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天津市河西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3-17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29   评论:0
内容摘要:2021年1月13日在河西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河西区区长 胡学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
2021年1月13日在河西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河西区区长 胡学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补短板、谋长远、开新局,推动河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全市排名第二,实现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4亿元,其中税收占比8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节能减排降碳完成目标任务。

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安排防疫相关资金近1.2亿元,全区210家医疗机构纳入统一调度指挥,选派24名医护人员分三批驰援湖北,组建939人核酸检测采样小组支援“滨城大筛查”,完成河西医院发热门诊提升改造,建成河西区城市检测基地。我们坚持全面动员、群防群控,对全区756个自然小区封闭式管理,一级响应期间每日8000余人参与社区值守;以最快速度建成13个隔离点,服务集中隔离人员6400余人。我们坚持应势而变、精准防控,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累计排查重点地区来津返津人员和密接人员3万人,对境外来津人员实施“铁桶般无缝管道式”闭环管理,对冷链货品和从业人员实施全覆盖监测。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施策,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认真落实天津“惠企21条”“27条措施”等政策,出台促“六稳”16条措施,组建154个“132”工作专班,紧密结合“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扎实开展“接链、促需、护企”工作。为企业和商户减免房租超2.2亿元;举办21场银企撮合会,600余家企业获得授信230亿元;举办“活力河西情暖津门——惠聚众商河西消费节”和“2020活力河西·哪吒体育嘉年华”,分五期发放4500万元消费券,带动市场消费过亿元。

二、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实

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落实。积极抢抓非首都功能疏解机遇,引进京冀企业100家,总投资额46.42亿元。引进中交二公局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交建在我区设立二、三级企业达9家,总投资额258亿元。华润电力智慧能源(天津)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长峰天津研究院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泛友谊路小白楼金融圈”被确定为全市高端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引进注册资本42亿元的我市第一家信用增信公司国康增信等11家区域总部型金融机构,金融业增加值预计440亿元,占全市近三成,实现留区税收同比增长约10%。持续打造北方设计之都先行区,天津海河设计集团落户我区,“北方设计联盟”成员单位新增50家,总数达207家,实现留区税收1.64亿元。优化完善扶持政策,加快建设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组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吸引微甄科技等259家企业入驻;网信大厦聚集效应明显,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32亿元;与中海商务共建网科大厦。小白楼航运服务聚集区加快发展,全区新增航运企业65家。吸引高端业态向商务楼宇聚集,楼宇内新增注册企业2400余家,留区税收超千万楼宇达46座。新动能加快蓄积。成功引进国家组织高值医疗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和注册资本50亿元的津沪深生物医药公司。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及相关企业落户,助力我区科技服务链条进一步完善。陈塘科技商务区企事业单位实现留区税收4.24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4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22家,雏鹰、瞪羚企业评价入库82家。落实“海河英才”计划,引进各类人才9000余人。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落户我区。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建成智慧服务大厅,推进“企业开办一窗通”,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零见面”比率99%以上。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速度领跑全市,创造“15个工作日开工建设”“百日拿销售许可”等一系列纪录。开发建设国内首个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优化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降低税费负担4.86亿元。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万余家,新纳统“小长大”企业105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战略性整合重组稳步推进,出清低效、空壳、僵尸企业25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有效落实。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开展“云推介”“云签约”,落户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其中超亿元22个。陈塘W3地块、解放南路U型地块等7宗地块完成挂牌出让。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115.5亿元。

四、城区品质持续提升

文明城区创建不断深化。开展“创文复评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新门前三包”、垃圾不落地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机制,高标准通过全国文明城区复牌复评验收。深入开展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举办“爱心联盟·奉献社会”全民公益行动2000余场。获评全国文明单位6家、全国文明校园1所。城市载体功能日趋完善。完成新八大里地区3条道路建设,达标建成4个、986公顷海绵城市排水分区。养护维修道路12.2万平方米,疏通市政管道927.1公里。立面整修解放南路等13条道路沿线建筑82栋,改造供热老旧管网15.86公里。新建公厕2座,补建改造小区及道路路灯1189盏。提升地铁1、3、5、6号线20个站点周边配套服务功能。地铁8号线房屋征收基本完成,11号线房屋征收加快收尾。建设项目开工434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中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平安泰达国际金融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益发里南等项目实现竣工。城区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建成城市绿道示范段(友谊南路至九连山路),完成佟楼公园、红光公园提升改造。补植补种20条道路和4条河道,提升绿化面积22.86万平方米。创建2个市级精品美丽社区、3个垃圾分类精品示范小区。施划停车泊位1.3万余个,常态化清理“僵尸车”。落实土地资源利用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拆除万科水晶城占压河道等违法建设,完成五年违建治理专项行动,共计拆除48.73万平方米。市文化中心地区管理更加精细。河西区物业服务管理中心挂牌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柴油货车、黑臭水体治理三年作战计划。对全区102个施工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控尘措施,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强化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低氮改造燃气锅炉53台。集中清理河湖13次,改造雨污管网混接点474处。光大冰峰和复兴九里南侧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基本完成,其余9个污染地块进场修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问题全部按时办结。

