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在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 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具挑战的大考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1】工作,全面落实“六保”【2】任务,抗击疫情汛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2%。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决战决胜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精准有效。深入开展“四季攻势”【3】,高效推进“十大工程”【4】,投入资金495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47个,剩余394名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5】及饮水安全,1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发放助学补助2821人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健康脱贫政策覆盖率均达100%,改造危房60户,242户贫困户饮水提升全面完成。污染防治坚决有力。28项“3+22+N”年度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实施污染整治项目15个。常态化抓好“五控”【6】工作,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3.9%,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3.2%。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持续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建成运行乡镇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6个。推深做实“林长制”,完成造林2500亩,创建省级森林村庄1个。全力抓好禁捕退捕工作,取缔“三无”船舶316艘,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0起。风险防控坚定有为。化解政府性债务1.8亿元,政府债务总体可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落实金诚担保公司高质量发展及其在铜陵农商行担保贷款化解方案,加大清收清偿、打击恶意逃废债等工作力度,金诚担保清收清偿到位资金2427.6万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二)多向发力提速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巩固工业主导地位,推进规模企业培育“两转一保”【7】,新进规上工业企业8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2个,有色金磊灰岩矿项目开工建设,富鑫钢铁高炉提标升级改造加速推进,海螺数字化矿山项目建成投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天籁之音、煜辰磁材、生荣整机组装等项目竣工试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2%。现代服务业要素不断集聚,新增限上服务业企业4家,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8%;“汐有”电商产业园企业达27家,全区网上零售额增长29%;顺丰快递二级中转中心建成运营;大通古镇旅游逐步复苏。现代农业提能增效,新建8000亩高标准农田,实施水利工程项目12个,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0.1%;新增农业龙头企业37家,获评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2家;创建绿色食品认证企业9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1家,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枫瑶牌”虾稻米荣获第四届中国渔博会金奖。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市重点工程新开工项目22个、竣工17个,完成投资42.3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新开工16个、竣工8个,完成投资24.1亿元。新增5000万元以上入库项目34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6个。增强要素保障,完成补充耕地643亩;加快征地拆迁,完成征收项目16个,征收面积2214亩;新增专项债券资金3.2亿元。创新动能逐步增强。新增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2件,增长40.8%;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8】2家。丰泽建材获批国家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新能科技荣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抓实招才引智,引进高层次人才5名。
(三)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全面提升。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先行工程、江北港铁路专用线、G347无为至普济圩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新修农村道路64条,建设“四好农村路”【9】207.8公里,完成31.5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11.9公里,金川东路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加快推进南部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17个老旧小区实现雨污分流。改造老旧小区3个,新增准物业管理小区2个。推进市容环境改善,拆除违法建设5212.8平方米,全区7条主干道和大通、桥南实行网格化城管执法。落实“无废城市”【10】建设试点任务,新建建筑垃圾处置点8个,建筑垃圾处置实现闭环管理。乡村面貌显著改善。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理整治。做好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和耕地督查整改,整改图斑12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900余吨,完成改厕8848户,治理农村黑臭水体8条。创成省级美丽乡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1个。
(四)靶向破题提领改革开放。重点改革不断深化。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制定出台《深化郊区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办照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时。推行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73个村(居)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村(居)达63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网一门一次”【11】改革取得新突破,区镇村三级6274个服务事项上线“一网通办”平台,全程网办总量达78.7万件,7×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确保政府办事“不打烊”。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区各类商事主体达1.2万户,同比增长14.7%。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1.4亿元,兑现企业政策资金2487万元。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实施“双招双引”首位工程,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成功引进铜亮电子、鸿展光电等产业类项目32个。全年新入省库亿元以上项目33个,利用省外内资75亿元,外商直接投资6505万美元。加强铜陵外贸码头、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新增外贸实绩企业4家,完成进出口总额9500万美元。
(五)全面迎战疫情汛情大考。全力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面对疫情冲击,迅速建立高效运转的指挥系统和四级防控体系,50个城镇小区、1205个农村自然村组全部实行全封闭管理。严格落实交通管控“六有、三规范”【12】标准和社区管控“一专班、两落实”制度,全区未发生一例确诊病例。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毫不放松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奋力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面对特大洪涝灾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急出动救援抢险力量10.7万人次,转移安置3068人,成功防御长达52天的梅雨期、9次强降雨侵袭、枫沙湖持续超警戒水位65天的险情,全区上下同风共雨,军民携手同舟共济,守住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底线;汛中开始谋划、汛后迅即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四启动一建设”【13】工作,实施水毁重建及修缮项目163个,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
