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16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81   评论:0
内容摘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孙硕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2019年工作回顾201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令......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孙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线,团结一心、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500亿元、增长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1.1亿元、增长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8.8万元、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1089亿元、增长4.5%,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高水平完成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

聚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强化统筹、科学管理,出色完成了庆祝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投入警力、群防群治力量、行业管理人员等90余万人次,保障了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的绝对安全。周密安排好各项生活服务保障,把少扰民、不扰民要求和细致贴心温暖落到实处,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赞誉。广大群众踊跃参与,驻区单位积极支持,凝聚了强大合力,激发了爱国热情,展现了新时代全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我们还圆满完成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常态化机制不断健全,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面推行中央政务办公区和集中生活区等重点区域动态诊断评估机制,设立“服务中央”专人专窗,加强常态化走访对接,中央政务长效常态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城市安全隐患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全年出动检查人员3.4万人次,检查各类企业及单位2万余家次,挂账隐患销账率100%。推动119消防与120急救联动,构建消防“秒级响应”机制,建成12座小型消防站、1011个微型消防站,在老旧平房区新铺消防干管230条、4.9万米,全年火情数量下降34%,老城火灾防控能力大幅提升。持续加强应急管理,建成四级指挥体系,建立实施城市部件应急维护更新管理机制,及时处置城市部件事件2189件,有力保障了城市安全高效运行。创建防汛基础数据可视化平台,制作防汛点位综合信息“一张图”,确保了汛期安全。持续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重点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8.8%、99.5%以上,消减不规范餐饮单位300余家,“阳光餐饮”覆盖率100%,有力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扎实推进“平安西城”建设,实施“长安计划”升级版,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发挥“西城大妈”等群防群治力量作用,社会安全稳定防护网进一步织密织牢。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信访事项受理率99%,按期办结率100%。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聚焦违法犯罪问题和“医托号贩子”等治安顽疾,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打掉涉恶因素团伙56个,破获九类涉恶因素案件282起。全区刑事类、治安类、秩序类警情分别下降22%、26%、48%,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二)城市动态精细治理全面展开

科学把握工作节奏,紧抓重要窗口期,全面实施“疏整促”百日攻坚,44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其中37项提前完成、29项超额完成。实施城管执法处罚2.4万余起,拆除违法建设12.5万平方米,整治无证无照经营69户、群租房213处、“开墙打洞”380处,实现占道经营动态清零。完成8个片区电力路灯架空线入地和787条支路胡同通信架空线入地,拔除线杆4990根。961条背街小巷通过达标验收,西海南沿、义达里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3个商市场实现了升级改造。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便利店等各类便民商业网点48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10个,增加小物超市10个。启动25栋低效楼宇提升工作,完成7栋改造升级。配合做好核心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街区更新展现新风貌,完成了太仆寺街等片区提升工程,11个街区整理展示中心建成开放,15个街道实现责任规划师全覆盖。新建京韵园(三期)、蔺圃园(二期)等14处小微绿地及口袋公园,完成什刹海环湖绿道建设,新增广阳谷(三期)和西单文化广场(一期)2处城市森林,建成绿地2.27万平方米,为老城增添了更多绿色新景观。我区荣获2019年全球国际花园城市竞赛城市类最高级别金奖。

持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推进“一微克”行动,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保持联合执法高压态势,检查重型柴油车5.7万辆次,查处排放超标车1万余辆。淘汰老旧柴油货运车605辆。完成餐厨油烟净化设备安装1782家。更新居民电采暖设备1.7万余台,发放“煤改电”补贴3581万元。全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下降17%。狠抓扬尘污染管控,加强施工工地管理和渣土运输监管,查处施工扬尘问题293起、道路遗撒问题295起。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标准,新增329个监测点位,全区降尘量年平均值6.8吨/平方公里·月。持续推进“清河行动”,开展“清四乱”专项治理,上线水务集中管理平台,应用5G传感器对排水口开展动态监测,地表水水质监测4个市级考核断面均达标。筒子河等4个河湖入选首都“最美河湖”。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完成169座公厕升级改造。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完成5个街道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基本实现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全覆盖。

