特色促消费平台。该平台有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直播间及各种主题专栏等项目,组织开展优惠福利、夜间经济等多种形式的促消费活动,助力企业营销及品牌推广。

11.第三空间:西城区为居民营造在家庭(第一空间)、工作单位(第二空间)之外的街区生活服务与公共交流空间。在基本生活性服务业基础上,融合养老、托幼、阅读、健身、社区议事等各类型服务业态,打造复合高效的服务空间。

12.双减:2021年,国家部署开展的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

13.租赁置换:西城区推出的城市更新视角下市场化主体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与租赁住房业务的创新模式。针对老旧小区中硬件条件、居住人群与地段错配等典型问题,以物业服务为切入点,通过租金置换、改善置换、养老置换等多样可选的置换方式,获取房屋长期运营权,实施整体更新改造、长效运营等主要措施,达到老旧小区硬件更新、服务提升,助力区域人口结构优化、职住平衡。

14.攻坚克难30题+:西城区根据市民热线反映的诉求量大、解决率低、季节性凸显的问题,结合区域重点工作制定的工作清单,聚焦民生诉求重点推进解决。

15.基层民主协商标准化:2019年,西城区社工委民政局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了“基层民主协商标准化试点”项目,并于2020年获批,为期2年。主要目的是用标准化的手段,确保西城基层民主协商和各项民意立项机制的可操作、可量化、可监督性,有效解决协商参与不够广泛、议事协商程序规则不完善等问题。

16.西城家园:西城区突出以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造的集宣传、服务、组织动员功能为一体的全新社会治理线上平台。居民既可实时浏览社区动态,也可享受各种便利服务,同时依托平台实现信息的精准推送和群众的有效互动。

17.两件“关键小事”: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这两项对居民和城市发展都很关键的工作。

18.该不该、能不能、怎么办:2021年西城区政府推出的改革思路和创新举措,着眼西城改革发展中常年存在并困扰广大党员干部的堵点、痛点、盲点、难点问题,建立机关内部“接诉即办”机制,精准回应基层呼声,破解“政策不衔接”“机制不顺畅”“该办不能办”掣肘难题,带动解决一批群众办事难题。

19.两轴一城一环:核心区控规中提出的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是长安街和中轴线,“一城”是北京老城,“一环”是沿二环路的文化景观环线。

20.文化“四大精品”工程:西城区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文化资源聚合工程、文化名家领航工程、原创精品培育工程和精品演艺集萃工程。

21.“五子”联动:北京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五子”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抓好“两区”建设、发展数字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深入推动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

22.4+N:西城区深入研究区域资源优势,前瞻性谋划未来经济增长所提出的产业布局。“4”是打造金融业开放合作新高地、增强金融科技发展新优势、强化金融街资产管理中心功能、大力促进数字经济新发展;“N”是在生活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商贸、文化等多个现代服务业领域寻求新突破。

23.双核两带、七区五街、一网托底:《西城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的消费场景新格局。“双核”是起引领示范作用的两个重点商圈,包括西单商圈、大栅栏商圈。“两带”是体现区域特色商业脉络和特色城市文化脉络的街区,包括沿什刹海、地安门、天桥、先农坛一线的“文带”和沿积水潭至灵境胡同的“商带”。“七区”是体现特色商业和特色文化的消费新场景集聚区,包括马连道都市茶文化休闲生活街区、什刹海休闲风景区、北展都市假日空间、天桥首都演艺活力区、“老场景+新消费”地外大街时尚后市、天宁1号等文化科技金融综合示范区、“复兴商业城-长安商场”精品生活服务性街区。“五街”是彰显区域特色商业、特色文化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深度体验感的特色小街,包括护国寺小吃街、琉璃厂街、烟袋斜街、杨梅竹斜街和金树街餐饮酒吧街。“一网托底”是在每个街道实施个性化的社区商业生活服务业建设导则,实现“小而精”的个性化服务配套全覆盖。

24.“双新”示范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2020年,西城区获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北京八中、北师大附中、北师大实验中学3所中学获批国家级示范校。

25.两展一节:商务部批准创办的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和主宾城市茶叶文化节。

26.悦读湾:西城区辖区内倡导的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暖心阅读服务的公益性阅读场所。

27.跳动校园:西城区着眼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开展的以“跳动校园、健康第一”为主题的中小学生跳绳系列活动。

28.一节两品:“一节”是西城区开展的全民健身体育节,“两品”是北京西城国际金融体育康乐节、北京西城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节两个品牌活动。

29.AI+政务示范应用:西城区依托区政务办公一体化平台建设基础,研究通过AI算法赋能行政效能“新场景、新应用、新服务”,实现全区政务协同与内部办公的业务管理结合。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