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 年上海市青浦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
2024 年 3 月 28 日
2023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
任务,全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
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战略赋能区、数创新高
地、幸福温暖家”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
都市的枢纽门户”,全区经济提质向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一、综合
根据市统计局反馈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 年,青
浦区地区生产总值 1440.08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7%,增幅列全市第 7 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8.17 亿元,增
长 1.6%;第二产业增加值 422.32 亿元,增长 1.3%;第三产业增
加值 1009.59 亿元,增长 7.8%。三次产业结构比 0.6:29.3:70.1。
按常住人口计算,青浦区人均生产总值为 11.26 万元/人。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 34960 户,比上年增长
23.1%。其中,新设企业 31862 户,增长 23.4%;新设个体工商户
12
3322 户,增长 30.8%;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 24 户,减少 36.8%。
日均新设企业 87 户,增长 24.3%。至年末,共有各类市场主体
198366 户,增长 1.5%。其中,企业 166383 户,增长 1.6%;个体
工商户 30946 户,增长 0.7%;农民专业合作社 1037 户,增长 0.9%。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31.92 亿元,增长 6.5%。总
量位居全市第 7 位,增幅位居全市第 8 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
出 395.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6.4%。
表 1:2023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量及其增速
总量(亿元)
增长(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47.72
16.6
# 中央级
288.59
19.3
市 级
127.21
33.3
区 级
231.92
6.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395.09
6.4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0.15
0.1
公共安全支出
15.91
-6.3
教育支出
37.18
5.1
科学技术支出
8.58
-5.1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3.41
5.7
卫生健康支出
26.87
-50.5
节能环保支出
4.33
持平
城乡社区支出
133.01
54.7
农林水支出
32.93
4.7
交通运输支出
16.75
2.0
全年税收收入 579.5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0%;其中区级税
收 194.00 亿元,增长 7.9%。3
表 2:2023 年税收收入总量及其增速
总量(亿元)
增长(
%)
税收收入
579.59
18.0
按税种分
# 增值税
233.93
59.7
企业所得税
136.56
4.1
个人所得税
76.98
-7.7
按行业分
# 制造业
127.45
31.1
建筑业
23.94
17.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50.52
33.3
批发和零售业
99.97
7.2
房地产业
128.91
9.5
按企业类型分
# 私营企业
242.92
6.5
港澳台投资企业
45.89
11.1
外商投资企业
73.88
26.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20.79 亿元,比上年下降 1.9%。其中,
种植业产值 15.94 亿元,增长 1.5%;林业产值 0.97 亿元,下降
44.8%;畜牧业产值 0.04 亿元,下降 23.2%;渔业产值 2.75 亿元,
下降 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09 亿元,增长 27.6%。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 7.09 万吨,比上年增长 7.0%。水稻种
植面积 12.8 万亩,增长 3.3%,平均单产为 552.5 公斤/亩,增长
4.0%。蔬菜在田面积保持在 4.3 万亩,蔬菜上市量 38.59 万吨;
其中绿叶菜种植面积 2.3 万亩,绿叶菜上市量 24.98 万吨。4
表 3:2023 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398.92 亿元,比上年增长 0.5%。规模
工业总产值 1729.43 亿元,增长 1.6%。其中青浦工业园区 1116.58
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产值比重 64.6%。
分控股情况来看,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208.67 亿
元,比上年增长 24.9%;私营控股企业总产值 797.70 亿元,增长
7.8%;港澳台商控股企业总产值 133.38 亿元,下降 17.5%;外商
控股企业总产值 586.29 亿元,下降 6.9%。分企业规模看,大型
企业总产值 134.06 亿元,下降 20.8%;中型企业总产值 725.22