加强交通综合治理,推进33条市政道路建设,米市东胡同、燕京中街和广安门外南街南段建成通车。实施36条道路大中修、5条道路疏堵、26条道路慢行系统建设和30条排水管线改造工程,完成306处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加大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现场执法30.2万起,非现场处罚11万次,校园、医院和旅游景点周边交通秩序得到了改善。严格落实“两条例一决定”,推进道路停车改革,编制地面停车专项规划,在182条道路设置禁停区,在222条道路规划路侧车位9066个,69条道路、5603个泊位实行电子收费。推动3处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发挥“车友会”“停车自管会”作用,推进错时停车、车位共享。规范共享单车管理,在地铁口等人员密集地区设置电子围栏150处,投放总量由年初10万辆降至5万辆。完善北京北站交通组织方案,完成广场设施改造,提前谋划京张高铁开通形成的大人流应对工作。

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大数据顶层设计和基础平台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目录区块链上线,推进社会数据统采共用。建成区人口数据监测系统。围绕生态环保、安全保障、精细治理和综合执法等,全面加强“城市大脑”建设,初步构建视频、物联、人工、业务四个维度的城市感知系统,完成188张城市图层和14个重点应用场景工作任务。物联感知设备接入5875个点位,实现问题隐患及时预警。试点建设“智慧西海”,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围绕提升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能力,持续深化“四位一体”金融街服务体制改革。做好北京金融街“6R”服务,建成金融街i客厅,刊发《金融街观察》。成立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跨界共治模式全面启动。加快推进金融街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实质化运行。举办2019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及26场论坛系列活动。首次在伦敦金融城举办“走进北京金融街——2019(Feeling the Heartbea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活动,深化与阿布扎比、首尔、卡萨布兰卡等金融城的合作,面向国际金融机构推介北京金融街。开展金融街街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金融大街及周边地区交通护栏全部拆除,建设18公里智能健走步道,优化景观照明设计,培育“怡己”等品牌服务,“首店、首展、首秀”场景不断丰富。制定人才奖励政策,实施优秀杰出金融人才服务支持计划。积极服务金融业新生板块落地,成功推动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中国法人机构、工银理财等54家金融机构落户金融街,注册资本金653亿元。推动邮储银行等3家企业A股上市。助力1家民营企业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首家网络安全公司。金融业收入预计超过1万亿元、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4000亿元、增长25%,金融业主导地位更加稳固。

加快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积极推动重点楼宇改造升级,构建“产学研用资”金融科技生态,成立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和保险科技联盟。探索研究中国版“监管沙箱”。19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等六个部委评审,占全市项目总数的40%。推动设立北京金融科技产业投资基金。成功举办首届成方金融科技论坛。赴香港参加亚洲金融科技论坛,举办招商推荐会。出台“金科十条”实施细则并启动兑现工作。吸引中证信息、相互帮等47家重点金融科技企业入驻,注册资本金超过700亿元,金融科技企业总数超过100家,“金科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落实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要求,推出22项具体工作举措,金融、家政、医疗、养老等领域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牵头做好京交会、金融博览会,搭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组团参加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推动服务贸易开放发展。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家、增长15%,万事网联等4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西城,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709亿元、增长7.1%,其中出口总额1160亿元、增长3.6%,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持续推动减量发展,新注册登记企业5267家,净减少5445家(户),市场主体总量7.3万户,企个比提升至4.5:1。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30家,专利授权量8807件。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平台建设,普天德胜、康华伟业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优秀(A类)、占全市的33%。新认定2家孵化加速基地、备案1家孵化加速平台。中关村西城园总收入预计突破3300亿元、增长7%。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市专家评审验收,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设立北京设计之都创新研发平台,建立“全球创新智慧融媒体中心”,吸引47家知名企业入驻设计之都。“天宁一号”二期项目列入全市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试点工程。文商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46个项目按期完成。518家文化产业单位总收入预计实现1000亿元、增长2.3%。发展“首店经济”,鼓励开设“深夜食堂”,西单、大栅栏等传统商业区加快转型,北京坊成为首都新的时尚打卡地。区属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华方养老公司混改、华天集团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金融街物业和菜百上市工作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区属国企资产总额实现5091亿元、纳税94亿元,分别增长10%、26%。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e窗通”企业一日准营套餐服务,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马上办、就近办”,1500个事项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办理,区政务服务大厅实现1092个事项“一窗”办理,占全部事项94%。探索“改革体验官”服务机制,打通政务服务微循环,提升服务对象获得感。深化“卡牌表榜会”服务模式,坚持“一企一策”,为企业精准定制“服务包”,走访重点企业467家次,发放服务卡500张。兑现“金服十条”等政策资金19.9亿元。出台《西城区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辖区内民营上市公司全部实现纾困。开发“灵溪指数晴雨表”,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四)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百姓宣讲、快闪、打卡红色地标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打造10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1200余场活动。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力弘扬“时代楷模”精神,李菲、霍淑凤登上“中国好人榜”。着眼群众多元化阅读需求,精心打造“书香西城”,新建7家特色阅读空间和2家24小时城市书房,举办特色阅读和荐书活动4000余场,惠及群众150万余人次,老城书香气息越来越浓厚。

