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菜单加载中......
  • WAP手机版
统计公报

富顺县2021年统计公报

时间:2023-10-14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富顺县政府网   阅读:182   评论:0
内容摘要:富顺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富顺县统计局(2022年4月28日)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等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

富顺县2021年统计公报

富顺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富顺县统计局(2022年4月28日)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等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两县两区一城”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经济发展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一、综合全县行政区域面积1342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镇、1个乡、3个街道,203个村、74个社区。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个、资质建筑业企业67个、房地产开发企业22个、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个体)156个、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个体)63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8个。经省、市统一核算并审定,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5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43.0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139.0亿元,增长-2-10.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8.3%、-1.3%、73%,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6、-0.1、4.0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515元(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5:41.1:37.4调整为20.9:40.1:39.0。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9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6%,占GDP比重54.4%,对GDP增长贡献率45.9%,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88.9亿元,增长6.8%。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8万公顷,增加556公顷,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4万公顷,增加603公顷,增长2.6%;蔬菜播种面积1.4万公顷,增加1068公顷,增长8.4%;药材种植面积261公顷,增加4.5公顷,增长1.7%。全年粮食总产量55.9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小春粮食产量3.7万吨,增长0.3%;大春粮食产量52.2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5.5万吨,增长5.4%;蔬菜产量61.2万吨,增长7.6%;水果产量13.5万吨(不含瓜果类),增长9.5%。全年肉类总产量8.1万吨,增长0.1%。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2万吨,增长13.7%。水产品产量2.4万吨,增长3.6%。全年出栏生猪61.8万头,增长13.8%;出栏肉牛1.0万头,增长4%;出栏肉羊44.6万只,增长3.8%;出栏家禽868.6万只,增长3.8%。-3-表1: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计量单位2020年比上年±%年末生猪存栏数万头43.54.6年末山羊存栏数万只212.1年末牛存栏数万头1.80.2生猪出栏数万头61813.8牛出栏数头103154羊出栏数万只44.63.8家禽出栏数万只868.63.8兔出栏数万只1295.10.1肉类总产量万吨8.10.11禽蛋产量万吨1.60.6牛奶产量吨4280.1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2.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1万亩,森林抚育总面积19.9万亩,四旁(零星)植树555.0万株。年末,全县森林面积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08%,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202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4.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1%。全县共有水库120座。其中,小(二)型水库94座、小(一)型水库25座、中型水库1座。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89个、家庭农场1406个、县级以上龙头企业68个。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5.1亿元,占GDP比重29.5%,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5%,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11.6%;出口交货值2.4亿元,增长83.8%;工业产品产销率98.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2.9亿元,比上年下降53.4%;实现营业利润11.8亿元,下降41.1%;实现利润总额12.1亿元,下降40.9%。在纳入统计的规模工业产品中,全年生产服装21万件,同比下降72%;变压器236.0万千伏安,下降39.9%;棉纱1.8万吨,下降8.2%;人造板1.1万立方米,下降93.9%;电力电缆11432千米,下降28%;饮料酒4438.3万升,下降33.6%;鞋130万双,下降6.5%;中成药444吨,下降90.1%;砖14.3亿块,下降42.8%;初级形态塑料3.8万吨,增长22.3%;大米27.1万吨,下降36.7%。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计量单位2021年比上年±%服装万件21-72.0变压器万千伏安236.0-39.9棉纱万吨1.8-8.2人造板万立方米1.1-93.3鞋万双130-6.5电力电缆千米11432-28.0饮料酒万升4438.3-33.6大米万吨27.12-36.7中成药吨444-90.1初级形态塑料万吨3.822.3砖亿块14.3-42.8自来水生产量万立方米32539.0家具万件7.5-1.2全县具有三级资质及以上建筑企业102个。其中,纳入“四上”统计建筑企业67个。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8.0亿元,增长3.4%。-5-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户投资下降6.6%;民间投资增长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6.0%;第三产业投资18.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8.9亿元,比上年下降15.5%。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08.9万平方米,增长6.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44.5万平方米,商品房新开工面积81.2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含期房、现房)85.6万平方米,下降22.0%;销售额40.0亿元,下降37.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2.4万平方米,下降31.0%。五、国内外贸易及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2亿元,比上年增长20%。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5.9亿元,增长2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亿元,增长18.9%。按行业分,批发业21.6亿元,增长18.8%;零售业100.8亿元,增长11.4%;住宿业0.8亿元,增长47.9%;餐饮业33.1亿元,增长57.8%。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数,包括转口贸易)2.9亿元。其中,进口2.7亿元、出口0.2亿元。全年新签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28个,到位省外资金75亿元。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2亿元,比上年下降6.05%。年末,全县有星级饭店3家,星级饭店床位数516张。-6-六、交通2021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3223.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217.4公里。等级公路中(按照统计口径,包含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72.7公里,一级公路24.4公里,二级公里77.2公里,三级公路123.4公里,四级公路2919.6公里,等外级公路6.