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菜单加载中......
  • WAP手机版
工作报告

江门市蓬江区2022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8-27   作者:中国县域   来源:政府官网   阅读:63   评论:0
内容摘要: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工作回顾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

江门市蓬江区2022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支持下,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1]、市委“1+6+3”工作安排[2],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832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257亿元、增长20.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318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260.7亿元、增长9.2%,外贸进出口总额500.6亿元、增长2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31.4亿元、增长3.4%;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排名全市前列,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保持全市第一。全面完成区人大票决的十项民生实事。

2021年,我区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入选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100强,成功创建全国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中华诗词之区,江门甘蔗化工厂(旧址)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启明里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获评首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成功创建第三批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蓬江产业园获评全市唯一的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健康食品),紫茶小学和范罗冈小学两个教育集团获评首批省级优秀教育集团,良溪村获评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江门开埠历史文化游径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

一、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坚持科学谋划,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加快推进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食品、摩托车及零配件等“3+2”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39亿元,同比增长23.8%。主动对接广佛、深莞及港澳等地区和行业协会、平台机构,成功引进高盛云谷、京东智能电商产业园等计划总投资超209亿元的27个项目,稻兴智能科技产业园、优异达智能装备生产基地等计划总投资超456亿元的69个项目动工或投产。

平台建设迈入新阶段。高标准规划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加快推进5000亩先行启动区前期工作。蓬江产业园跻身珠西300亿元园区之列,盘活闲置用地194亩、拉动投资超17.1亿元。打响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战,杜阮子绵村级工业园动工,荷塘康溪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一期建成并引进项目49个。

“软硬联通”拓展新领域。南沙港铁路货运线路建成通车,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江门段)征地拆迁全面启动,广佛江珠城际蓬江段前期工作加紧推进。推行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实现港澳企业、居民不出关办理403项事项,与广州天河、深圳宝安、佛山顺德318个事项“湾区通办”。落实港澳居民保障政策,1151名随迁子女在我区学校就读,超7400人次领取各类保险待遇。

科技引领发挥新作用。PCT申请量增至44件,有效发明专利1348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9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10家,均排名全市前列。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1411人,新增省博士工作站3家、增量连续2年排名全市第一。支持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天地壹号、四方威凯、道生科技等企业共建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落地。

二、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协调,主城区区域影响力更加突显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谋划投融资工作,成功争取新增专项债项目11个、共22亿元,居全市前列。建成迎宾西路延长线、双龙大道改造等项目,迎宾大道道路品质提升工程获评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加快城市数字化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1502座。天沙河碧道、西江碧道等4条共62公里碧道全线贯通,建成丽苑、迦南等口袋公园,完成13个社区39个老旧小区改造和18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升龙舟山森林公园大西坑片区、中山公园、潮头公园等公园和18个村居公园的基础设施。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长效机制,顺利通过国家复评。

乡村振兴“组合拳”进一步发力。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验收中排名粤西片区35个涉农县(区)的第7,得到省、市肯定。启动杜阮、潮连等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和“潮聚万贤”环人才岛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重点打造杜阮瑶村村、子绵村等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杜阮上巷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创建大湾区菜篮子优质供应基地6家,新增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家,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和“粤字号”、三品一标等农业品牌6个,培育高素质农民80名。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工作,创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示范村5条。推进“美丽廊道”建设,整治完成率达100%。

城市消费活力进一步增强。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成功创建全市唯一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建成湾区之眼等江门地标。江门电商(数字)产业园吸引维海国际、向前飞供应链等13家企业进驻,安捷电商产业园建成投入运营,推动电商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发展。成功举办“2021年农民丰收节”“凉瓜小镇田园嘉年华”“五洞牛肉节”等活动,全年旅游消费金额和接待旅游消费人数分别同比增长46.1%、29.2%。

环境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配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办结督察组交办的31宗信访案件。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治理经验登上《新华会客厅》;省控断面水质优良,市考断面全部实现“消劣”目标。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4家VOCs重点企业完成深度治理,广东星火科技园有限公司“共性工厂”投入试运营、4家企业进驻。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4家重点监管单位完成污染隐患排查。