亿元,增长 3.7%;小微型企业总产值 870.16 亿元,增长 4.3%。
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企业 160 户,完成总产值
505.45 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 9.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
值比重 29.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总产值 2.73 亿元,可
比增长 7.8 倍,增幅位居首位;高端装备产业完成总产值 202.01
亿元,绝对值居首位,可比增长 18.6%。
指标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7.09
7.0
蔬菜上市量
万吨
38.59
0.4
# 绿叶菜上市量
万吨
24.98
8.2
家禽产量
万羽
7.01
7.9
水产品产量
吨
13030
-0.95
前十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4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77.6%。
表 4:2023 年全区工业前十大行业产值完成情况
全年产值
(亿元)
增长(
%) 占比(
%)
前十大行业合计
1342.23
1.0
77.6
通用设备制造业
246.49
7.6
14.3
汽车制造业
210.61
4.2
12.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53.47
1.9
8.9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49.42
2.2
8.6
专用设备制造业
137.88
6.0
8.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32.14
-1.0
7.6
金属制品业
99.26
-17.5
5.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96.39
13.8
5.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1.08
-0.4
4.1
食品制造业
45.49
-25.0
2.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004.40 亿元,比
上年增长 2.6%,实现利润总额 142.67 亿元,增长 2.8%。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 25.3%。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83.13 万吨标准煤,比上
年增长 5.0%,为控制量的 92.4%;产值能耗 0.0481 吨标准煤/万
元,增长 3.3%。六大国家高载能行业综合能耗 12.73 万吨标准煤,
增长 23.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的 15.3%;产值能耗
0.0510 吨标准煤/万元,增长 24.8%。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27.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8%。建
筑业总产值 207.16 亿元,增长 32.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 182.20亿元,增长 27.2%,占总产值比重 88.0%;安装工程和其他产值
为 18.27 亿元和 6.69 亿元,分别增长 109.8%和 47.5%。房屋建
筑施工面积 530.39 万平方米,增长 10.6%。新开工面积 201.60
万平方米,下降 11.3%。
四、商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9.51亿元,比上年增长5.6%;
实现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11.41 亿元,下降 5.0%。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1611.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18.4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 414.91 亿元,增长 19.0%。今年以来,
随着疫情平稳转段,市场恢复基础得以巩固,消费需求加快释放。
各区域社零消费有序恢复,稳中向好,超九成街镇及公司全年实
现正增长。其中,赵巷镇完成社零总额 127.60 亿元,增长 16.2%,
总量排全区第一;西虹桥公司完成 89.39 亿元,增长 84.5%,增
速排全区第一。
电子商务稳定发展,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 275.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8%,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 17.1%。通过
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 99.03 亿元,增长 9.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的 16.0%。
蟠龙天地作为青浦“微度假”品牌目的地首发新秀,已有近
20 家上海及全国首店、超过 60 家区域首店入驻,集文化体验、
6户外运动、时尚购物于一体,成为沪上商业新地标。举办“五五
购物节”等系列活动,重点商圈中秋、国庆销售额较节前增长
17.9%。
五、交通运输和信息软件业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 226.16 亿元,比
上年增长 7.2%。
全区 195 家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
收入 3032.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其中“三通一达”和极
兔五家头部企业营业收入 2311.02 亿元,增长 14.2%,占交通运
