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统计公报

衢州市衢江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3-06-07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358   评论:0
内容摘要:2022年,在新冠疫情和外部环境多变的特殊时期,衢江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五城”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经济运行呈现逐月逐季回升向好的态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

衢州市衢江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在新冠疫情和外部环境多变的特殊时期,衢江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和“五城”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经济运行呈现逐月逐季回升向好的态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生产总值(GDP)291.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1亿元,下降0.9%;第二产业增加值129.65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39.86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9:45.8:46.3调整为7.4:44.5:48.1。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为70886元,合10539美元,比上年增长5.4%;全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77709元,合11553美元,比上年增长5.4%。

据衢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全年同比上涨2.5%。八大类商品均为上涨,涨幅最大的是交通和通信上涨6%,其他从高到低依次是食品烟酒上涨3.9%、生活用品及服务和其他用品及服务均上涨2%、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居住上涨0.9%、医疗保健上涨0.5%、衣着上涨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1%。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2135人,有469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6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33亿元,增长7.8%,其中:增值税3.98亿元,增长11.1%;企业所得税1.33亿元,增长3%。

登记企业总数8349户,其中全年登记1562户,总注册资本627.93亿元。个体工商户32693户,其中全年登记4659户。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7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8%。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9%。其中:农业产值18.35亿元,增长0.4%;林业产值2亿元,增长8.8%;牧业产值9.14亿元,下降2.1%;渔业产值2.27亿元,增长0.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2亿元,增长4.1%。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646.62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646.9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740.93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073.47公顷,果用瓜种植面积164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2.96万吨,比上年增长0.1%;油料产量1.22万吨,增长0.4%;蔬菜产量29.3万吨,增长3%。园林水果总产量13.67万吨,下降6.4%,其中:柑桔总产量10.99万吨,下降8.2%。

全区林地面积保有量157.02万亩,立木蓄积544.万立方米,森林面积118242公顷,森林覆盖率67.7%;完成造林更新面积513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226公顷,零星植树39万株,生态公益林面积98.21万亩。

年末生猪存栏22.4万头,比上年下降23.2%,全年出栏30.75万头,下降8.2%;家禽存栏201.6万只,增长16%,出栏231.87万只,增长8.8%。肉类产量3.23万吨,下降4.4%,其中猪肉产量2.8万吨,下降5.7%;禽肉产量为0.38万吨,增长8.6%;禽蛋产量1.5万吨,增长7.1%。

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40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4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完成第八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7个,其中重点村1个、一般村6个;建设实施第九批、第十批项目共 6个,其中重点村2个、一般村4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个、特色精品村4个。符合“四分四定”标准的分类行政村累计达279个,行政村覆盖率100%,新增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6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4.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

全区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值463.05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轻工业199.3亿元,下降0.8%;重工业263.75亿元,增长14.7%。两大主导产业特种纸和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59.11亿元,同比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其中:高档特种纸产业产值108.91亿元,增长6.4%;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产值150.2亿元,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99.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增长10.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8%;装备制造业产业增加值37.2亿元,增长19.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7.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7.1亿元,增长19.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7.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4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6.82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利税总额38.45亿元,同比下降24.3%,其中:利润总额28.81亿元,下降28.4%。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2%。资质以上的建筑业企业105家,实现省内建筑业产值94.18亿元,比上年增长5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7.4%,其中项目民间投资增长17.4%,交通投资增长60.4%,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71.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2%。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6.25亿元,下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16.28万平方米,下降30%。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7.88亿元,同比增长9.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2.8%。按类值分:粮油、食品类零售额4.77亿元,增长238.6%;石油及制品类1.70亿元,增长27.7%;汽车类25.85亿元,增长1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0.95亿元,下降81.1%;中西药品类2.75亿元,增长128.5%。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47.06亿元,增长4.4%。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含一达通,包含智造新城片区)1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人民币口径103.57亿元,下降1.1%。其中:出口(不含一达通)9.2亿美元,增长12%,人民币口径61.14亿元,增长15.2%;进口6.4亿美元,下降19.9%,人民币口径42.44亿元,下降17.9%。

七、交通和旅游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0.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0.3%。

年末汽车拥有量12.91万辆,其中:重型货车0.24万辆,重型挂车0.14万辆,面包车0.21万辆,摩托车拥有量3.27万辆。

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1780.57公里,等级公路1738.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19公里。

