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天津市津南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18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287   评论:0
内容摘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按照“三绿色一生态”工作思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积极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打下了坚实基础,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311.54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常住人口数量翻一番。

(一)这五年,我们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绿色生态屏障蔚然成形。大力实施“871”重大生态工程,按照“一城两芯三区,四廊五带多节点”空间布局,新增植树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建成绿屏·辛庄湾、绿屏·八里湾等大型节点,“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5%,有效阻断津城滨城“超大热岛”和“超大干岛”形成,先后接待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北京等省市党政代表团近2万人考察指导。积极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与天津商业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共建“双碳”研究院,2.7万亩林地纳入首批碳汇交易项目,固碳能力是全市的2.1倍。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天津大学科技园正式签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开园运营,天南科创谷启动建设,成立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成功入选全国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余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1家,完成中小企业创新转型1111家。精心运营海棠众创大街等一批优质载体,引进天下秀等创新创业企业700余家。成立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津南分中心,万人发明专利数22.2件,2201个5G基站覆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157家,海尔互联工厂成为天津市首个全球“灯塔工厂”,华海清科年产100台化学机械抛光机项目竣工投产。会展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展馆投入运营,建成国展大道等会展一期配套设施项目20个。扎实开展“拥抱会展 共赢津南”主题实践,建立“1+16”服务保障机制,成功举办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第105届全国糖酒会(秋季)等大型展会,会展经济拉动效应达到1:7。签约中国国际制药机械博览会等一批国际性展会,落户会展企业900余家。编制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津南服务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会展产业发展政策,发放各类消费券4448万元,最高撬动比达到1:51。

(二)这五年,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健全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联动机制,制定下发疏解项目清单4批,对接争取中粮集团、中国人保等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到津南布局,举办中国服贸会·津南(北京)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等招商活动,引进京冀项目1200余个,投资额900余亿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扎实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博众汽车配件加快建设,推行跨省通办、承诺制审批、无人审批等改革事项1100余项,99%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扎实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建立“企业服务日”制度,解决企业发展难题8000余个。深入落实“津19条”“津南50条”等惠企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超30亿元,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翻一番。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健全招商考核激励机制,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产业链招商等政策措施,智能制造、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链初具规模,预计实际利用外省市投资1083.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1亿美元,我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石油装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哈工福臻智能产业园开工建设,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51.3亿元,佳沃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成运营。改革攻坚持续深化。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工作力量全部市场化选聘,社会治理职能全部划转街道。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在全市率先完成全民所有制改革,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国企完成混改,积极筹备成立产投公司。完成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210家。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明确区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腾笼换鸟”成效显著,盘活低效闲置载体资源24万平方米。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投资12支子基金,募资总规模达到200亿元。办理“海河英才”落户2.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万人,中高级职称占比提升至63%。

(三)这五年,我们坚持锚定全面小康,三大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有力开展。多渠道化解政府债务,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重点领域企业11.4万家,有效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建党百年、全国两会、达沃斯论坛等敏感节点维稳安保任务,组建区、镇(街)、社区(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构,化解信访积案655件。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市级评审,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等次位居A级。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8.2亿元,完成消费扶贫8.4亿元,深入开展“微心愿”“脑瘫儿康复”等活动,甘肃秦安和灵台、新疆策勒、河北隆化4个对口帮扶县全部脱贫摘帽,连续3年综合评比位居优秀等次。高质量完成18个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实现“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坚决整改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创建绿色工厂25家,治理“散乱污”企业2299家,撤销取缔工业园区20个,在全市率先完成“园区围城”三年治理任务。荣程集团成为全国首家实现高炉热风炉烟气脱硫的钢铁企业,退出588立方米高炉2座,“钢铁围城”治理基本完成。预计2021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2016年改善36.5%。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治理黑臭水体43条,地表水综合改善率达到54%,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土壤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四)这五年,我们坚持优化空间布局,城乡面貌加速蝶变。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大力开展“六个专项治理行动”,取缔露天临时市场18个,新增便民综合市场34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天津市文明城区。加快建设“智慧津南”项目,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等17个子项投入运行。组建区网格化管理中心,建成便民服务全科网格1561个。“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圆满完成。紧盯“四保”清零任务,完成拆迁清零3962处。咸水沽生活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居民社区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道路交通设施不断优化。地铁1号线延长线开通至东沽路站,地铁6号线二期试运行,新建改造津沽公路、二八公路、海河故道人行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布局日益完善,开通调整公交线路41条,建成滨海汽车园、天南小镇等公交首末站。交通设施逐步健全,新建改造交通信号灯164处,建成电子警察304处,停车泊位达到3万余个。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新建户厕、公厕1.1万座,农村生活垃圾、自来水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煤改清洁能源3.3万余户,打造西官房等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4个,我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建成绿屏·咸水沽湾千亩稻田等多个示范区,小站稻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稻作展览馆建成运营,小站稻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我区被评为“中国小站稻米之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集体资产、财务、成员、股权实现“一网管理”。高质量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乡村振兴考核位居全市第一。