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的 76.2%,带动整个行业平稳快速增
长。
全区公交运营公司 4 家,运营车辆 978 辆(含备车),公交
线路 134 条。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 7001.21 万人次;区域内运
营出租车辆 122 辆,客运总量 110 万人次。全年更新纯电动公交
车辆 257 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 20 台。
全区备案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库 204 家,停车泊位 63099 个;
收费道路停车场 22 条,泊位数 971。
全年出口国内平函 23.85 万件,比上年增长 9.2%,国内挂函
12.19 万件,增长 60.5%,快递包裹 1229.97 万件,增长 74.4%,
集邮品册数 3.52 万册,增长 20.4%。开发汇票 4934 笔,增长 7.4%,
对付汇票 11548 笔,增长 37.5%,代理邮储平均余额 461808 万元,
7增长 9.7%。
全年实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 230.0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6%。全区 95 家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 546.49 亿元,增长 23.7%。
六、金融和会展业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61.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7.7%。
全年新增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 8 家。区内五家保理公司共
放款 91.32 亿元。
年末全区 30 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 3319.70 亿元,比上年末
增长 14.2%,其中单位存款余额 1609.07 亿元,增长 10.7%;个
人存款余额 1632.01 亿元,增长 18.3%。各项贷款余额 1961.41
亿元,增长 19.8%,其中单位贷款 1242.38 亿元,增长 32.5%;
个人贷款 697.87 亿元,增长 1.4%。年末存贷比为 59.1%。
第六届进博会共有 128 个国家和地区的 3486 家企业参展,
约 200 家企业连续 6 年签约参展。企业商业展展览面积约 36.7
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 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达 289 家,按一
年计,意向成交金额 784.1 亿美元。青浦交易分团第六届进博会
注册单位 3014 家,注册专业观众 18773 人,均超过历届规模,
举办 10 场“走进青浦”系列活动,3 次区领导分组带队巡馆活动,
在场馆外制定 4 条来青考察路线。进博期间,全区共计进馆洽谈
对接企业 1989 家,意向落地企业 112 家,已落户 8 家,进一步
8抢抓进博会溢出效应,落实“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623.39 亿元,比上年增长
7.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0.05 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
51.85 亿元,增长 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 571.49 亿元,增长
8.0%。
工业投资 51.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 8.3%。
基础设施完成投资 80.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9%,占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12.9%。
房地产完成投资 356.47 亿元,比上年下降 1.4%,占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的 57.2%。其中,住宅投资 255.51 亿元,下降 0.9%;
办公楼投资 26.63 亿元,下降 13.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22.63
亿元,下降 14.9%。
房屋销售面积 155.19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7.1%;其中住
宅销售 122.40 万平方米,下降 13.1%。以房屋性质划分,普通商
品房销售 129.83 万平方米,占 83.7%;保障性住房销售 25.36 万
平方米,占 16.3%。
商品房销售额 613.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其中住宅销
售 576.70 亿元,增长 4.1%。以房屋性质划分,普通商品房销售
571.95 亿元,占 93.2%;保障性住房销售 41.78 亿元,占 6.8%。
910
市网上房地产网签数据显示,2023 年青浦全区新建商品住宅
均价为 54930 元/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0.7%。其中公寓房成交均
价为 53261 元/平方米,下降 2.0%;花园住宅成交均价为 88749
元/平方米,上涨 33.1%;联列住宅成交均价为 60139 元/平方米,
上涨 6.6%。
表 5:2023 年青浦各板块新建商品住宅均价情况表
单位:元/平方米、%
区域
公寓
花园住宅
联列住宅
区域合计
均价
增长
均价
增长
均价
增长
均价
增长
全区
53261
-2.0
88749
33.1
60139
6.6
54930
-0.7
# 青浦新城
45405
4.8
16080
61874
71.4
47012
8.6
徐泾镇
62896
2.1
113918
41.8
71071
-8.6
65041
3.2
赵巷镇
52850
2.4
82606
5.1
69207
1.6
56149
3.6
朱家角镇
41482
8.3
50838
0.2
34907
-24.4
42469
-2.9
