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有点高,记得按时服用降压药,坚持低盐低糖饮食。”11月14日,乐善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又来到前锋区观阁镇小良村村民李宗清家中,为她测量血糖血压,打扫房间卫生。李宗清身患残疾,腿脚不便,丈夫刘宗合只能选择长期居家照顾老伴。
为切实做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前锋区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乐善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该区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李宗清作为前锋区基本养老服务签约对象,乐善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每月至少3次到她家探访,记录她的健康状况,了解其日常需求。
“他们非常热情,给老伴带来了精神慰藉,让她生活得更开心。”刘宗合说,老伴每个月的医疗费和生活费是两笔不小的开支,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在养老、就医等方面提供更多帮助。
近日,市民政局养老服务调研组在前锋区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刘宗合家的情况,与他们悉心交谈,并认真做好记录,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困难,并告知他们民政部门正在根据此类情况制定政策,尽可能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大部分失能老人行动受限,如何更好地照顾他们,是当前养老工作的重点、难点。”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波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共有80.71万人,其中经济困难失能老人约1.4万人,且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还在不断增多,专业化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对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只育有一孩的农村独居老人为例,若老人失能或部分失能,子女只能回到农村照顾或者将其接到城里养老。若子女回到农村照顾,收入将大大减少;若子女将老人接到城里,白天上班,难以24小时看护老人。”陈波坦言,如果将老人送至养老机构,每月2000元至7000元的收费标准,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迫在眉睫。”陈波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整合政府、社会、市场、个人四方面资源,高效利用有限财政资金和社会慈善资金,采取集中照护的方式,全力保障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享受更有尊严、更有质量的养老服务。
“当前,全市民政系统正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下深水、摸实情,对我市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陈波说,接下来,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解决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养老难”等问题提供对策建议,扎实推进老年关爱型城市建设,为种好民生幸福之树培土壮根。(前锋融媒吕甜广安日报记者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