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嵊泗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6-08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140   评论:0
内容摘要: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2年2月13日在嵊泗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嵊泗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杨 松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嵊泗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2年2月13日在嵊泗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嵊泗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杨  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嵊泗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前行、蓄势奋进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舟山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紧紧依靠全县人民,锐意进取,持续攻坚,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较好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五年年均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1亿元,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8.6%。

五年接续奋斗,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建立海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六大”产业研究组和工作专班,构筑现代海洋产业“四梁八柱”。2021年全县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8%。港航产业加快发展。正式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小洋山北作业区规划方案、沈家湾作业区规划调整方案报批稳步推进。马迹山和小洋山分别列入浙、沪自贸试验区。LNG项目储罐扩建工程建成运营,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落地嵊泗,宁波舟山储运基地启动建设。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8年破亿吨。海岛旅游提质发展。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佳县。创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和3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花鸟乡成为全市唯一省级5A级景区镇,率先在全省实现城镇村景区化全覆盖。建成离岛·十里金滩特色小镇三大项目,海岛公园建设评估位列全省第一。省级金银宿、市级精品民宿数量稳居全市首位。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2.4%。绿色渔业稳步发展。深入开展“一打三整治”和渔业“三战”行动,超额完成减船转产五年任务。升级改造渔船装备1108艘,新型材质休闲渔船占比提高到46.8%。“嵊泗贻贝”列入全国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创成省级贻贝特色农业科技园区。荣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等称号。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2%。新兴产业日益发展。基本完成“低散乱”修船企业整治、“亩均论英雄”改革、新中心渔港和绿色小微产业园区陆域围垦,为发展渔港和园区经济打下基础。全省最大海上风电项目浙能嵊泗2#和中广核嵊泗5#6#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发电,入选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6%。

五年攻坚实干,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累计实施重大项目16个、重点工程3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小洋山北侧Ab区成陆工程、C4区块围填工程、薄刀咀高端度假区陆域形成工程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G526嵊泗段改建、薄刀咀120MW光伏电站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58.66亿元,利用外资1.25亿美元。要素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建设用地903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2566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34亩。饮用水水库实现库库联网,新增海水淡化日制水能力7500吨,新建改建供水管网46公里,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正式开工。新增电网线路498公里、配变容量88.56兆伏安。建成陆岛码头9座,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新增客运航线8条,新建客轮8艘,县域内城乡公交实现全覆盖。

五年开拓创新,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累计完成119项重点改革任务。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与上海临港新片区、奉贤区建立合作机制。数字化改革成效显现,水利工程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一件事”线上惠民联办等6大应用入选省级数字化改革试点,民宿主群体“扩中共富”数据库建设入选全省共同富裕基础数据库建设试点。海岛远程办事“云上大厅”建设入选全省党史学习教育“三为”专题实践活动最佳实践案例,实现246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下沉、51项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办理。水上客运票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公开销售。养殖海域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持续推进,对3.01万亩海域确权发证,颁发全市首本农村宅基地及住房使用经营权证,完成全市首个渔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改革试点。创新做好全市首笔1.9亿元水费收费权质押贷款。发挥吴建国首届“浙江大工匠”等技能大师作用,营造创业创新浓厚氛围。开启职业教育“2+1”异地办班新模式,与四川达州合作引入24名港口机电专业学生。出台人才新政30条,引进各类人才182名。“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扎实推进,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试点改革、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医共体改革落地见效,国资国企、财政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五年辛勤耕耘,城乡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建设美丽海岛,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国字号”金名片,获得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省无违建县、省园林城市等称号。以“首创必成”的决心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入选第五批省文明县参评名单,黄沙村创成全国文明村,石柱村、边礁村创成省级文明村。“两山”发展指数百强县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六,2021年全县PM2.5平均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3%,排名全市首位。两次获授全省“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花鸟乡、雄洋社区入选全省第一批低(零)碳试点创建单位,花鸟村成为全省首批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村,新增国土绿化造林面积2300亩,获得全省首张养殖贻贝碳标签。建成7个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9个示范小区,全域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验收。完成74幢散楼和6856户民居外立面改造,打造美丽庭院2000户。培育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条省美丽乡村风景线、8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村,枸杞乡、花鸟乡成为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嵊泗渔歌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龙乡、黄龙乡成为省民间艺术之乡,7项文艺作品获省级金奖,创成2个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黄家台遗址列入2021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