青浦北部
37555
-2.0
40106
16.9
37603
-0.9
八、对外经济和私营经济
全年引进外资项目 390 个,其中新设外资企业 262 家(含并
购 49 家)、迁入 63 家、增资 65 家。合同外资完成 25.38 亿美
元,比上年增长 23.8%;实到外资完成 6.95 亿美元,下降 21.8%。
全年制造业企业出资 13 次,到位资金 0.15 亿美元,占比 2.1%;
服务业企业出资 78 次,到位资金 6.8 亿美元,占比 97.9%。全年
外贸进出口总额 874.65 亿元,增长 10.3%,其中出口 528.88 亿元,增长 14.2%;进口 345.77 亿元,增长 4.8%。
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企业 3 家,外资研发中心 2 家。
全年各经济小区共有现存企业14.75万户,比上年增长0.7%,
共缴纳税金总额 400.0 亿元,增长 26.6%。新增有效纳税户数 9113
户,增长 25.5%;新增企业纳税额 17.5 亿元,增长 12.8%。
九、重点区域
青浦工业园区——2023 年,园区总体呈现稳定向好、稳中有
进的良好态势,全年税收收入完成1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全年规模产值完成 1116.58 亿元,增长 2.9%。其中,完成战新产
值 331.55 亿元,增长 10.8%。园区创新活力不断激发,累计培育
高新技术企业 392 家,小巨人企业(含培育)108 家,专精特新
企业 170 家。
现代农业园区——全年实现税收 1.85 亿元,实现农业产值
1.35 亿元,年度秋粮收购 5.1 万吨,为全区 12.8 万亩水稻提供
种子 41 万公斤。区域内落实水稻种植面积 3350 亩、蔬菜种植面
积 2500 亩,辐射练塘、金泽地区推广绿色稻米种植 3164 亩、特
约种植 2000 亩;推进市级低碳发展实践区创建,完成黄浦江上
游水源地保护生态缓冲带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项目(青浦农
业园区示范)建设,“长三角区域农田碳评价与减排技术应用示
范”推广面积 800 亩。
新城公司——全年完成出让 2 幅地块(竹盈路组团地块、朱
11家角 D11 组团地块),土地面积 305 亩,共计土地出让金 81.34
亿元。全年完成全口径税收 30.89 亿元。青浦新城数字创新港、
新城国家级孵化器等产业园分别于今年 6 月、7 月顺利开园。中
铁四局及优亚集团项目顺利签订落户合作协议,未来新城样板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式获批。
青浦区第一个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独立整小区人才公寓-盛
青榕寓项目,提供房源 745 套,已完成竣工验收和区级人才公寓
认定,并启动对外申请供应。
西虹桥商务区——全年完成税收 68.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50.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0.64 亿元,新设企业 1500
户,增长 98.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9.39 亿元,增长 84.5%,
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 405.68 亿。
北斗基地累计在册企业超 750 户,立足青浦区“一核两翼”
产业定位,积极打造基于专业化创新孵化支撑体系、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北斗导航科创中心和产业生态圈。
第六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金额 784 亿美元,比上届增长
6.7%。进博会六年来,累计意向成交额达 4200 亿美元,展示超
过 2400 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青浦发展集团——全年共引进企业 951 户,完成税收 25.65
亿元。市西软件信息园全年共引进企业 76 户,完成税收 1.01 亿
元。
截至年末,青发创投基金实缴规模为 21.3 亿元,对外出资
1213
14.97 亿元。百村基金规模 4.46 亿元,到位资金 1.15 亿元。崧
源创投分别荣获出类榜单“
2022 年度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
TOP30”和清科“
2023 年中国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 30 强”称号,
上海国资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等单位共同评审的“第二届
最佳国资基金管理人排行榜产业引导专项奖”,母基金周刊 2023
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新锐引导基金 TOP30”。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年末共有教育单位(含民办)188 个,其中幼儿园 99 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60 所,高中 6 所,特殊教育 2 所,中职教育 2
所,终身教育 12 所,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7 所。在校生 102213 人,
其中在园幼儿 27030 人,义务教育在校生 65282 人,高中在校生
6806 人,特殊教育在校生 262 人,中职在校生 2833 人。
年内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11家,拟认定公示高新技术企业356
家,有效高企数达 1100 家。认定区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31 家,累
计 228 家。认定区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 25 家,累计 150
家;市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累计 148 家。
全年全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累计 44 家,市级及以上各类创