(五)这五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新增就业10.81万人,帮扶创业1.42万人,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良好。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站271个,帮助352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老人家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达到165家,每千人养老床位数50张,发放未拆迁村老年人生活补贴2.2亿元。建成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救助生活困难“边缘户”,发放低保、特困、残疾人等专项救助资金4.5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区。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坚持每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累计完成200余个子项目。积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葛沽镇定向安置房、小站镇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现还迁入住,北闸口镇春成园、辛庄镇白塘口定向安置房项目有序建设,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350户。提升改造旧楼区159万平方米,创建市级美丽社区24个,安装居民小区公共充电桩600余台。疫情防控有力有效。2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斗争,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立373个“132”驻企帮扶组,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超1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2亿元,复工复产率达到100%。坚持把“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社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城市检测基地投入使用,疾控中心实验楼启动建设。安全有序推进疫苗全民免费接种,全人群首剂接种率达到90%,加强免疫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接种水平保持全市前列。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开设幼儿园19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3所,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8万余个。与天津市实验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万余个,“双减”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津南医院和中医医院建成投入使用,津南医院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并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设立急救站点11家,建成卫生服务一体化村卫生室53家,家庭医生服务有效签约23.1万人。新建图书馆分馆和基层服务点118个,区文化馆被评定为地市级一级馆,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达到1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平方米,前进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

(六)这五年,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1300余件。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审计监督作用,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落地,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中央和市委巡视、专项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持续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政治生态得到全面净化。全力支持部队停止有偿服务等改革落地,有序推进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发展,高标准完成兵员征集和民兵整组训练任务,国防动员能力稳步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来,全区上下在把握时势中抢抓机遇,在转型发展中苦练事功,在笃定创新中奋力进取,在滚石爬坡中再创新高。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津南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津南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在产业发展上,招商引资质效有待提高,对民营企业的吸引力不足,高质量大项目好项目偏少,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薄弱;在创新生态上,高层次人才紧缺,重大科创平台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不够快,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需优化;在城市治理上,载体功能和服务能力不强,精细化管理水平尚需提升,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还未有效解决;在民生保障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存在短板,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还有不少差距;在自身建设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仍然存在,创新意识、市场理念不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津南人民的期待!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

各位代表,当前全党全国正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智慧和力量,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两个大局”,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勇,不断增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勇气、智慧和能力。刚刚闭幕的区十二次党代会,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提出了“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明确了阶段性战略步骤,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在历届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努力下,津南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咬定青山、久久为功,把机遇转化成为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把优势转化成为持续强大的发展动能,努力跑好历史“接力棒”、跑出津南“加速度”。

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锚定市委对津南的定位要求,建设绿色环境、培育绿色产业、厚植绿色人文,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

未来五年的主要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生产总值增速同步。

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突出强化“一个统领”。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两个关键”。即,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主动推进“三个融入”。即,在全党全国加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大局的历史进程中,找准津南之位、担当津南之责、贡献津南之为。做优做强“四个支撑”。即,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和“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是津南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独特优势。奋力争创“五个标兵”。即,创新发展标兵、开放包容标兵、生态宜居标兵、民主法治标兵、文明幸福标兵。

未来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高品质提升绿色生态示范区。持续巩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成果,推动保绿、增绿、补绿,适度发展旅游体验等融合产业。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2.4%,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8微克/立方米。合理确定水资源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着力形成绿色导入、产业嵌入、全民融入的绿色生态示范区特色。

高起点推进创新发展聚集区。实现海河教育园区与津南全方位、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机衔接,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材料4条主导产业链。推动产学、产教、产城融合,加快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高质量建设会展经济功能区。全力保障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国家会议中心和天津“城市生态会客厅”建设,争取一批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落户津南,带动海河中下游高端服务业发展,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建设。有机衔接柳林设计之都,大力实施“会展+文化旅游”战略,做好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工作。