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普惠共享,群众幸福感更加彰显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财政投入民生支出超3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71.6%。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完成100项民生实事和275项民生微实事。促进脱贫户稳定增收,对78户188人进行针对性帮扶,打造棠下光伏发电等6个特色扶贫产业项目。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和结对恩平市工作,驻天等县帮扶工作组获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突出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超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4%,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筑牢“外防输入”铜墙铁壁,没有出现本土确诊病例,扎实推进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工作,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市二院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深化4家镇级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合作,推进“一小一老”特色专科和中医科建设。建成首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100%实现养老与医疗相融合,推进“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建设。

基础教育体系持续健全。深入实施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紫茶群福学校、江门外国语实验学校等4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学位超7200个。以“双减”[3]促“双增”[4],全面完成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工作,校内课后服务率先实现“两个全覆盖”,工作经验获人民日报专题推广。完成第五批公办幼儿园、第六批普惠民办幼儿园认定,公办和普惠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80%。杜阮镇通过省教育强镇复评督导验收。

文体产业持续提质。完成区文化中心、市档案中心(区图书馆、区博物馆)主体工程,建成五邑非遗体验展销馆、江门侨批展示馆。成功吸引国家级高水平排球联赛落户,举办了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排球比赛、2021年全国女子排球锦标赛等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成功举办第五届体育节活动,吸引超65万人次线上参与。

四、强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坚持简政放权,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有力

始终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区直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总支出“零增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强化督促检查和督查问责,坚决纠治“四风”问题。主动自觉接受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100%办结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建议123件、政协提案126件,均为满意或基本满意。

始终坚持创建高效法治政府。推进全区“一盘棋”体制改革,配合市完善滨江新区管委会体制和江门人才岛管理架构,深化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完成全区33个部门1589个事项标准化建设。坚持依法履职,常态化邀请资深律师和法检专家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讲解《民法典》,确保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行政执法“两平台”建设和应用走在全市前列,棠下良溪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1+6+N”国资监管制度体系,盘活超140亩土地,参与智慧停车、大型落地式户外广告等项目运营,国资“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

始终坚持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维稳安保任务,做好第二批全省“维稳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更大力度打击违法犯罪,刑事和治安警情分别同比下降7.1%和14.3%;推动国家反诈中心APP和“邑安”反诈小程序注册人数分别超52万和69万、均排名全市第一,成功止付电信网络诈骗资金超2.3亿元,诈骗警情同比下降4.4%。全面完成信访超市建设工作,成功创建国家信访工作“三无”县,推动化解58件信访积案。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在全省首推家事协理员机制,在全市首推“志愿楼长”制度。深刻吸取“9·16”荷塘火灾事故教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安全隐患超2.3万处并全面完成整改。打造“食安蓬江”品牌,推行食用农产品标识溯源管理,“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6%。

一年来,武装、兵役、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慈善会、红十字会、退役军人事务、统计、审计、档案、地方志、新闻、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等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区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后劲有待增强,产业平台建设运营能力离优秀园区还有差距,工业发展存在短板。二是改革创新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四是政府效率仍有堵点,治理效能还要提升。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2年目标任务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承前启后的开局之年,新开局要有新气象,新发展要有新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6+3”工作安排,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进一步提升主城区区域影响力,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活力新城。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健为基,打牢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

要在“稳”的工作基础上,加快融入“双区”建设,抢抓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调动发展积极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好产业基础。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落实“工业振兴”工程,把工业作为蓬江安身立命之本,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和工业倍增计划,落实“链长制”,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3+2”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三大战略性产业,推动智能家电产业更新迭代,支持乐米家电、德信电器等企业增资扩产,加快稻兴科技等项目建设,形成全屋智能家电全产业链条;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壮大,推进海目星激光智造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扩大优势,支持海信电子、领益智造、帝晶光电等龙头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大优势领域。巩固提升两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健康食品产业做大做强,规划建设现代化特色食品产业园和1200亩现代化“中央大厨房”产业园,大力支持顶益食品、天地壹号等行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加快顶津项目二期、三期建设,招引更多优质食品龙头企业落户,打造“蓬江手信”品牌;强化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优势地位和支撑作用,以大长江为龙头,支持珠峰摩托、建雅摩托等骨干企业壮大,积极参与市摩托车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升级。

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延伸,主动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会展等服务业,聚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加快迪浪大数据产业园、维龙(江门)大消费供应链产业园、京东智能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用好RCEP政策红利,依托江门电商(数字)产业园、江门市进出口商品展销中心,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电商项目,形成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增长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支持万达、汇悦大融城等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培育人气活跃、亮点突出的消费集聚区,大力开展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促销活动,促进旅游、餐饮、住宿等消费稳步回升。