(六)共建共享提高民生福祉。民生保障持续强化。实施32项民生工程,建成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8个,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9%。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3082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7497.9万元。建成养老服务三级中心16个。完成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完成棚户区改造680户,新建安置房155套,改造农村危房140户。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所幼儿园开园,周潭中心幼儿园成功创建市级一类园;建成乡村智慧学校7所,完成10所学校的薄弱改造及能力提升;首次中考保障圆满完成。与铜陵市立医院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定区级非遗项目6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全面完成。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科学普及、防震减灾、消防救援、粮食安全、政务公开、史志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关工委、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得到新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六清”【14】行动,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5个。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七五”普法圆满收官。健全完善区级领导接访、约访、下访机制,稳慎处理特殊群体利益诉求,未发生集体进京赴省上访。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向好。创新“片警式网格化+智慧”监管模式,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深化“平安郊区”建设,加快江北区域“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
一年来,全区政府系统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大力开展深化“三个以案”【15】警示教育活动,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精文减会推动基层减负提效,推行督查机制破解落实难题;带头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把法治建设贯穿到底,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合法性审查实现全覆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区人大建议87件、区政协提案53件,办复率100%。把廉政建设挺在前面,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政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为“十三五”收官作出积极贡献。回首过去五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郊区目标,把握大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这五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1亿元,是前五年的1.5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年均增长7.6%。累计建设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0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5个、竣工项目66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亿元,是前五年的1.2倍。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绿色建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光电信息产业链雏形初显,电商经济、文旅产业加速发展。
这五年,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呈现新局面。G347普济圩至枞阳段全线贯通,S221横港至大通段建成通车。改造棚户区4611户,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夺取宝山区域环境整治全面胜利。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2个、市级美丽乡村10个。扎实开展“三大一强”【16】专项攻坚行动,重点领域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这五年,全面小康亮出新成色。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坚持尽锐出战,完成10个贫困村出列,7621户22065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减贫任务。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空壳村”“薄弱村”全面消除,乡村振兴渐显“芳容”。
这五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先后实施改革举措90余项,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233户。“双招双引”掀起热潮,引进亿元以上项目内资315.4亿元,年均增幅13.8%,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年均增长11.6%。获批全省长江沿岸首个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有为应对常态贸易摩擦,实现进出口总额4.2亿美元,年均增长7%。
这五年,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实施民生工程164项、区级配套资金7.5亿元。坚持把稳就业摆在首位,城镇新增就业11686人。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115元,年均增长9%。教育资源整合提升成效明显,投入资金1.1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铜山、安铜、普济圩社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顺利完成。郊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周潭汤家墩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评中国好人5人、安徽好人9人、铜陵好人35人。
各位代表!从来没有等得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精彩。过去五年的奋斗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深刻感受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科学把握区划调整后区域发展新格局,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让跑项目、抓项目、上项目成为最强音,靠项目增后劲、增效益;必须坚持以实干担当为遵循,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用实际行动把奋斗目标变成美好现实;必须坚持以共建共享为目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区部队、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郊区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企业数量不多、项目支撑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城乡配套功能不够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有待提升;优质资源供给不够充分,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保障领域还存在短板;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专业素养、担当精神和创业劲头还有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区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根据《中共铜陵市郊区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区政府组织编制了《铜陵市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锚定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安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围绕建设“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郊区,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明确了今后五年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到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预期目标,我们将奋力打造“三区一地”【17】:
——打造富有特色的产业强区。坚持“工业立区”战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14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90亿元。突出产业培育引领,加快绿色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围绕光电信息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推进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依托郊区发展基础、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培育发展现代物流、农产品贸易加工、文旅康养等产业,建设具有郊区特色的产业强区。
——打造跨江发展的现代新区。抓住区划调整机遇,以澄英高科技园区、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及 G3 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建设为契机,聚焦一江两岸融合发展,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荣,产业与人口同步聚集。始终把江北三镇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奋力打造跨江发展的现代新区,开启郊区发展新篇章。
——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城区。以城市为龙头,以美丽乡村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保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南北片区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布局,强化全域环境建设,形成南北协调、城乡联动发展格局,构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良、绿色文明”的城乡体系。