五年倾情投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支出累计达10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2%,107个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县域内全面高水平脱贫,“海岛民宿嵊泗样板”省级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市级试点争先竞跑、助力共富。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7%,全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6.3%和99%。基湖村成为全市唯一上榜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创成省级“无欠薪”示范县。率先在全市实现省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完成“一沿三区”坟墓专项整治,实现乡镇火化全覆盖。省等级幼儿园和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100%,学前教育全域公办化,中考总分平均分连续三年列全市县区第一,“双减”政策有效落地。医疗卫生“双下沉、两提升”、“山海”提升工程、与沪同城医疗合作模式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开通嵊泗至上海南站和虹桥水陆联运班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渔农村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室内游泳馆、笼式足球场等文体设施,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菜篮子保供稳价作用明显。荣获省食品安全县称号。落实疫情防控精密智控要求,管控重点人员3684人,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4.56万剂次,保持疫情“零报告”。防汛防台能力不断提升,成功防御“烟花”“灿都”等超强台风。“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扫黑除恶保持全省唯一“零报告”,全域无毒、夜不闭户等治安品牌建设成效明显,连续16年获省平安县称号,夺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创成1个国家级、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夺取省级双拥模范县八连冠。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国防海防、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优抚安置等工作持续加强,工青妇、科协、工商联、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宗、统计、供销、气象、档案、史志、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五年坚定笃行,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成常态化疫情防控等12个门户跑道,贯通33个省市重大应用,打造最美海岛文旅体、“离岛E宿”两大平台。“互联网+监管”持续推进,掌上执法检查率以及风险事件处置率达100%。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95件、政协提案385件。依法推进“经济体检”,完成76个项目审计。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入选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工作、奉献力量的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嵊部队、武警官兵、消防救援指战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并为嵊泗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奋斗,我们深深感悟到,旗帜决定方向。只有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县委工作安排,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深深感悟到,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始终坚持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能拓展新空间、创造新优势、取得新成就。我们深深感悟到,民生决定民心。只有始终坚定人民立场,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汇聚起建设嵊泗的磅礴力量。我们深深感悟到,胸怀决定未来。只有始终胸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县域经济体量偏小,缺乏重大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支撑,传统发展模式和路径依赖仍然存在,持续增长动力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有限,用地、用海等资源要素制约趋紧,高质量发展动能不够强劲;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涉海涉渔等领域还有不少隐患,风险防范化解任务依然艰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与海岛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小差距;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担当精神、能力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的关键期。我们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嵊泗海洋海岛优势,主动落实系列国家战略,应时而动、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实干争先,奋力谱写新时代嵊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根据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要求,确定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坚持“生态立县、以港兴县、以旅活县、以渔稳县”总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奋斗目标是: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5%和6%。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是:

——实现生态文明高质量永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治塑行动。落实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治、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力争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海域协同治理试点。创建“无废城市”“无废海岛”,打造马鞍列岛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窗口,建成全域美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县域能源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设低碳岛研学实验基地和新能源转化示范区,打造长三角首个国家级“零碳”海岛。到2025年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不高于1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维持在97%以上,新能源利用比例提高到20%以上。

——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长三角一体化海上示范区建设。发挥好国家战略“重要节点”区位优势,主动参与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浙沪合作建设洋山自贸港,推进实施小洋山北侧内支线码头、南侧集装箱码头、BD区块海域围垦等重大项目。推进大小洋山一体化开发,建设小洋山经济开发区。谋划发展舟山北部海事服务基地。做大做强油气储存、分拨、交易等业态,建设国际油气储运基地。深度参与江海联运服务,构建现代化江海联运集疏运体系,力争到202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5亿吨,海运总运力突破100万载重吨。推进马迹山港向加工贸易港转型,拓展铁矿石贸易,突破保税、仓储、配矿、保值等衍生业务,建成宁波舟山储运基地。对标大产业大项目,谋篇布局徐公岛、小黄龙、北鼎星等重点岛屿开发建设。

聚焦国际海岛旅游典范区建设。推动旅游产品向体验型转变、旅游景点向全域打造迭代、旅游服务向综合服务升级,海岛旅游淡旺季有效突破,力争到202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5%以上。创建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全省最美海岛公园。错位发展泗礁微城旅居岛、嵊山枸杞蓝海度假岛、花鸟国际艺术岛、黄龙渔俗风情岛、洋山运动休闲岛,构建以民宿聚落、民宿综合体、精品民宿为主的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到2025年建成5个高端民宿聚落、15家以上民宿综合体、150家以上省市等级民宿,迭代升级40%以上普通民宿,成为全省海岛民宿产业发展标杆区。打造康养联合体,建设马关康养度假区,建成长三角旅居康养目的地。发展文旅新业态,扩大数字文旅消费规模,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大文旅产业链。健全贯穿涉旅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监管执法机制,构建健康发展的旅游业生态圈。