配合开展北京中轴线申遗和大运河文化带传承保护工作。持续推进52处直管公房文物腾退工作,累计完成30处,腾退居民1872户,居民腾退比例达到92%。编制14处直管公房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方案。湖广会馆、长椿寺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认定西板桥等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护国观音寺、新市区泰安里文物主体结构修缮。福州新馆修缮工程顺利完工,作为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历代帝王庙修缮工程完成80%。召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19年会。实施“四名汇智”计划。出台文物建筑社会化利用配套制度。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我区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3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到39人。老城文化魅力进一步彰显。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打造“西城文化云”一站式服务云平台,不断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推出系列文艺精品力作,完成电视剧《幸福里的春天》拍摄工作,创编《好角儿》等12个舞台艺术作品。58个优秀创作项目获得专项补贴支持。举办“京韵剧源——西城2019京剧发祥地艺术季”活动,全力打造京剧发祥地文化品牌。举办北京世园会西城文艺演出周、百姓戏剧展演、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老舍戏剧节和“我们的节日”等品牌活动,开展文化活动近万场次,惠及100余万人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38项重点任务全部落地落实。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力做好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工作,建立7×24小时全天候值守工作机制,落实“双反馈”“双告知”制度,强化三级响应、督办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坚持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深化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35个立项项目、141件街道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部完成。落实全市街道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街道大部制改革,全区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在15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试行“周六不打烊”服务,在259个社区全面推行全响应服务。推动社区服务站转型升级,创新推出群众“服务包”“服务卡”,全科社工综合服务模式不断健全,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搭建“西城家园”APP服务平台,23万人实名注册,7万名党员亮明身份,覆盖15.6万户家庭,吸引更多青年人线上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群众制度机制更加完善。

切实加强民生保障,帮助1.4万名登记失业人员、1.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0.86%,连续五年获评“北京市充分就业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开展北京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关怀特殊困难群体,发放低保金1.8亿元、救助金1246万元。创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为1.3万余名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深化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备案养老机构2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8家。探索建立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智能服务模式,654名社区养老顾问上岗服务。

创新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动完成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增设12部电梯。完成237个院落雨污水管线和24个小区7100余户62万平方米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为3000多户居民更换燃气软管。在菜市口西片区开展全市首例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试点,并在砖塔胡同复制推广成功经验,探索出老城保护和城市更新的一条新路径。完成定向安置房建设2997套。白纸坊地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实现开工。创新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新模式,53个住宅小区纳入北京市破解物业管理问题试点,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出台《西城教育现代化2035》等系列文件,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统筹资源应对学位紧张问题,新增公办幼儿园4所,新审批民办幼儿园5所,新增学前学位1560个,新增在校学生12200名。实施学区提升计划和“百年树人”工程,深化集团办学、贯通培养和“城宫计划”。推进校长贯通任用,实施校长职级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待遇,教师绩效收入人均增长15%。深化校园安全管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力度。西城教育更加优质均衡,2019年高考本科上线率93.4%,较2018年提高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