五、民生保障加力提效

完成20项民心工程和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发放援企稳岗补贴6900余万元,全面完成2.75万人新增就业指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完成全民参保计划任务。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6家医疗机构实现京津冀门诊异地联网结算。全年支出2.08亿元用于各类社会救助。全面完成16个住宅小区、48.3万平方米部分项目修缮,完成110个小区“福一把”加装楼梯扶手和15个小区二次供水提升改造。龙瀚三、四期保障房项目顺利推进。新建、提升改造菜市场5家,新增社区蔬菜大篷车5处。在全市率先完成退役士兵保险补缴工作,率先实现“退役军人之家”街道全覆盖,退役军人事务部向全国推广东海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经验,发放优抚补助1.2亿元。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七连冠”。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坚持“企业为主、党政助力、公益支持、群众参与”的思路,扎实推进“133”工程,形成涵盖6大类、35项制度机制的“政策包”。养老管理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免费为有需求的4000余名独居老人提供呼叫服务、为600余名困难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新建1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嵌入5个健康驿站,就近融合共享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五助”服务梯次推进。为60岁以上河西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将助餐补贴由年满80周岁扩展至70周岁,得到广泛好评。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显著。向甘肃省“两县一区”选派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113名,援助财政资金1.3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9个,135家民营企业加入“万企帮万村”行动,募集款物2104万元,引进产业项目8个、投资额达4377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万余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和转移就业5100余人。成功举办“津诚所至、协作同甘”电商产业节、女排明星公益直播等消费扶贫活动,建成消费扶贫专馆5个,完成消费扶贫1.35亿元,得到国家扶贫办肯定。“两县一区”已全部脱贫摘帽。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优势巩固提升。7所营利性幼儿园提升为普惠性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位1800个,率先完成学前教育两年行动目标;纯皓家园配套小学交付使用,新增学位960个;新会道小学(海地校区)、师大二附小(渌水道校区)完成改造;北师大天津附小建设稳步推进;陈塘优质教育办学集团完成框架规划。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成立教育系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民办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实施,7所义务教育学校高水平通过现代化标准评估,教师“区管校聘”统筹推进。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各具特色、协调发展。健康河西有力推进。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依托区内三级医院打造五大专科紧密型医联体,河西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和新项目引进蹄疾步稳,医疗资源实现上下贯通。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全科门诊创建工作,5家创建成功,9家具备验收条件。家庭医生完成有效签约26.7万人。实现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名全科医生。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签约共建河西中医医院。建成名中医工作室3个。完成区疾控体制改革任务。文体事业绽放新活力。在2020年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估验收中荣膺全市榜首。持续开展西岸艺术节、西岸读书节等品牌系列活动,举办“文化365·快乐在河西”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千余场,受益群众30万人。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嵌入西岸书斋。创新马场街、挂甲寺街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模式。推出2条精品旅游线路,天塔湖景区“西岸书斋·知道吧”成为网红打卡地,北疆博物院、原英国乡谊俱乐部等文物保护单位重焕青春。更新社区、公园健身园32个,完成“两大三小”足球场建设,4所学校申报新一批国家级足球特色校。大力弘扬女排精神,校园排球运动广泛开展。