提升产业载体吸引力。落实“园区再造”工程。举全区之力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完成先行启动区征地500亩,落实“九通一平”,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园、华南激光谷等特色园区,打造面向欧盟的优选载体平台和北组团产业集聚重要支点。持续推进蓬江产业园扩园提质,达到省级高新区创建标准,落实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超9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生产生活环境。集中力量做优做强滨江新区,大力引进总部企业,谋划建设金融集聚区,加快中铁建湾西总部基地、市档案中心(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区文化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十路一湖”、银葵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谋划与港澳高校、职业院校等合作办学,努力打造现代生态宜居城区。加大力度推进江门人才岛开发建设,重点推进科创中心、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努力打造高端品质生活区、科技创新中心、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全面打响村改攻坚战,加快棠下万洋、荷塘万洋等项目建设,力争6个镇(街)各启动至少一个示范点建设,努力提升全区村级工业园产业集聚水平和产出效益。

提升招商引资精准度。实施招商引资提质攻坚行动,充分发挥产城融合优势,以优质产业载体、专业园区为引领,以优质教育、住房资源为吸引,主动对接广佛、深莞及港澳等地区,面向欧盟,大力招引集成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链拉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和关键领域核心企业、准上市企业,努力在超百亿元、超50亿元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重点加快康师傅产业供应链、世昌新材料、正大冷链物流等项目落地。聚焦重点企业、中小微企业需求,落实减税降费、用电保障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快增资扩产。

二、创“新”为要, 赋能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树立国际化视野,主动拓展与港澳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塑造蓬江发展新优势。

以科创增强内生动力。落实“科技引领”和“人才倍增”工程,全面落实江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部署。鼓励珠西创谷等科技企业孵化器对接大湾区优质科创资源,推进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拓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服务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50家,支持海信、大长江、海目星、顶益食品等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激光与增材、健康食品等领域共建研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建立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和招才引智网络服务平台,深入实施“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5],力争博士、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以融合增添发展实力。落实“港澳融合”工程。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实施“湾区通”工程,优化拓展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功能,提供更多“港味”“澳味”的专业化服务。探索建设新时代华侨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先行区,争取在法律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创出先行经验。配合市办好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

以改革激活发展潜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落实营商环境改革三年行动,大力推广“一照通行”,推行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实现项目审批全流程在线办理,推动荷塘卫生院、棠下中学改造工程等代建试点项目上半年动工建设。持续深化项目承诺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改革和招标投标“评定分离”试点改革,推行“标准地”等供地新模式,推广“验收即发证”。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质量强区和知识产权强区战略。

以做优国资增进发展活力。推进国资发展战略转型,进一步明晰区属重点企业发展定位,优化滨江管理公司、江沙园区公司等企业架构,加快经营性资源、配建房等优质资产整合,全力打造500亿元区属国资平台。增强区属国资运营能力,加强与市属国资联动、与省企央企合作,合法合规参与“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以及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功能片区开发、公共服务事业和城市资源运营,提升发展质量。

三、“惠”民为先,增添高质量发展幸福成色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坚持聚焦民生关切,主动作为,坚持在预算安排上优先保障民生,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好日子”,力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大提升。

不断推进民生事业补短板。计划安排民生支出超32亿元,增长5%。继续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两个100%全覆盖。进一步探索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扶贫资产长效管理机制,持续推进与广西天等县的对口协作、恩平市的结对挂钩。强化就业保障,推动“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

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持续推进疫情防控水平再提高、疫情防线再加固,更大力度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妥善开展核酸检测工作。配合市谋划推进新三甲医院建设,推动市二院升级改造和杜阮卫生院新院区加快建设,推进棠下卫生院、荷塘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升级改造,整合升级29家村级卫生站。深入推动市人民医院与棠下、杜阮、荷塘卫生院以及潮连医院建设医联体联盟。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不断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持续优化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居家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街道全覆盖,基本建成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棠下中学提质工程和滨江学校、篁庄考场地块中学等4所学校建设,增加优质学位超8000个。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强乡镇学校帮扶提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入推进“双减”,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提升校内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推动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江门校区和江门市技师学院荷塘校区加快建设。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工程[6]成效。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高标准打造“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完善“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着力做好安全生产、三防等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值班值守,重点做好对危化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消防力量建设,加快白沙消防救援站旧站改造及潮连消防站建设前期工作,推动滨江消防救援站(区消防救援指挥中心)立项。强化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不断提高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打造“体育+文化+N”产业,支持省女子排球俱乐部职业化市场化运营,做好女排运动员等体育人才引进工作,建设集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展示展销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园区,争取举办2022年全国男、女子排球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推动各类体育服务升级、体育表演消费增长。提高全区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智能化建设和管理运用水平,推广“互联网+健身”新模式。