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建成5公里健身步道,组织篮球、龙舟等体育赛事,推广“一街一品”。建成5块仿真冰场地,举办全民健身冰雪季,25万人次参与项目体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深入落实,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平稳有序。顺利完成国家卫生城区市级和国家级复审,荣获“国家健康促进区”称号。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纳入国家级试点。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四个一”服务,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和签约电话回访中心,提升签约居民服务获得感。区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西城APP上线运行,20余项居民健康服务实现“指尖”办理,健康服务更加优质。

持续深化双拥共建,建成全市首个“双拥展室”,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公益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德胜街道、牛街街道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赵丽、孟春燕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做好区域协作和对口帮扶。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与门头沟区的结对协作,一次性出资4亿元,共同成立乡村振兴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带动门头沟区发展。实施精准帮扶,健全领导小组统筹、成员单位负主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投入财政资金6.6亿元,引导企业赴贫困地区投资16.9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5个,“小硒鸽”产业合作扶贫模式入选“2019年中国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十佳案例”。帮助2.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助力喀喇沁旗巩固脱贫成果,张北县、阜平县、鄂伦春自治旗、囊谦县脱贫摘帽。

过去一年,我们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以实践成效检验教育成果,推动建立和完善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市民热线诉求办理、满足群众“七有”“五性”需求等一批新机制、新措施,有效解决了市民热线群众诉求6.1万件。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定《区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办法》《关于落实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实施意见》,落实区人大关于扎实推进街区整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议。全年办理人大议案1件、代表建议103件,办理政协提案21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50人次。推动行政机构改革,区政府机构精简至32个。5家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持续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问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西城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财政管理工作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通报表扬。全力为基层减负,社区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从104项减至21项,推广视频会议方式,政府系统全区性大会减少58%,以区政府名义发文下降40%。持续拓宽群众参与政府决策渠道,坚持区政府领导班子向公众报告工作,开展政务开放日42次,区政府常务会微博直播14次。各部门、各街道向公众报告工作3万余次,依申请公开912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开展“进千门走万户”行动,坚持“四不两直”常态化调研、蹲点调研,狠抓问题解决。坚持区政府系统工作点评机制。创新政府系统工作“三维”督查闭环体系,强化督办落实。群众评议、第三方评估的绩效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西城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向中央、市属单位和驻区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西城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一些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区减量发展正处于攻关期,高质量发展、精细化治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区域竞争加剧,税源建设、财政组收难度持续加大。空间资源还没有得到高效利用,低效楼宇改造提升进度慢,影响了优质企业的引进入驻。纵深推进城市治理仍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平房院落、老旧小区有机更新和人居环境改善任务仍很艰巨,破解拆迁停滞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还要持续攻坚,大气污染防治还面临严峻挑战,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入园难、停车难等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市民热线诉求办理效果群众感受还不充分,反映出城市基层治理各项机制落实还不到位,一些干部精准精细服务能力和担当意识还亟需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和“为中央政务营造更好环境、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抓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七有”“五性”,深化“吹哨报到”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水耗降低率和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抓好核心区控制性详规落地落实

高水平谋划好全区“十四五”发展。“十四五”发展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坚决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新版城市总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规,抓好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治理,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着眼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更高期待,突出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围绕“双控”“四降”、高质量发展、“七有”“五性”、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重点目标任务,有针对性地加大重大项目前期论证,研究推出一批改革创新政策和重点工程项目。要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不断夯实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基础。要坚持开门编规划,积极借助专家学者、智囊智库力量,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作用,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及时回应社会重大关切,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各方面。

深入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发挥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作用,聚焦重点任务清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强化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拆除违法建设1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新生违法建设零增长、“开墙打洞”和占道经营动态清零,积极创建无违建街道、无违建社区。认真落实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50条示范达标街巷,改善群众身边环境。抓好腾退空间统筹利用,优先用于教育、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便利生活与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提升便民商业服务网点40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5个,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不断升级。

