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统计公报

碗窑村的乡村振兴悸动

时间:2022-10-12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87   评论:0
内容摘要:2017年9月,华宁县沉寂近半个世纪的窑街开街,十几家华宁制陶企业入驻窑街,进行产品展示展销。10月,新建的龙窑开窑首拍,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品鉴,清代华宁进士刘大绅描绘的“宜古宜今彝鼎尊槃共述作,亦文亦质官哥柴定共流传”的盛景再现。匣钵垒成的围墙取代了原先颓败的土墙,匣钵里栽种的小......
2017年9月,华宁县沉寂近半个世纪的窑街开街,十几家华宁制陶企业入驻窑街,进行产品展示展销。10月,新建的龙窑开窑首拍,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品鉴,清代华宁进士刘大绅描绘的“宜古宜今彝鼎尊槃共述作,亦文亦质官哥柴定共流传”的盛景再现。

匣钵垒成的围墙取代了原先颓败的土墙,匣钵里栽种的小黄花在冬日的阳光里温暖绽放。村庄道路经过海绵化改造笔直宽阔,道路两旁四十多所斜顶青瓦的滇中民居拔地而起。休闲广场上,新建的大碗喷泉闪耀着华宁陶的釉色光芒……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碗窑村在华宁陶复兴的背景下迎来了乡村振兴的契机。

老窑工回归记

2013年,汪霄洪决定回归碗窑村,接续上自家传承几代人的烧窑技艺。十五六岁进美陶厂做拉坯工,四十四岁遭遇下岗后,汪霄洪先后干过交通协管员、保安,直到2013年,为振兴文化产业,接续华宁陶传统脉络,在相关部门的动员下,他才又回到了他家这条有三十多年历史的老龙窑上。

作为华宁县唯一一条老龙窑——汪霄洪的龙窑位于碗窑村的核心位置,旁边就是碗窑村新建的两个休闲区域。在红花绿树的掩映下,汪霄洪的父亲——83岁的汪子炎正在做着凤凰笔挂,这种凤凰笔挂因其制作精湛、极具造型、惟妙惟肖而获得玉溪陶瓷工艺作品大赛一等奖。汪霄洪则正在对即将烧制的公道杯进行最后的精修。

从过去的咸菜罐、花盆等日用陶到现在的花瓶、茶器等工艺陶,汪霄洪制作的陶器因为造型古朴厚重,釉色清新自然,颇具华宁古陶韵味而备受市场欢迎。“这几年,政府着力推广华宁陶,认识华宁陶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汪霄洪说。随着碗窑村的环境改善和人气聚集,在买房、买车之后,汪霄洪决定改善工作环境,把他的手工作坊进行升格提档。

近年来,华宁县把华宁陶作为城市名片来打造,致力接续华宁陶文化传统,恢复华宁陶制作工艺,这让像汪霄洪一样的老窑工对华宁陶产业的发展重拾了信心。郭岳生新建的三层半小楼位于窑街之上,这栋投资80万的新房在建盖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制陶和售陶的需要,一楼是展陈销售区,二楼为制作生产区。记者见到郭岳生时,他正在对着窑街熟练的拉坯,妻子则在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展陈摆设。

自2004年从美陶厂下岗后,郭岳生在外面漂泊了整整十年,四处打零工,直到2014年才又回到碗窑村继续做陶。对此,他深有感触的说:“两年间,变出了窑街,变出了好房子,变得好在起来了,我们做陶心里也更有底了。”老窑工的回归进一步说明,对于华宁陶文化的自信必然会带来华宁陶产业的振兴。

胡氏兄弟落户记

2017年,对于胡文森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他的小儿子一出生就可落户华宁,领到华宁身份证。这意味着他这个在华宁做陶十年的大理巍山人在华宁扎下了根。

十年前,胡文森和弟弟胡文杰从大理迁居华宁,开始学做华宁陶。华宁陶单色上釉却变幻无穷,绚烂多彩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兄弟俩。在制陶企业打工五年后,胡氏兄弟以8万元开始了艰难的创业,成立了古月窑陶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和古月品陶轩工作室。胡文森以日用生活陶订制为主,而胡文杰则专长工艺美术精品陶。

外来者对华宁陶的热情也得到了碗窑村人的热切回应。胡氏兄弟对釉料的研发得到了当地老窑工无私的支持。“他们会告诉我们当年他们是从哪取水,从哪挖矿配釉,给了我们很多善意的建议,从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胡文森说。而作为华宁县目前最年长的老窑工——汪子炎更是抛开门户之见,收两兄弟为徒,传授华宁陶制作技艺。有了这些帮助和支持,胡氏兄弟研发出了几十个华宁陶釉料配方,胡文杰在刚刚结束的云岭职工第十四届技术技能大赛中获“陶瓷工艺品成型师技术能手”。古月窑产品则多次获省、市、县各级大奖。

成长了的胡氏兄弟有个愿望:扎根华宁、落户窑街,做一辈子华宁陶。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华宁陶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经过居民小组一事一议,公示等程序,胡氏兄弟得以落户,并在窑街购置老房,筹划拆旧建新。

“华宁文化当中有移民文化因子,充满了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六百年前的窑工就是从景德镇迁徙而来。小胡兄弟在华宁陶复兴背景下的成长、落户也是这种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县委宣传部长李军说。

落户得以实现、发展架势拉开,胡文杰高兴地说“我仿佛看见了华宁陶的历史,也看见了华宁陶的未来。”

碗窑村的守望与嬗变

郭文锦退休后,回到窑街上祖传的老房子,这个老房子是华宁陶鼎盛时期的57间铺面之一,因其背靠慈云寺,处于老窑街与新窑街对接的位置而被他改造为制陶小作坊。在这个作坊里,他发挥自己的制陶爱好,也给来往的游人讲述华宁陶和窑街的前世今生。“政府在打造窑街,在复兴华宁陶,作为老窑工,我也应该尽一份力,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郭文锦说。

碗窑村位于华宁县城北部,是华宁陶的发源地,人均耕地仅为0.11亩,历史以来就与华宁陶的兴衰共沉浮。2017年,碗窑村368户人家中,有80户为原陶器厂职工。这种农业与手工业并存的境况给村庄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难题,一方面,原陶器厂职工只能靠打零工为业,另一方面,有限的耕地资源也很难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经营。碗窑村想要再现曾经的辉煌迫切需要一个突破点。

2013年,华宁县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华宁陶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接续华宁陶文脉,擦亮华宁陶品牌。到2016年,共有制陶在册企业、工商户51户,从业人员1700多人,完成陶年产值5.0277亿元。

华宁陶产业的复兴为碗窑村的发展提供了基点。2016年,碗窑村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传统村落,目前,正在大力实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项目,整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特色村落改造建设,通过实施特色民居和陶艺文化传习馆改造、修缮慈云寺、新建陶瓷产品交易中心和陶瓷文化展示中心等,把碗窑村打造成为以陶为主的特色传统村落。在精雕传统文化元素之时,还引入“海绵城市”理念,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以传统陶艺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吸引了广大游客,并吸引了8户制陶企业落户窑街。

正是看中了碗窑村的这种嬗变和文化氛围,郭云锡邀约了两个朋友在窑街上租房卖起了华宁玛瑙,这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租金收益。“除了个人租房收益外,人气的集聚也为碗窑村带来了租金收益,每年每人都有300—600元的集体收益分红,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碗窑居民小组长毛宁忠告诉记者。(玉溪日报记者 李文雯)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