——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高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升民生工程精准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医疗、教育、卫生等设施建设,推动平安建设巩固提升,实现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让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区委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三区一地”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初步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略高于GDP增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产业升级,拓展高质量发展新增量
做强主导产业。聚焦建设富有特色的产业强区,强力推动绿色建材、光电信息、现代物流、农产品贸易加工、文旅康养“五大特色产业”裂变延伸。围绕绿色建材产业提质增量,加快有色金磊灰岩矿开发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铜山碳酸钙加工、海螺骨料加工、富鑫特种钢材和废副资源综合利用及铜化磷石膏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投产富鑫高炉提标改造项目。围绕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主攻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加快驰橙智能终端、纳洛米特金属粉体等项目建设,确保正弦半导体、宝维智能等项目顺利投产。围绕现代物流产业科学布局,以横港物流园为依托,完善顺丰快递二级中转中心功能,加快汐有冷链仓配中心建设,推进海螺大型物流产业园、富鑫综合物流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以江北港区谋划建设为契机,提前做好谋篇布局,探索实践以港口为核心的“前港、中园、后城”港产园融合发展新模式。围绕农产品贸易加工产业龙头带动,积极服务普农集团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中储粮进口粮油储配加工项目对接争取。围绕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大通古镇风景区产业类项目尽快突破,深度谋划推进陈瑶湖、枫沙湖片区“月神湾”文旅康养项目,变“山水资源”为“美丽健康经济”。
提升基础能级。开展新一轮技改升级工程,实施海螺五条线提产节能改造等25个技改项目,全年技改投资增长不低于5%。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培植一批专精特新的单项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
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富鑫钢铁联合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组建特殊钢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家。健全完善人才“引留育用”机制,实施“百川工程”“暖阳工程”,为各类人才在郊区创新创业解除后顾之忧。
(二)聚焦项目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区领导包保重点项目等制度,推行“双周调度、季度点评、半年观摩”推进机制,持续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计划实施市重点项目66个,开工15个,竣工10个。突出抓好产业类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谋划、落地、建设、投用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确保威博电子LED模组、宏泽智能制造、金舜数码液晶温控器等一批产业项目顺利实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全年实际到位内资81亿元。建立链长制招商引资机制,大力实施产业链项目招引,全力推动宸睿通信智能终端制造、宇思鸿LED封装显示等项目签约落地,加速形成产业集群。突出招大引强牵动,瞄准“3类500强”【18】,开展专业化、集群化、精细化招商,抓紧与中储粮、宝能、深圳全域通等重点意向企业的对接洽谈,推动在谈项目取得突破。
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认真对标国省投资政策导向,加强工作对接沟通,谋划储备江北港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
(三)聚焦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聚力改革攻坚。打好“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组合拳”,优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实施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政府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进政府权责清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区属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监管,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区镇村三级流转服务体系。
强化开放合作。提升园区发展“首位度”。深化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两年上台阶、发展求突破”目标,全面实施提档升级行动,建成民兴、滨溪等六条道路,完善园区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多渠道解决企业外来员工住宿问题,完成大通工贸园土地征收600亩,探索“标准地”【19】改革试点,推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首席服务官等制度,完成经开区企业孵化器三期建设,力争一众液晶显示模组、熊本智能终端及零部件生产、展腾光电背光源等20个项目签约,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提高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运营效益,发挥“汐有”电商产业园作用,引导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支持生荣科技、威博电子、驰橙智能科技等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促进外贸稳中有升。
营造亲商环境。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服务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强化与省、市属国企的战略合作。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推深做实首问负责制、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开展突出贡献企业和星级企业评定,跟进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保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办理”,提速项目审批。严查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亲商安商投资环境。
(四)聚焦城乡融合,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调整“三区三线”【20】布局。加大土地例行督察发现问题和历年“挂账”问题整改力度,持续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逐步实现历史违法违规问题“清零”。高质量完成全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主动跟进澄英高科技园区规划建设工作。
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持续完善交通体系。积极服务G3长江公铁大桥、江北港铁路专用线、G330铜陵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G236青通河大桥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完成棚户区改造180户,加快建设金川东路,更新城市排水系统,南部城区21个老旧小区实现雨污分流。继续抓好市容市貌整治,加大重点区域管理力度,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推进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深化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营造优美整洁的宜居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农村公路37.9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0公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沙池站、王套站、红旗站,加快实施汤沟河治理、普济圩环圩干渠防洪治理等项目,如期完成横埠河左右岸堤防加固工程建设。深入谋划对接江北区域电网系统升级改造、燃气接入等项目,建成运行老洲江北水厂,着力补齐江北区域供水、供电设施短板。
加强全域生态建设。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丽长江(郊区)经济带,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加快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着力解决散货堆场扬尘、焚烧秸秆等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保问题,确保PM2.5、空气优良率达到市控目标。深入实施河(湖)长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横港片区水体治理,南部城区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辖区内固废、危废管理,加强土壤监测和污染源风险防控。严格落实林长制、山长制。推进“智慧环保”建设,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继续落实渔民退捕转产各项政策,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持续巩固长江禁渔成果。