新创业载体数量 20 家(新增 2 家),其中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
载体数量 3 家。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新增在孵企业 340 家,载体
内各孵化企业上缴税收 2.48 亿元。全区 76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通过市级验收入库,比上年增长 21.4%。1 个项目获上海市技术发明特等奖,2 个项目获上海市科技
进步二等奖。全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 165.97 亿元,
比上年增长 24.9%;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立项 61 项,5
个项目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项目,2 人被评为市高新技术
成果转化先锋人物。
全区千兆光网改造完成率超 85%;2023 年累计建设 5G 基站
3750 个。全年完成线上诊断企业 340 家,线下诊断企业 124 家。
十一、文旅、卫生和体育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系列公共文化活动。成功举
办“最江南”2023 上海青浦文化旅游节,全区接待游客 332.0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9%;实现旅游收入23.24亿元,增长10.8%,
在全媒体矩阵共有各类报道 12.76 万条激活了 3000 多万的流量
话题,累计传播量达到 3.1 亿。成功举办市民舞蹈大赛、合唱大
赛、戏剧大赛、家庭音乐大赛、曲艺大赛、长三角阿卡贝拉音乐
大赛、乡音和曲、民歌大赛等 11 项市级赛事和“放歌”青年歌
唱大赛、少儿舞蹈大赛、民乐大赛、沪剧达人秀 4 项区级赛事。
“青浦有戏”文化惠民品牌全年累计上演优秀剧目 96 场次,吸
引线下观众 3 万人次观看。
年末,全区共有区、镇级公共图书馆 12 个。其中,区馆新
增图书藏量 3.1 万册;新办读者证 3786 张,累计有效证 69701
张;接待读者 45 万人次,日均接待量 1236 人;借还图书 920177
14册。
旅游经济加速复苏,全区全年接待游客 2773.97 万人次,实
现旅游收入 98 亿元,全年重点宾旅馆平均客房出租率 36.2%。区
内 16 家文创园区共入驻注册企业 9750 家,营业收入约 366.08
亿元,上缴税收 14.76 亿元。
全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 448 所,卫生技术人员 8391
人。全区各级各类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数 751.65 万人次,比上
年增长 16.7%;出院病人次为 93061 人次,增长 38.9%;手术人
次数为 82741 人次,增长 74.2%;床位使用率为 76.8%,上升 4.4
个百分点。全区 4 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 24.58 亿元,增长 15.1%,
其中门急诊费用增长 11.1%,住院费用增长 20.2%。全区公立医院
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为 34.1%,下降 4.1%,其中门急诊药占
比(不含中药饮片)为 39.2%,住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为
28.2%。全区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
卫生材料为 38.67 元。孕产妇死亡率 0、婴儿死亡率 0.43‰。
全区现有注册运动员 1936 人;为一线运动队输送现代五项、
击剑两个项目 3 名运动员,为二线运动队输送武术、射箭、赛艇、
游泳等 4 个项目 11 名运动员。向上海市体育局申报并获批一级
运动员 29 人,审批二级运动员 71 人、三级运动员 13 人。组织
2800 余人(次)参加市级及以上比赛获 354 枚奖牌(108.5 金 108
银 137.5 铜)。其中我区在本年度市青少年精英系列赛总决赛 73
枚奖牌(25.5 金、16 银、31.5 铜)、团体总分 1330 分,位列全
15市 13 位。
十二、人口和就业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127.88 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 69.60
万人。户籍人口 53.81 万人,其中非农人口 42.36 万人。户籍人
口出生 2703 人,死亡 5644 人,户籍人口出生率为 5.08‰,户籍
人口自然增长率-5.53‰。年末登记来沪人员 81.26 万人,比上
年末增加 1.04 万人。
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918人,其中帮扶青年大学生创业555
人,帮扶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 429 人。本市户籍城乡登记
失业人数 6514 人,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 7300 人以内。新增就
业岗位 19792 个,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726 人。
全年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4.68 万人,其中补贴性职业技能培
训 4.04 万人,企业职工线上培训 3.69 万人,企业职工集中培训
服务 2166 人;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1164 人。全年贫困人员
参保率 95.40%。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区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4680 元,比上年增长
7.9%,快于全区经济增长速度。每百户主要汽车拥有量 60 辆、
空调拥有量 191 台、计算机拥有量 58 台、移动电话拥有量 206
部。
1617