七、社会治理更加精细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检查企业7万家次,发现并整改隐患9100余项。投入900万元维修5座商务楼宇消防设施。建成2个小型消防站,消防二级指挥中心即将落成。“生命通道”集中整治初显成效。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全力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全面胜利,高质量完成“六清”行动任务,侦破“新九类”犯罪团伙案件11起,基层“无黑”创建成效显著。网络生态持续清朗。各项维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推进“飞地”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完成与津南区、西青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变更,与津南区签订长青办事处下属黑牛城等7个管委会移交河西区属地管理协议,与西青区签订纪庄子村基层社会治理属地化管理协议。深化网格化管理,划分1475个“全科网格”,市域网格化治理工程入选全国“2020民生示范工程”。建成区、街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妥善化解信访积案130件,成功化解清退非法集资案件17起。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扎实推进。《民法典》宣讲覆盖全区,“七五”普法圆满收官。

八、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四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锤炼政治品格、弘扬担当精神”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推进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受理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81件、政协提案102件,采纳解决率90%以上。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落实宪法宣誓、法律顾问、行政应诉等制度,获评天津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大幅压减。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进一步深化。雪亮工程深入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运行,政务应用系统全面上云,智慧河西建设再上新水平。

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妇女儿童、残疾人、人防、红十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部署要求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帮助的结果,是驻区单位、驻区部队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思想不够解放,主动求新求变求突破的意识不强;多业支撑的产业体系不够优质完善,新动能、新业态尚未形成有力支撑,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营商环境仍有差距,创新创业氛围不浓,整体活力、人气有待进一步提升;解决城市管理难题、安全隐患痼疾的招法不多、效果不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

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河西区将基本实现生态一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管理民主、文明有序、生活安宁、社会和谐和党的建设全面提升的首善之区、品质城区建设目标,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

“十四五”时期河西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全力构筑创新河西、活力河西、文明河西、韧性河西、幸福河西五大城市品牌,推动品质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夯实建成首善之区的主要根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显著增强。具体目标是:

高质量发展跨越提升。经济发展量质并举迈上新台阶,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创新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创新生态系统,新业态、新动能成为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多业支撑的产业体系更加优质均衡。

高能级辐射效应凸显。在高质量产业带动下,进一步将区位格局、要素资源、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的优势转化为对京津冀区域乃至更大范围的辐射影响力,成为北方具有影响力的总部企业聚集区、消费和贸易窗口、要素集散窗口、公共服务窗口、品牌营销窗口和全市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枢纽载体。

高素质文明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高宜居生态加快建成。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显著提升,城区环境品质不断提高,市容环境持续优化,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拓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城区发展与人的发展更加协调,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和智慧城区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全面凸显。

高品质生活更具魅力。城区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生福祉在普惠共享的基础上实现提档升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就业、养老、卫生、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民生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较高水平。

高标准治理全面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构建高水平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和前瞻性、综合化、系统化的立体风险防控体系,城市治理各领域制度体系全面形成,治理能力和城区韧性显著提升。

“十四五”时期河西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是:

1.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高能发展引擎。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高水平建设京津冀产业发展聚集区。

2.营造创新核聚效应,加快增长动力转换。建立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培育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群落,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提升引才聚才优势。

3.提高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质量,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金融、商贸、设计等主导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动航运、专业服务业等优势产业由大到强,提速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布局体育产业,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

4.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发展新机制。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格局,激发多元市场主体活力。

5.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持续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新高地,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区。

6.坚持绿色精细可持续,共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构建优质生态质量体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运营和治理体系。

7.树立高品质生活典范,建设和谐优质幸福城区。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河西建设。

8.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构筑平安河西新高度。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大局安全稳定,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各位代表,“十四五”美好蓝图承载着百万河西人民的期盼,我们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善于作为,高水平推进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1年主要工作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建设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提升区域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构筑创新河西、活力河西、文明河西、韧性河西、幸福河西五大城市品牌,加快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品质城区步伐,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其他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壮大发展势能

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切实扛起“一基地三区”的“津城”担当,按照“一核两轴三中心多点支撑”功能布局,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聚焦金融、研发、设计等领域,紧盯国家疏解清单项目和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和高效承接。坚持“产业+地产”理念,持续打造总部型企业聚集区,引进总部型企业1-2家。面向京冀企业举办产业、载体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大力吸引聚集首都外溢优质产业资源,引进京冀企业100家以上。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启动“泛友谊路小白楼金融圈”提质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壮大金融总部经济,发展新型金融业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新引进金融机构10家以上,实现金融业留区税收增长5%以上。推动商贸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强新消费场景搭建,高水平举办2021“哪吒体育节”第三季,打造MCN产业园。做强“北方设计联盟”品牌,实现设计大厦开放运营,引进更多优质设计企业。加快发展小白楼航运服务聚集区,积极承接航运总部、航运金融保险等业态落户。提升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发展层级,大力承接首都外溢数字、信创产业资源,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以区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核心的创新生态体系,完善面向科技型企业,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壮大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壮大“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服务更多企业通过认定。发挥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创新要素资源优势,吸引优质科技企业落户。进一步畅通“军转民”“民参军”双向互动通道,构建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质量强区、质量强企和品牌建设。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加快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强化“项目+团队”模式,持续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和企业家就业创业。