四、品“质”为首,打造高质量发展宜居宜游区

落实市委关于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补齐城乡建设短板,深入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提升城乡宜居度。

打造幸福富裕宜居的美丽乡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动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美丽廊道建设,深化创建4个乡村振兴示范片、1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和6条乡村振兴示范村,基本实现自然村内道路硬底化全覆盖,建成农村公厕26间。开展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年内所有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6800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家,完成棠下五洞村“一村一品”项目村建设。实施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启动超6250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工作,打造一个示范点。进一步规范“三资”交易行为,配合市推进宅基地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实施好“农村电商”“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工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造高效便捷舒适的美丽城市。配合推进广佛江珠城际蓬江段、银洲湖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快南北大道、华盛路西延线等项目建设,构建环蓬江都市核心区快速干线和环滨江新区快速干线。加快老旧社区改造(二期)第一批49个小区建设,推动象山社区、农林社区打造国家级、省级示范片区。推进碧道提质工程,把龙舟山森林公园打造成观景平台。探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扩面。做好城市历史、城市文脉的保护和传承。落实创文长效机制,擦亮全国文明城市招牌。

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展示客厅。落实“侨都赋能”工程。配合市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做好良溪古村“寻根文化”文章,全力推进“美丽侨村”建设。大力挖掘城市原点文化、工业文明,统一规划长堤风貌街区、江门甘蔗化工厂(旧址)等保护活化提质工作。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侨”文化品牌,推动启明里申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擦亮“江门舞蹈之城”“戴爱莲舞蹈传承基地”等招牌,开展“一月一活动、一地一特色”文旅活动;用好用活陈白沙、陈垣文化,挖掘东艺宫灯、荷塘纱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传统文化对外交流宣传阵地。助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单列问题整治任务。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建设摩托车喷涂“共性工厂”,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严格VOCs治理与管控,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深化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期),综合整治西江潭江流域重点支流,启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强化土壤污染联防联治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做好“无废城市”[7]试点工作。

五、“法”治为纲,筑牢高质量发展制度保障

办好蓬江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不断深化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

推动政府自身建设向纵深推进。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不松懈纠治“四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推动基层减负。继续推进事项标准化梳理和办理流程再造,打造“数字政府2.0”,全面启动县域治理“一网统管”工作,深化政务服务“湾区通办”“跨省通办”,推动“粤治慧”试点应用。

推动敢闯敢试干部铁军建设。坚决摒弃“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平庸思想,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制度,强化注重实干、重视实绩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注重在经济发展主战场、改革攻坚第一线做好干部培育,打造敢打会赢、敢战能胜的干部队伍。压实各项工作责任,建立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打造听令而动、闻令而行、快速响应、一击即中的工作机制。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高标准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争创全国、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推进行政执法“两平台”县、镇两级应用全覆盖。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建立“覆盖城乡、高效便捷、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加大“八五”普法力度。

各位代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接续奋斗,确保蓬江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进一步提升主城区区域影响力,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活力新城,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用语说明



1.“1+1+9”工作部署:第一个“1”是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实现总书记赋予的目标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第二个“1”是指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总书记赋予的目标任务注入源源不绝的强大动力。“9”是指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二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三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四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六是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格局;七是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八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九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

2.“1+6+3”工作安排:“1”是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党的建设为统领;“6”是指“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3”是指区域平衡发展、宜居城乡建设、法治江门建设三项重点工作。

3.“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相关政策。

4.“双增”:增强学校主阵地功能和增强校内教育质量。

5.“3个100人才引育工程”: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分批赴深圳市开展体悟实训,面向全球靶向引进100名博(硕)士和100名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

6.学前教育“5080”工程: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到80%以上。

7.“无废城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标签:江门市  蓬江区  人民政府  工作报告  
主办单位:中国县域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县域 版权所有:中国县域 中国县域QQ:1581746470
  皖ICP备2023017023号