高标准创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结构,打造一批标志性低碳项目,促进“双碳”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创建全国碳中和示范区,提升森林碳汇储量,合理有序开发碳汇资源。大力创建绿色园区、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学校,加快形成共建共治良好格局。

高站位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绿色生态屏障“主战场”作用,为京津冀再造一叶城市绿肺。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桥头堡”作用,建设中国北方国际会展城。充分发挥海河教育园区“试验田”作用,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充分发挥全域388平方公里“样板间”作用,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高水平筑牢改革新高地。纵深推进体制机制、思想观念、人才引育、国有企业、政务服务等全方位、各领域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破解31个未拆迁村发展瓶颈,有效解决撤村并居、示范镇结算、未拆迁村适婚青年住房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诚信津南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

高规格打造数字化津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社会,健全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坚持数字赋能,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由碎片化向集成化转变、管理服务方式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动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牢固树立数字经济理念,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绿色高质量发展。

高层次抓好科学性统筹。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程度匹配。统筹当前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抓好中央和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争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高质效发展共享型民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每年实施十项民心工程,推动财政资金更多向三农、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持续提高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富民保障、城市管理、乡村振兴、文化服务水平。

2022年工作任务

2022年是实现未来五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22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反弹风险不容忽视,津南仍处于转型发展较劲爬坡的关键阶段。我们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更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应当看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津城”“滨城”双城格局的加快形成,津南的区位优势愈加凸显;应当看到,随着绿色生态示范区、创新发展聚集区、会展经济功能区、“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的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创新活力逐步释放,津南的发展优势加速积蓄;更应当看到,随着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氛围愈发浓厚,津南的作风优势日益显现。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锚定目标、苦干实干,定能开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生产总值增速同步,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目标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创新+产业”,坚定不移培育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持续深化海河教育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绿云”创新要素高效联动,全力打造硅谷模式的“天津智谷”。不断完善“揭榜挂帅”制度,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需求不少于100个。加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城区“三区”联动,天津大学科技园、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拓展区开园运营,加快建设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科技园,提升南开大学研究院培育孵化能力,认定市级大学科技园1家,园区优质创新企业达到30家以上。有序推进天南科创谷建设,精准谋划天南智慧小镇业态布局。发挥阿里云创新中心、华录未来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引领作用,积极申报市级载体,推动全球创业者加速器“海创汇”落地,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区”全链条培育体系。支持成立博诺机器人、冰利蓄冷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推动寓乐世界数据标记中心建设,加快落地智能公交开发应用等项目。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认真落实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0家、“雏鹰”“瞪羚”企业301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6家。市场化机制引入科技创新平台公司,发挥动力与电气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作用,用足用好海河宽带智汇产业基金和12支子基金,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依托信创、新能源等九大产教融合联盟优势资源,探索实施企业双创班、产业学院等新模式,举办第三届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大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创新发展聚集区政策体系,加快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实施“海河英才”计划升级版,高水平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积极打造津南区人才地图,建立会展人才创新发展联盟,探索政企校三方融合发展模式,引育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制造业强区,发挥“4+3”产业链优势,依托华海清科、福臻工业装备、海尔互联工厂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着重打造主题产业园区6个,做强高端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3条标志性子链,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着力推进产教衔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成立半导体材料等技术创新中心10家,推动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建设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等项目。做好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对接,积极引进高校合作企业和校友资源,谋划成立智能制造绿色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激发涌现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积极申报两化融合示范试点,推进荣钢5G绿色智能工厂等项目建设,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二)聚焦“会展+消费”,坚定不移夯实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全面保障会展中心运营发展。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展馆、国家会议中心投入使用,总展览面积达到55.8万平方米。实施盛展路等9个会展二期配套项目,加快打造天津“城市生态会客厅”,落成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公交首末站,增加停车泊位3000余个。建立健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提升“一站式”服务工作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外围技防设施和技术平台,实现人员健康数据一卡查验、实时交换。积极申办世界智能大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全力服务保障中国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汽车零配件展览会等一批大型展会,着力引进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等知名品牌展会,全年展会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