二、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双向发展机制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秉持“河西就是品牌,人人都是环境”的“大环境”理念,落实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落实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互通互认互用,实行企业登记“跨省通办”。用好服务全区重点企业(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精准打通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新设立市场主体9500家以上,新纳统“小长大”企业100家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区属国有企业战略性整合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度推进低效、空壳、僵尸企业出清。加快“智慧国资”建设,与市国资委在线监管系统全面对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做优做强。落实《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并常态化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监管机制。落实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真正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深入推进大招商招大商。创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引资顾问团、招商合伙人等制度,千方百计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和优质企业。强化规划招商,加强重点区域规划宣传推介,推进解放南路起步区、陈塘科技商务区等区域具备条件地块和棚改地块挂牌出让。强化载体招商,突出“一楼一品”打造特色楼宇,楼宇内新增注册企业2000家,总量达到2万家。强化政策招商,完善细分产业促进政策,增强政策吸引力竞争力。强化产业招商,建立一条产业链、一位分管区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支招商队伍、一个顾问团队“五个一”工作机制,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建链、串链、补链、强链”。坚持以商招商,擦亮服务“招牌”,激活企业“朋友圈”,带动关联企业成群结队落户。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121亿元。

三、坚持绿色精细可持续,建设宜居美丽城区

以常态长效提升城区文明。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严格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做好第六届河西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学习宣传工作。深化“十个系列·百颗星”志愿服务活动,推进“五爱”教育阵地建设,评选表彰“新时代好少年”。

以工匠精神推进城区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提升城区载体功能。推动鲁能环湖中路东侧项目、中海U型地块项目建设,完成仁盛花园、陈塘W1、W2地块项目建设,实现开工40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完善陈塘科技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解放南路地区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地铁11号线相关站点房屋征收收尾工作,配合推进6条地铁30个站点建设,科学规划周边道路导行。启动区人防指挥所建设。新建、接收5座公厕。

以绣花功夫打磨城区管理。建成城市绿道示范段后续1.1公里(九连山路至解放南路)。改造40个小区、43.5公里供热老旧管网。提升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解放南路、平江道等道路沿线立面整修。落实《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创建1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实现路灯管理“一杆一码一定位”全覆盖。巩固违法建设五年治理成果,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全面加强“城市大脑”建设,启动城区“一网通管”运行工作。维修更新市文化中心喷泉设施。夯实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职能,全面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创建15个节水型小区、单位。

以精准施策优化城区生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向好。建设大气污染防治调度指挥系统和污染源管理平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等控尘措施,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继续推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和27个小区、3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清淤运苇河河道。基本完成陈塘科技商务区内3个地块污染修复。聚焦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问题整改落实,定期开展“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回潮。

四、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筑牢人民幸福之基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举办“春风行动”等就业专项活动。制定创业优惠政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新增就业1.9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精心组织20项民心工程和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民参保计划完成率100%。严格医保基金管理,持续推进京津冀门诊异地联网结算,高标准落实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任务。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为1300户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完成10个小区、55万平方米住宅小区部分项目修缮,深化“福一把”项目,完成3个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提升5家菜市场智慧化功能。打造集“教育、服务、办公”三位一体的区级退役军人之家,新建6个社区级退役军人之家,持续深化“四方共建”,营造双拥浓厚氛围。