聚焦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区建设。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增强渔业保障能力,重筑渔业发展空间,力争到2025年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速4%。推进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引导发展资源友好型捕捞方式,推进渔船管理和生产经营向公司化转型。建设贻贝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繁育基地,创建国家级原良种场。推进贻贝标准化养殖、深远海智能抗风浪网箱、海上风电+海洋牧场、南美白对虾繁育基地等项目,实现海水养殖科技智能化、品种多元化。建设新中心渔港渔业综合产业园区,打造水产品冷链仓储加工配送中心,构建面向长三角的冷链物流网络,建成现代化综合性渔港经济区。创建省级海钓示范基地,建设嵊山国际海钓岛。加快休闲渔船更新改造,培育4家以上休闲渔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聚焦工贸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工贸产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亿元,社会消费品总额年均增长8%。建成绿色小微产业园区,提升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等海岛特色工贸企业,建成一批以中交洋山海工基地为代表的临港工业项目。优化县域商贸业布局,实施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升级,培育数字生活、文旅服务、渔获外销、新零售等电商企业和平台。大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支持专业承包企业走“专精特”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建设百万级海上风电基地,加快形成清洁能源循环产业链。实现嵊泗1#、3#、4#、7#等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投运,推动海岛光伏、氢能开发试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构建海岛GEP核算体系,建设“两山银行”“生态账户”,培育发展生态产品,打通生态价值转换渠道。建设枸杞碳汇渔业示范区,建成一批海洋蓝碳示范项目、试验基地。

聚焦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抓好“六大”产业重大项目推进,谋划招引落地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优质项目,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0亿元。做好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发展水陆空特色交通,推进蓝色岛链建设,完善外畅内联的交通网络,形成南连舟岱、北通上海、融入长三角都市圈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布局以5G为代表的信息网络设施,打造多源联供、内外循环高品质水源网、多元融合现代化智能配电网,建成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管道燃气工程。加强国资平台资本运作能力,做优做强国有企业,优化投融资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市场活力,更大力度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实现改革创新高质量引领。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撬动作用,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干部思维模式变革创新。率先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完善收入和财富分配、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县域一体化发展等机制。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全覆盖的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谋划新时代与沪同城战略,以主动开放的姿态全方位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对接。深化浙沪综合海事服务一体化研究,寻求港政航政和口岸监管政策突破,打造国际国内集疏运枢纽节点,构建陆海内外联动、南北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创建长三角地区人才疗休养和实践实训基地、海洋测试基地、海洋产业产学研转换基地,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海洋科技领军人才、战略性产业高端人才,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分层分类抓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金融创新在共同富裕中的经济托举作用。提升以县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教育、医疗、规划、市政、水务、绿化等多领域改革成效。探索渔农村宅基地、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海域使用权改革,力争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65%以上。

——实现美丽海岛高质量建设。建设美美与共、底蕴尽显的“山海城”。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县域风貌总体规划、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推动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和美丽城市高效联动,促进岛屿组团式发展。高品质推进县城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和风貌,建设智慧岛城和未来社区,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统筹推进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建设马关城市“副中心”,稳妥转移集聚非城市功能,推动青沙区域与县城互联互通,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现渔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打造新一轮高标准“整洁村庄”。加快建设未来乡村、数字海岛,打造一批新时代美丽乡镇、美丽小岛、美丽风景线、特色精品村和美丽庭院,创成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