持续深化街区更新工作。发挥好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建立不同产权类型、不同建筑类型分类实施的更新模式和政策机制。完善城市更新导则,建立起风貌控制的技术规范和实施规则监督机制。围绕中轴线、长安街沿线等重点区域,抓好重点片区整理提升。完善责任规划师全程参与、履职评估机制。依托已开展的街区更新片区,抓好大栅栏西街、地外大街、百万庄小区等重点项目,完成13个片区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推进国际化语言标识和语言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二)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继续巩固金融业主导地位。发挥金融街“四位一体”服务体制优势,推动北京金融街论坛升级为国家级论坛,全力办好论坛年会及系列活动,支持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举办国际高端金融交流活动,不断提升金融街服务能级和国际影响力。深入实施金融街街区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办好金融街灯会,全面提升金融街配套设施国际化水平。发展资产管理等新兴金融产业,吸引知名金融机构在金融街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挖掘空间资源,加强区域联动发展,提升金融街辐射带动能力。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加强企业上市挂牌和融资等服务工作,利用好新三板改革带来的发展机会,支持更多企业在科创板、主板和新三板挂牌。不断完善区域金融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稳步发展。

加快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启用10万平方米核心区升级改造楼宇空间,引入20家标志性金融科技机构落户。加强资源投向精准调控,用好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新启动20栋低效楼宇腾退改造和业态升级。加快筹建金融科技实验室,构建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服务中国人民银行率先在“金科新区”启动实施中国版“监管沙箱”试点。提升成方金融科技论坛国际化水平,探索举办全球金融科技峰会2020,以全球视野搭建国际高端金融科技对话和交流合作平台。深入实施“金科新区”三年行动计划,巩固好“金科新区”良好发展态势,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服务金融业扩大开放,引进服务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发展和相关业务先行先试,加快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项目落地。在教育、医疗、家政等现代化服务领域寻求突破,培育跨境电商、跨国医疗等新业态新平台。瞄准国际趋势和市场需求,扩大高质量引资引企引智渠道,持续实施“老字号”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助推“老字号”企业走出去,提升跨境服务能力。

深入挖掘经济增长潜力。鼓励科技企业和各类主体创新,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三大通信运营商等央企总部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支持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发展。深入实施“一店一策”,加速西单、大栅栏、马连道商圈提质,推动“首店经济”加速发展,提高商业活力,促进消费升级。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推动金融街物业和菜百实现上市。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扶持力度。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北京营商环境改革3.0版,落实好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推出的各项任务和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能力提升。深化“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改革成效,推进全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进电子证照全面应用,让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享受到更多优质、便利、高效的服务。加强政策集成,量身定制“服务包”,发放1000张服务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高市场监管规范化水平和透明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

(三)坚持制度先行,着力提升首都功能核心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全面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吹哨报到”改革,引导各方力量到基层一线、群众身边解决问题。落实《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完善街道大部制职责清单,促进街道统筹、服务、管理、动员“四个能力”整体提升。抓好以社区党委和街巷长为轴心的力量整合。完善12345市民热线办理“专班评审、双派双督”机制,建立“接诉即办”监测评价制度、挂账问题定期复议、跟踪办理机制,强化“一个号码一张单子办到底”。领导干部带头当好热线办理员,着力解决共性难点问题。推动“接诉即办”与主动治理相结合,做好大数据分析,增强工作预见性,力争做到“未诉先办”、办就办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落实区、街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实行好差评制度,全面推行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日“中午不打烊”和周六服务制度,方便群众办事。每个街道按照社区总数30%的比例推进社区服务站转型升级。巩固社区减负成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持续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加强全区统筹,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强化对城市运行状态指标的实时感知,不断提高智能发现、及时处置问题的能力。积极搭建应用场景,创造示范项目,推动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务保障等领域深度应用。深化城市体检制度,完善以街区为单位的城市部件、城市运行、城市管理事件定期诊断评估机制,保障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完善城市资产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城市资产管理实施路径和政策。细化完善职责手册管理机制,落实好城市分级分类标准化管理,确保职责管理规范、岗位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权责赋予更加对称协调。积极用好第三方力量,科学衡量治理成效,及时完善治理方式和政策,不断提高治理水平。