加快推动会展经济提档升级。以天津国家会展经济片区规划为引领,推动落实会展经济功能区规划实施方案,研究出台促进会展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细则,加快落地一批会展龙头企业,集中引进会展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关键配套产业。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综合配套区示范引领作用,推进东西两侧平衡地块商业用地开发建设,打造承接会展溢出效应的核心载体。用足用好会展周边资源空间,推动国际会展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开工,加快实施白塘口特色小城镇等项目,重点打造开发区“一楼一园”、辛庄工业区、海河创意园等主题鲜明的会展产业园区。推动京津冀汽车产业园落地,佳沃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三期开工建设,葛沽镇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9亿元。

着力促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大力发展物流、商贸、旅游、酒店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坚持“提升一批、改造一批、新建一批”,深入开展酒店行业服务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动商业楼宇改酒店项目,万豪、喜来登等高品质酒店建成运营,全年新增床位2800余张。着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连锁餐饮机构,打造时光里等特色美食街,全年落地高端美食品牌10个。加快推进咸水沽新商圈等商业地块开发,推动星光大道商业街等现有商业旅游设施提质升级,创新发展“老三街”等夜间经济街区,打造“商圈+生活圈+夜经济”消费策源地。研究出台促进消费专项支持政策,

利用展会举办契机发放惠民消费券2000余万元,进一步激发城市消费活力。

(三)聚焦“生态+治理”,坚定不移厚植绿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打好生态建设“持久战”。坚持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建成卫南洼林间路2.1公里,创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绿色生态屏障提升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持续优化绿屏·辛庄湾、绿屏·咸水沽湾、绿屏·八里湾等大型节点。组建绿色生态屏障养管公司,提升建成区管理水平。精心策划观光游览线路,串联升级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小站练兵园等重要节点,有机衔接绿色生态屏障林间体验路。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合作机构,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发展体验旅游、研学康养、生态养殖等融合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打好双碳工作“主动战”。以“两加、四减”为主攻方向,在产业升级、绿色碳汇上做加法,在工业、建筑、交通、社会四个重点领域能耗上做减法。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双碳”领域高端智库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全力服务“双碳”研究院运营发展。持续开展绿色生态屏障碳汇能力提升行动,成立“双碳”创新联盟,建成区级“双碳”展示中心,打造八里台低碳智慧创新园区和应急双碳创新生态产业园,建设西小站低碳先行示范村,完成“双碳”示范项目10个。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荣钢集团1200立方米高炉改造项目,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4.8万千瓦水面光伏设施投入使用。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筹备举办第二届中国建筑科学大会暨绿色智慧建筑博览会,装配式建筑竣工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积极推广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工具,鼓励邮政、物流等行业领域提高新能源车占比。

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强化新建项目、煤炭、工业、扬尘、移动源五控治气,关停整合燃煤锅炉14台,削减煤炭消费12.5万吨,全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断改善。持续推进“园区围城”治理,撤销取缔长期治理园区2个。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有序开展渤海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月牙河、幸福河等河道生态修复项目5个,完成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严格建设用地、农用地“两个管控”,协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严厉打击地下水非法开采等行为,继续做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有效防治地面沉降。

(四)聚焦“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激发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资源疏解“窗口期”,扎实推进载体、产业、创新、金融、绿色、共享“六个协同”建设。持续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政策,健全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机制,加大军民融合发展力度,强化与国家部委、北京有关部门、驻京央企国企和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以4批疏解项目为抓手,着力引入央企二三级总部及增量部分、文化旅游新经济平台项目、会展经济产业项目及各类科技型企业。全年引进京冀方向项目120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60亿元。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厌旧”,优化完善产业专项支持政策,强化招商引资考核,加快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借助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等优势资源,依托服贸会、进博会等重要平台,举办系列主题鲜明的招商推介活动。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充实一线招商人员,发挥现有企业以商招商作用,引进一批招商中介平台和投资促进机构。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加快建设欧尚元乳酸、泰康合众医疗等项目。坚决落实链长工作制,着力引聚会展经济、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材料、新经济等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不断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全年实际利用外省市投资到位额增长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区域开发建设,谋划实施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项目400余个。

