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重庆市潼南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26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214   评论:0
内容摘要: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8日在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安疆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及2020年工作回顾 ......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28日在重庆市潼南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安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就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推动潼南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抓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15.8%、12.4%,财政收入增长12.3%。成功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8700余人。

——五年来,我们稳扎稳打求突破,三大攻坚战卓有成效。脱贫攻坚取得胜利,50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4.8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涪江常年保持Ⅱ类水质,琼江提升达到Ⅲ类水质,森林覆盖率提高至41.7%。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效明显,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序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五年来,我们转型升级调结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扎实推进“四个做大做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近10倍。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双江古镇、陈抟故里景区获批国家AAAA级景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2:43.4:40.4。

——五年来,我们加快建设提品质,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态公园等16个公园开园投用,隆鑫商圈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城区人均绿地面积增长14.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7%。涪江大桥、东安大桥建成通车,潼荣高速、潼南航电枢纽建成投用。小龙虾、花椒等产业从无到有,柠檬、蔬菜等产业从有变优,改造农村危房7573户、厕所4.2万户,农村公路社社通畅,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促改革,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承接落实1078项中央、市级重点改革任务。整合重组8家区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增长50%。公共医疗机构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医共体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区内就诊率达到90%。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00余项,审批时间整体压缩50%,市场主体净增37.9%。

——五年来,我们主动作为惠民生,人民生活有效改善。民生支出218亿元、增长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320元。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万个,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国家卫生城区,公共文化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增城镇就业10.6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达到95%以上。

各位代表,五年发展,成之惟艰。我们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潼南大地上这条主线,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全区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群众精神状态积极向上,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十三五”时期的显著成就,充分展现了全区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精神和创新创造能力,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暴雨洪水接连而至,外部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剧。面对严峻挑战,全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保持战略定力,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众志成城战疫情、战复工、战脱贫、战洪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恢复态势良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5亿元,增长4.3%、全市第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全市第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全市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全市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2%、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

    (一)着力应对大战大考,抗疫战洪取得重大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及时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认真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突出抓好医疗救治、交通流动、社区乡村社会、舆论舆情“四个工作面”和人财物、组织指挥“两大保障”,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工作机制。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基层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普通劳动者坚守岗位、默默付出,广大市民自觉宅家、共同抗疫,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全区21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零增长,46天实现本地确诊病例、住院病例“双清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持续巩固。8月中旬,面对涪江流域超二十年一遇、且持续时间长的过境洪灾,全区上下快速反应、连续奋战,参与抢险人员2万余人次,转移群众3.6万人次,未伤亡一人。坚持“水退人进”,及时开展清淤消杀防疫,生产生活秩序很快恢复,灾后重建顺利推进。

(二)着力打好关键战役,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收官大决战”,剩余169户、478名未脱贫人口全部脱贫,907户监测对象全面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顺利通过市级专项调查、成效考核和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145项任务全面完成,实施涪江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按期完成渔船退捕禁捕,涪琼两江水环境持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3天、同比增加12天。序时化解隐性债务17.5亿元,政府债务绿色可控。有效化解重点领域信访积案53件、“四重”攻坚案件22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三)着力抓“六保”促“六稳”,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良好。企业快速复产。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出台分类减免租金等支持企业渡过难关28条措施,帮助企业跑市场、办手续、找资金,协调投放支农支小等专用再贷款4.8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4.4亿元,各行各业生产秩序逐步恢复常态。消费稳步复苏。开展“十个一”系列促进消费活动,举办菜花节、国际柠檬节、生态小龙虾节、房交会、汽车展销会、西部灯饰博览会等节会,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投资有效放量。出台扩大有效投资8条举措,及时调增投资规模、调快项目进度、调简审批程序,争取抗疫特别国债、灾后重建直达资金和新增债券共16.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外贸保持平稳。助力民丰化工等企业拓展外贸订单2亿元,新增柠檬出口备案基地1.7万亩、外资外贸企业15家,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现进出口总额11亿元。