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133工程”,新建12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建7个嵌入式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驿站)。探索互助式养老服务,建立邻里关怀帮扶网络。在全域全社会营造更多适老服务场景,推进适老服务建设向社区、家庭延伸。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继续为60岁以上河西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新增200张养老床位。继续支持有条件小区加装电梯,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五、坚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巩固发展教育高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北师大天津附小项目建设,对田家炳中学、尖山小学原址、闽侯路小学(徽州道25号)校舍提升改造。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民办园办园行为,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陈塘优质教育办学集团建设,构建东南部优质教育资源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首善教育人才储备计划,依托名师工作室打造有影响力的名师团队,带动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整体提升。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始终绷紧疫情防控之弦,慎终如始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做好应对突发疫情的思想准备、行动准备和人员、物资准备。新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挥区内三级医院资源优势,完善以河西医院为龙头的区域医联体建设内涵,延伸特色专科医联体覆盖面。探索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参加签约服务老年人达到7.7万人。高起点建设河西中医医院新院,初步形成以河西中医医院为核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做大做强西岸文化品牌,举办西岸艺术节、西岸读书节系列活动。坚持多元投入、共建共享,不断完善西岸书斋管理机制。完善“一带三点四层面”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000场。引进三联韬奋等知名文化品牌,打造中冶·和悦汇商旅文体品质街区。做好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高水平迎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检。创建天津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及1个示范街道。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行动,举办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新建3个社区体育园、1个街级全民健身中心,更新23个社区健身园,建设友谊路桥下空间综合球场。

六、坚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高水平建设平安河西

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巩固深化“飞地”治理成果,构建“战区+战线”“内部治理+外部治理”的双向网格化治理机制,加快区、街两级网格中心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便民事项网格化办理。高标准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机制,深入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

提升城区本质安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预防控制和安全监管执法体系,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消防二级指挥中心作用,完成消防物联网二期工程。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紧紧依靠“河西力量”“河西大姐”等群防群治力量,巩固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平安建设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套路贷”、新型网络犯罪等违法行为。完成雪亮工程验收。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做好重要节点、重大活动维稳安保工作。

七、坚持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履职能力

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以法治建设为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引领,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提升建议提案办理质量。全面落实宪法宣誓、法律顾问、行政应诉等制度。加强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政务公开。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实施“八五”普法。

以能力建设为支撑。聚焦提高干部“七种能力”,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进一步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深化“智慧城市”大数据建设,依托智慧河西综合管理等平台,推动全区政务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开放共享。

以作风建设为保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同比再压减5%。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厚植人民至上情怀,推动“向群众汇报”常态化制度化,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我们要巩固拓展与甘肃省“两县一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要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外事、对台、红十字等工作再上新水平。

各位代表,新征程孕育新机遇,新使命更待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全力以赴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品质城区,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努力奋斗!



主要名词解释

1.“新门前三包”:区委、区政府在友谊路街道试点的市容环境精细化长效管理举措,在包卫生、包绿化、包市容秩序基础上,延伸探索包环境卫生、包绿化、包门前停车秩序的新机制,主要表现形式为垃圾不落地,最大限度解决垃圾外溢问题,目前“新门前三包”已在全区14个街道全面铺开。

2.居家养老服务试点“133工程”:即构建一个平台体系、突出三项服务、实现三个融合。“一平台”是在全区建成统一、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平台;“三项服务”是构建涵盖配餐、医疗、家政等服务为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三个融合”是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融合、现场服务与入户服务相融合、管理功能与服务功能相融合。

3.甘肃省“两县一区”:即河西区对口支援的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庄浪县和甘南州卓尼县。

4.“两大三小”足球场:即两个11人制标准足球场、三个7人制足球场。

5.“六清”行动:即全国扫黑办统一部署的“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六个行动。

6.“一核两轴三中心多点支撑”:“一核”即泛友谊路小白楼金融圈;“两轴”即海河城市发展轴(西岸生活休闲带)和城市绿道(城市生态景观带);“三中心”即陈塘科技商务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聚集区、新梅江品质融合区;“多点支撑”即强化南昌路、人民公园周边、大沽南路、南楼、天津湾、佟楼、气象台路、天塔、紫金山路、体院旧址、九华山路、枫林路、泗水道等商业微中心建设,畅通主体功能区之间循环和衔接。

7.MCN产业园: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一种新的网红经济运作模式,打造MCN产业园就是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推动内容制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一站式”MCN机构建设,吸引和聚集国内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直播电商经纪公司、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入驻。

8.河湖“清四乱”:即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问题开展清理整治。

9.“五育”并举: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具体是指: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

10.“一带三点四层面”公共文化服务布局:“一带”即沿中环线的天津大礼堂、天津文化中心、天津群艺馆所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带;“三点”即河西区文化中心、新梅江文体中心、中冶·和悦汇文化商业街区。“四层面”即市、区、街、居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11.“七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