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继续深化“放管服”“一制三化”改革,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五减四办”,不断扩展承诺制、跨省通办事项范围,全面推行审批事项容缺受理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稳步实施“证照分离”“照后减证”制度。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行“拿地即开工”制度,一般社会投资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取得施工许可不超过40个工作日。加快建设“政务一网通”平台,实现更大范围“一网通办、异地可办、掌上可办”。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皆大欢喜”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落实“企业服务日”制度,充分发挥三级领导包联机制作用,着力解决企业用工、融资、人才落户等实际困难,优化应用场景供给,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持续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体系,进一步明确区镇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抓好风险处置工作。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双公示”工作,健全联合奖惩机制,升级改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扎实开展质量强区工作,着力引进知识产权评估作价机构、经纪人和经纪公司等资源,做实做强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津南分中心,全力创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坚决落实“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6条”等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模式,面向市场主体落实新的减税降费,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优化扩容上市挂牌梯队,华海清科实现科创板上市,全区上市挂牌企业达到54家。

(五)聚焦“城乡+融合”,坚定不移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内涵。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高标准编制完成津南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建设“智慧津南”,实施智慧交通二期等项目,建成津南数据湖,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投入使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建成垃圾分类厢房131处,购置厨余垃圾收集车12部,建设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垃圾分类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改,加强殡葬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健全国家卫生城区管理长效机制,启动建设会展经济功能区绿地公园,不断优化提升市容环境。深入落实天津市全域创建文明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扎实做好“一年两征”兵员征集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加快完善城镇载体功能。持续优化公共交通布局,开通调整公交线路11条,做好地铁6号线二期公交接驳工作。加大出租车和网约车监管力度,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健全道路交通体系,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新建改造丰泽道、幸福路、坤元路桥等道路桥梁,建成一批智能行人过街信号灯,综合优化津沽大街、海尔大道等重要交通节点,加快完善关键路段交通标志标牌。优化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持续改造雨污管网混接错接点位,实施洪泥河东侧地块等电力切改工程,启用葛沽垃圾转运站,打造标准化菜市场2个,提升改造荣钢污水处理厂,建成白塘口特色小城镇、辛庄2.6平方公里平衡地块燃气供热站。全面开展城市桥梁隐患排查整改,加强超限超载路面治理。

积极创新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加快推进“撤村强居”工作,组建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提升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效能,大力推行“接诉即办”“接单即办”机制,发挥村(居)网格员资源优势,完善网格员代办信访机制,有效化解国家信访局交办案件,积极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做大做强智慧应急联合创新中心,打造“1+6”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平台,全力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继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双桥河派出所迁建工程,建成智慧平安社区172个,新建一批街面警务站,战勤保障消防站投入使用,打造消防安全示范小区14个,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平安津南”创建成果。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年投入帮扶资金1.1亿元,落地产业协作项目8个,完成消费帮扶1亿元。加快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推动小站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启动“小站稻1号”品种审定,小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策划举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津南区第四届稻米节。不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家,打造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以“三美四乡”为抓手,大力开展农业提质、增收富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等9个专项行动,做好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推广工作,5000亩设施农业建成运营,打造月桥、小黄庄等4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迎新、西小站等6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六)聚焦“保障+改善”,坚定不移共享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实现更有温度社会保障。大力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全力推进“宜业津南”计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帮扶创业2500人。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建立旧楼区长效管理机制,探索物业服务管理新模式,推动粮库宿舍等成片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完成金浩园、丰达园等还迁小区维修工程,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北闸口镇春成园项目主体封顶,辛庄镇白塘口定向安置房项目竣工。聚焦聚力“一老一小”,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完善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实施颐养院提升改造工程,建成日间照料中心2个,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达到6万人,未拆迁村老年人生活补贴提高至每月445元。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及时足额发放重点优抚对象补助金。深化党建引领社会救助,织密扎牢兜底保障网,建立“一门受理、多门联动”救助机制,发放救助保障金1亿元左右。

提供更为优质教育供给。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提升改造3所公办幼儿园,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900个,确保三年毛入园率8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以上。继续引进市级优质教育资源,全力推进天津市实验中学、师大二附小等项目建设,建成辛庄镇海河中游配套中学和南开学校雅润路校区,新增义务教育和高中学位6420个。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做好平安校园建设。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六大工程”。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扎实办好特殊教育,依法依规促进民办教育,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评估验收。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建设,指导学校建立艺术和科技社团,全面提升体育工作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更高水平健康津南。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动摇,统筹做好全人群疫苗接种,健全疾控中心、医院、社区三级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建设疾控中心实验楼,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布局,启用双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海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完善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强做优名中医工作室,持续提升中医医院综合实力。加强医联体、医共体、数字健共体建设,依托智慧健康医疗平台,开展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区域影像、区域检验工作,“云药房”药品种类达到800种以上,打造医疗废物监管平台。