(四)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基础更加稳健。工业经济更具韧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都创医药等一批优质企业签约落户,富景新材料等34个项目开工建设,檬泰科技、三一筑工等43个项目建成投产,重点产业稳中有升。万利来等35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庆龙新材料等5家企业建成数字化车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2%。现代农业更加高效。粮食总产量达到37.7万吨、增长1.2%,柠檬、蔬菜、油菜、小龙虾、花椒等特色产业规模达到176万亩。朴真蔬菜酵素和净菜加工等项目陆续投产,重庆渤海柠檬交易中心正式上线,农产品加工收入增长23%。服务业更有质量。制定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太安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市级旅游度假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0.6%,哈尔滨银行潼南支行、农商行潼南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正式营业,银行存贷款余额达到741.8亿元、增长16.2%,存贷比达到62.8%。新兴产业更快成长。积极发展网络零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建成投用电商产业园,潼掌柜、六养优品等一批本地电商平台加快发展,线上交易额达到45亿元。引进27个高新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

(五)着力抢抓重大战略机遇,谋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顺利起步。项目推动有力。及时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意见和纲要落实方案,分解细化主城都市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行动方案76项任务,谋划51个重点项目,首批川渝合作重点项目潼南双江航电枢纽正式开工,合潼安高速潼南段基本完工。交流合作务实。承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端论坛。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获重庆市、四川省政府批准。开通遂潼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和遂潼商务快客,基本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社保转移接续互认。城乡协调发展。持续实施城市提升大会战,顺利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征收集体土地1.1万余亩,庙长坡公园等建成投用,劲力酒店、红星美凯龙商业广场等建成运营,朝阳湖二桥、潼南大道、双江—金佛大桥滨江路建成通车,公交换乘综合枢纽建成投运,大石桥水库下闸蓄水。常态化开展马路办公,完成28个老旧小区改造,整治违法建筑25.1万平方米。制定潼南区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出台城市人口集聚10条政策,新增城镇人口1.3万人。

(六)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持续增强。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智能终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节能环保特色产业基地。新增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159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独立法人研发机构2个,中防德邦获批国家“小巨人”企业,2家企业产品获批市级重大新产品,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验收。重点改革纵深推进。企业开办时间缩减为4个小时,“渝快办”实现政务服务审批事项全覆盖。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27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入1181万元。融媒体改革获中宣部肯定。招商引资扎实开展。修订招商投资优惠政策,组建10个产业招商组、4个驻外招商工作组,开展云招商、驻点招商,常态化推进“四个一批”,全年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21亿元,新签约亿元级工业项目32个、十亿级工业项目6个。

(七)着力保障基本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实事扎实办理。23件市区两级民生实事完成18件、达到进度5件。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签约落户,潼南一中初中部、琼江小学建成投用,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2.7%。区人民医院创三甲一期项目主体完工,中医院创三甲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启动建设妇幼保健院和精神卫生中心二期。“电靓乡村”行动新建和改造农网线路617公里、配变台区951个。建成投用8个5人制足球场。民生保障不断增强。点对点帮助18.7万返乡农民工返岗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3850人。建成梓潼养老服务中心和6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针对疫情灾情影响,及时调整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等政策措施,发放救助优抚及福利金3.2亿元、惠及5.1万人。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市政府批准设立大佛街道。建立校园及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政策措施,组建辅警专职护学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效开展。成功创建重庆市双拥模范城市。顺利举办第五届区运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集体决策重大事项,有效办理议案建议248件、提案242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国防动员、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各位代表!一场场攻坚历历在目,一点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的结果,也是区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潼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潼南发展的市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潼南仍属于主城都市区远郊地区、欠发达地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滞后,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还需改善,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干部抓落实能力还需加强。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潼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关键时期。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按照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安排,编制了《潼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区政府将作专题说明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我区以重庆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加快建设“两城”“两都”“两区”“两基地”,全力打造成渝中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人均GDP突破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额实现1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

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区将与全国全市一道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人均GDP达到15万元以上,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生态之美全面彰显,基本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双百城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现代化潼南。

围绕上述目标,规划纲要提出12项重点任务,包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社会民生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我们将对照目标任务,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努力把规划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开启新征程、见到新气象的关键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粮食产量稳定在37.6万吨,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