——实现民生事业高质量供给。推动共同富裕各项任务走在全省前列。聚焦“扩中”“提低”改革,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低收入群体增收三大计划,落实“海岛民宿嵊泗样板”省级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任务。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在1.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2%以内;10—50万家庭可支配收入群体、20—60万家庭可支配收入群体占比分别达80%、40%左右。科学制定县域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谋划调整县域小学布局,推进主要岛屿幼托一体化办园,建成西城区幼儿园,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深入实施健康嵊泗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巩固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成效,优化与沪同城医疗合作模式,力促医疗卫生服务深度融入长三角。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深化“1+8+X”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和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建立以县域为主体的“机构+居家”精准养老服务体系,推进社会化养老长效运营,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探索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模式,推广偏远海岛“幸福驿家”服务,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成嵊泗县体育馆等标志性场馆,建设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新空间,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实现治理体系高质量健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控大平安机制,防范化解经济金融、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等领域风险挑战。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落地落实疫情防控“七大机制”,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资源、能源、粮食安全保障。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深化多领域安全生产“遏重大”成效,全力抓好渔业安全生产,建立完善务实管用的管理和执法机制,抓好渔业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深化“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打响“海上枫桥”“东海渔嫂”品牌。高水平建设法治嵊泗,加快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机制化常态化,构筑现代警务体系,创新涉网新型犯罪防范打击机制,成为全国治安首善之地。

三、2022年政府工作安排

五年看头年,开局最关键,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力争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4亿元,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生态立县为引领,擦亮绿色发展新底色。

筑牢生态屏障。完善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调整完善工作。通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复核,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保护修复试点建设终期效果评估。持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新增国土绿化造林面积420亩。坚决抓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全面完成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推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增殖放流各类苗种6亿单位。

加强生态保护。持续推进“水、气、土、废、塑”治理攻坚。加大海陆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主动参与长江口区域联保共治。编制近海海域海洋生态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养殖泡沫浮球替换整治,大力推行养殖标准化建设,完善水源地日常巡查管理机制。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落实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强化土壤环境全过程风险防控,创建“无废海岛”,力争获得省级“无废城市”命名。加快建成泗礁本岛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处置场。

促进绿色发展。编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启动碳达峰评估、碳中和可行性途径研究。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抓好花鸟乡、洋山镇雄洋社区低(零)碳试点创建。开展海岸带GEP核算省级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系统梳理以海洋碳汇为主线和亮点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谋划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参与市场交易机制,积极争取生态补偿收益。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推广分布式能源应用于大型公共设施,加快工业、旅游业、渔农业生态化转型。开展节能节水专项行动,大力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二)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

壮大港航产业。落实《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加快促成小洋山北作业区和沈家湾作业区规划报批。全力推进上海LNG站线扩建、洋山国际中转物流园区、中交洋山海工基地、马迹山港2000万吨混矿等一批重大项目,服务保障宁波舟山储运基地建设,协调推进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支线码头、LNG加注与过驳平台项目。实施新一轮航运业发展扶持政策,争取更多二程运输份额,力争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0500万吨,海运总运力达到80万载重吨。抓住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修订契机,争取县域主题功能岛布局等重大战略需求纳入总规。

提升旅游产业。加快建设省级海岛公园样板区,争创嵊山镇、枸杞乡省级4A级景区镇,打造“山海奇观”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升级六大主题岛屿品质,实施嵊山满咀头、黄龙东咀头高端民宿聚落项目,大力推进雷孟德旅游项目、花鸟“到灯塔去”项目。出台民宿聚落发展指导意见,发展民宿综合体3家以上,省市级等级民宿达100家以上,主题民宿、精品美宿占比提高到35%以上,实施普通民宿提升行动。拓展跳岛游、研学游,引进海岛探险、游艇帆船、水上飞机等新业态,开发海上诗路主题游线,谋划落地具有海岛辨识度的特色文旅项目。丰富泗礁本岛淡旺季业态布局,培育“百县千碗·嵊泗渔味”体验店,探索开发海岛温泉产品,推动旅游与文体、研学等业态融合。实施黄家台遗址保护工程,打好“海上良渚”历史文化牌。实施旅游服务“软实力”提升行动,开展涉旅服务业联合整治,加大旅游旺季联合执法力度,着力维护旅游市场良好秩序。

做精现代渔农业。扎实有序开展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出台扶持政策,确保渔民“减得下、退得出、转得好”。推进捕捞渔船公司化管理试点,落实全省“千船引领、万船整治”工程任务要求。启动新中心渔港南港区水产品交易市场、物流仓储中心及东港区渔业后勤保障基地建设。推动贻贝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建设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二期工程。打造绿华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项目,实现“渔光互补”项目全面投产。设立萧山机场海产品印象店,制定海产品标准化体系,打响“百年渔场”海鲜品牌。制定海钓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标准,创建全省海钓规范化示范基地。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和耕地“两非”整治,建设工厂化蔬菜基地。