全年接待游客898.2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9%,实现旅游总收入123.7亿元,下降27.3%。景点资金投入737万元,拥有景区景点9个,星级饭店2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378间。

八、金融业

全年完成金融业增加值12.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8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0.22亿元,增长23.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40.77亿元,增长23.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拥有学校112所,在校学生47804人,专任教师3701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2604人,专任教师192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4237人,专任教师431人;普通初中10所,在校学生10073人,专任教师825人;小学23所,在校学生19891人,专任教师1333人;幼儿园74所,在园幼儿10999人,专任教师920人。

全区共发放科技创新券76万元,惠及企业46家,兑现2021年度创新券64.21余万元;兑现2021年度工业政策补助1179万元,其中研发经费补助704万元;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0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获得省、市、区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3项。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120件。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1.68亿元,增长15.6%。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44.18万册。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广播全年播送时间6570小时,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全年播放时间5840小时。有线电视用户8.5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7.3%。

年末共有医院、卫生院24个,床位1630张,其中医院3个,床位1201张。卫生技术人员22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96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婴儿死亡率2.27‰。

全区群众健身活动场所900个,青少年传统项目运动会场地面积24.23万平方米;全年体育建设投资额354万元。积极承办中国帆船城市超级联赛、中国浆板公开赛、大湾区自行车公开赛等高端赛事;同时,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如2022年浙江省幼儿体育大会暨浙江省第十六届幼儿棋类(象棋)表演大赛、2022“跑进姑蔑暨衢江最美诗画风光带”半程马拉松比赛、干部职工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通过大型的体育赛事,深化产业融合,宣传衢江、推介衢江。在2022年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中,衢江区运动员朱雯芯获得女子拳击项目银牌,程文获得男子跆拳道项目铜牌;在2022年衢州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衢江区总分674分,获16金、24银、25铜,排名全市第三,创造历史最佳成绩,其中实验小学汪蒲豪打破200米同龄组纪录;组队参加浙江省少年儿童田径冠军赛获得1银、3铜,参加衢州市足球锦标赛初中组获得全市第二名。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总户数168592户,总人口数为410190人,平均每户人口数2.43人。总人口数比2021年410901人减少711人,增长率为-1.73‰。其中男性为209291人,女性为200899人。性别结构:男性为51%,女性为49%,性别比例为104.18(女:100),比2021年的性别比例低0.19。总人口中乡村人口为315931人,占总人口数的77%;城镇人口94259人,占总人口数的23%。全年出生人口2328人,死亡人口30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4‰;计划生育率为100%。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14元,比上年增长6%,人均消费支出21738元,比上年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918元,增长5%,从四大块组成看:工资性收入26786元,增长4.8%;经营性净收入14238元,增长4.7%;财产净收入1613元,增长5.6%;转移净收入5281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538元,比上年增长6.9%;人均住房建筑面积7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52元,比上年增长6.6%,从四大块组成看:工资性收入16683元,增长6.5%;经营性净收入6325元,增长5.5%;财产性净收入836元,增长12.7%;转移净收入4008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62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2.1平方米。

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5.54万人和25.12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99.9%和99.97%;基础养老金提高到225元/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93万人。

全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3个,拥有床位1258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65户,人数82人,低保资金支出84.0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7969户,人数11416人,低保资金支出11489.85万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910元/月。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平均降水量1903毫米,水资源总量22.89亿立方米。

全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95.8%,PM2.5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22微克。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价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3.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可比价格)为5.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9%。

衢江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4人,同比分别下降25%、33.3%,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起、死亡2人,受伤1人。

十三、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23.21平方公里,中心区面积7.02平方公里。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85.27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建、扩建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18.17公顷,建成区7.0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城市污水处理率98.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2020年,东港街道划至衢江区,GDP总量增加。

3.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指标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范围为500万元以上项目。

5.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等数据来自区财政局;人口等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医疗保障等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美丽乡村建设等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注册企业、发明专利等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货物进出口、网络零售额等数据来自区经信局;公路里程等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汽车拥有量等数据来自区交警大队;公共图书馆、旅游、体育等数据来自区文广旅体局;金融存贷款等数据来自区金融服务中心;教育等数据来自区教育局;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数据来区科技局;卫生等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广播电视等数据自衢江传媒集团;低保、社会服务等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水资源等数据来自区水利局;森林资源等数据来自区林业局;生态建设、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数据来自区住建局;建成区面积等数据来自区资源规划局;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等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