今年,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速培育壮大绿色制造业。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培育十亿级规模企业、百亿级产业集群,巩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推动工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0%。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建设机械加工产业园,推进亚克精密数控机床等13个项目,加速富鸿祥智能终端零部件等项目产能释放,建成投产景裕电子笔电配套基地三期项目,推动发动机等通机产业发展,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建设重庆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提高红旗杰勋汽车轮毂配套层级,支持通衢专用车车厢制造等传统制造业技改扩能,打造全市汽摩行业配套基地。提质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支持川中油气矿、大庆油田重庆分公司加大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天然气高效利用示范园。实施氢能源汽车应用示范、万利来化工高纯氢二期、闰宇新材料等项目。大力发展特色消费品产业,拓展中新(重庆)食品生态产业园,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南徽融创等投产。支持汇达柠檬、檬泰生物、朴真农业、维尔美纸业等企业新产品开发。新增2个市级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试点示范项目。支持传统消费品转型升级。集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巨科环保产业园扩大电镀规模,依托表面处理关键工序,聚集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表面处理企业,促进上下游产业延链集群发展。建设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建材产业,依托三一筑工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件、新型绿色环保建材产业,推动新久融装配式材料扩产扩能,启动建设北京千城装配式建筑项目。规范砂石开采,加大建筑弃砂回收利用。

推动企业上规上云。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融入全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建设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5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争取全市化工产业二级工业互联网节点落户潼南。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个,建成数字化车间5个,实现“两化”融合贯标企业8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完成3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工商登记,推动2家企业在重庆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推动招商引资提质提效。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和关键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招大商、招好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全年签约项目合同金额55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150亿元以上,新签约十亿级工业项目10个。进一步发挥产业招商和驻外招商作用,加强洽谈对接,强化代办制等跟踪服务,提升招商引资的落地率、投产达产率。

推动要素保障落实落细。继续落实好惠企政策,精准纾困解难。强化水电气讯和用工等要素保障,稳定企业生产。储备工业用地3000亩,建成新产业大道,完善园区产业道路和生活配套服务。分类处置“僵尸企业”,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追缴拖欠税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制造业、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到20%左右,存贷比提高到63%。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迈好融入新发展格局第一步。积极融入强大国内市场,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推动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内需与外需协调发展、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

扩大有效投资。简化优化项目审批,创新投融资方式,滚动实施约20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合潼安高速、现代制造产业园孵化中心、区人民医院创三甲一期等93个项目,新建5G基站400个。加快建设双江航电枢纽、渝铜安高速、大佛寺人文生态康养旅游度假区等38个项目,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开工建设重庆电力高专潼南校区、铜车坝水库、智能装备产业园等75个项目,达到序时进度。积极推进渝遂扩能潼南段、渝潼遂绵高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乡村建设、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高质量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扎实做好前期论证,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全面促进消费。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举办房交会、汽车展销会和家电家具家装等促销活动,提振大宗消费;提质办好菜花节、生态小龙虾节、龙舟赛、国际柠檬节等重大节会活动,提升重点景区品质,丰富景区业态,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做优假日经济;集中打造大福印象等夜间经济聚集区,培育精品夜市街区,发展夜间经济;依托城市商圈,布局直营店、折扣店,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推动高端品质消费。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完善镇级商业布局,支持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向镇村发展,挖掘乡村消费潜力。加快提升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行业发展水平,促进居民家庭服务性消费。加快发展智慧超市、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促进数字媒体、个性时尚等热点消费,拓展新兴消费。推动灯饰、家居等专业市场特色化发展,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消费吸引力。

拓展外资外贸。实施优质外资外贸引进计划,新增外资外贸企业1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组织重点外贸企业参加进博会、西洽会等重要展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质量,鼓励汇达柠檬等企业设立海外仓,新增柠檬出口备案基地1万亩。推动海关工作站完善服务功能,推进保税仓等海关监管场所建设。

完善流通体系。织密区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东升大桥建设,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7公里,逐步提升国省道、县乡道对外通达能力和互联互通水平。规划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园,推动铁路货运站场搬迁升级,加快智能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大宗商品“集、疏、散”能力。推进邮政运营中心和电商快递物流园建设,完善末端配送网络。