转型工业与建筑业。深化“亩均论英雄”、岸线效益论英雄改革,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全面开展亩均税收低于5万元企业整治提升,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培育适宜海岛发展的工贸企业,改造提升修造船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达1500万元,全社会R&D经费同比增长15%。高质量发展建筑业,支持企业开展资质升级和增项,引导开展多元化、外向型经营,力争培育龙头企业2家,建筑业总产值增长20%。

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强与清洁能源产业联合体合作,加快洽谈风能风电装备制造、光能光伏组件制造、绿电制氢等项目,招引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嵊泗7#海上风电场项目,加快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进度,建成薄刀咀120MW光伏电站,开展波浪能等新能源示范应用。做好全省首张贻贝碳标签文章,启动蓝碳试点,争取纳入国家海洋局蓝碳项目。编制县域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整合提升县电商产业园,培育一批乡村两级电商孵化点,支持传统商超、旅行社和民宿开展电商销售。

(三)以项目攻坚为中心,激发争先赶超新动能。

抓好招商引资。制定落实“六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产业谋划研究。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招引一批”的思路,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滚动实施体系,绘制产业招商地图,聚焦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深化“一把手”外出招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突出产业部门牵头招商、要素部门提供保障、属地乡镇服务落地的职责。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挂帅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行动计划、一张任务清单“五个一”项目落实机制,挂图作战、全过程跟踪项目推进。力争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0亿元,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落地10亿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个、1亿以上产业项目5个。

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抓好政府性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安排政府性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165个。建成泗礁岛车客渡码头、G526嵊泗段改建工程、菜园镇海水淡化厂等重大项目。大力推进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海上段、嵊泗旅游交通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管道燃气、沈家湾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剑门交通码头等工程,加快绿色小微产业园区和新中心渔港南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采取专班运作、现场办公、排名晾晒、末位亮相等方式,构建凸显实干导向的考评督导机制,推动续建项目加快实物量投资释放,新建项目开工率一季度达到35%,二季度达到65%,三季度达到90%、力争全部开工。

强化要素保障。抢抓政策机遇窗口期,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土地保障和能耗单列。开展专项债券项目储备,适度超前布局一批基建项目,完成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任务。建立产业发展、项目落地要素保障清单,构建“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储备库机制。编制县域和嵊山枸杞、大小洋山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力争盘活低效土地50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亩、盘活存量土地50亩。启动双龙大桥前期工作,开通嵊泗经岱山燕窝山至宁波班线,新造客滚轮1艘。推进嵊泗第二回路联网工程,打造嵊泗东部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争取投运配电网28个,改造10千伏线路39.2公里、配变容量2.9万千伏安。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减负强企政策,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高效推进第三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大“小升规”企业扶持力度和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开展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领域违反公平竞争的不合理限制。优化金融、能源、交通、公用事业等行业涉企服务,推进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完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政商交往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以创新开放为抓手,厚植转型发展新优势。

锚定创新引领。高效运行数字化改革门户和五大系统综合应用,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2.0版。围绕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岛管理、应急管理等领域,做好特色示范应用场景衍生开发和迭代升级,推进港口、文旅、渔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完成水利工程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省级应用试点建设,建好民宿主群体“扩中共富”数据库,力争更多应用纳入省级试点。整合政府产业资金,围绕共同富裕、双碳战略、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等领域提质扩能,发挥引领撬动作用。实施科技创新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机制,提升产业科创能力。加强与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合作,争取嵊泗海洋海岛研究中心落地。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提升高校毕业生回嵊率。

扩大开放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海洋强省建设,建立完善新时代与沪同城多层面对接机制,推进港口开发、能源利用等领域全面合作,做深做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小洋山经济开发区,争取调油供应、LNG冷能利用、船用LNG水上加注等业务进驻。建设洋山海事服务基地,承接国际海运、海工配套、风电维护等功能。推进绿华锚地港政航政、口岸监管、海事管理一体化进程。加强浙江自贸试验区马迹山片区建设,探索首创性和差别化政策改革。谋划打造省内“产业飞地”“科创飞地”。

推动改革攻坚。秉承“系统集成、多跨协同”理念,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152”体系和“141”体系贯通,推动各领域改革。健全收入增长和财富分配合理调节机制,争取更多省市共同富裕改革试点。系统推动人口政策落地,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推动实施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做实“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升“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成效,推进政务服务均等化。深化养殖海域、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培育建设闲置农房盘活示范区。实施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竞争性建设项目,研究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财税政策体系。试点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

