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长江北岸,与鼓楼区、建邺区、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别与六合区及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是国家级江北新区建设的“主战场”,南京跨江联动发展的“前沿哨”,长三角地区向内陆腹地辐射的“桥头堡”。作为江北新区的重要板块,浦口未来将成为南京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创新实践的重要试验区、城乡融合的重要样板区。
浦口在元朝时称为浦子市,又称浦子口,因此而得名。今浦口区由江浦县和原浦口区于2002年合并而成。江浦县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时属南直隶应天府。清初,隶属江南省江宁府。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江浦县先后划属安徽省皖北行政公署滁县专署,江苏省扬州专区、镇江专区、南京市和六合专区。原浦口区于民国16年(1927)划属南京市管辖,之前一直为江浦县所辖区域。民国22年(1933),改为南京市第八区。1950年,改为新七区。1955年,新七区定名为浦口区。
2002年,江浦县与原浦口区合并,成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区,区政府驻珠江镇(今江浦街道)。2007年6月,老山林场、汤泉农场整建制划归浦口区管辖。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总面积2451平方千米,规划面积788平方千米。2017年8月1日,为优化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能,调整江北新区管理体制,浦口区的盘城、沿江、泰山、顶山4个街道划归新区统一管理。调整后的浦口区辖江浦、桥林、星甸、汤泉、永宁5个街道,老山林场、汤泉农场2个场圃,以及浦口高新区、浦口经济开发区、珍珠泉旅游度假区3个园区。2018年4月20日,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浦口时,提出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发达、生态宜居、现代开放的“现代化新浦口”的目标定位,全面开启“现代化新浦口”建设新征程。2022年末,浦口区土地面积7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16万人,街场7个,城乡社区76个。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1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82.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6亿元。
自然资源丰富独特。浦口南临长江,北枕滁河,百里老山横亘其间,“一代草圣、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十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对浦口自然资源的生动写照。老山位于浦口区中西部腹地,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15千米,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有“南京绿肺”美誉和“苏中中药库”之称。境内江河纵横,河湖众多,长江、滁河二水逶迤其间,珍珠泉水喷涌如珠,汤泉温泉胜境秀甲一方,是全国首批、江苏首家“中国温泉之乡”。林木覆盖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全省第一,PM2.5浓度全市最低。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有石灰岩、石英岩以及红砂、黄砂等建筑用矿产。植物种类颇多,银杏、杜仲、广玉兰等珍稀品种均有分布,惠济寺三株千年古银杏树所结无芯白果为国内一绝,星甸千亩杜仲林成为国内杜仲培植基地。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东方白鹳、白鹤、江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浦口在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区域文化。以王荷波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金陵四老”为代表的书法文化,以及以手狮舞为代表的民俗文化,都是浦口历史文化的瑰宝。浦口人文荟萃,文化源远流长。唐代诗人张籍尤工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宋代豪放派词家张孝祥与张元干同被称为“词坛双璧”。有“宋书殿军”之誉的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明代理学家庄昶,清代文学家刘岩,当代诗、书、画臻于“三绝”的草圣林散之等文化精英,他们都是浦口的骄子,照亮了浦口历史文化的天空。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内成网、外成环”,四通八达。区内已形成“六纵十横”(含新区)干线路网格局,境内公路总里程达970.22千米,有“三桥两隧三轨”(大胜关大桥、江心洲大桥、长江大桥,应天大街隧道、定淮门长江隧道,地铁3号线、10号线、S3号线)连通长江南北,30分钟可达南京南站,45分钟可达禄口国际机场。地铁4号线二期、11号线开工建设,七坝港是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到2030年,浦口将有17条通道连接江南,实现“一江两岸、联动发展”。
产业高地快速崛起。着力打造集成电路、高端交通装备、文旅健康三大产业地标。集成电路产业扩容提质,营收超160亿元,规模持续保持全市第一,台积电产值达105亿元,全区百亿级企业实现零的突破。高端交通装备产业加快集聚,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2亿元。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超60%。文旅健康产业蓬勃发展,“金黄的田野之旅”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浦口区创成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区,永宁街道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区接待游客15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
生态宜居品质不断提升。依托“一山二水”优质资源,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域。老山线穿行“百山林海”,长江线饱览“春江十里”,滁河线横贯“大河故道”,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联网成片。浦口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5个街道全部创成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道。境内有中国传统村落1个、省级传统村落18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1个、市级宜居村231个,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都市圈最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