(五)聚焦乡村振兴,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21】,持续跟踪脱贫户、边缘户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切实防止返贫致贫。深入推进“四带一自”【22】产业扶贫,计划培育产业扶贫园区12个,实施村集体特色种养产业发展项目52个。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解决弱劳力就业问题,兜底保障基本生活。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两项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抓好8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4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老洲永久圩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陈瑶湖万亩圩口排涝泵站等项目建成投用,守住管好“粮仓”。以市场为导向,倡导“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生姜、食用菌、优质糯稻、生态畜禽、有机茶、果蔬等特色农业。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加快稻渔综合种养智能化养殖示范基地、中丕农业旅游康养等项目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实现农业外延增值。注重农业品质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新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8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个、美丽自然村庄17个,确保老洲罗墩、陈瑶湖高桥、周潭施湾顺利通过验收。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成改厕2300户,推动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向大通等地延伸,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继续达100%,开展“巾帼靓家园”“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办好乡村旅游节会活动,加快“美丽乡愁”向“美丽经济”转换。
(六)聚焦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倾力保障民生民计。实施好省市民生工程,抓好“为民办实事”和“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建设。落实稳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完善覆盖全民社保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帮助困难群众。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筹建3所幼儿园,改造7所中小学基础设施,完成江北三镇教育城域网建设,积极创建智慧学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建好村医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健康素养促进项目7个,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全区文保单位和非遗项目普查,推进乡镇“三个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筑牢公共安全防线。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守政府债务管控底线,落实金诚担保不良债务化解方案,加大依法清收清偿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打造“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平安郊区”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启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推进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服务O2O【23】服务。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启动“八五”普法。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大力构建“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完成新一届村(居)和社区“两委”换届。全力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统筹推进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兵员征集、双拥优抚等工作。支持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工商联等开展工作,统筹抓好统计、审计、史志、档案、科普、融媒体、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国家安全、消防安全、防震减灾、防汛抗旱、公共资源管理等各项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前景美好,重任在肩。我们将全面落实勤政为民、廉洁务实的要求,着力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守忠诚从政。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确保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加强政府党组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坚定的政治信仰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强化依法守规。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
磨砺实干担当。按照总书记增强“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的要求,当学习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谋抓手型事项。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要求,努力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坚持以求实之心谋事,积极思考能落地、有实效的事项,主动把谋划思考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路径。进一步找准抓手,深入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比一争”【24】活动,鼓励经开区在全省考核位次前移,乡镇办以比学赶超,焕发争先进位斗志。健全激励引导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为、善为、有为者撑腰。
永葆清正廉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委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国企国资、财政资金等重点领域监管,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持之以恒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
各位代表!百年征途谋新篇,继往开来启新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奋进新时代,迈向“十四五”,谱写新篇章,为加快建设“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郊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注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四季攻势: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实施的“春夏秋冬”四季攻势。
【4】十大工程:产业脱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生态保护脱贫工程、智力扶贫工程、社保兜底脱贫工程、健康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社会扶贫工程。
【5】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6】五控: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
【7】两转一保:铜陵市为培育工业经济新动能,进一步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发展力度,开展的“新设企业转规上、小微企业转规上、临退企业保规上”行动。
【8】“专精特新”企业:即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9】四好农村路:指符合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等要求的农村公路。
【10】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11】一网一门一次:即企业和群众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12】六有、三规范:即有标识、有外地来铜车辆检测专用通道、有三支队伍(交通、公安交警、属地卫生)、有检测设备、有留观场所、有宣传氛围,做到规范检测、规范登记、规范报送信息。
【13】四启动一建设:即启动水毁设施修复、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受灾农民和农业经营大户政策支持、防止农户因灾致贫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谋划推动城乡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4】“六清”行动:扫黑除恶“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伞网清除”、“黑财清底”、“行业清源”。
【15】三个以案: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
【16】三大一强: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
【17】三区一地:建设富有特色的产业强区;建设跨江发展的现代新区;建设山清水秀的生态城区;建设宜居宜业的幸福高地。
【18】3类500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500强。
【19】标准地:指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亩均税收等指标出让使用权的国有建设用地。
【20】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21】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2】四带一自:即各类基地(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模式。
【23】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即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24】三比一争:比项目、比增量、比服务,争先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