年末全区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25 家,养老床位 9583
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22 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 142 家,
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在赵巷镇、练塘镇试点打造互助
式养老,竭力满足老年人就近安养愿望。
年末全区共有低保对象 3601 人;重残无业对象 4223 人;特
困供养对象 90 人、临时救助对象 10 人次,及时足额发放救助款
项资金 1.58 亿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 1.3 万人,累计金额
4267.4 万元。
全年纳入基本生活保障儿童 84 人,妥善处置 4 起涉及未成
年人的突发事件,累计发放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
219.5 万元,安置 1 名孤儿。
十四、环境保护和绿化
全年空气质量指数(
AQI)达到二级及优于二级的天数有 305
天,空气质量指数 AQI 优良率为 83.6%,比上年下降 2.4 个百分
点。水环境持续保持,20 个国市控断面“十四五”达标率为 100%。
全年干垃圾日均量 858 吨,湿垃圾日均量 581 吨,干、湿垃
圾分类实效明显提升;村居累计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点 937 个,建
成中转站 9 座、集散场 1 座。“两网融合”收运处体系逐步健全,
日收运量 278.77 吨,比年度指标 220 吨/日增加 26.71%。加强对
餐厨废弃油脂管理,申报签约基数 3164 户,其中餐饮单位为 3130
户、食品生产企业为 29 户、流通单位为 5 户,申报数 3164 户、申报率为 100%,签约数为 3164 户、签约率为 100%,备案数为 3164
户、备案率为 100%。建筑垃圾申报备案共 140 件,其中渣土排放
57 件、拆房垃圾 20 件、装修垃圾 0 件、卸点 63 件、泥浆 0 件。
全区绿地总面积 7221.96 万平方米,其中园林绿地面积
4294.34 万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为 2927.62 万平方米。全区绿化
覆盖总面积 7266.09 万平方米,其中园林绿化覆盖面积 4338.47
万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为 2927.62 万平方米。全区公园绿地面
积:1349.06 万平方米,绿地率 44.7%,绿化覆盖率 45.0%,人均
公园绿地面积 10.7 平方米/人。
十五、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
全年区政务服务中心线下共受理业务24.61万件,接待27.59
万人次。各分中心共受理审批服务事项 65.07 万件,比上年减少
4.1%。全区 11 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共受理 60.15 万件,
接待 61.86 万人次。
2023 年“上海青浦”门户网站首页访问量 1.14 亿次、页面
总访问量 2.38 亿次、总点击数 8.76 亿次。“上海青浦”政府门
户网站累计发布信息稿件 4.73 万条,其中:门户网站发布各类
信息 2.88 万条、政务公开发布各类信息 1.85 万条。视频专栏发
布新闻信息、专题片等各类视频3826条,各类视频点播次数37.55
万次,播放总时长 6992 小时。
年末全区已投运 110 千伏变电站 21 座,合计容量 2421 兆伏
18安;投运 35 千伏变电站 39 座,合计容量 1880.5 兆伏安。全区
共有 10 千伏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 572 条,长度 2385.48 公里;
380 伏低压架空线路 5440 条,长度 2028.08 公里;10 千伏及以
上高压电缆 11233 条,长度 5060.82 公里;380 伏低压电缆 73378
根,长度 5204.12 公里。
年末全区用电客户数 55.55 万户,全年用电量 79.64 亿千瓦
时,比上年增长 3.8%。第二产业用电量 35.82 亿千瓦时,增长
1.0%,其中工业用电量 34.28 亿千瓦时,增长 0.4%;第三产业
用电量 26.73 亿千瓦时,增长 14.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16.56
亿千瓦时,下降 4.7%。
全区自来水供水能力为 70 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全年
供水总量为 1.65 亿立方米,增长 2.8%;售水总量为 1.32 亿立方
米,增长 1.51%。其中,工业用水量 0.21 亿立方米,下降 2.5%;
生活用水量 0.64 亿立方米,下降 0.6%。
年末全区天然气管道总长度 2360 公里,销售天然气总量
23130 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气量 12130 万立方米,家庭用气量
6512 万立方米,用气总户数 30.04 万户,其中家庭用气 23.70 万
户。全年供应液化气总量 11714 吨,其中家庭用气量 10269 吨;
用气总户数 17.84 万户,其中家庭用户 14.22 万户。
区管城市道路 115.7 公里,桥梁 147 座,总长度 8119 延米。
全年发生违反治安案件 5583 起,刑事案件 3916 起。发生重
大交通事故 71 起,死亡 72 人,受伤 6 人。发生火灾 994 起,死
19亡 2 人,受伤 2 人。
全年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 839 件,罚没金额
725.4 万元 ;移送食品药品涉嫌犯罪案件 17 起。
说明:
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可能存在总计与分项
合计不等的情况。正式数据以年度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青浦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增加值均为市级核算数据,绝对额以当年价
格计算,增长速度以可比价格计算。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