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不断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切实发挥民生工作民意立项机制作用,推动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一起协商、一起解决。健全向公众报告工作、通报情况制度,主动设置议题、听取意见,进一步加强协商共治和公共沟通互动,全区全年通报不少于3万次。创建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引导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深化“三社联动”,发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作用。引导商户落实自治公约,推进5000家商户开展自治。用好“西城家园”APP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四)坚持重点攻坚,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持之以恒抓好污染防治工作。紧抓中央、北京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深化“一微克”行动,深入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扬尘、油烟、柴油车等主要污染源,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不断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完成全部餐厨油烟净化设备安装工作。持续加强中小工程固废物管理和裸露地面整治。积极应对空气重污染天气,做好污染预警应急响应削峰工作。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促进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深化“煤改电”设备更新,进一步巩固无煤化成果。加大道路清扫保洁力度。深入落实河长制,推进水务集中管理平台二期建设,实现无人船智能巡河,严守水资源三条红线。坚持节水优先,扎实推进污水处理和再利用工程。继续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扎实推动垃圾分类落地落细。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条例》,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落脚点,推进“两网融合”,健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努力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率。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全流程作业规范水平。加大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陶然亭垃圾分类中心建设,实现垃圾总体减量率达到5%。深化全区公共机构开展强制分类。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实现覆盖率100%。建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制定奖励支持政策,持续开展主题宣传,培植垃圾分类理念,引导公众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多措并举深化交通综合治理。通过调整道路交通组织、完善交通标识标线、增加非现场处罚等形式,持续开展140家中小学和幼儿园、24家医院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缓解交通拥堵。全面落实“金科新区”交通规划,完成区域整体交通工程的改造提升。推进地铁12号线、16号线和19号线建设。实施37条市政道路建设和征收工作,实现3条次支路建成通车。开展30条道路大中修、5条道路疏堵、16公里慢行系统建设和20条排水管线改造工程。完成2个立体停车楼建设。深入推进道路停车改革,实现路侧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完善停车自治共治模式,做好城市支路、胡同路居民停车自治工作,缓解平房区和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大力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留白增绿”工程。加快绿地建设,新增城市绿地0.7公顷,提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持续推进花园式单位和社区创建工作。实施好空中花园、紫藤廊架、生态植物墙等立体绿化工程,新增屋顶绿化1万平方米、垂直绿化1000延长米。推动西单文化广场城市森林(二期)建设。

(五)坚定文化自信,着力增强老城文化魅力和影响力

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全力做好新一轮全国和北京市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心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街巷、文明商户。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先进道德典范,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让向上向善的精神文明成为西城最美的风景。

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中轴线申遗保护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贤良祠、庆成宫等文物保护利用。划定银锭桥等6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控地带。启动谭鑫培故居征收工作,全力推动五道庙等7处文物修缮。发布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进一步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模式,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旅游线路,讲好西城文物故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推进非遗文化收徒传艺、公益惠民,建设非遗剧院、小微特色博物馆等传习平台,让非遗文化更加生动鲜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深化“书香西城”建设,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新建公共阅读空间和实体书店不少于10处。研究制定博物馆规范及支持办法,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园、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延长开放时间。办好第七届百姓戏剧展演、第四届北京天桥音乐剧演出季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文化惠民365工程”,实现全年天天有活动。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鼓励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区域文艺创作繁荣。支持和振兴传统戏曲艺术发展,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媒介,提升公共文化传播能力。加快文化“走出去”,促进多元文化间的交流互鉴。制定2020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促进旅游服务业品质提升。