(三)着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精准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融入主城中心。加快开行潼南至中心城区的公交化列车,更快融入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抢抓主城中心城区“瘦身健体”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大宗物品分拨等产业转移,对接建设加工配套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谋划建设重庆自贸试验区外贸仓储分拨副中心,全方位融入主城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深化交流合作。推进遂潼成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有序构建“双中心、三走廊、一园区”空间格局,协同创建成渝双城遂潼物流枢纽配送中心,推进遂潼快捷通道建设。加强产业协作,与周边地区共同打造成渝现代产业承接和配套聚集区、涪江蔬菜产业示范带、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特色节点,联合大足、四川安岳共同推动柠檬产区建设。举办川渝毗邻地区职业技能大赛。

健全政策机制。落实“一区两群”区县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城乡、创新、改革等协同互动。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协作建立“飞地经济”产业园,推动创新、产业、招商等合作共赢。与遂宁、资阳等毗邻地区共同开展涪江、琼江水环境联合巡查、联防联控,共建生态保护一体化示范区。办好首批“川渝通办”15个领域95个事项,为企业居民提供更加舒心便捷的服务。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培育集聚发展新动能。着力搭平台、优机制、聚资源,高标准建设国家高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1.5%以上,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

引进培育创新平台。实施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市级研发平台8个。创建国家火炬重庆潼南柠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柠檬产业众创空间,加快建设柠檬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中药材资源监测及技术服务中心。筹建5个专家工作室、实验室,建设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科技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推动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20%。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完成科技成果登记80件,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加大研发支持,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1亿元,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引进培育科技服务机构2家,构建高效创新服务体系。引进创业领军人才、高层次紧缺人才100名,选派科技特派员100名,培育创新创业人才20名以上。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2件。

(五)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提升城市功能。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动金福片区综合开发,加快“两区同建”市政道路建设,连通东湾大道北段、江石岭棚改区等城市道路断点,完善“三环五纵六横”城区路网。加快建设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中骏世界城、花千谷花卉小镇、希尔顿逸林酒店、潼州综合体。

推进城市更新。实施99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公租房建设和管理。规划实施滨江防洪堤加固、朝阳湖片区排涝等工程。加快完善城镇排水系统,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启动南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建成城镇雨污管网50公里。持续开展增绿添绿行动,推进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涪江自然公园建设。

优化城市管理。强化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依法依规加强城区车辆停放管理。严格落实物业管理办法,开展专项治理,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开展违法建筑治理,有效消除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加快建设垃圾分类治理体系,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深化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推进“马路办公”向镇街延伸,推行“门前三包”“五长制”,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推动城乡融合。落实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主要试点任务,打造全市示范区。全面放宽城镇落户限制,建立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制度,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积极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健全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推进城乡“水电气路讯”一体化建设管理,建成凉风垭水厂,改扩建供水管网20公里,新建改造电力线路600公里,建设城镇燃气管网70公里。持续推进农村危房动态清零。支持发展镇域经济,激活闲置资源,有序改善场镇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当全市现代农业排头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落实“五个振兴”,加快建设一批示范点、示范村、示范带,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严防死守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执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新建高标准农田7.5万亩,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1万亩,蔬菜、油菜、小龙虾、花椒等特色种养殖总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新增生猪产能10万头、达到70万头,切实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级联创”,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新建蔬菜示范基地、特色畜牧基地和水产特色基地100个,农业增加值增长4.5%以上。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柠檬种质资源圃,争取建设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建10个初加工基地,建成红蜻蜓4万吨优质菜籽油项目,完成“潼南绿”城市配送中心建设,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家,新增“两品一标”10个,新建智慧农业示范点3个,做长做强特色产业链条。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新建“四好农村路”20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优化城乡供水格局。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化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农村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壮大在乡、返乡、入乡“三乡”人才队伍。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宜居村庄10个、“五美”小康家园1000户,做好第十届村(居)委员会换届。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有机结合,加快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持续提高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支持脱贫群众自主创业。提升扶贫产业质量效益,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七)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潼南。认真执行《长江保护法》,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河道“三乱”整治,加快实施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涪琼两江水质稳定达标向好。实施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深度治理有机废气、工业污染物,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管控噪声污染,创建市级安静居住小区。规划建设工业固废处置项目。对标对表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围绕山水林田湖草全生态要素,统筹治水、建林、禁渔、防灾、护文。严格实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令,治理水土流失10平方公里,新增生态水面3万亩。严格落实林长制,协同建设涪江流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1万亩,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启动实施环涪江生态涵养功能提升工程,推进平滩河等河流生态修复,构建“两片、两带、多廊、多点”生态格局。统筹推进环境领域综合执法改革。