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23.7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30178.7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258.7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34006.1万吨公里。全年完成水路客运量15.8万人次,水运客运周周转量105.3万人公里。2021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9万辆(小型汽车),有营运出租车260辆、营运公共汽(电)车116辆,开通公交线路18条,营运里程164公里,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986.5万人次。七、财政和金融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6亿元,增长12.2%;税收性收入7.5亿元,增长2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2.9亿元,增长4.8%。2021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6.7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412.7亿元,增长11.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0.4亿元,增长12.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50.3亿元,增长11.1%。-7-2021年,全县共有保险机构18家,其中:产险公司9家,寿险公司9家。保费收入8.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8.1%。其中,人寿类保险收入6.5亿元,增加15.8%;财产类保险收入2.1亿元,增长26.3%。八、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园)196所。其中,幼儿园109所,专任教师723人,在园儿童2.2万人;普通小学27所(小学教学点55个),专任教师3245人,在校生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6-11岁)入学率100%;普通中学57所,专任教师3716人,在校生5.0万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43人,在校生29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273人,在校生7060人;电大进修校1所。全年报名参加高考6345人,本科录取2818人(含艺体),录取率61%(按实际参加考试人数计算)。全年实施重点科技项目46项。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1项,市级重点项目14项。全年新增注册商标1166件,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443件,其中,发明专利31件,实用新型专利287件,外观设计专利125件。年末,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5亿元。九、文化、体育和卫生2021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2万册,文化馆1个,文物保护单位80个,街道、镇乡综合文化站20-8-个,文艺表演协会和团队20个,参与县上各类群众文化活动62场次。全县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其中,有线电视总用户9.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70%。全县建有体育馆2座,全县农体工程203个。有体育协会21个,会员3586人。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236场次,县内运动员获得省级以上奖牌块195。其中,金牌118块、银牌77块。2021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677个(含村卫生室、诊所)。其中,村卫生室527个,医院19个,卫生院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执法大队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046张,医疗卫生机构人员57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0人,注册护士1872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647.7万人次,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478.8/10万,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婴儿死亡率1.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1‰。十、环境和安全生产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天。污水综合处理率93.2%,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全年平均气温18.9℃,总降水量908.6毫米,总日照1205.1小时。可吸入细颗粒物质(PM2.5)年平均浓度33微-9-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9.9%,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2.5分贝。全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4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0人。每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1人。十一、人口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05.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7.2万人,城镇人口28.4万人。按性别分,男性54.4万人,女性人口51.2万人,性别比为106.3︰100。全年出生人口5495人,人口出生率5.03‰;死亡人口6258人,死亡率5.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出生、死亡为卫计数据)。年末,全县常住人口71.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万人,下降0.7%。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8万人,乡村40.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92%,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全年全县常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81元,同比增长9.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82元,增长8.1%。城镇常住居民收入结构为:工资性收入24146元,增长6.1%;经营净收入7929元,增长9.7%;财产净收入2242元,增长24%;转移净收入6666元,增长8.9%。人均消费支出23347元,增长7.6%。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65元,增长10.1%。收入结构为:工资性收入9683元,增长9.5%;经营净收入6376-10-元,增长11.8%;财产净收入574元,增长12.6%;转移净收入4024元,增长8.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78元,增长10.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58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83人,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98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8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8.4万人,比上年下降1.7%。全年参保工伤保险4.1万人,比上年下降2.4%;参加失业保险2.7万人,比上年增长6.8%。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万人,比上年减少4.9%;个体参保5701人,减少13.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1673个,增加2.0%。参加生育保险3.0万人,减少2.3%。年末,全县有各类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37个,建有社区服务机构379个,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到98%。全年纳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8万人。其中,城镇8809人,农村48841人。农村五保(特别困难户)供养户数6743户,集中供养人数有1144人。-11-注释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富顺县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2021》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3.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公安局。4.公报中物价采用全市数据,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县级相关部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中国县域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来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相关评论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QQ:158174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