(六)坚持围绕“七有”“五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围绕西城区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举全区之力,充分发挥学位专班统筹协调作用,着力破解学位缺口难题,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000个、学前教育学位2000个。加强中小学优质资源建设,完善教育资源合作共享机制,着力解决学区间、校际间、学段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培育良好师德师风,高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学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全力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深化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工作水平。研究出台西城区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广全民参保计划,着力提升养老待遇水平。实施辖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星级评价机制,加大劳动纠纷案前调解力度,切实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深化社会救助改革试点,稳步提升低保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就近提供康复、就业、日间照料等服务。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围绕居家为主、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有序引导异地康养工作,合理布局养老驿站。新增家庭养老照护床位500个。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餐桌覆盖率100%。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开展工作,不断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开展“民族一家亲”等活动,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宗教和睦。着力推动退役军人组织领导、行政管理、服务保障三大体系协同化,逐步形成多元化保障格局,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做好菜园街、光源里重点棚改项目征收收尾工作,力争年内具备全面开工条件。加大失管脱管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协商共治,设立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在有条件的老旧小区加快实施综合改造提升,探索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将小区业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纳入社区治理范畴,提高小区自治组织的组建率和物业管理覆盖率。完成不少于4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提升。开展住宅老旧电梯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老楼加装电梯15部。完善直管公房申请式退租政策,加快推动砖塔胡同、铁树斜街、西板桥等新试点项目。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通过完善配租保障性住房、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等措施,努力为群众改善居住条件。

持续深化健康西城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编制群众身边体育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利用好边角地等资源,在群众家门口增加体育健身设施,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片健身活动场地。连通健身步道和城市绿道,高标准铺设健走步道5公里。加快月坛体育场滑冰馆工程建设,新建仿真冰场地5块,继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培养冰雪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实现30万人次上冰雪。以“一季一节两品”为抓手,推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深入发展。探索医武结合模式,实施“体医融合”项目。统筹推进国家健康城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快区域肿瘤、脑病、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建设工程。增强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引导多方力量办好社区医疗机构,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发展,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协调互补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积极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以健康为中心,试点建设健康服务联合体。推进“一键式”家庭医生服务,提高重点人群签约覆盖及管理率至95%以上。探索流程便捷的医疗救助工作模式,加大对医保定点医药机构监测督导,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运行、促进提质增效。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推动完成10个社会心理服务站建设,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疏导与干预等专业服务。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长安计划”升级版和“雪亮工程”,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全面筑牢安全防线,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健全重大国事活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持之以恒做好中央政务办公区、校园、医院等重点区域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防控机制。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消防“秒级响应”和风险防控能力。深入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和品质提升工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继续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全面加强质量建设。

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在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深化与通州区交流合作,在政策互联互通、产业双向协同、公共服务对接、人才资源共享等方面,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推进与门头沟区的结对协作,强化优势资源互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完善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加大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力度,巩固脱贫摘帽成果。

 

各位代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政府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建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和中央、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回头看”制度,确保中央、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整改措施落实。健全党组议事规则,落实好“三重一大”制度。不断强化制度意识,加强制度执行,更好地发挥制度的作用和优势。

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四个服务”的能力。全面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带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吹哨报到”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增活力,在攻坚克难上求突破。全面提升应对风险能力,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对各种风险的准确识别、科学判断、快速反应和有效应对,切实提升风险防控、应急管理、危机治理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带头树立精治共治法治意识,汇聚各方面智慧,统筹发挥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力量,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全面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脚步为亲,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紧紧围绕“七有”“五性”,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切实做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进一步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要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抓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机制,继续开展对依法决策和监督、依法行政与监管、守法普法等情况的全方位评估。深入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加强对政府系统行政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的考核力度。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深化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推进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完善政务开放日等制度,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建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调解等服务。加强法治教育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

我们要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展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警示教育和反腐倡廉宣传,切实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持续在精简文件会议、督检考和社区填报表格上发力,巩固和深化为基层减负成果。深入基层蹲点调研,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强化行政问责,推动权力规范运行。持续强化过紧日子思想,提高过好紧日子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

 

各位代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红墙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共同唱响新时代砥砺奋进最强音,奋力谱写首都新发展的西城篇章!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