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安:“微工厂”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 吴海民 杨学梅 张飞)哒哒哒、哒哒哒……一排排电动缝纫机整齐列阵,响个不停;一堆堆布料、成衣,堆成“小山”;40余名工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手脚麻利的忙活着,划片、裁剪、缝纫、熨烫、打包……连日来,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军屯村的新红服装加工部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外贸订单。
“这批是出口到俄罗斯的棉马甲,时间紧、任务重,5天就要交货……大家辛苦点,但要注意做工,一定要保证质量!”新红服装加工部负责人赵爱星一边分配工作,一边嘱咐说。加工部成立于2023年5月,属村集体引进项目,以“党支部+公司+农民”经营方式,订单式生产,主要生产棉服、春秋装、工服等各种服装,年加工量10万件,年产值近200万元,产品销往国内外。目前,服装订单产品迎来了旺季,车间一片繁忙。小小的缝纫机,让群众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我们引进服装生产企业,就是要让群众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贺志新说,车间缝纫工的薪酬按计件发放,工人工作时间灵活,这样极大方便了村里因照顾老人孩子、忙于家务而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们。
“我们干得越多挣得越多。公司有固定的收购商,订单需求平稳。这里的工人大多数是留守妇女,有一定的缝纫基础,上手快。以前,她们多在村里带小孩,自己没有收入,只靠老公在外打工挣钱。现在既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又可以为家里增加收入。”赵爱星一边引导一边介绍说。
“没想到,以前姐妹们曾经只能为家人缝缝补补的手艺,如今在家门口还能挣钱,还成了姐妹们增收致富的本领!”韩立新笑脸中透着满满的幸福感。她曾是北京某服装厂务工的村民,听到村里成立了加工部,马上过来应聘,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成为服装厂的一员。“以前在外面给人打工,吃住都要花钱,还要奔波在外。现在,从家里出发,步行3分钟就到车间了,每天都能挣到100多元……”
近年来,河北省迁安市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市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下大力解决经营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改善,在劳动力相对集中的镇、村大力扶持开办乡村微工厂,并通过“党员助企手拉手”等活动,及时有效地帮助辖区企业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振兴把好方向、做好保障,切实让农户实现“农民”变“工人”的劳动身份转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截至目前,迁安市已开办“微工厂”10000多个,在盘活农村劳动力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群众“足不出村”实现稳定增收。
编辑人:刘艳双
审核人:韩冰远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