打响更具魅力文体品牌。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新成立社区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区文化中心对外开放,档案馆新建项目竣工。举办第三届“周汝昌杯”古体诗词征文、津南区第十八届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继续举办第六届武术文化节等品牌赛事,精心承办2022年天津市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织参加天津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增设“津沽全民健身讲堂”,新建提升一批村(居)健身园。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中国旅游日、春秋季主题游等系列品牌活动,推动全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加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坚持立德从政,打造忠诚政府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津南的定位要求,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二)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

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升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法律顾问等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加强行政案件应诉能力建设,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实现公职律师工作党政机关全覆盖,让厉行法治渗透进每一项具体行政行为。

(三)坚持从严治政,打造廉洁政府

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方位推动清廉津南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及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筑牢防线、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以实际行动展现人民公仆时代风采。优化行政决策、执行、组织、监督体制,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摒弃“过关”思想,以最过硬措施抓好中央和市委巡视、专项审计等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不给人民群众埋隐患,不给未来发展留包袱。

(四)坚持高效善政,打造担当政府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控“三公”经费,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坚决防止“空喊口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全面提升干部“八种本领”“七种能力”,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强化复命意识,形成工作闭环,切实为企业、为群众、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持续开展“明责尽责、担当作为、岗位职责大练兵”活动,树立“以实在、实干、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敢于打开脑袋上的“津门”,不断提升政府抓落实的能力和成效,把“小事”做精致,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真正把津南的发展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各位代表,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鼓起“闯”的勇气、释放“创”的活力、激发“拼”的劲头、保持“实”的干劲,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和天津重要增长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三绿色一生态:建设绿色环境、培育绿色产业、厚植绿色人文,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2.“871”重大生态工程:875平方公里湿地升级保护、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

3.一城两芯三区,四廊五带多节点:“一城”是指生态示范主城,主要为津南主城区部分;“两芯”是指津南绿芯和起步区中央绿芯;“三区”是指葛沽民俗生态区、小站田园生态区和八里台郊野生态区;“四廊”是指海河生态廊道、卫南洼湿地绿廊、古海岸湿地绿廊、津晋高速生态廊道;“五带”是指天津大道生态带、津港高速生态带、宁静高速生态带、长深高速生态带、卫津河洪泥河生态带;“多节点”是指会展公园、海河教育园区公园、洪泥河景观点、天嘉湖、绿屏·咸水沽湾、绿屏·双桥河湾、葛沽西湾公园、海河故道公园、葛沽东湾公园、稻耕公园等多个生态景观节点。

4.一制三化: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的审批制度改革。

5.海河英才:2018年5月16日,天津市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规定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急需型人才等五类人才可落户天津。

6.三美四全五均等。村庄美、环境美、乡风美;产业带动帮扶项目困难村全覆盖、困难村有意愿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就业服务全覆盖、困难村水电供应全覆盖、困难村户厕改造全覆盖;教育资助城乡均等化、医疗救助城乡均等化、住房安全城乡均等化、社会保障城乡均等化、便民服务城乡均等化。

7.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8.六个专项治理行动:菜市场和集贸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垃圾及厕所专项治理行动、车辆乱停乱放专项治理行动、城市综合管理专项治理行动、“七小”行业专项治理行动、道路优化规划专项治理行动。

9.“四保”清零任务:保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保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智谷等重点项目,保民计民生及基础设施建设,保土地出让。

10.“132”驻企工作组:即一企三人两员,是疫情期间干部驻企的专项服务机制,指每个工作组由3人组成,包括1名组长、1名防疫指导专员、1名企业服务专员。

11.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2.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13.揭榜挂帅:也被称为科技悬赏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来兑现的科研经费投入体制,一般是为了解决社会中特定领域的技术难题,由政府组织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科研资助安排。

14.“雏鹰”企业:指注册时间1年以上5年以下,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不低于10万元,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技术新、模式新,未来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

15.“瞪羚”企业:指注册时间不超过20年,上一年度营业收入正增长,申报评价当年往前的第四个年度至上一年度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16.“4+3”产业链:打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新材料4条主导产业链,其中智能制造重点建设集成电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3条标志性子链。

17.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8.五减四办: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证照、减时限;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19.三美四乡: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兴业之乡、宜居之乡、文明之乡、幸福之乡。

2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