大力促进绿色发展。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严禁引入产业限制类、禁止类和高污染项目,加快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前期工作,启动建设化工园区首开区。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领域等12个重点节能工程,完成年度碳减排任务。倡导绿色消费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

(八)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持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确保不出现反弹。严防外部输入,严格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潼返潼人员健康管控,加大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消毒,阻断疫情输入扩散渠道。持续抓好内部防控,完善多点触发实时监控机制,加强重点场所防控管理,加大重点人群健康筛查和核酸检测频次,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市民养成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重个人卫生等良好习惯。

抓紧抓实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围绕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公共消防、旅游工贸、校园安全、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从根本上消除隐患,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认真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加强风险监测预警。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经济领域风险防范,应对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领域风险,打击非法集资。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对区属国有企业监管,防止乱铺摊子。扎实做好普法宣传,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依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九)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在办好市级民生实事基础上,着力办好新增学位、新增停车位、改造棚户区(城中村)、村级污水处理厂等15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实施创业帮扶计划,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创业带动就业1200人。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4.3万人次。

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布局优化和质量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中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试验区,建成东安、青石、潼州小学。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推动区教师进修学校升级为教师教育学院。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深化健康中国潼南行动。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区中医院通过三级医院初评,启动建设重大疫情救治中心,升级建设疾控中心。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持续开展名科名医创建培育,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引导社会办医和医养结合机构差异化发展,启动新一轮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创造良好公共环境。

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明行为养成,提升社会文明水平。推进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建成投用潼南历史博物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积极申报太安鱼烹饪技艺、女子狮舞进入国家非遗名录。提升基层文体基础设施,发展培育文体产业,持续举办龙舟赛、国际马拉松赛等活动。

织密社会保障网。全面推行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加快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成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6个、村级互助养老点113个,实施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做好社会救助、公共法律服务、老年及儿童福利、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等工作,加强未成年人关心保护。

(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生所向,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做强做精主业,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治理机制、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和“一企一方案”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区属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实质性运转国资运营公司,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进行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营。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按照重庆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要求,制定实施我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建设网上中介超市,进一步减环节、缩时间、提效率、降成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实现后台集中审批、事项并联审批、部门联审联批,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综办”。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好降低增值税率、扩大享受税收优惠小微企业范围、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进一步激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力和创造力,新增市场主体7500家以上。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向各类市场主体集聚。统筹推进财政体制、医共体、农业农村、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改革。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征程已经开启,新使命重任在肩。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努力打造人民更加满意的政府。

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区委要求,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依法行政善决策。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坚持依法行政,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清单,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政府信息应公开尽公开。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充分运用审计监督,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

坚持提升能力求实效。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努力成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及时学习掌握新政策新要求,找准切入点、突破口,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用创造性开展工作。全面强化系统思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不乱提口号,不搞名目繁多的说法,沉心静气、真抓实干,多为发展想办法,少为困难找借口,确保实现“开门红”。

坚持担当作为抓机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靠作风吃饭、拿实绩说话,雷厉风行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努力做强自己、缩小差距。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现场一线,摸清真实情况、拿出过硬措施,办实事、见实效。

坚持清正廉洁守底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党规党纪,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和环节,扎紧制度笼子,坚守底线、筑牢防线。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取消无效或不必要支出、压减非刚性支出、严控新增支出,确保有序运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已经绘就,开创新局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潼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超进位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