(五)以美美与共为主题,打造美丽海岛新样板。

提升县城品质。举全县之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倾绣花之功完成20项整治提升任务。以县城有机更新为抓手,全力推动城市生态修复、市政设施提升等8大攻坚行动,高标准推进县城扩容提质。精心打造入城门户、美丽海湾和滨海绿道,加快推进主要道路品质提升,建成山地公园和5个口袋公园,形成通山达海、环岛连通的绿道慢行系统。推进老旧公房整治和西城区安置房建设,整治改造危房8幢、老旧住宅11幢。做好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安置房项目前期工作,试点启动东绿华岛、东库岛居民搬迁,完成马迹新村安置房散楼改造工程。

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优化渔农村环境卫生考核机制,持续推进“厕所、污水、垃圾”革命,建成省级星级公厕6座,实现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试点开展垃圾智能分类投放工作。创建“碧海蓝湾、海韵金滩”共同富裕示范带,完成美丽乡镇、美丽小岛、美丽风景线年度创建任务,打造嵊山、洋山美丽城镇,抓好田岙、黄沙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深化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启动建设浙江文化标识“嵊泗渔歌”培育项目,挖掘海洋历史文化标志性元素,打造“海味”文化精品。大力实施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竞争性机制,探索构建利益联结模式,确保相对薄弱村全部消薄清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强城乡活力。深化“放心消费”行动,制定实施提升传统消费支持政策,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科学编制商贸布局规划,推进滨海景观大道、航海广场、金沙广场、各乡镇街区业态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打造2个以上消费新场景。加强社区商业、渔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镇和重点行政村5G信号全覆盖,试点建设数字商业、智慧商区,做大数字新生活规模。优化提升传统节庆、赛事质量,举办国际海钓大赛,拓宽节庆、赛事消费渠道。

(六)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共创宜居宜业新生活。

促进生活富足。扎实推进“扩中”“提低”行动,精准识别和摸清扩中提低重点群体底数,探索制定针对性增收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增收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推进“海岛民宿嵊泗样板”省级缩小收入差距领域试点,实现从发展型向共富型模式的转变,力争民宿户均收入增幅10%以上。丰富“离岛E宿”数字化应用功能,对接匹配线上看景看房、民宿申报审批、政策申请等服务。启动民宿共同富裕示范基地创建,培育海岛民宿人才20名,培训民宿管家350名。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000人。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争开发公益性岗位100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技能提升计划,新增技能人才800名。扎实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缴费提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工作。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城乡居民低保年标准提高至1.1万元以上。

优化民生保障。实施“县中崛起”行动,落实省内教共体结对,培育“小而优”海岛教育新生态。加快乡镇普惠型托幼一体化建设,建成投用洋山幼儿园,开工建设西城区幼儿园,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加强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推进“幸福驿家”和海岛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花鸟乡医养结合卫生院,建成中大朗颐(嵊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黄龙北岙村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失能失智照护中心规范化运作和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行以空巢、留守、失能、重残、失独老人为主要对象的居家社区探访关爱制度。建立县人民医院标准化胸痛、卒中、创伤三大医疗救治中心和检验、影像、病理三大医技共享中心,完成急诊ICU建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项目,加快建设五龙乡平战结合卫生院。实施美好文化生活提升行动,开工建设县体育馆,启用东海渔场博物馆、海洋文化体验馆,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

确保社会稳定。全面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工作,严格落实动态清零精密智控“七大机制”,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水平。深化“遏重大”攻坚战,持续排查整治涉海涉渔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压紧压实各级渔业安全监管责任和船东船长主体责任,彻底扭转渔业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健全基层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深化“五社”联动,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整体能力提升行动,深化“全民心防”整体格局。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建一批“零发案”社区、“零发案”海岛。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严厉打击防范海上走私违法行为。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始终做到党委有号召、政府见行动,人民有期盼、政府有回应,用实干实绩诠释对党绝对忠诚。

坚持改革进取,建设创新政府。全面加强学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工作本领,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变革性组织建设,持续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加快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

坚持依法履职,建设法治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落地落实。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司法监督、统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担当有为,建设实干政府。把抓落实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办实事求实效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一抓到底,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完善容错纠错、正向激励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坚持为民清廉,建设服务政府。坚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关切和期盼。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日常公用经费压缩5%以上,一般性项目支出原则上按年初预算数压减10%。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优化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使命呼唤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嵊泗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海岛县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相关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